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草地螟是一种间歇性暴发成灾的害虫,具有食性广、适应性强、生存能力强、繁殖能力强、迁移扩散距离远等特点,据调查,草地螟可取食35个科、200余种植物,是阿勒泰市农田中危害最严重的病虫害之一。2005年~2016年,草地螟在阿勒泰市连续危害11年,具有连续暴发的特点,并且每年有2个暴发周期。现将阿勒泰市草地螟发生危害原因及防治对策总结如下: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草地螟属于昆虫纲鳞翅目螟蛾科昆虫,一生有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新疆落叶松毛虫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作了些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毛虫暴发危害与降水量、最大积雪深度成负相关,而与气温、日照、地面温度,≥10℃的积温等成正相关,从而得到落叶松毛虫暴发危害的预报方程,试验预报结果,其准确率达93%。根据研究,未来15年左右的气候为冷湿年型向冷干年型过渡,这对落叶松毛虫的暴发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预测云南松毛虫的发生及危害程度,控制灾害。[方法]分析1983年以来丽水山区云南松毛虫大暴发的周期规律,研究虫害的发生发展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建立了松毛虫发生面积预测回归方程。[结果]丽水山区云南松毛虫的暴发间隔时间逐年缩短,暴发持续时间为2年,与上年虫口基数大有关系。云南松毛虫的发生与年日照时数、12月最高温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年雨日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1月日照时数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12、月的最低气温无显著相关。用建立的回归方程对2001~2006年的受灾等级进行拟报,发现结果与实际比较一致。[结论]云南松毛虫的发生发展与年雨日、年日照及1月日照、12月最高气温有很大的关系,建立的回归方程的预报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4.
<正> 松毛虫危害等级的长期预报,十分迫切地需要了解历史资料的谱性质和揭示有生态意义的周期,以使长期预报趋于准确,本文应用近年来国外已被广泛应用的分辨力很高的熵谱分析方法对连江县松毛虫危害等级历史序列进行研究,确定明显周期,为预报实践提供可靠的周期信息。最大熵谱分析的计算步骤:先求竹采样间隔为△的样本序列  相似文献   

5.
小家鼠是新疆北部农区的首要害鼠,在农田、场院、仓库、住宅和果园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尤其是在大暴发期间所造成的危害就更加剧烈。例如,1967年天山北麓农业带的小家鼠大暴发所致的粮食损失约达3亿斤。因此,探索小家鼠种群数量发生规律及其预防措施是我组的主要任务。本文即是对1967年天山北麓农业带和1970年伊犁盆地农区两次小家鼠大暴发的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6.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媒介昆虫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其病原为水稻条纹叶枯病毒.带毒的灰飞虱一般以若虫在小麦、大麦及杂草等植物上越冬,第1代成虫在麦子成熟至收割(5月中旬左右)羽化迁入水稻秧田传毒危害.近年来,由于品种布局的改变,特别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路渠沟边杂草丛生及暖冬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传毒昆虫灰飞虱数量大,毒源丰富,加之防治措施不力,导致该病在仪征地区乃至全省水稻上暴发流行,危害程度重,产量损失大,一般病田减产10%~20%,重病田块减产50%以上,少数和发病重的田块几乎绝收.  相似文献   

7.
镇江稻区前两年褐飞虱危害很轻,尤其是1984年第四代发生量小,大部分稻田达不到防治标准。而1985年四代褐飞虱则突然暴发,使部分中晚稻受到较重的危害。其发生危害的特点是:一二代迁入虫量少,三代田间虫量也不多,第四代虫量猛增,达中等偏重和局部大发生程度;单季晚稻受害程度重干杂交稻。  相似文献   

8.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以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为介体高效传毒而发生流行,对粮食生产安全威胁巨大。目前国内尚无对其监测预报及防控的成功经验,各地需加大监测力度,搞好传毒介体昆虫白背飞虱的早期防治,警惕病害暴发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9.
洪泽湖蓝藻暴发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78~2007年30年间洪泽湖蓝藻暴发的18个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洪泽湖蓝藻产生和暴发的主要气象条件为月平均气温异常偏高、旬降水量偏少和旬日照时数偏多。对上述气象条件历年值进行0、1因子选取,符合洪泽湖蓝藻暴发条件的为1,反之为0;旬内有蓝藻暴发的为1,反之为0;应用多因子交叉相关综合法建立洪泽湖蓝藻暴发预报方程,历史拟合率为87.5%,2008~2009年试报准确率87.5%。除气象条件外,洪泽湖蓝藻暴发还受工业污染等影响,在预报服务时要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0.
中长期径流预报模型优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长期径流预报模型进行比较和优选,为中长期径流预报模型的应用及提高预报精度提供参考。【方法】以黄河流域黑石关、龙门、民和水文站年径流为研究对象,利用灰色预测进行趋势分析、逐步回归进行周期分析,两者耦合建立灰色-逐步回归周期模型;利用逐步回归分析确定均生函数的周期性基函数,耦合建立均生函数-逐步回归模型;利用灰色-逐步回归中的趋势项和周期项作为预报因子,建立投影寻踪回归模型;利用前4年的实测径流数据预报当年径流,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并通过信息熵原理进行站点模型的综合评价和优选。【结果】建模期除黑石关水文站BP神经网络模型外,各站点拟合预报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11.0%,合格率均大于90%。验证期除民和水文站灰色-逐步回归周期模型外,各站点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20%,合格率等于或大于80%,满足精度要求。【结论】均生函数-逐步回归径流预报模型可作为黑石关水文站的优选模型,BP神经网络径流预报模型可作为龙门和民和水文站的优选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南京市主要植被群系毒蛾科昆虫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以更好地保护南京市森林生态及植树造林成果。[方法]研究了南京市主要植被群系植物种类及毒蛾科昆虫种类、种群密度、分布及发生规律,并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南京市5种主要植被群系共有毒蛾科昆虫15属32种,优势种为枫毒蛾、条毒蛾、绿点足毒蛾、鹅点足毒蛾、华竹毒蛾;昆虫本身的生物学特征、气候条件、生态环境是影响蛾类群落结构及动态的主要因素;毒蛾科昆虫种群动态有明显的时序变化,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与季节性的温度变化有关。[结论]研究结果为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发生危害逐年加重.继2005—2006年连续两年偏重发生后.2007年旱季大发生.迁入量和危害程度为20年来罕见.部分稻区甚至暴发威灾.其迁入量大,发生范围广,危害损失严重.是历年来发生危害最严重的年份。据调查统计。我区2005年发生面积2.85万亩.占水稻面积75%.损失稻谷735吨:2006年发生面积3.1万亩,占水稻面积81.5%,损失稻谷799.5吨。稻飞虱大面积暴发成为影响水稻生产和稻农收入的一大灾害。  相似文献   

13.
<正>甜菜夜蛾是一种迁飞性强、间歇暴发危害的世界性害虫,该虫发生世代多、食性杂、繁殖快、危害重。自1997年7月下旬在济源市轵城镇河岔村的萝卜、白菜地暴发危害以来,危害日趋严重。近年来,发现该虫在玉米、马铃薯、豆类等多种作物上严重危害,并且防治比较困难,目前已成为影响济源市玉米、花生、大豆等秋作物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一、甜菜夜蛾的发生规律研究(一)甜菜夜蛾的发生世代及发生时期甜菜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昆虫,学名贪夜蛾,俗称甜  相似文献   

14.
沈忠福  王悦颖  陈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549-20552
[目的]探讨植食性昆虫对草坪的危害。[方法]以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内的白三叶草草坪为例,随机选取3个有代表性的1 m×1 m样方,对10 118片成熟白三叶草叶片的虫食状类型和取食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西安市白三叶草叶片虫食状多样,共鉴定出16种虫食状,其出现频度以及取食强度有很大不同;阴面食状在30%以上,阳面食状、缘食状、泡状、小孔状、掏食状的频度在5%~20%;其余10种虫食状类型频度均在5%以下。对叶片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取食面积和频度,阴面食状和阳面食状2种类型的取食面积大、取食频度高,对白三叶草草坪的危害程度大;缘食状和顶食状尽管取食频度一般,但取食面积大,对白三叶草的危害程度也较大。16种虫食状中,泡状和连续小孔状、顶食状和线状、潜叶状和切叶状呈极显著负相关,掏食状和褶皱状、连续小孔状和细长条状、大孔状和叶中脉呈显著正相关,阴面食状和大孔状、泡状和细长条状呈显著负相关,其他虫食状间均无显著相关性,反映出不同昆虫取食的差异及其生态位关系。西安地区白三叶草叶片的昆虫取食频率为15.57%,受害程度较低,这可能与季节有关。[结论]为探讨植食性昆虫取食行为与植物协同进化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高原丘原林区蜀云杉松球蚜发生规律观察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丘原林区蜀云杉松球蚜发生规律观察结果表明,蜀云杉松球蚜危害与海拔、坡向、树龄、林种有密切关系。随海拔升高其危害率递增,当海拔达到3 900 m以后则随海拔升高而危害率递减;阴坡、半阴坡危害率最大,阳坡、半阳坡危害率略低;树龄在11~20年危害加重,20年以上危害逐渐下降;蜀云杉松球蚜主要危害川西云杉、紫果云杉的嫩梢。蜀云杉松球蚜种群消长规律变化与温度、湿度的变化呈一定相关关系。在有效积温范围内,温度较高时,松球蚜的发育快,性成熟早,寿命短,产卵期也短;温度较低时,发育慢,性成熟晚,寿命和产卵期较长,湿度要求在60%~90%,对其发育非常有利。在一般环境条件下,越冬虫口基数越大,翌年发生量也越大,危害程度相应更为严重,反之则轻。蜀云杉松球蚜种群数量年周期变动有一定规律性,每隔3~4年大发生1次,有虫株率、虫梢率(虫口密度)都明显上升,造成当年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6.
乌鲁木齐市及其周边地区柳树害虫及寄生蜂资源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及其周边地区柳树食叶害虫及寄生蜂资源初步调查研究,为柳树食叶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乌鲁木齐及其周边柳树上,柳树害虫大暴发大泛滥时期,进行网扫并且徒手采集柳树害虫各龄期标本及寄生蜂标本,将其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分组解剖、饲养.[结果]发现了5种主要柳树害虫,其中杨毛臀萤叶甲的危害最严重;其次是柳虫瘿叶蜂;再次是叶蝉,数量较多,但危害程度不 是很明显;而柳蚜和斑潜蝇,数量较少,危害程度也较小;同时发现了693只寄生蜂,隶属于11科.其中数量和种类繁多的类群依次为姬小蜂科、细蜂科和蚜茧蜂科.[结论]通过在柳树食叶害虫暴发期间调查,发现的5种主要柳树害虫在危害程度上虽有差异,均未造成柳树死亡的现象,但对柳树的正常生长和园林景观效果带来了严重危害,需要对其进行及时防治;同时发现柳树害虫的寄生蜂资源丰富,这为今后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害虫提供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7.
斜纹夜蛾生活习性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斜纹夜蛾属鳞翅、异角亚目,夜蛾科,在长江流域,近年来上升为常发性害虫,1998年、2001年均大暴发,主要危害豆类、棉花、蔬菜,也危害水稻。由于其发生世代多,产卵量大,世代重叠严重,四龄以后食量暴增。在棉田主要危害叶片、花、蕾  相似文献   

18.
<正> 凹缘菱纹叶蝉(俗称绿头菱纹叶蝉)Hishimones sellatus Uhler属同翅目、叶蝉科,是桑萎缩病病原的主要媒介昆虫.近年来,我省桑萎缩病流行迅速,危害严重,部分地区暴发成灾,其病原媒介昆虫——凹缘菱纹叶蝉分布面广,虫口密度高.为控制桑萎缩病的危害,急需加强对凹缘菱纹叶弹的防治.我们于1986~1988年,在烟台和兖州两地进行了凹缘菱纹叶蝉的研究,基本摸清了该虫在山东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有效地防治方法.一、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297-299
近年来,在全球一些近岸高生产力海湾或海区,由于越来越多的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使海洋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人类影响最大的前十名海域中,有六个经历了水母暴发或是其他有关水母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渔业生产,甚至对近岸工厂、发电厂、海滨浴场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水母数量的在10~20年周期波动,这与太阳周期和气候周期有一致性。全球变暖将导致水母数量增加,人为的影响可能进一步导致水母暴发的问题。但是目前仍然缺乏足够的证据说明全球水母的增加是趋势性的还是阶段性的,也许只是海洋生态系统的一个周期性的变化。然而水母暴发已经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如何减少损失,进行预报预警是如今迫在眉睫的问题。探讨了现有的水母暴发的研究方法,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以期为水母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观点。  相似文献   

20.
刚竹毒蛾生活习性及其大发生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刚竹毒蛾在庆元la发生3代,第2代危害最为严重。气候条件对刚竹毒蛾周期性大发生起主要制约作用。倒春寒可使越冬代死亡率达80.0%以上;大暴雨对刚竹毒蛾有大量的机械杀伤作用;9月份平均气温比历年同期低,而10月份平均气温比历年同期高,且气温变化平稳,刚竹毒蛾就有可能大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