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部位侧芽嫁接对苦瓜生产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头一号"苦瓜生长萌发的一级侧芽和二级侧芽为接穗,以幼苗顶芽嫁接和自根苗为对照,研究了不同部位侧芽嫁接对苦瓜生长、产量、品质以及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之自根苗,一级侧芽和二级侧芽嫁接与幼苗顶芽嫁接一样,不仅表现为生长势强、产量高、品质好以及抗病性强等特点;而且侧芽嫁接相对于幼苗顶芽嫁接具有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等优势,由于苦瓜分枝能力强,侧芽数量多,可实现规模化育苗,因此苦瓜侧芽嫁接技术在生产中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小型无籽西瓜先甜童为材料,以自根苗和幼苗顶芽嫁接为对照,研究侧芽嫁接对西瓜生长、
产量、品质以及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根苗相比,侧芽嫁接和顶芽嫁接一样不仅表现为生长势强、
产量高、品质不受影响以及抗病性好等特点;而且侧芽嫁接相对于顶芽嫁接具有嫁接亲和性高、生产成本
低等优势。尽管侧芽嫁接在侧芽生长不整齐,一次性出芽少,不利于集约化嫁接育苗等方面还存在问题,
有待于进一步克服,但侧芽嫁接技术作为小型无籽西瓜嫁接育苗的一种选择方式仍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番茄幼苗多芽嫁接技术在桂林地区番茄生产中的综合效益,对桂林地区幼苗多芽嫁接的番茄生长及产量进行了深入研究与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茎段带1片真叶嫁接和侧芽嫁接的番茄幼苗在大田定植后普遍存在比顶芽嫁接少采收2~7个果、产量比顶芽嫁接低的现象。虽然番茄多芽嫁接节约了接穗种子的投入成本,但由于产量的降低,会出现整体经济效益下降的情况;因此,建议在番茄嫁接生产过程中,接穗种子价格在0.50元/粒以下,可购买足够的接穗种子,采用顶芽嫁接技术,仅取顶芽嫁接为宜。  相似文献   

4.
<正>樱桃番茄为蔬果两用作物,由于连年种植,各种病原菌在土壤中不断积累,导致连作障碍发生严重。侧芽嫁接栽培是指利用接穗苗通过摘心使其萌发4~5个侧芽,利用侧芽作为接穗来嫁接的一种方法。该嫁接方式可有效解决番茄连作障碍,防治青枯病等土传病害,而且嫁接植株具有抗逆性强、产量高的特点,有利于提高番茄品质,保护生态环境。相对于顶芽嫁接,侧芽嫁接可节约大量种子和农药投入,减少接穗育苗工序,缩短育苗时间,降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连栋温室番茄工厂化生产对番茄品种抗性的特殊要求,同时高效利用国外优质良种、降低育苗成本,在采取嫁接育苗的基础上,应用子叶节或真叶节双杈育苗方式,可达到提高幼苗品质及增加育苗产量的目的.北京极星农业有限公司在2020—2021年连栋温室番茄工厂化生产季,应用工厂化番茄小苗龄嫁接及双杈育苗技术获得成功,通过对工厂化...  相似文献   

6.
无籽小西瓜由于种子价格高,影响了其推广种植。通过二段式嫁接育苗扩繁技术,在一次用种的基础上,反复利用顶芽或侧芽作接穗嫁接育苗,可节约大量种子,育苗成本显著降低,非常有利于优质无籽小西瓜的大面积推广。采用该技术可使嫁接成活率显著提高,嫁接周期明显缩短,种苗质量显著提高,还能解决无籽西瓜出苗难的问题,对小西瓜生长及品质没有影响;技术要求低,既适合农户单独生产,也适应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用黑籽南瓜伤根顶芽斜插嫁接黄瓜的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籽南瓜伤根顶芽斜插法,是指当砧木(黑籽南瓜)和接穗(黄瓜)达到适宜苗龄时,将砧木摘心去侧芽,接穗斜削后斜插到黑籽南瓜顶芽处的一种嫁接方法。现将嫁接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番茄多芽嫁接育苗是三皇乡农民常用的一项嫁接育苗技术,通过多芽嫁接育苗可显著提高西红柿抗青枯病、黄萎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的能力,减少用种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番茄的品质和产量。为全面推广秋番茄多芽嫁接育苗技术,现将秋番茄多芽嫁接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西瓜嫁接栽培防病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瓠瓜为砧木,庆红宝西瓜为接穗,采用不同嫁接方法和育苗方法,研究了嫁接对西瓜幼苗和植株生物学特性及对枯萎病抗性、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嫁接方法都有较强的亲和性,在无土育苗条件下,嫁接苗成活率均在95%以上,田间防效达到95.4%以上,无土育苗嫁接比有土育苗嫁接效果好。嫁接西瓜比自根西瓜增产75.9%~112.3%,增产效果主要表现在后期产量上。  相似文献   

10.
苹果生长季嫁接多采用芽接法,一般利用冬藏的硬枝或当年生绿枝的侧芽做接芽。笔者连续2年尝试着利用绿枝顶芽做穗进行嫁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嫁接方法选择停长的已形成顶芽的绿枝,从顶芽下  相似文献   

11.
以双季红树莓‘海尔特兹’根蘖苗为试材,记录不同等级根芽数量及分蘖株数,并利用不同等级的根芽作育苗试验,研究了不同等级根芽的变化趋势及不同等级根芽对红树莓根芽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红树莓生长发育根芽总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出土的根蘖苗呈逐渐增加的趋势。Ⅰ级和Ⅱ级的根芽总量最大值在3月14日,为12个,3月中旬是根芽育苗的最佳时期。通过生长量、生物量及部分生理指标表明,根芽育苗等级顺序为Ⅰ级Ⅱ级III级。  相似文献   

12.
以油松成熟胚的子叶-胚轴段为起始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诱导不定芽,以不同浓度的活性炭对油松不定芽进行继代培养。结果表明:子叶-胚轴段可以诱导出不定芽;在1/2MS培养基上附加3 mg/L的6-BA和0.5 mg/L的NAA,外植体不定芽的诱导率达46.7%,平均增殖系数是10,最大增殖系数为24;1/2MS培养基中附加2 mg/L的活性炭对油松不定芽增殖和生长最有利。  相似文献   

13.
朱懿  严红 《北方园艺》2008,(3):197-198
以蝴蝶兰花梗腋芽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添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研究其对花梗腋芽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6-BA 对蝴蝶兰花梗腋芽的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6-BA浓度大于5 mg/L时,萌发率有所下降;添加NAA对花梗腋芽萌发率没有较大影响;花梗腋芽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MS 6-BA 5 mg/L,萌发率达97.6%.  相似文献   

14.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探讨了6-BA、NAA、2,4-D和蔗糖对藜蒿丛生芽诱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BA与蔗糖的浓度对藜蒿丛生芽诱导的影响最大,高浓度的2,4-D对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增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对芽的分化有抑制作用。筛选出的藜蒿丛生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 2.0mg/L6-BA 1.5mg/LNAA 蔗糖25g/L 0.7%琼脂,并获得移栽成活的植株。  相似文献   

15.
以洛马铃薯8号为材料,设置种薯芽眼向上、向下、侧向3个摆向,研究其对早熟春播马铃薯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薯块芽眼摆向不同对性状有较大影响,芽眼向下播种的马铃薯与常规播种(芽眼向上)相比,株高增高4.14 cm,芽眼根增多,匍匐根增加1.1条,地上茎增粗1.12 mm,地下茎增长3.68 cm,匍匐茎增加1.19条,块茎增加1.06个,产量增加272.48 kg/667 m2,而大中薯比例、商品率基本相同,绿薯率极低,品质改善。  相似文献   

16.
采用河北顺平露地栽培油桃早红珠、曙光与瑞光5号枝条为试材,比较了不同低温累积量下的萌芽率,并采用7.2℃低温模型和犹他模型对3个品种的需冷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瑞光5号的需冷量最高,花芽与叶芽分别为7607、00 h;曙光需冷量最低,花芽与叶芽均为640 h;早红珠介于二者之间,花芽与叶芽需冷量分别为7006、40 h;同一品种需冷量年际间差异不大;通过对7.2℃低温模型和犹他模型作比较,发现在该地区7.2℃低温模型更适合。  相似文献   

17.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探讨了6-BA、NAA、2,4-D和蔗糖对藜蒿丛生芽诱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BA与蔗糖的浓度对藜蒿丛生芽诱导的影响最大,高浓度的2,4-D时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增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对芽的分化有抑制作用.筛选出的藜蒿丛生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 2.0 mg/L 6-BA 1.5 mg/LJ NAA 蔗糖25 g/L 0.7%琼脂,并获得移栽成活的植株.  相似文献   

18.
连翘花芽分化及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旭辉  江莎  李一帆  许珂  韩轶 《园艺学报》2006,33(2):426-428
 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连翘的花芽分化及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观察结果如下:(1) 连翘花芽分化期为5月中下旬~7月中旬, 整个过程可分为未分化期、分化初期、花萼原基分化期、花冠和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2) 雌雄蕊的发育紧随着花芽分化的完成而进行。9月上旬花药中分化出花粉母细胞和完整的花粉囊壁; 10月下旬胚珠的发育进入大孢子母细胞阶段。  相似文献   

19.
番石榴成花习性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番石榴( Psidium guajava L. ) ‘新世纪’、‘无核’和‘水晶’品种的成花特点, 结果发现, 着生花蕾的第2~4 节叶片处枝梢的直径明显大于其他叶位处枝梢的直径, 而且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高于其他节位枝梢。  相似文献   

20.
以无菌培养的‘尤力克’柠檬〔Citruslimon(L.)Burm‘Eureka’〕实生苗为材料,探讨影响不定芽发生的主要因素。外植体类型、培养基中生长调节剂浓度配比以及暗培养时间对柠檬通过器官发生途径再生不定芽均有显著影响。根段和下胚轴基本不能再生不定芽,子叶和叶片再生不定芽的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