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段建兴  史锟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6):244-249
以盐碱土和盆栽野生大豆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中N、Na+、K+、Ca2+、Mg2+、Cl-、HCO3-、SO42-、CO32-和野生大豆根、茎叶、种子的氮含量,研究野生大豆对盐碱土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大豆能够提高盐碱土的氮含量。在花期和收获期土壤氮含量比原盐碱土分别提高了98和113%。野生大豆能够有效降低盐碱土的各种水溶性盐离子的含量和总量。在收获期土壤Na+、Cl-、HCO3-和SO42-含量比原盐碱土分别降低了94.9、85.3、47.6和95.5%;土壤可溶性盐离子总量比原盐碱土降低了90.5%。野生大豆对于盆栽盐碱土有改良作用。在收获期,野生大豆地上部分生物量很大,且在各个生长期的盐度下都能很好生长,具有绿化盐碱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地土壤盐分特征及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土壤盐渍化是宁夏引黄灌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查明导致土壤盐碱危害的主要盐分离子,为改良利用盐碱地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该区不同类型盐碱地土壤盐分及盐分离子相关性。结果表明,盐化土壤全盐除与HCO3-相关性不显著外,与其他离子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无论是盐化土壤还是碱化土壤,土壤总盐均与SO42-、Cl-、Na+呈极显著正相关,Na+与Cl-、SO42-之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80;碱化土壤碱化度、pH与CO32-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Na+、SO42-、Cl-可作为研究区土壤盐化状况的特征因子。Cl-、SO42-、Na+、CO32-可作为研究区土壤碱化状况的特征因子。消除试区土壤盐碱化,应重点对Cl-、SO42-、Na+、CO32-这些有害盐分离子含量进行消减。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伽师县不同耕作土壤施肥的精度、减少浪费、降低盐分含量及轮流种植作物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野外取样、GPS定位、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在SPSS 17.0 和ArcGIS 9+的支持下,研究不同耕作土壤有机质与盐分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种植甜瓜土壤各层有机质平均含量高于种植玉米和种植棉花土壤。(2)不同耕作土壤不同土层中各盐离子变异系数的差异比较明显,有机质与盐离子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特征。其中,种棉土壤中有机质与K++Na+、Mg2+盐离子呈显著正相关,其余都是呈显著负相关;种植甜瓜土壤有机质与Cl-、Mg2+盐离子呈显著正相关,其余都是呈显著负相关;种植玉米土壤中有机质与SO42-、K++Na+、Mg2+盐离子呈显著正相关,其余都是呈显著负相关。(3)种植棉花土壤的盐分含量从表层到底层呈逐渐增加趋势;种植甜瓜土壤的盐分含量分别为表层含量高,中层和底层的盐分含量差异不大;种植玉米土壤的盐分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由于气候及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中国干旱灌区土壤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盐渍化退耕地面积不断扩大,通过研究不同年代盐渍化退耕地土壤盐分、养分的变化规律,为盐渍化退耕地土壤的恢复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石羊河流域下游的民勤绿洲区属于土壤盐渍化严重区,选择不同年代退耕地,利用时空替代的研究方法,研究绿洲区盐碱化退耕地土壤盐分(土壤盐分离子Ca2+、Mg2+、K+、Na+、CO32-、HCO3-、Cl-、SO42-)和养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在不同退耕时期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退耕年限的长短对土壤养分、盐分影响程度不同,退耕0~5年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5~10年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退耕10年以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基本趋于稳定;土壤可溶性盐分含量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而逐渐升高。盐分8大离子组成中,阴离子以主要为SO42-、Cl-为主,阳离子以K+、Na+为主,分别占总含盐量的66.2%和19.2 %。退耕地土壤盐渍化程度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5.
咸水冰融化与土壤入渗过程不同盐分离子迁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模拟试验及大田试验研究了咸水冰融化过程及土壤入渗过程不同盐分离子迁移分布规律,以期揭示咸水冰融水水质变化机理及咸水结冰灌溉对土壤盐分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咸水冰融化过程各离子含量均急速下降,但不同离子融出速度不同,各离子融出比例高低次序为Cl->Mg2+>K+>Na+>SO42->Ca2+>HCO3-;离子融出速度的不同,导致融水离子组成发生变化,最终使融水钠吸附比下降,pH值上升。咸水结冰灌溉使0~80 cm土体中除HCO3-增加6.85%以外,其余各离子均表现为下降,各离子淋出比例由高到低为Mg2+>Cl->Ca2+>Na+>K+>SO42->HCO3-;Cl-、Na+淋出比例不是最高,但在总淋出盐分中所占的比例分别达到了62.01%和21.96%。咸水结冰灌溉改变了土壤的离子组成,使土壤表层产生碱化趋势,因此,咸水结冰灌溉应当配合一定措施防止土壤碱化。  相似文献   

6.
高温环境对奶牛生理活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2002—2003年对重庆市部分地方奶牛的生理活动、生产性能进行了监测,并对部分奶牛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 在6—9月奶牛的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显著高于3—5月和10—2月(P<0.05);(2) 3—5月和10—2月的日平均泌乳量分别为(23.5±4.2)kg/d(n=31)、(22.1±5.3)kg/d(n=43),均高于6—9月高温时节的(7.6±5.1)g/d(n=52)(P<0.05),即在热应激期奶牛泌乳性能下降25.6%~33.5%;(3) 热应激期的奶牛血清K+、Cl-、iCa+浓度显著升高(p<0.05),奶牛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出现下降,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38.96%,α-淀粉酶降低8.52%,而谷丙转氨酶活升高3.47%;(4) 在热应激期受胎率下降,繁殖疾病增加。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盐渍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对番茄营养吸收及离子毒害的作用,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5%和1%)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2对番茄营养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番茄接种Glomus mosseae-2,显著提高了地上部及根系N、P、K+和Ca2的含量,显著降低Na+含量,对Cl-含量虽有减少但无显著影响.接种后还显著影响盐胁迫下植株的营养吸收及平衡,增加地上部及根系K+/Na+、P/Na+、Ca2+/Na+及根系P/Cl-值.这些比值与植株总干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与K+/Na+、P/Na+、Ca2 +/Na+相关性最大.接菌番茄耐盐性提高与AMF改善植株营养状况尤其是提高K、P含量,保持较高K+/Na+、P/Na+、Ca2 +/Na+比值、降低植株Na+含量从而降低Na+对植株的毒害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近、现代黄河三角洲近50%的土地为不同程度的盐渍化土。在土壤盐渍化过程中,地貌因素至观重要。地形的高低起伏,影响地面、地下径流的运动,土壤中的水分和盐分也就随之重新分配和积累。研究的目的是分析不同尺度下地貌单元之间土壤盐渍化特征差异及原因。为此,利用2002年5月23日到29日对近、现代黄河三角洲野外考察、GPS定点和土壤采样分析所得数据,对6个表征土壤盐渍化特征的参数(土壤的全盐量、pH值、有机质、Cl-/SO42-、HCO3-/(Cl-+SO42-)、(K++Na+)/(Ca2++Mg2+))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Test和Median Test),检验6个参数在同一尺度不同地貌单元之间是否有明显的差异,结果表明:(1)近、现代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程度严重,整体属于滨海氯化物型盐渍土类型,有机质相对缺乏,土壤偏碱性。随土层深度增加(0cm~10cm、10cm~30cm、30cm~60cm),盐渍化程度逐渐减轻;(2)同一尺度下不同地貌单元之间土壤盐渍化特征存在差异。一般地,随尺度变小(从一级到四级地貌单元),土壤盐渍化特征差异越来越明显,存在差异的参数也逐渐增加。一级地貌单元只有pH值明显不同,从二级地貌单元到四级地貌单元,3个土层土壤的全盐量随不同的地貌单元而有明显的差别,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HCO3-/(Cl-+SO42-)和(K++Na+)/(Ca2++Mg2+)也变得明显不同。这也说明不同地貌单元下盐分组成及离子比例、积盐、脱盐过程存在差异,且随土层深度增加差异越大。  相似文献   

9.
有机肥对土壤盐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土壤盐渍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发育,因此,为了广辟盐渍土改良的途径,笔者在典型的盐渍化草甸土上进行了有机肥改良土壤的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料,有机无机结合,可以促进脱盐,抑制返盐。除Ca2+外,HCO3- Cl-、SO42-、Mg2+、K+、Na+含量年平均施有机肥的均低于对照,同时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提高水稻产量15%。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长期施用含SO4=肥料对水稻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对红壤地区农业持续发展和科学研究提供原创性的理论依据,刘更另院士于1975年开始在湖南祁阳官山坪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布置了肥料定位试验。试验设三个处理,即:处理一:SO4=,采用含SO4=化肥:(NH4)2SO4 + K2SO4 + 过磷酸钙。 处理二: Cl- ,采用含Cl- 化肥:NH4Cl + KCl + KH2PO4;处理三:隔离区(CK)。施用化肥NPK。即:尿素 +过磷酸钙+ 氯化钾。 三个处理NPK用量相同。通过32年的长期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施用含SO4=肥料对水稻产量没有多大影响;2.长期施用含SO4=肥料能够提高水稻生物产量。据1982-2007年26年的总产量(生物产量)统计,SO4=处理(488653.5kg/hm2),比CK处理(483862.1 kg/hm2)高4791.4kg/hm2,比Cl-处理(477262.5kg/hm2)高11391.0 kg/hm2。3. 长期施用含SO4=肥料能够增加水稻有效穗,但结实率和千粒重较低。  相似文献   

11.
不同盐碱区白榆、白蜡、紫穗槐、柽柳体内离子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沧州地区不同盐碱区域内(非盐、轻盐、中盐、重盐)白榆、白蜡、紫穗槐、柽柳4种植物为实验材料,分析了不同盐碱区域内4种植物体内Na^+、K^+、Ca^2+含量,及在4种植物体不同器官中的运输和分配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盐碱区4种植物体内Na^+、K^+、Ca^2+含量不同,并存在明显差异;其变化规律表现为:各植物体内Na^+含量随盐碱区盐分含量的增加而迅速提高,但不同器官提高幅度不同,总体表现为根〉叶〉茎;K^+、Ca^2+含量在重盐区各树种均有所下降,其中,Ca^2+含量下降的幅度较大;各植物体内Na^+/K^+、Na^+/Ca^2+的值随区域盐分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但不同器官升高幅度不同,其根部明显高于其他两种器官,且存在显著性差异。柽柳、白榆对K+、Ca2+向茎叶部的选择运输性比白蜡、紫穗槐的高,而对Na+的选择运输性则低于白蜡、紫穗槐。综合分析,4种植物中柽柳的耐盐能力最强,白榆次之,白蜡、紫穗槐较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果寡糖对崂山奶山羊产奶量、乳成分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为(48.24±3.45) kg,产奶量、产羔日期相近,泌乳初期的初产崂山奶山羊健康母羊16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4只。对照组饲喂羊场常规饲粮;Ⅰ、Ⅱ、Ⅲ组为试验组,试验组饲粮在常规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果寡糖(有效含量)10 g/(d·头)、15 g/(d·头)和20 g/(d·头)。试验期共70天,其中预试期14天,正试期56天。结果表明:(1)在整个试验阶段,试验Ⅱ组产奶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试验组奶山羊的乳脂率、乳蛋白、非脂乳固体及乳糖含量均有所改善,但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Ⅱ组及Ⅲ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的含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在奶山羊日粮中添加果寡糖可提高产奶量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对乳品质作用不明显,添加量以15 g/(d·头)为宜。  相似文献   

13.
过瘤胃胆碱对泌乳奶牛血液脂质代谢和抗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过瘤胃胆碱(RPC)对泌乳奶牛血液脂质代谢和抗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用10头泌乳盛期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设计,持续对照期、试验1期、试验2期共36天,每期12天。RPC的添加水平为每头40g/d。每期采集血液制备血浆,测定其脂质代谢和抗氧化应激指标。(结果)结果表明,与对照期相比,日粮添加RPC对血浆葡萄糖、肌酐、甘油三脂影响不大,差异不显著(P>0.05);可降低血浆尿素氮水平(P<0.05),增加血浆总胆固醇水平(P<0.05)。血浆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均不受RPC的影响(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RPC有利于改善泌乳盛期奶牛脂质代谢和蛋白质利用效率,而对抗氧化应激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盐胁迫对将军菊苣生长及离子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了解盐胁迫对将军菊苣的生长及Na+、K+、Ca2+吸收和分配的影响。用Hoagland溶液配制不同浓度的NaCl (70、140、210、280 mmol/L)并处理将军菊苣幼苗15天,测定其生物量、生长速率、新生叶参数和矿物质离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随着盐浓度升高,菊苣生长速率明显减缓(P<0.05);叶长、宽和面积以及鲜重均显著下降,而70 mmol/L组植株根系干重显著增高(P<0.05);处理组根和叶的Na+含量均明显升高而K+含量降低,其中根部显著降低(P<0.05),Ca2+含量变化不明显;根和叶的K+/Na+以及叶的Ca2+/Na+比值均显著降低。这说明盐胁迫造成菊苣植株的离子失衡,促使K+和Ca2+的选择性吸收而耗能,从而使植株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5.
在奶牛泌乳期内分别采用每日2次或3次挤乳方式,以及在泌乳中期(100d)和泌乳后期(200d)由每日挤乳2次转换为3次。测定第1,第2和第3泌乳胎次以上奶牛的鲜乳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整个泌乳期采用每日3次挤乳方式,鲜乳产量增加10.4%,则鲜乳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在泌乳中期,鲜乳中酪蛋白占总蛋白的比例提高;而在泌乳前期和中期,鲜乳的酸度(ADV)提高。第2泌乳胎次以上的奶牛,在泌乳前期鲜乳的蛋白质含量和ADV值较高。第3泌乳胎次以上的奶牛,鲜乳中酪蛋白占总蛋白的比例较低,而胞浆素活性较高。在泌乳后期,即随着奶牛泌乳胎次的增加,鲜乳中酪蛋白占总蛋白的比例显著降低,而胞浆素活性随之增加。由于原料乳的起始ADV值较高,制备的液态乳制品在冷藏期间的ADV值继续增加,可能导致产品在货架期内较早地表现出腐败异味。  相似文献   

16.
牛旁检测诊断产后初期奶牛亚临床酮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酮病是奶牛的一种重要的营养代谢病。采用酮粉法、尿液分析试纸条、乳汁分析试纸条、试剂盒法分别对乳酮、尿酮和血酮含量进行检测,以血清β-羟丁酸含量1200μmol/L作为健康奶牛和亚临床酮病奶牛的诊断标准。乳汁检测试纸条和尿液分析试纸条的诊断标准分别为200μmol/L和15mg/dl(1470μmol/L)。酮病牛血清β-羟丁酸和葡萄糖的浓度分别为726±43μmol/L、3.42±0.05mmol/L,健康牛血清β-羟丁酸和葡萄糖的浓度分别为2563±238μmol/L、2.78±0.07mmol/L,差异显著(P<0.05)。乳汁分析试纸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和92%,尿液分析试纸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7%和85%,酮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和94%。使用乳汁分析试纸条牛旁检测是一种有效的奶牛亚临床酮病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大豆黄酮对奶牛泌乳性能及血浆中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相似文献   

18.
选用14头产奶水平相近的泌乳后期黑白花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试验组日粮添加10mg/kg的大豆黄酮,持续30d。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乳蛋白有所升高,乳脂率有所下降。试验第15d乳中GH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E2、T3和T4的含量均有升高的趋势。提示大豆黄酮可能通过调节内源性激素水平而间接地影响奶牛乳成分。  相似文献   

19.
随机选用16头中国荷斯坦泌乳牛,研究轻微至中度热应激对其生理指标及产奶性能影响。结果表明:(1)泌乳牛在轻微热应激期(THI 74.5±1.0)的生理常数指标与非热应激期(THI 65.2±4.1)差异均不显著(P>0.05);中度热应激期(THI 84.0±2.4)的各项生理常数指标均显著高于非热应激期(P<0.05)。从非热应激至中度热应激,THI每升高1,直肠温度上升0.04℃;从轻微至中度热应激,THI每升高1,泌乳牛的呼吸频率增加3.4次/min,脉搏增加2.6次/min。(2)在轻微和中度热应激期泌乳牛产奶量分别下降13.8%和26.9%(P<0.01),产奶量与THI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R= -0.82),THI每上升1,产奶量下降1.9%。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鲁梅克斯K-1对关中奶山羊产奶性能的影响。选取50只健康、体质量、产奶量接近(P>0.5)的关中奶山羊,试验共分5个处理,每个处理10只,各处理每只羊每天均饲喂3 kg粗饲料和1 kg精饲料,对照组粗饲料全喂玉米秸杆青贮,A、B、C、D组用鲁梅克斯青贮分别替代0.5、1、1.5、2 kg玉米秸杆青贮,进行为期50天泌乳试验。结果表明:(1)整个试验期,处理C组共产羊奶1850 kg,处理C组分别比CK、A、B、D组多产奶490、325、260、310 kg,差异极显著(P<0.01);(2)处理C组比CK、A、B、D组奶山羊的乳干物质、乳脂率、乳蛋白及乳糖含量均有所改善,但差异不显著(P>0.5);(3)C组的纯收入为5675元,C组分别比CK、A、B、D组多收入2035、1350、1065、1215元,差异极显著(P<0.01)。鲁梅克斯营养丰富,与玉米秸杆混合青贮能有效提高关中奶山羊产奶量,改善乳蛋白、乳糖及乳脂率,其在粗饲料中添加量在50%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