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云南松混沌的苗木群体演变为初始林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松生长的环境,蕴藏着生长所需要的能量,也包含低温、干旱、病虫害等破坏性因素,是持续涨落波动的“能量流”。“苗木群体”对不稳定“能量流”的适应,表现为通过优胜劣汰的演变为初始林分。能够进入初始林分的“苗木群体”,可由“平均苗龄”1~10年刻划的“苗木株数递减率”来描述。各种密度的“苗木群体”都通过优胜劣汰的过程进入初始林分,它是一种整体性的演变过程。用随机调查的192个“苗木群体”样本进行导算,  相似文献   

2.
自种子发芽起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就结合在一起 ,制约着云南松采伐迹地“苗木群体”的苗木死亡率。有一些“苗木群体”的苗木死亡率小于 1而演变为“初始林分” ,另一些“苗木群体”的苗木死亡率等于 1而死亡殆尽。唯一可推演的是“苗木群体”演变为“初始林分”的过程。根据苗木密度把云南松采伐迹地的“苗木群体”归纳成 0 3~ 2 0等 13个“苗木度”等级 ,用“平均苗龄”A =1、 2、 3…… 15 (年 )刻划出“苗木群体”演变为“初始林分”的过程 ,从而揭示出云南松在采伐迹地上更新成林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云南松在采伐迹地上更新成林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种子发芽起,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就结合在一起,制约着云南松采伐迹地“苗木群体”的苗木死亡率。有一些“苗木群体”的苗木死亡率小于l而演变为“初始林分”,另一些“苗木群体”的苗木死亡率等于1而死亡殆尽。唯一可推演的是“苗木群体”演变为“初始林分”的过程。根据苗木密度把云南松采伐迹地的“苗木群体”归纳成0.3—2.0等13个“苗木度”等级,用“平均苗龄”A=1、2、3……15(年)刻划出“苗木群体”演变为“初始林分”的过程,从而揭示出云南松在采伐迹地上更新成林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天然森林中包含着多种类型的林分类型,各个林分系统具有自然历史确定的地理分布范围,外界的“能量流”和“物质流”都呈非均匀分布状态,因此造成林分系统“结构状态”和“演变动态”的多样性。林分系统中的各个林分与外界进行能量、物质转换的规律相似,林分内部的“优胜劣汰”规律也相似。因此可用“内部时间T(D)”:3、4、5……32所刻画的“立木度/蓄积度”序列和“株数递减率/蓄积量递增率”序列的数学模型,来描述林分从幼林到过熟林的演变过程,这就是林分系统的“周期行为”。进入过熟林分以后,林分平均直径“D”的变化无规律性,但过熟林分仍然通过“新生林木更替衰老林木”而向前演变发展,这种“非周期行为”表达了林分系统“从存在到演化”的永恒性。  相似文献   

5.
云南松林分系统在时、空中的随机分布,遵循“概率对称性”的描述。而林分产生的株数递减率和蓄积量递增率则遵循“非对称性转移概率”的描述。这就是云南松林分系统存在与演化的两种概率现象。由“对称性概率”描述的林分系统结构状态中产生“非对称性转移概率”,所造成的各种林分结构仍然遵循“对称性概率”的描述,由此可见林分系统在时、空中的演变,可以归结为“对称性概率”与“非对称性转移概率”的交替变换,因此能用内部时间刻划的“立木度/蓄积度”序列及其对应的“株数递减率/蓄积量递增率”序列,描述各种林分结构的连续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优良木(Ⅰ、Ⅱ、Ⅲ级木)的成长和分化,被压木(Ⅳ、Ⅴ级木)的衰退和死亡,是思茅松林分演变过程中相互联系的两方面。林分平均直径的变化与“内部时间(T=D)”有关系。由“内部时间(T=D)”刻划的“立木度/蓄积度”序列,与由“内部时间(T=D)”刻划的“株数递减率/蓄积量递增率”序列的相互关联关系,反映出林分结构状态的演变。在8、16、32这几个临界时刻,“立木度/蓄积度”的数值都趋近10,这是思茅松林分演变的3个周期,对应着周期性的转移概率序列。用在判断林分生长、预测林分演变过程、确定林分间伐强度等方面都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阔叶林分通过株数递减和蓄积量递增而演变,这种演变过程和转移概率的特征是一致的。林分平均直径与转移概率有联系,且平均直径与林分演变的内部时间有联系,所以林分的转移概率形成新的“概率分布函数(^ρ)”。这种概率分布是由内部时间定向的,可用以描述阔叶林分未来的结构状态。  相似文献   

8.
云南阔叶林分的结构状态转移概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阔叶林分通过株数递减和蓄积量递增而演变化,这种演变过程和转移概率的特征是一致的,林分平均直径与转移概率有联合,且平均直径与林分演变化的内部时间有联系,所以林分的转移概率形成新的“概率分布函数”。这种概率分布是由内部时间空向的,可用以描述阔叶林分未来的结构状态。  相似文献   

9.
论思茅松林分系统的耗散结构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思茅松林分系统在地球上形成确定的地理分布区域, 其包含幼林、中林、成熟林、过熟林等许多林分,在各地位级上形成“正态分布”, 表达了林分系统与外界环境的和谐状态。外界环境是非均匀分布的“能量”和“物质”、即多样性的“立地环境”。因此思茅松的不同地位级、不同密度、不同年龄的许多林分, 与环境进行能量、物质交换的规律都表现为由幼林走向过熟林的多种“坐标序列”, 每一条“坐标序列”产生的净生长量, 都大于耗散掉的死亡量。不同“立地环境”、不同初始密度的林分, 由初始郁闭走向过熟林分的演变过程,都可以用y=A D±B的数学模型来描述, 它揭示出林分系统的“周期行为”; 进入过熟林分以后, 林分结构变为多个“世代”组成的“异龄林分结构”, 而各个“世代”发生的“株数递减/蓄积量递增”过程都不同。“世代更迭”的行为不遵守“时间倍增”规律, 而是更为复杂的自组织行为, 因此称为“非周期行为”。“周期行为”趋向复杂的“非周期行为”是一条演化通路, 表达出思茅松林分系统在时、空中的“物质流”。这种“物质流”必定是与外界环境的“能量流”进行能量、物质交换所产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思茅松人工林林分结构和林分蓄积量之间的演化规律,在云南万掌山林场8、11和15 a生思茅松人工林45块样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各林分直径、树高和蓄积量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思茅松幼、中龄林分平均直径以上的林木株数占林分株数48.5%~52.5%,平均直径以下的占47.5%~51.5%,林分直径包含的径级株数序列特征,是以林分平均直径为中心的概率对称分布,林分中各径阶立木株数的变化反映了林分直径结构状态;被压木树高、直径生长较小,占立木株数的10.4%~14.2%,蓄积量占林分蓄积的3.2%~4.8%,林分蓄积量的69.2%~72.0%产生于平均直径以上的林木中。研究结果有助于预测林分生长趋势和科学制定林分密度调控方案。  相似文献   

11.
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章通过对天保工程区各类土地资源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该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巨桉内含物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选用浓度为1∶10、1∶50、1∶100的巨桉根浸提液(母液浓度为1∶10,w/v),以蒸馏水为对照,按照培养皿水培和盆栽土培的生物检测方法,探讨巨桉根系对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中,对黑麦草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其根和苗生长,低浓度促进其根和苗生长;对紫花苜蓿根和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黑麦草和高羊茅表现为抑制其根长和促进其茎高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紫花苜蓿根和地上部分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3.
文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9月引种11个品种桉树优良无性系在迈号镇种植试验,通过6年对试验点跟踪调查、分析,对各品系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同一立地条件下种植桉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汇集17个臭椿系号,以当地臭椿为对照,营造了臭椿无性系测定林。经多点造林测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臭椿824005、82001和箭杆2号,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2%~67.8%、30.2%~97.1%和26.7%~47.2%,生长表现优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姜花属Hedychium野生花卉资源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秀  刘念 《广东园林》2009,31(4):7-11
我国野生姜花属植物有32种、2变种和2变型,共计36个分类群,主要分布于西南部。以形态特征为主结合各个种的分布、生境等特点可将现有的种类分为毛姜花类群、白姜花类群、滇姜花类群、密花姜花类群、红姜花类群、盈江姜花类群等6大类群,以方便识别和开发利用。我国该属植物在植株高矮、花期、花色、花香、花序是否高出叶面、耐热性等方面均具丰富变异。为园林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针叶树种播种育苗的出苗率和出苗后的保苗率是针叶树种育苗成败的关键技术,云杉属是针叶树种育苗最难的一个属,兰云杉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良好的种子处理技术,苗木出土后,易遭病菌危害,立枯而陆续死亡。本实验采用了9种种子处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0.5%K2MNO4水溶液浸种15min,再用冷水冲洗3~4遍,在自然冷水吸胀24h,后在室温下堆积催芽,和采用10%巴士消毒液以雾化状态喷雾于堆积的种子上,边喷边翻动,保持均匀;15min后冷水冲洗3~5次,用冷水浸种24h并在室温下堆积催芽处理后,其苗木出苗率和保苗率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香荚兰自花授粉、异花授粉以及不同花粉量的授粉实验,分析了授粉成功率、落荚率和果荚生长量与授粉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自花授粉挂果率和果荚生长量均优于异花授粉,挂果率差异高达13.74%,果荚平均长和重差异分别为0.51 cm、1.29g,且授粉成功率和挂果率均较异花授粉高;随授粉量的增加,落荚率降低,挂果率增高,果...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数控铣削加工中常见轮廓的精度控制及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湘林—90无性系杨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扦插造林,研究萌条的根桩年龄对杨树扦插造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时的胸径、苗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的萌条苗间均有显著差异,造林后的第1年、第4年,胸径、树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萌条苗的造林地间虽有差异,但差异均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都适宜扦插造林。  相似文献   

20.
以18a生种子园采集的杉木花粉为试验对象,在花粉发芽试验中,培养基按不同的蔗糖浓度和pH值进行了9种处理,接种24~36h以后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培养基不同,花粉的发芽率高低也不一样,杉木的花粉发芽最佳培养基是蔗糖浓度为20%、pH为5.5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