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赤壳龙眼叶片与土壤常量元素含量年周期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81~1982年,作者对赤壳龙眼叶片常量元素含量与土壤有效养分含量、pH值的年周期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统计学分析,初步探明叶片各元素含量季节性变化的模式及其特点、土壤有效养分含量、pH值年周期变化的趋势;分析了年周期变化中叶片与土壤分析值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结果表明,8月上中旬抽发的健壮秋梢是蜀冠龙眼最重要的结果母枝,其着果量与枝粗度及单位长度枝梢上的复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并提出了蜀冠龙眼优良结果母枝的生物学指标;花芽分化期叶片的营养元素及可溶性糖含量是影响龙眼秋梢能否成花、结果的决定因素,在营养达标范围内,叶片氮素含量与秋梢的成花、着果量成正比关系,与磷、钾素含量无相关。  相似文献   

3.
水涨龙眼丰产园营养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同安水涨龙眼丰产园系福建龙眼高产稳产的典型之一。本研究在总结其丰产经验的基础上,着重探明该丰产园土壤及叶片的营养状况;并阐明水涨龙眼丰产园的营养水平,可供完善龙眼园土壤良好熟化指标以及建立龙眼秋梢结果母枝叶片营养诊断指标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龙眼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与耐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个引进龙眼品种和1个单株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与龙眼不同品种的耐寒性密切相关,叶片糖量高的品种,耐寒较强;反之,糖量低的品种耐寒性弱。用叶片组织空隙率为耐寒性坚定指标测定不同品种的耐寒性,结果均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相关,说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能反映各品种间耐寒性差异,准确性高,方法简便,可作为耐寒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5.
龙眼叶片矿质营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叶片是果树进行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等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器官 ,通过叶片分析 ,了解树体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 ,能够比较灵敏地反映树体营养水平和对肥料养分的吸收利用状况。该方法作为施肥依据 ,在目前研究较为广泛 ,应用也较多。本试验试图对龙眼叶片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进行研究 ,找出丰产树叶片营养含量范围值以及丰产树与冬梢树、“冲梢”树叶片各元素含量的差异 ,探讨其中的变化原因及规律 ,为指导龙眼合理施肥和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品种 选取 1987年种植、生长结果正常的大乌圆龙眼树作供试品种。1.2 采样…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对柑桔品种(宽皮柑枯类、柚类、甜橙类)叶片营养元素含量适宜范围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各品种不同地点、年份的叶片元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故建立叶片适宜指标时,应采用多点、多株、多年的叶片分析。2、本研究中的三个甜橙品种间叶片元素含量未见稳定差异,故可建立通用的叶片营养元素含量适宜标准。3、各品种叶片元素含量变异系数大小的趋势大致相近。本文初步提出柑桔叶片元素含量适宜标准,可供营养诊断指导施肥之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明砧木与自根树对椪柑叶片常量元素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苗期和初结果期枳砧(半矮化砧)椪柑与两种桔砧(椪柑、福桔乔化砧)椪柑的叶片常量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初盛果期积砧椪柑与椪柑自根树叶片常量元素含量亦有一定差异。鉴于积砧椪柑具有早结、高产之特性,且在生产上愈益受到重视,故宜继续探明其营养需求特点及不同年龄时期的营养诊断标准,以供指导施肥之参考。  相似文献   

8.
龙眼叶片膜脂肪酸组分含量与龙眼耐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眼叶片膜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脂肪酸不饱和度与龙眼不同品种的耐寒性成正相关 ,在年周期中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与龙眼耐寒性的变化有着平行的关系 ,龙眼叶片膜脂肪酸组分含量反映着龙眼品种间耐寒性遗传上的差异 ,可作为耐寒性的鉴定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安荣  杨飞  刘鑫  杨延青 《花卉》2020,(6):26-27
为了了解设施大棚内枣树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和适应性,本试验使用TYS-3N叶绿素测定仪测定不同枣树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和氮元素含量及叶面温度,分析差异性。结果说明:设施内不同枣树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和氮元素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骏枣叶片的叶绿素和氮元素含量显著高于七月鲜和蜂蜜罐的;叶绿素含量及氮元素含量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叶面温度从23℃~25℃时叶绿素和氮元素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从31℃~33℃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正> 实行果树营养诊断,必先对其营养规律进行充分探索,才有助于提出合理的诊断指标,而制定正确的栽培技术措施,达到果树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考虑到我国南方名贵果树-龙眼的营养研究仍然空白,本试验初步探讨了龙眼植株不同产量与叶片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试图对其营养规律的深  相似文献   

11.
龙眼叶片组织细胞结构特性与耐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相似文献   

12.
荔枝、龙眼属间远缘杂种的获得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荔枝品种紫娘喜为父本,龙眼品种石硖、早熟龙眼、古山二号为母本,以及以紫娘喜为母本,石硖龙眼为父本,进行了远缘杂交研究。通过混合授粉和多组合杂交的方式,改善了属间杂交组合的不亲和性。结果表明,在紫娘喜×石硖、石硖×紫娘喜、早熟龙眼×紫娘喜以及古山二号×紫娘喜4个杂交组合中共获得杂交苗35株,经SRAP-PCR分析,在紫娘喜×石硖组合中鉴定出2株真杂种苗,杂种苗生长健壮,叶片宽大。研究的形态学和分子标记分析均显示获得了荔枝和龙眼的属间远缘杂种。  相似文献   

13.
龙眼属rDNA的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讨论龙眼属(Dimocarpus Lour.)的遗传多样性及鉴别技术,运用克隆测序法测定了主产区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品种及其近缘种龙荔[Dimocarpus confinis(Howet Ho)H.S.Lo.]的核糖体DNA中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包括ITS1,5.8S和ITS2)。结果表明,龙眼及其近缘种龙荔的ITS区序列的长度范围为618~646 bp,长度变异为28 bp;其中,ITS1和ITS2的长度范围分别为227~235 bp和227~247 bp。龙眼品种间ITS序列变异位点比较丰富,通过单个或组合变异位点可以作为特异位点用于品种之间的鉴别。龙荔的ITS序列变异较大,在609处插入一个19个碱基的片段;系统发育树也表明龙荔自为一单树系,为其是龙眼近缘种提供了新的分子证据。结果还表明龙眼果实香味、流汁程度和质地与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现较多品种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14.
泰国龙眼品种的引进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泰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龙眼主产地.1981-2002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先后从泰国引进了苗翘、施冲蒲、潘通、依登和依多等龙眼品种在福州试种,长期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其耐寒力和嫁接亲和力与中国龙眼品种无明显差异.这些品种在福州虽均能开花结果,且多表现投产快、抽穗率高、晚熟,以及果核小、肉厚、高糖、质脆和香气浓郁等优良性状;但由于气候的差异和枝梢生长季节的缩短,在福州容易出现过度抽穗开花、新梢萌生不足、树势衰弱、坐果率低、果变小和不丰产等问题,难以直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除了要注意选择在与泰北气候较接近的地区种植,避免过早采收,以及做好疏折花穗,秋季灌溉,促进夏、秋梢萌生良好等工作外,最好能通过与我国的良种杂交,从中培育出既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果实品质,又适宜中国栽培的鲜食龙眼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氯酸钾对龙眼成花诱导期叶片和顶芽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熟龙眼品种‘凤梨穗’施用氯酸钾(KClO3)配合环割和拉枝措施,诱导其反季节成花,研究龙眼花芽诱导期叶片和顶芽间激素动态变化以及与成花状况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KClO3提高了叶片中生长素(IAA)含量,降低了顶芽内含量,而KClO3 + 拉枝处理的植株顶芽内IAA含量处于最低水平,且成花率最高,说明顶芽内低含量的IAA有利于成花;KClO3配合环割和拉枝处理分别降低了顶芽内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的相对含量,与IAA类似,龙眼的花芽诱导同样需要一个低水平的GA3和ABA的条件;ZT含量变化与以上激素相反,KClO3处理提高了龙眼花芽诱导期顶芽内玉米素(ZT)含量,降低了叶片中其含量,表明顶芽内ZT的增加可能是龙眼反季节成花的主要因素或信号物质,但3种处理的成花率与ZT含量水平并未呈正相关,说明细胞分裂素促进龙眼成花取决于其浓度或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不同倍性小型西瓜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17份纯合二倍体小型西瓜品系及人工诱变的同基因型的同源四倍体为材料,测定同期播种、定植后植株叶面积、叶绿素、可溶性固形物和番茄红素含量4项指标。结果表明:与对应二倍体小型西瓜相比,同源四倍体植株完全发育叶片的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以及完全成熟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和番茄红素含量均随着倍性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叶面积增大22.43 %~165.80 %;大部分同源四倍体材料叶片中叶绿素a+b含量都有所增加,比对应二倍体提高1.57 %~17.28 %;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小幅提高,增幅为1.80 %~5.69 %;番茄红素含量增加8.66 %~88.41 %,与对应二倍体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荔枝、龙眼叶片表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荔枝、龙眼各3个品种的叶表皮。结果表明, 龙眼叶片上表皮角质层平均厚度2.36μm , 显著大于荔枝(1.93μm) 。荔枝、龙眼叶片下表皮具有大量的乳状突; 乳状突的密度, 荔枝为7 855.1个/mm2 , 龙眼为7 708.8个/mm2 ; 荔枝的乳状突呈近半圆形, 宽9.55μm, 高5.71μm; 龙眼的乳状突为长形, 宽5.94μm, 高10.38μm; 荔枝、龙眼气孔长×宽分别为6.98μm ×3.09μm、7.14μm×2.30μm。荔枝、龙眼表皮结构特征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8.
薹菜中硫代葡萄糖苷的鉴定与含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HPLC的方法,以‘京研薹菜’、‘南京小叶薹菜’、‘花叶薹菜’和‘小叶薹菜’4个品种为试材,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对不同品种、不同食用部位(叶片、叶柄)以及不同的生长季节(春季和秋季)薹菜中的硫苷成分和含量进行了研究。4个品种均含有8种硫苷成分,分别为2-羟基-3-丁烯基硫苷、3-丁烯基硫苷、 4-羟基-3-吲哚基甲基硫苷、 4-戊烯基硫苷、2-苯基乙基硫苷、吲哚-3-甲基硫苷、1-甲氧基-3-吲哚基甲基硫苷和 4-甲氧基吲哚-3-甲基硫苷。各品种叶片中的硫苷含量显著高于叶柄;秋季栽培薹菜的硫苷含量高于春季;品种之间所含硫苷成分虽然相同,但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用AFLP标记分析广西龙眼种质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选用10对AFLP引物组合分析了广西38个龙眼品种(优良单株)和两个龙眼近缘亚种龙荔单株,以及10个来自国内外其他产区龙眼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在所扩增的570条AFLP主带中,有485条具有多态性,占85.1%。所用引物可将供试的品种(优良单株)区分开来,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39(两个亚种间)到0.98之间。根据遗传相似系数(UPGMA, N-J)得到的分类树状图与传统方法的分类结果相类似。结果表明,广西龙眼种质具有较广泛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Two experiments were undertaken in southern Greece during 2000–2002 in which turnip-rooted parsley was tested for its suitability for cultivation in comparison with locally grown curly-leafed and plain-leafed forms. Plants were harvested when the foliage was acceptable for marketing, rather than on completion of the vegetative cycle, hence root size was relatively small. In year 1, the foliage development of plain-leafed parsle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wo forms, irrespective of sowing date. In year 2, both plain-leafed and curly-leafed parsley produced more foliage than turnip-rooted parsley in the early sowing (November), but not in subsequent sowings (December and February). During both years, root development was higher in turnip-rooted parsley than in curly-leafed parsley, although in the November and February sowings of year 1 the root weight of both plain-leafed and turnip-rooted forms were similar. In all three types of parsley, foliage yield fell off significantly in the spring sowing (February), and in year 1 there was a considerable decrease in root production as well. In most cultivars, foliage weight was higher when plants were grown from transplanted seedlings rather than by direct sowing, whereas the effect of sowing method on root weight was sowing date dependent. Cultivar differences in the foliage weight of direct sown and transplanted plants were reflected by differences in plant height and, in some cases, by leaf number. It is concluded that although overall turnip-rooted parsley produced rather less foliage than that plain-leafed parsley, this was compensated for by the satisfactory production of roots and therefore turnip-rooted cultivars may constitute a suitable crop for introduction to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