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我国江南各省山地红黄壤的土壤化学性质基本上能满足茶树生长的要求,因此这个地区早就成为我国发展茶叶生产的重要基地。但是某些地区的红黄壤由于石灰岩(以及石灰性反应的岩石,下同)的影响,不同程度地使土壤化学性质不利于茶树生长,使这些地方的茶树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在我省  相似文献   

2.
生产实践中发现,茶树裁在坟堆、庙宇遗址和石灰性土壤上,茶树不能成活。很多生产部门都提出过这种问题。为了查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曾对几个茶场的土壤进行了调查,并采集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西藏南部和东南部茶树种植、生长及气候、土壤等进行了考察,分析了该区茶叶生产的潜力、优势和影响茶叶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建议。西藏茶区茶树生长及生态条件与内地茶区接近甚至更优越,春夏秋各季均可生产名优茶。在海拔1100m以下的红壤地带种茶优势明显,在海拔1100—2500m的黄棕壤和黄壤地带种茶具有较大潜力,但在海拔2500m以上的高地种茶须慎重  相似文献   

4.
茶树生长最适条件茶树生长需要强酸性至中等酸度的土壤,但由于连续施用酸性农药和酸性无机肥料,茶园土壤会在原有酸度的基础上愈益酸化,最终导致养分的失调,从而影响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产量。为了使土壤酸度达到理想的或适宜的水平,目前通常的方法是在土壤中施用石灰。  相似文献   

5.
黄棕壤植茶后微生物数量和分布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康  丁瑞兴 《茶叶》1990,16(4):4-6,26
黄棕壤是苏南丘陵地区主要的植茶土壤,种植茶树后,其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特性发生较大变化,这些变化必然对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分布有所影响,但目前很少见到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导。本文就黄棕壤植茶后微生物种类、数量和分布的变化作一初步报导。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油菜磷肥减施增效和保障生态环境,利用土壤有效磷含量较低的黄棕壤和酸紫砂土开展试验,建立土壤-磷肥-作物体系相匹配的磷肥施肥方案.以甘蓝型油菜中双11号和圣光168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黄棕壤和酸紫砂土上施用过磷酸钙(SSP)、磷酸二铵(DAP)、聚磷酸铵(APP)和钙镁磷肥(CMP)对油菜苗期生长及成熟期产量、...  相似文献   

7.
茶园——土壤系统的物质循环对土壤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植茶后土壤酸度逐渐增高,盐基含量降低,铝饱和度增加,土壤呈现酸化现象。本文通过茶园—土壤系统中铝、锰、钙、镁等矿质元素循环,探讨了茶园土壤酸化的原因。在江苏省金坛县茅麓茶场的黄棕壤上,对不同植茶年限(9龄、29龄、80龄)茶园的茶树茎流、透冠水和土壤渗漏水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茶树是富集铝和锰的植物,茶树茎流与透冠水相比,具有含铝多、含盐基少、pH 值较低的特点。茶园土壤酸化受茶树群体分布的影响而存在着不均一性,植茶初期离茶树根颈近的土壤率先酸化,随着植茶年限的延长和茶树群体覆盖度的增加,茶树落叶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胡敏酸鹽为新型呼吸肥料,是从泥炭、褐煤中提取出来的。施用胡敏酸盬有促进植物呼吸的作用,使其新叶数增加,叶片的颜色变为濃綠,加速植物的发育,加速了氧化酶的合成。我省在粮食、棉花、蔬菜等作物上应用胡敏酸鹽都得到很好效果。茶树是叶用作物,加强呼吸作用能促进茶芽生长,增加产量。探计胡敏酸盬对茶树生长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实踐意,义。  相似文献   

9.
点子吧     
《北方水稻》2007,(3):171-171
<正>水稻旱育秧不宜用“陈墙土”陈墙土含杂菌少,养分适中,土壤结构好,是蔬菜育苗的好材料,有的农户将其用于水稻旱育秧,却经常出现秧苗枯死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水稻秧苗适宜在偏酸性的环境条件下生长,而陈墙土pH值偏碱性。用陈墙土旱育秧,由于环境条件不适,秧苗轻则生长不良,叶尖枯黄,重则成片死亡。  相似文献   

10.
我县茶区历史上很少发现茶蓑蛾大面积成灾危害茶树,而今年在气候干旱的情况下武曲公社承天坂42亩幼龄茶园,突然发生茶蓑蛾集中成片危害茶树生长。比较严重的茶园,叶子几乎被吃光,茶农对这种害虫不知所措,又怕该虫有毒性,茶叶科技人员闻讯后,即速深入  相似文献   

11.
尿素和茶树落叶对荒地土壤元素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锦芹 《茶叶科学》1999,19(2):125-130
用亚热带茶区的3 种未垦荒地土壤进行土柱模拟, 研究重施尿素和表覆茶树落叶对土壤中Si、Al、K、Na、Ca、Mg 等6 种元素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 Si 的淋出量和Al+ K+ Na + Ca +Mg 的淋出总量均以黄棕壤> 红壤> 赤红壤。尿素和茶树落叶处理对硅淋出量的影响较小, 但可使各土壤主要的淋失元素, 包括赤红壤中的Ca 和Na, 红壤中的Ca 和Al 及黄棕壤中的Na、Ca和Mg 的淋失量明显增大, 从而使Al+ K+ Na+ Ca+ Mg 的淋出总量在3 种土壤中分别比对照柱增加163 % 和58% 、64 % 和57 % 、140 % 和84 % , 尿素的促进盐基和Al 淋失作用比茶树落叶更强,两者都可加速土壤的酸化。  相似文献   

12.
茶黄萎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黄萎病是茶树的一种新病害,国内外尚无报道。此病主要是为害茶树的根系,使其坏死而导致整株茶树死亡。当茶树中一株染病后,挨株传播,逐株枯死,最后导致成片茶树死亡,是造成茶叶生产损失较大的一种病害。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此病在我省不少茶区均有零星发生,且有逐年扩展的趋势。尤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喷灌应用于农业的许多方面,但对喷灌所形成的小气候研究不多。本文依据1983年夏季宜兴县阳羡茶场茶园喷灌的试验资料,针对茶园喷灌的小气候特征及其增益效应作一讨论。一、试验方案 1.供试茶园为成年茶树。立地条件黄棕壤。肥培管理和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杂交育种是当前创造茶树新品种的重要方法。但常规杂交育种,育种周期长,特别是对野生茶树资源,要得到种子十分不易,即使得到一些,或由于采摘时不够成熟,或由于贮藏保管不良,发芽率不高。这对收集、利用野生种质资源造成了一定困难。如  相似文献   

15.
茶树开花结实,是一种生理现象,即生殖生长的表现。但采叶茶树一旦生殖生长过旺一大量开花结实,不仅影响当年的茶叶产量、品质,而且会障碍茶树的正常生育。因此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茶树异常大量开花结实。是提高茶叶产量与品质的有效措施之一。一、茶树开花结实的习性茶树的花芽是在当年或多年生枝条上的叶腋间形成发育的,并多着生于夏、秋梢营养  相似文献   

16.
苔藓与地衣在老茶园发生普遍,它们附生在茶树枝干上,吸取汁液,使茶树生长受阻,并加快衰老.在秋冬季茶叶停采期,喷洒2%硫酸亚铁溶液或1%草甘磷除草剂,能有效防治苔藓与地衣为害.但使用硫酸亚铁溶液会较明显地增加生产成本,使用草甘磷除草剂会增加农残,影响茶叶品质与出口.已知1%的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对地衣或苔藓有一定的防效.2005年湖南省南平市农业局以1%的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为对照药剂,进行了浩伦松碱合剂对茶树苔藓和地衣的防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茶树生长期,植株必定经过生长与休眠的交替过程。这种现象通常叫做“阶段生长”或“生长周期性”。 Bond(1942,1945)在斯里兰卡进行的研究中,认为茶梢的周期性休眠是由于最接近顶芽下端的嫩茎中维管组织面积减少。为了证实茶树周期性生长是否是由于在迅速生长的茶梢中维管组织缓慢发育而引起的,特作本试验。  相似文献   

18.
蛇眼蚧是我县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因虫体小、固定取食、不活动,往往被人忽视,造成了发生面积逐年增加,损失日渐严重,引起茶树成片死亡。因此,我所于1979年起,对蛇眼蚧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着重进行了研究。经过两年来的观察和试验,已经初步掌握了此虫的生活史和防治方法。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茶根腐病类是热带、亚热带产茶国森林垦复茶园和山地茶区的主要病害之一,病菌侵染茶株后,可导致茶树生长衰弱,或全株死亡,并逐株蔓延,造成成片茶树死亡,对茶叶生产危害很大。应用省茶叶研究所研制成功的广谱杀菌剂—50%TY杀菌剂进行防治,效果显著。现将试验整理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 (一)试验地选用茶根腐病类发生严重并有明显病源中心的投产茶园,1958年直播、安化群体品种,种植密度4.5×(?)8尺,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三大古茶树叶片解剖结构及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有27个县、市分布着野生型、过渡型和栽培型的单株或成片的古老大茶树,其中尤以生长在勐海和澜沧境内树龄在千年以上的巴达大茶树、南糯山大茶树和邦崴大茶树最为有名.我国科技工作者对这些大茶树的外部形态特征已进行较多的研究,但对茶树内部结构,特别对以上三大古茶树在同一水平上进行解剖结构及花粉形态的比较研究很少.本文从解剖学和孢粉学方面对以上三大古茶树进行比较研究,同时探讨它们在进化中的位置.一、叶片解剖结构特征根据叶片的解剖结构,不但能鉴别种质的优劣,而且能鉴定种质在进化进程中的位置.三大古茶树叶片解剖结构的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