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002 ~2011年舟山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了2002 ~ 2011年舟山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了舟山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基本变化及其成因.结果显示,近10年来舟山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日益恶化,海水盐度和悬浮物浓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部分海域海水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含量超出国家海水水质标准的一类海水标准,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非常严重,只达到四类、劣四类海水标准,导致赤潮现象频繁发生.沉积物环境质量和海洋生物资源保持良好,沉积物各项指标基本达到一类海洋沉积物标准,海洋生物资源较为丰富.导致舟山近岸海域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入海污染物的排放、海水养殖污染以及船舶溢油污染等.  相似文献   

2.
于2019年5月、8月、12月和2020年3月对南麂海域的环境(海水和沉积物)进行调查,采用有机污染评价指数(A)法、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法对水环境进行评价,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法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麂海域海水水质除无机氮(DIN)外,其余参数基本能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南麂海域海水水质除2019年12月各层A值较其他略高外,其他监测时间水质状况较好.营养状态质量指数处于贫营养水平(NQI<2).表层沉积物除铜(Cu)和铬(Cr)外,其余参数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沉积环境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状态(Eij<30,RI<100).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疏浚物倾倒对岚山港临时海洋倾倒区周边海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质量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对该倾倒区周边海域海水和沉积物历年跟踪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并对该倾倒区周边海域海洋生物以及水深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倾倒区周边调查海域历年水质质量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中第二类水质标准,除无机氮外,其他各评价因子的质量指数较为稳定,基本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沉积物质量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中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沉积物各评价因子质量指数均在小范围内波动;疏浚物的倾倒对该倾倒区海域浮游植物种类数和密度造成暂时性的减少;疏浚物的倾倒造成倾倒区东部和北部海底各形成一个明显的凸起地形。可见除倾倒区的水深受到影响外,疏浚物的倾倒尚未对该倾倒区海域生态环境质量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疏浚物倾倒对岚山港临时海洋倾倒区周边海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质量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对该倾倒区周边海域海水和沉积物历年跟踪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并对该倾倒区周边海域海洋生物以及水深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倾倒区周边调查海域历年水质质量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中第二类水质标准,除无机氮外,其他各评价因子的质量指数较为稳定,基本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沉积物质量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中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沉积物各评价因子质量指数均在小范围内波动;疏浚物的倾倒对该倾倒区海域浮游植物种类数和密度造成暂时性的减少;疏浚物的倾倒造成倾倒区东部和北部海底各形成一个明显的凸起地形。可见除倾倒区的水深受到影响外,疏浚物的倾倒尚未对该倾倒区海域生态环境质量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位于九龙江下游的龙海市东园排污口进行环境因子质量调查,结果表明:排污口的污水影响了该海域的环境质量,导致海水中的无机氮、磷酸盐分别超过四类、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局部海域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有部分化学物质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又根据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的实际需求,探讨了龙海市东园排污口与邻近海域环境影响的因素,特别是当今普遍关注的海水水质恶化、赤潮频发、生态系统失衡等海洋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6.
三亚红沙港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强  陈宏  朱白婢  刘志昕  彭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286-6288,6291
根据2005~2006年三亚红沙港海域春、夏、秋3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的环境质量作出评价。结果表明,红沙港无机氮普遍超过2类水质标准,47%超3类水质标准,33.3%超4类水质标准,特别是夏季大部分属4类水质,整个港湾无机氮污染严重;活性磷酸盐一般符合2类海水水质标准,部分超2类水质标准,13.3%超4类水质标准;pH、DO尚属正常,COD基本符合2类水质标准,但铁含量偏高;叶绿素a含量虽尚属正常,但夏季偏高;平均营养状态指数(E值)在3.66~4.33,呈重富营养化;有机污染状况除湾口轻度污染外,其余测站均在中度污染以上,全年有53.3%站位处于严重污染。研究指出红沙港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生活污水的排放及入湾径流是造成该水域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认为目前红沙港水质已不能满足该海域功能区划提出的要求,需进行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并分析大亚湾中央列岛海域水质情况。[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富营养化水平评价法对2014年3、6、9和12月大亚湾中央列岛海域水质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大亚湾中央列岛海域2014年各调查时期各站位表层和底层海水溶解氧(DO)、活性磷酸盐(PO4-P)含量、表层海水石油类含量均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化学需氧量(COD)含量绝大多数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9、12月各调查时期底层海水无机氮含量均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他均有个别站位无机氮未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各调查时期表层和底层整体水质均达到了Ⅰ级,整体水质良好;该海域各调查时期各站位表层和底层海水均处于贫营养化状态。[结论]该研究可为大亚湾中央列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近海水域受到污染 ,局部海域水质恶化十分严重 ,因水质污染和过度捕捞 ,近海生物资源量在下降。污染最严重的是渤海。据我国公布的海水水质标准 GB30 97- 1 997,海域内 70 %的监测站位超 类海水水质标准 ,主要污染物质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铅 ;辽东海湾局部海域无机氮已超 类标准 ;东海的污染也很严重 ,海域内 78%的监测站位超 类水质标准 ,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铅和汞。黄海的污染较轻 ,海域内 45%的监测站位超 类海水水质标准 ,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铅 ,其中胶州湾和大连湾无机氮分别超 类和…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流沙湾贝类养殖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沙湾是广东省重要的贝类养殖区,有近50年的贝类养殖史.为了解流沙湾贝类养殖区环境质量现状,分别于春夏秋冬四季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查和研究.依照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和GB18668-2002<海洋沉积物质量>等,运用质量指数法,首次评价了流沙湾贝类养殖环境质量,并对环境质量进行分级.结果显示,流沙湾贝类养殖区在春季和秋季海水质最为清洁等级,夏季和冬季海水质量为较清洁等级;沉积物质量均为清洁等级.虽然流沙湾贝类养殖区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但是也受到个别环境因子的污染.石油类为贝类养殖区主要的污染物质,四季中贝类养殖区海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石油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在养殖区也时有出现,夏季和秋季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搜集长海海域海洋环境信息数据,结合水质综合评价、富营养化评价模型,采用GIS技术分析了长海海域环境质量。结果表明,长海海域pH、溶解氧空间分布比较均匀,大部分海域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石油类浓度均较低;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无机氮空间分布相似,岛屿周边及岛屿之间浓度较高,而在海域开阔处浓度较低,分析主要受养殖活动和水体交换能力的影响;长海海域水体质量整体处于清洁水平,大部分海域未出现富营养化,只有在广鹿岛、大长山岛、乌蟒岛、海洋岛邻近海域出现轻度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1.
鸟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环境可以通过温度、降水量、繁殖地等因素来影响鸟类。同时,一个地区的鸟类种类和数量的变化也可以说明这个区域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图书馆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期,图书馆面,临竞争。这些竞争包括外部竞争环境和内部竞争环境。外部竞争环境包括国际竞争环境、网络竞争环境和业界同行的竞争环境;内部环境包括规章制度环境、人员素质环境和技术手段环境。  相似文献   

13.
构建优良和谐的阅览环境,给读者营造一个充满人性化的阅览环境,使读者能在此增长知识,愉悦身心,是图书馆存在的宗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各历史阶段农业生态环境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黎新 《农业考古》2006,7(4):52-56,62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十分悠久,在距今7-8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农业发展史,农业的兴衰与农业生态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农业生态环境的优劣,不仅影响农产品产量及农业投入产出比,而且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能否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环境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我国环境信息系统(EIS)的研究现状,通过对环境信息系统概念、结构、功能的分析,提出当前国内环境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我国环境信息系统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施用化肥对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控制减少施肥对环境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对食用菌生产中的常用基质——稻草、桑枝条、茭白叶、玉米芯和山核桃蒲等5种农业废弃物,模拟农民2种典型处置方式(燃烧、丢弃水体),研究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水平的农作物秸秆投放量下,明火和闷烧下均产生大量的SO2、细颗粒物(PM2.5)和NOx等排放物,闷烧产生的排放物明显高于明火燃烧,PM2.5和SO2排放以茭白叶最高,分别为2 773.37、3.96 mg·m-3,NOx排放以桑枝条最高,达61.5 mg·m-3。农作物废弃物丢弃水体(浸泡)使水体的pH值下降(除山核桃蒲外),其悬浮物、总氮(total nitrogen, TN)、总磷(total phosphorus, TP)、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色度值都升高,在30~50 d时各指标达到峰值。茭白叶水体腐化过程的TN排放量达270.85 μg·L-1,较其他样品高出5倍以上。农作物废弃物浸泡后,水体中大肠埃希菌在60 d周期内基本呈现“滋生—增长—凋亡”的变化过程,细菌菌落则在10 d时最大,之后逐渐凋亡。农作物废弃物焚烧和水体腐化2种处置方式均会造成环境污染,建议加大对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明  赵瑞萍  赵亮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0):1075-1077,1087
从工业和生活"三废"、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等方面阐述了山西省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调查分析了农业环境污染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保护农业环境的紧迫性,并提出了治理农业环境污染的措施,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浅论新疆环境法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法治是环境法制的终极目标,新疆在环境法治建设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还有一些不足。文章从立法、守法等几个方面对新疆环境法治的构建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居住区园林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玉霞  刘炳峰  董艳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442-17446
指出居住区的绿化环境是构成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调查的居住区植物配置情况及相关的实例分析了居住区植物配置在居住环境、生态环境、文化环境3方面的不足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