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张剑 《中国乳业》2011,(8):28-30
本文在分析奶牛乳房炎产生的病因,即榨乳设备、疾病激发物的基础上,指出了奶牛乳房炎的发病规律。同时论述了奶牛乳房炎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71例奶牛乳房炎不同疗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因:我场奶牛乳房炎主要发生于初次养牛户,不讲卫生、榨乳方法不当,技术不佳致使乳汁停留蓄积于乳池,或者榨乳时使乳池括约肌过度伸张而损伤形成炎性变化所致。其次为饲料突变,喂给大量浓厚饲料,乳腺分泌突然增加,也有从外地购入时就有慢性乳房炎的。发病的71例均为急性或慢性临床型乳房炎。治疗:三年来,采用五种方法治疗,效果见表:  相似文献   

3.
王义桂 《中国奶牛》2013,(16):30-32
分别采用中药、西药及中西药结合进行奶牛乳房炎治疗试验。结果表明,中西药结合治疗奶牛乳房炎具有较好的作用,其治疗效果优于西药。中西药结合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治愈率高达100%,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4.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奶牛健康和奶业生产质量效益的主要问题之一。2009年以来我省全面推进奶业生产机械化榨乳,到2014年机械化榨乳率已经达到100%。通过对部分奶牛主产区进行走访调查发现,全面实施机械化榨乳后,生产奶牛群乳房炎发病率显著下降,奶业生产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5.
中药制剂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应用传统方法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经验的基础上,经改变给药途径和制剂,利用制剂直接注入乳池、乳房涂擦结合生理盐水冲洗乳池、肌肉注射等3种方法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取得了较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 很多参考资料和实践的临床检测都说明,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在生产病症中约占总发病率的1/2,而相当多的隐性乳房炎又不被人们所认识。生产者只知道乳房炎给生产带来的经济损失很大,治疗起来也很麻烦,殊不知有些病因往往就是由于自己在榨乳作业中的不自觉、不知晓行为所造成。如何发现榨乳卫生中的错误行为,纠正榨乳过程中的操作盲点,解决乳房炎防制的技术难题,正是本文需要说明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笔者于2005年3月份至2006年7月份,先后采用中西药结合方法治疗热毒壅盛所致的急性乳房炎奶牛共计45例,治愈42头,无效3头,治愈率为93.3%,取得显著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双城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分离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城市是黑龙江省奶牛业发展的重要市,截止2004年12月末,全市奶牛存栏数达20万头。由于乳房炎尤其是隐性乳房炎的存在,使奶牛产奶量下降和废弃奶增多,奶牛淘汰数不断上升。针对病原菌选择高敏感性药物有效地防治乳房炎,减少其发病率,是解决乳房炎问题的根本保证。为此,对双城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进行了分离与药敏试验。1材料1.1牛群选择双城市2个奶牛场(A、B)和4家养牛户共152头泌乳奶牛,均为常规饲养,卫生条件良好。A奶牛场为机械榨乳,其他均为手工榨乳。1·2药品及试剂青霉素G钠、氨苄西林钠、硫酸新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链霉…  相似文献   

9.
乳房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乳房的炎症,对奶牛生产的危害很大,造成奶牛产奶量下降、牛奶品质降低、甚至丧失泌乳能力,其主要特点是乳汁发生理化性质及细菌学变化,乳腺组织发生病理学变化[1].急性乳房炎属于临床型乳房炎,中医称为乳痈、奶肿、奶黄、乳疖[2],主要表现为发病突然,病情严重,患病乳区肿胀、皮肤发红发亮,触诊乳房发热、疼痛、乳区质硬,奶产量减少及乳汁异常.笔者于2005年3月份至2006年7月份,先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热毒壅盛所致的急性乳房炎奶牛共计45例,治愈42头,无效3头,治愈率为93.3%,取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榨乳厅卫生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乳房炎的发病率,而奶牛乳房炎又直接影响到原料奶的质量。2009年、2010年我们抽查了200多头产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分别为59.1%、73.9%。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如此之高,有饲养管理不当、环境卫生不良  相似文献   

11.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泌乳期和停乳时常患的一种疾病,临床症状可见乳房轻度发热,乳汁颜色、味道异常,泌乳减少,因疼痛拒绝挤乳,奶牛食欲减退、精神沉郁,严重者丧失泌乳性能。为提升奶牛乳房炎治疗效果,弥补西药抗生素治疗方法存在的种种弊端,本文在对奶牛乳房炎症状表现与致病原因进行分析后,提出了黄芪中药组合方剂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方法,分析其治疗效果,并进一步提出了预防措施,旨在为奶牛乳房炎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奶牛乳房炎是威胁养牛业的主要疾病之一。为有效地防治不同类型的乳房炎,需了解不同乳房炎病原菌的传播途径、传染性及其对抗菌治疗的反应。1奶牛乳房炎的诱因1.1无乳链球菌(或称乏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是最常见的乳房细菌之一,具有很高的传染性。它几乎是乳腺的专门寄生菌,很少感染其他组织,主要通过挤奶员的手、挤奶用具以及机械榨奶时器械消毒不完全等使该细菌得到传播,牛舍内的蝇类也可成为传播媒介。无乳链球菌附着在乳腺管壁上,使乳腺受到破坏,引起慢性乳房炎,影响乳腺正常泌乳,使奶牛的产奶量下降。1.2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也…  相似文献   

13.
很多参考资料和实践的临床检测都说明,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在生产病症中约占总发病率的1/2,而相当多的隐性乳房炎又不被人们所认识。生产者只知道乳房炎给生产带来的经济损失很大,治疗起来也很麻烦,殊不知有些病因往往就是由于在榨乳作业中的不自觉、不知晓行为所造成。  相似文献   

14.
乳炎消是由杨树花、连翘、败酱草等中药制成的用于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纯中药制剂,该药的抑菌试验显示其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有较强的抑杀效果,临床治疗奶牛急性乳房炎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是94.9%和84.7%,治疗奶牛亚急性乳房炎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是95.6%和85.3%。  相似文献   

15.
奶牛支原体性乳房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原体是引起奶牛乳房炎最常见的病原体。这种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存在范围广泛,可见于黏膜表面和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的分泌物中。可以从感染的奶牛引入支原体性乳房炎,也可以通过已感染牛的鼻液、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污染榨乳设备而传播到乳房。产犊的乳牛危险性最大,若是在湿冷季节,由于支原体存在时间相对较长,更能促进感染的蔓延。现将奶牛支原体性乳房炎的诊断与治疗报道如下。1症状乳区发热、肿胀,触诊呈捏粉样感觉,乳汁异常,典型病例早期乳汁为水样,并有沙粒样絮状物。几天后,乳汁可变为淡棕黄色浆液样物质,混有凝块、絮片状物或脓汁。急性…  相似文献   

16.
对国内不同地区500头患急、慢性乳房炎的奶牛,用“乳复生”、“乳炙清”联合给药治疗,急性乳房炎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89,3%,治愈率833%;慢性乳房炎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77.7%,治愈率72.9%,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在奶牛饲养中奶牛乳房炎是发病率高,奶牛乳房炎按临床表现分为临床型和隐形乳房炎,临床型乳房分为最急性、急性和亚急型、慢性型,养殖户依靠对乳的观察和实验室诊断进行分析。本病给养牛业带来的经济损失较大,可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在奶牛饲养中奶牛乳房炎是发病率高,奶牛乳房炎按临床表现分为临床型和隐形乳房炎,临床型乳房分为最急性、急性和亚急型、慢性型,养殖户依靠对乳的观察和实验室诊断进行分析。本病给养牛业带来的经济损失较大,可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乳房炎是兽医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一直困扰着兽医临床诊治工作。引起乳房炎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无乳链球菌只是引起乳房炎发生的其中1种病原菌。1病因无乳链球菌是牛群中乳腺炎的高度传染性病原菌,对规模饲养的奶牛,其危害是相当严重的。不规范的榨乳程序会  相似文献   

20.
患奶牛慢性化脓性乳房炎牛的乳房患区肿大、胀满、坚硬,榨乳时发现乳汁中有少量或多量的絮状脓性物质,有时乳汁呈稀水状;用手触摸、按压乳房,牛有疼痛感觉和手摸时有热感;奶牛有时体温升高,体温升高时食欲下降,继发其他炎性疾病。有时本病久治不愈,甚至患病乳房本身患病后产奶功能消失,不能再产奶,还会传染其他乳房或其他奶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