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播种期和密度对冬小麦新冬29号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给在近年冬前积温增加的前提下冬小麦的种植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和密度组合,以新冬29号为材料,于2009-2010年在新疆伊宁市进行播种期和密度二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期和密度条件下小麦的产量及其构成状况。结果表明,播种期和密度对各生育时期总茎数的影响都显著。播种期对穗粒数、千粒质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对穗数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显著。密度对3个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但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播种期与密度对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根据各播种期与密度组合的产量分析,10月10日为最佳播种期,其适宜密度为基本苗480万/hm2;10月2日至10日为较适宜播种期,其适宜密度为基本苗(480~600)万/hm2。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大麦不同播种期、密度对大麦茎秆抗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大麦抗倒力增强;不同播种期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大麦抗倒力下降。  相似文献   

3.
播种期与播种量对宁冬10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方法探讨了不同播种期和密度处理对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新品种“宁冬10号”田间群体、产量构成三因素变化以及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田间总茎数随播种期推迟和种植密度减小而趋于降低;不同播种期和密度处理对“宁冬10号”籽粒产量及产量三因素的影响分别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并且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播种期的影响;适播处理(9月28日)产量显著高于晚播;播种期对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的影响显著,对籽粒硬度影响不显著;播种期对品质的影响大于密度。“宁冬10号”在宁夏引黄灌区适宜播种期为9月底至10月上旬,每667m^2适宜播种密度为40~45万粒。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阿拉善左旗进行蓖麻栽培密度及播种期试验,研究蓖麻播种期、密度与产量的关系,实现高产高效,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形成地方特色。研究表明,相同播种期时,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株穗数、单株果数、单株粒重、结实率及百粒重等6个指标均呈降低趋势;相同密度下,随着播种期延迟,株高、株穗数、结实率及百粒重等4个指标均呈降低趋势,其降幅较密度增加所引起的降幅小。嘉尔格勒赛汗镇播种期4月25日,密度1 1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达229.41kg/667m2;巴润别立镇播种期4月20日,密度1 200株/667m2的试验处理产量最高,为162.83kg/667m2。  相似文献   

5.
直播油菜不同播期、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油菜单产急剧下降,而密度的调节能力十分有限,但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可适当增加油菜播种密度,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小麦的最佳播期与密度,开展了不同播种期与种植密度对小麦品种天禾3号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产量、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随播期推迟呈下降趋势,成穗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两因素互作条件下,10月15日播种、密度330万株/hm2处理成穗数最高,10月5日播种、密度195万株/hm2处理穗粒数、千粒重最高,10月10日播种、密度240万株/hm2处理产量最高。综合考虑,天禾3号在鹤壁市的最佳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分别为10月10日、240万株/hm2,此播种期和种植密度条件下产量最高,达9 710.9 kg/hm2。  相似文献   

7.
夏芝麻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芝98N09芝麻品种为试验材料,探索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夏芝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有较大影响,夏芝麻适宜的播种期为6月上旬;适宜种植密度为30万~37.5万株/hm2,这样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播种期与密度对天禾3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与密度对天禾3号均有显著影响。本试验条件下,天禾3号最佳播种期和密度分别为10月10日、240万株/hm2,此条件下产量最高,达9710.9kg/hm2。  相似文献   

9.
以杂交双低油菜中油杂1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种期、密度和氮素水平对直播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密度与氮素水平对油菜产量均达显著影响,其中播种期的影响最大.南县地区直播油菜应在10月15日前完成播种,且播种期越早越有利于高产.早播条件下增加施氮量及密度均可显著增加油菜生物量及产量,对应的适宜施氮量及密度分别为135~180 kg/hm2、45.0万~52.5万株/hm2(折合播种量为3.6~4.2 kg/hm2).  相似文献   

10.
播种期和密度对小麦品种宛麦18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立豫南及鄂北麦区优质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的群体调控策略,以小麦品种宛麦18为材料,于2014-2015年在河南省邓州市进行了播种期(10月10日、20日和30日)和密度(每公顷基本苗120万、210万、270万和330万)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和密度条件下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其构成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和密度对各生育时期总茎数都有显著影响。播种期和密度对籽粒产量也均有显著的影响,3个播期中,10月20日播种处理产量显著高于10月10日和10月30日播种处理;密度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以中密度(210万~270万/hm~2)处理产量最高,低密度和高密度处理(120万、330万/hm~2)最低。根据各播种期与密度组合的产量分析,10月20日为最佳播种期,其适宜密度为基本苗210万/hm~2;10月20~30日为较适宜播种期范围,其相应的适宜密度为基本苗210万~270万/hm~2。  相似文献   

11.
以郑芝98N09芝麻品种为试验材料.探索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南阳盆地夏芝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有较大影响,夏芝麻适宜的播种期为6月上旬;适宜种植密度为30万-37.5万株/hm2,这样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鹤麦801最佳播种期与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鹤壁旱地对小麦品种鹤麦801播种期与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播种期与密度对鹤麦801产量均有明显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该品种在鹤壁旱地种植的最佳播种期、最适宜的种植密度分别为10月1日、270万株/hm~2,在该播期和种植密度下产量最高,达7 642.9 kg/hm~2。播期×密度互作效应表明:早播、合理密植可获得较高产量;而在晚播情况下,增加种植密度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13.
播种期和密度对直播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油菜(Brassica napus L.)华油杂9号和华双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种期和密度对直播油菜单株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播种期及播种期与密度互作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华油杂9号比华双5号增产,主要原因是单株有效角果数增多;早播有利于直播油菜冬前个体生长,单株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所增加;而不同播种期所要求的最适密度不同,早播条件下低密度更能发挥增产潜力,迟播条件下增加播种密度、加大群体的增产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取正交旋转回归设计,以播种期、种植密度、施肥量为试验因子,以300公斤/亩为产量目标函数,进行夏大豆超高产栽培模式集成。结果表明:夏大豆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种植密度和施肥量,次要限制因素为播种期。基于实验结果提出,最佳种植密度、播种期和合理的肥料施用量作为主要指标的栽培技术模式,能达到预期夏大豆单产300公斤/亩以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夏芝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子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799-7799,7802
以豫芝10号芝麻品种为试验材料,探索了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夏芝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有较大影响。适宜的播种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砂姜黑土中等肥力下,适宜种植密度为15.0万~16.5万株/hm2,可获得籽粒单产1350~1500 kg/hm2。  相似文献   

16.
四种因素对花生“台南13”春播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春播花生"台南13"进行了播种期、穴播粒数、种植密度及施氮量四因素正交高产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4月4日,每穴播3粒种,种植密度16 67万穴/hm2,施纯氮45kg/hm2为最优组合;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施氮量和穴播粒数,播种期的影响最小。另外就各因素对产量结构的影响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白银市川水地区对陇春 2 0进行了适宜播种期和施肥量和密度试验。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 ,适宜播种期以 3月 15日至 2 0日为宜 ;肥料与密度试验结果表明 ,在施纯氮量 112 .5 kg/ hm2 条件下 ,以氮肥总量的 5 0 %基施、3 0 %苗期施、2 0 %拔节期施和保持密度 5 2 5万株 / hm2时的产量最高 ,达 6 92 1.0 kg/ hm2。  相似文献   

18.
在山西临汾采用连续递增密度试验小区设计法,开展了播期密度对小麦个体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前气温偏高的年型条件下,播种密度在225万-450万粒/hm^2范围内,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株高增加,单株茎数、单株次生根数、单株绿叶数减少并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主茎叶龄则无显著性差异;播种期在9月24日至10月4日范围内,株高、主茎叶龄和单株次生根3个性状均随播种期的推迟株高降低、主茎叶龄和单株次生根减少,单株茎数和绿叶均为9月29日播种的居多;播种期和播种密度对株高、主茎叶龄、单株茎数、单株次生根数和单株绿叶性状的变异系数影响不同。播种期和播种密度的最佳产量组合为9月29日播种,密度为300万基本苗/hm^2。  相似文献   

19.
以高油花生新品种冀花4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春播、麦套期播和麦后夏直播3种播种期和5种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荚果产量随播种期的变化趋势是春播>麦套期播>夏直播,播种期对籽仁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播种时间推迟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间荚果产量有一定差异,在12万~21万穴/hm2密度范围内,随密度增加荚果产量增加,而密度对籽仁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通过试验,冀花4号适宜春播和麦套种植,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5万~21万穴/hm2。  相似文献   

20.
应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闽甜107”的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出3个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施氮量>播种期>种植密度,并优选出产量高于817.65kg/667m2的栽培措施:播种期4月1~7日、种植密度3720~3940株/667m2、氮肥施用量16.75~19.75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