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茶叶》2008,(6):40-40
通过测定茶树特异性紫芽品种芽叶的茶多酚、儿茶素及其各组分、黄酮类、花青素的含量,探讨紫芽品种芽叶中多酚类物质组成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紫芽品种茶树芽叶中的花青素含量与芽叶紫色深浅关系密切,芽叶紫色程度越深,花青素含量越高。深紫品种的花青素含量约为浅紫品种的5倍,常规品种紫色芽叶中的花青素含量为其正常黄绿色芽叶的2.46倍。紫芽品种茶树芽叶中的茶多酚总量、黄酮类、儿茶素总量及儿茶素各组分的含量与芽叶紫色深浅均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紫芽茶树不同季节主要生化成分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芽茶树武夷奇种C18-1的一芽二叶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优化茶树花青素总量的提取方法,并分析其不同季节主要生化成分差异。结果表明:溶剂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等因素对茶树花青素总量提取均有影响,本研究获得花青素最佳提取方法为:采用3%的盐酸乙醇溶液,在80℃条件下回流浸提1 h。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花青素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随季节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且季节性差异显著;水浸出物、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均在春季中含量最高,茶多酚和花青素均在夏季中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以紫色茶树品种‘紫嫣’和‘紫娟’为材料,以绿色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探究不同季节紫色茶树新梢花青素及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春、夏、秋季‘紫嫣’和‘紫娟’花青素总量变化均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且夏季含量最高,分别为129.83 mg/100 g和109.73 mg/100 g,花青素各组分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与花青素总量基本一致。‘紫嫣’和‘紫娟’水浸出物、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在春季最高,茶多酚含量在夏季最高,且不同季节间差异显著。与‘福鼎大白茶’相比,‘紫嫣’和‘紫娟’中茶多酚、儿茶素和花青素含量较高。‘紫嫣’和‘紫娟’氨基酸组分中,茶氨酸占总量比例最高,分别为52.13%和59.13%;儿茶素组分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最高,且酯型儿茶素含量显著高于简单儿茶素。综合结果显示,‘紫嫣’和‘紫娟’春梢具有适制绿茶、夏梢适制红茶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连续两年对22个茶树品种春梢的一芽二叶制蒸青样,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品种间差异极显著,氨基酸含量年份间差异极显著,咖啡碱含量年份间差异显著、品种间差异极显著,水浸出物含量与茶多酚含量呈正相关。茶树体内生化成分含量因品种不同而不同外,还随气候条件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5.
对庐山不同海拔高度共49个茶园的春茶一芽二叶新梢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和酚氨比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这些品质成分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平均为17.60%,氨基酸3.28%,咖啡碱3.07%,酚氨比5.59;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氨基酸呈线性关系显著提高,茶多酚和酚氨比则呈指数关系显著降低,而咖啡碱含量则变化不大。儿茶素组分随海拔高度变化表现不同,EGCG、ECG和EC随海拔增高而降低,而EGC和GCG则有所提高,导致儿茶素总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
茶树紫色芽叶的呈味特征及降低苦涩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群体品种常见的紫色芽叶所制成的绿茶苦涩味明显。分离测定了茶树紫色芽叶主要苦涩味特征成分,用苦涩味阈值和苦涩味指数定量评价了各成分的呈味特征。结果表明,茶树紫色芽叶花青素含量高达1.14%,紫色芽叶中花青素和儿茶素的含量分别是绿色芽叶的57倍和1.13倍,花青素和儿茶素含量较高是其苦涩味较强的主要原因。茶叶苦涩味成分阈值的大小顺序为:咖啡碱(0.30)<花青素(0.40)<儿茶素(0.80);以苦涩味指数评价成分对紫色芽叶苦涩味实际影响大小顺序为:儿茶素(3.32)>咖啡碱(2.13)>花青素(0.57)。研究还表明,在紫色芽叶加工绿茶的过程中,添加约0.2%的酪蛋白具有降低苦涩味的作用,可使品质得到改善,使茶汤中多酚类浓度降低19.5%,苦涩味指数由3.70降至2.98,由此提供了一种降低紫色芽叶苦涩味的技术途径。采用多酚-蛋白复合反应模型,提出了用相对沉淀率(RA)作为酪蛋白对多酚类物质的苦涩味抑制能力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6个高氨基酸茶树品种(系)白叶1号、中黄1号、黄金茶1号、苏茶早、E1和20-2-1的主要生化成分,以湖北茶区主栽品种鄂茶1号为对照,分析了6个品种(系)春季新梢(一芽二叶)中主要生化成分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个高氨基酸茶树品种(系)中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茶氨酸及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水浸出物、茶多酚、酚氨比、EGCG、GCG及儿茶素总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其它组分变化规律不明显.基于主要生化成分含量聚类分析显示,白叶l号、苏茶早、黄金茶1号、中黄1号、E1等5个品种(系)聚为一类,该类具有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低的特性;此外,高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的品系20-2-1则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8.
以云南珍稀茶树资源古茶树芽叶为原料,以邻近台地茶树芽叶为对照,通过品质成分分析结合感官审评,探讨了古茶树芽叶生产名优红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古茶树芽叶成茶品质的物质基础优于台地茶树芽叶,主要生化成分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含量均高于台地茶树芽叶;用古茶树芽叶加工的“古茶红”其感官品质优于用台地茶树芽叶加工而成的红茶,主要表现在“古茶红”滋味协调、味厚、鲜爽回甘,而台地茶味薄、浓带苦涩、欠协调.并阐述了新产品“古茶红”的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9.
茶叶微波固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苹云和福鼎大毫两个品种的一芽二叶为材料,进行微波固样研究,并以蒸青固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微波固样效果优于蒸青固样;不同茶树品种其主要生化成分及水浸出物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不同微波时间对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总量的影响差异显著,而对氨基酸、总黄酮、可溶性糖和咖啡碱的影响不明显;对苹云来说,微波时间控制在80s时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儿茶素总量的保留量最大;福鼎大毫则以微波时间控制在60s时,各生化成分可获得最大保留量。所以,茶叶微波固样时间宜控制在60~80s。  相似文献   

10.
采摘乌牛早、南山白毛及紫娟等3个茶树品种的紫色芽叶为原料,分别直接烘干及加工成绿茶、红茶和白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分析茶叶中的多酚类与咖啡碱含量差异.结果显示,不同茶树品种的紫色芽叶及其加工的茶类产品中多酚类与咖啡碱含量不同.南山白毛绿茶(NL)儿茶素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  相似文献   

11.
以云抗10号大叶种茶芽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化特性。结果表明:芽头的总灰分、可溶性糖、铁、锰以及氟元素的含量低于叶片的含量,而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粗纤维、铜、锌、茶氨酸和咖啡碱的含量高于叶片的含量,芽头的茶多酚、水浸出物和酯型儿茶素含量低于嫩叶,高于老叶。茶梗的总灰分、水浸出物、茶多酚、铜、氟、咖啡碱、儿茶素总量均低于芽头和叶片,而粗纤维、铁和茶氨酸含量高于芽头和叶片。  相似文献   

12.
对18个紫芽新品系春梢芽叶特性进行调查,并对其花青素、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等生化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8个种质均为灌木型,树姿半开张,叶形椭圆形,芽叶紫红色;花青素含量变幅为3.35~19.65 mg·g-1,高花青素(≥10 mg·g-1)种质有1份;水浸出物含量变幅为42.4%~48.0%,水浸出物较高(≥45.0%)的种质有12份;茶多酚含量变幅为17.5%~21.4%,其中YY-3、YY-4、YY-6、YY-8、YY-10、YY-11、YY-12、YY-18等种质含量较高(≥20.0%);游离氨基酸变幅为3.4%~5.2%,高氨基酸≥5.0%)的种质有3份;咖啡碱变幅为3.17%~4.04%;酚氨比变幅为3.52~5.94,YY-5、YY-7、YY-14、YY-15四个种质酚氨比低于对照.紫芽新品系芽叶中的花青素含量与芽叶紫色色泽深浅程度有密切的关系,与各生化成分之间没有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云抗10号大叶种茶晒青芽叶的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抗10号大叶种茶为研究对象,分别采摘其芽头、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第四叶和茶梗,分析其生化特性。结果表明:芽头的总灰分、可溶性糖、铁、锰和氟元素含量低于叶片中的含量,而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比例)、粗纤维、铜、锌、茶氨酸和咖啡碱的含量高于叶片中的含量,芽头的茶多酚、水浸出物和酯型儿茶素含量低于嫩叶,高于老叶。茶梗的总灰分、水浸出物、茶多酚、铜、氟、咖啡碱、儿茶素总量均低于芽头和叶片,而粗纤维、铁和茶氨酸含量高于芽头和叶片。不同芽叶生化成分变异系数高于15%的有铜、锌、锰、氟、粗纤维、可溶性糖、茶氨酸、咖啡碱、儿茶素及其单体类物质,由此表明不同芽叶的生化成分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超干”发酵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发酵环境条件下的红茶新发酵方法。本文以紫牡丹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在采用超干发酵方法加工红茶过程中的7个关键节点取样,分别测定各茶样的水浸出物总量、茶多酚含量、儿茶素总量、游离氨基酸总量、咖啡碱含量、花青素含量、茶色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等品质相关指标,进而对其酚氨比值、茶色素各组分含量占比、花青素含量等的变化情况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品质相关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升降变化与感官审评结果基本吻合,“超干发酵”及配套加工技术是紫牡丹红茶最佳工艺之一。  相似文献   

15.
品种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基础,目前黑茶缺乏专用品种.本研究对尖波黄13号等8个湖南主栽茶树品种进行了黑茶适制性研究.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在5%显著性水平下,桃源大叶和槠叶齐感官审评结果显著优于其它6个茶树品种.不同品种不同季节鲜叶水浸出物、儿茶素、茶氨酸、氨基酸总量、咖啡碱、粗纤维、还原性糖7个指标与相应黑茶感官审评结果相关性分析表明:春季氨基酸总量和粗纤维分别与感官审评呈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夏、秋季咖啡碱、水浸出物、还原性糖、粗纤维与感官审评结果的相关性基本一致,都达到了显著相关(粗纤维为显著负相关,其余为显著正相关),儿茶素在夏季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其余各指标与感官审评结果相关性较低.考虑到氟对黑茶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本研究还对8个品种一芽五叶氟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8个参试品种氟含量都小于300 mg·kg-1.  相似文献   

16.
名优绿茶鲜叶摊放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一芽一叶茶鲜叶为原料,进行连续摊放(水分78%~61%)处理,取不同含水率摊放叶,分别进行液氮速冻和冷冻干燥,测定茶多酚、儿茶素各组分、氨基酸及各游离组分、咖啡碱、叶绿素、维生素C及可溶性总糖等含量,研究茶鲜叶摊放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摊放时间的增加,茶鲜叶中含水率下降逐渐加快,干物质质量下降;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呈现前期下降后期有所上升的趋势,酯型儿茶素总量逐渐下降,鲜叶和摊放叶中检测不到没食子酸儿茶素(GC);氨基酸总量呈上升趋势,不同游离组分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咖啡碱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叶绿素和维生素C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摊放过程中茶鲜叶不同生化成分具有不同的动态变化规律,本研究为提高名优绿茶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适宜加工优质蒙顶甘露的茶树品种,以蒙顶山茶区种植的35份茶树品种(资源)的一芽一叶初展为原料,按统一工艺加工蒙顶甘露茶样,对成茶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EGCG和咖啡碱含量与感官审评总得分、滋味、外形极显著负相关;简单儿茶素与感官审评总得分、外形极显著负相关,茶多酚含量与感官审评总得分显著负相关;儿茶素总量、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EGCG、咖啡碱含量间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其他化学指标以及感官审评的相关性不显著.调查的品种(资源)中,最适宜加工蒙顶甘露茶的茶树品种为中茶602、保靖黄金茶1号和中茶112,适宜的为天府28号、名山311、浙农701、福选9号、蒙山9号、福山早、TRI25、天府1号、三花1951和中茶108,其余22份品种资源不建议作为加工蒙顶甘露茶的原料来源.  相似文献   

18.
茶叶催芽丰产素含有茶树生长所需的多种矿质营养元素,并含有促进茶树生长的两种活性因子,它能促进茶树萌芽,提前7~14天采摘,增加茶芽密度,增产17.08~30.04%。供试3个茶树品种喷施茶叶催芽丰产素后,明显提高嫩叶水浸出物,儿茶素,还原糖,氨基酸的含量,降低咖啡碱和茶多酚含量、降低酚氨比。茶树喷施茶叶催芽丰产素为提高茶叶的加工品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云南白莺山10个古茶树群落的晒青毛茶为材料,对其生化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晒青毛茶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茶碱和可可碱含量差异最大,可溶性糖和咖啡碱含量差异较小。红芽口茶茶多酚和EGCG含量最高(32.70%和58.59 mg/g),可可碱和咖啡碱含量最低。勐库大叶茶儿茶素含量最高(149.85 mg/g),且非酯型儿茶素含量高于酯型儿茶素。贺庆茶中总儿茶素含量最低,且酯型儿茶素含量高于非酯型儿茶素。  相似文献   

20.
52份茶树资源生化组分的表型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四川地区33个和从省外引进的19个茶树资源的主要生化成分(包括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总量、简单儿茶素总量等)进行鉴定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茶树资源生化组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并以茶树资源生化成分为基础,可将52份茶树资源分为A、B两个组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