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在影响养猪生产的众多因素中,品种是关键因素之一,只有性能优良的品种才能使养猪效益更上一个台阶。种猪是猪场生产的命脉,健康的种猪是猪场猪群健康的源头;种猪一生的繁殖效率(经济效益)起于后备阶段;后备种猪是猪场提高生产水平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1制定引种计划 1.1确定引种数量 如果是新猪场引种,一般引种头数要比最大母猪容量多15%,因为种猪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淘汰,如不多引种15%,会造成产房等设施不能满负荷生产,降低使用率。  相似文献   

3.
1遗传因素造成繁殖障碍疾病的控制对策一是不能将有遗传疾患的猪留作种用;二是坚决淘汰种猪。种猪在猪群增殖中起着重要作用,公猪个体间生产性能差异很大,受胎率相差20%~22%,早熟性能相差17%~25%,产品的一致性相差2倍。种猪的淘汰与更新是提高养猪生产水平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2疾病造成猪繁殖障碍疾病的控制对策2.1治疗与淘汰对有生殖器官疾病的种猪要及时进行对症治疗,经治疗不愈的予以淘汰。2.2严禁近亲繁殖,以杜绝畸形和幼稚病的出现过度近交使一些致病隐性基因获得纯合表现的机会,使畸形和幼稚病出现率增高。2.3严禁用霉变、有毒的饲…  相似文献   

4.
部分猪场不重视生产记录,管理人员对猪场的整体情况缺乏了解,决策没有依据,使整个猪场的工作流程处于无序的状态。此外,由于在种猪系谱、档案的管理方面出现混乱,导致种猪群系谱不清晰,档案漏记,无法保证种猪的质量。同时,本该淘汰的猪  相似文献   

5.
<正>在养猪生产过程中,猪场管理者往往只重视乳猪的护理,而忽视对母猪的呵护;只关注烈性的传染病,而忽视一些因蹄裂等造成的运动障碍性疾病。目前规模化猪场种猪淘汰率很高,其中蹄裂病是造成种猪淘汰的一个重要原因。猪患蹄病后,蹄部不  相似文献   

6.
养猪生产中,淘汰种猪近1/3是因为运动障碍,而蹄病和腿病是导致种猪运动障碍的主要原因。蹄裂和蹄叉腐烂是规模化猪场的常见疾病,给养殖者造成很大的损失,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地区猪场发生猪尿结石症,中兽医称"砂石淋"症的情况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猪场种猪群中的发生,致使部分种猪的淘汰、死亡,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这种病例稀有发生,大部分猪场技术人员没有治疗此病症的经验,疗效不理想.经过其病因分析,我们采取了综合治疗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猪蹄病”是影响种猪健康、种猪场生产及养猪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据资料,运动障碍在种猪淘汰的原因中列第三位。而蹄病,是造成种猪运动障碍的最重要原因。蹄病造成的危害,第一是不仅影响种猪的采食、分娩,还可直接造成妊娠母猪脱肛、子宫脱、阴道脱,采食减少造成的营养不良会引起流产、早产;第二是由于蹄部不能负重,分娩后种猪不能很好采食,产奶量减少,仔猪摄入的奶量少,体弱多病,断奶前死亡率增加,断奶后体弱多病;第三是由于种猪一肢或多肢不能负重,影响配种,造成空怀猪增加。  相似文献   

9.
<正>规模化猪场每年要淘汰30%~40%的母猪。后备母猪的选择每年都要进行。一般新建猪场也是从引进后备种猪开始。饲养后备母猪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具有较高种用价值的优良种猪,这  相似文献   

10.
种猪肢蹄病称跛行病,是以走路的姿势、步态和站立不正常为特征的普通病,该病成为现代集约化养猪场淘汰种猪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一些养猪发达的国家,种猪每年的淘汰率在30%,其中有近1/3是猪蹄和腿部出现问题。在国内许多猪场,因发生该病而淘汰的种猪占淘汰数的80%,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解规模猪场种猪群猪瘟免疫抗体情况,评价猪瘟疫苗加强免疫的效果,对6个规模猪场的种猪群进行了猪瘟抗体检测、补苗、再检测。结果表明种猪群通过科学的增加猪瘟疫苗接种能明显提升猪瘟抗体水平。但6个猪场的种猪群中均有少数种猪通过加免接种疫苗仍不能产生较好的猪瘟抗体,不具备对猪瘟病毒的抵抗能力,规模猪场应该对这些种猪进行淘汰,减少猪瘟病毒在猪场传播的可能性。猪瘟(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猪一种急性、  相似文献   

12.
对规模化猪场来讲,要实现养猪高效益,必需要有高质量的种猪群和科学的选配技术,这样才能连续、均衡地生产出质量好、数量多的猪苗或商品猪。因此,要定期淘汰不合格的种猪,更换成性能更高、体型更好、更符合市场需求的种猪。一般情况下,每年需淘汰、更换三分之一左右的种猪群。因此,种猪的选购、选留及选配技术非常重要,这项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猪场未来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养猪生产与管理者有益。  相似文献   

13.
正无效生产日是影响种猪繁殖效率关键的指标,对整个生产指标有决定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经济效益。在规模化猪场中,繁殖障碍是导致母猪淘汰的最主要因素,直接造成母猪无效生产日延长。本文对无效生产日对猪场效益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就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多方面因素,包括营养因素、环境因素、疾病因素、后备母猪的情期管理及生产技术和管理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母猪子宫炎是由于子宫黏膜受到刺激或感染后引起的黏液性或化脓性炎症,是生产母猪的一种常见生殖器官疾病(图1)。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不断发展,母猪子宫炎发病率不断上升,造成种猪配种后返情、空怀、淘汰比例偏高,对生产及经营影响较大。文内针对规模化猪场母猪子宫炎的发病原因、预防和治疗措施进行概述,为猪场的管理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如何淘汰更新这里面的讲究也是很大的,种猪是猪群增殖的基础,是整个养猪生产的核心。由于种猪的使用是有年限的,自然交配时公猪一般不超过2年,母猪不超过8胎,采精公猪使用3~4年,母猪不超过8胎,而且种猪个体间生产性能差异很大。因此,只有实行科学、合理的种猪淘汰与更新制度,才能实现稳定或提高种猪的生产水平,达到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目的。那么,怎样淘汰与更新种猪呢?  相似文献   

16.
引进种猪的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模化猪场每年都要补充后备母猪及种公猪,种猪更新率大约为25%~35%,以保证猪群合理的胎次(年龄)结构,提高种猪繁殖效率和猪群的性能,取得较好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良种是提高养猪效益的首要因素,种猪的质量是养猪成败的关键。但是许多猪场在引种时存在很多误区,往往容易引进疾病,导致引种失败,造成经济损失。下面简单谈谈引进种猪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猪蹄病”是影响种猪健康、种猪场生产及养猪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据资料,运动障碍在种猪淘汰的原因中列第三位.而蹄病,是造成种猪运动障碍的最重要原因.蹄病造成的危害,第一是不仅影响种猪的采食、分娩,还可直接造成妊娠母猪脱肛、子宫脱、阴道脱,采食减少造成的营养不良会引起流产、早产;第二是由于蹄部不能负重,分娩后种猪不能很好采食,产奶量减少,仔猪摄人的奶量少,体弱多病,断奶前死亡率增加,断奶后体弱多病;第三是由于种猪一肢或多肢不能负重,影响配种,造成空怀猪增加.  相似文献   

18.
谢春河 《猪业科学》2021,38(9):55-58
文章介绍了猪场关键指标及参数的规划和制订,提出生产计划、预警关键指标以及决策建议的思路及方法。针对批次化管理过程中的配种、分娩、断奶及免疫保健等环节,猪场可以采用系统进行模拟预测,并制订用于经营决策的各类生产计划。对于关键指标异常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实施干预措施,实现查疏堵漏。应用信息系统还可以对种猪群进行精准管理,及时发现并淘汰无效或低效种猪,实现降本增效。  相似文献   

19.
石爱华 《猪业科学》2023,40(12):111-112
<正>0引言规模化猪场种猪群不断处于更新状态,最常见的原因是种猪因疾病死亡,或生产效能下降淘汰。为了满足种猪场批次化生产要求,养殖设备利用最大化,后备母猪常作为整个种猪群的重要补充,保证了猪场的胎次组成处于合理状态。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关乎其终生产仔成绩和使用年限,从而影响猪场的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本文论述了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配种前饲养管理要点,以期在临床生产实践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每年的春秋季节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也是种猪蹄病的高发季节,随着猪场规模化的发展,种猪蹄病对生产的危害越来越严重,笔者根据几个大型规模猪场几年来种猪淘汰原因的汇总情况发现,因肢蹄病而淘汰的种猪比例在4.75%。22.2%不等(见表1),因此控制好种猪蹄病对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