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奶牛胎衣不下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胎衣不下是一种常见病,在正常情况下,牛的胎衣排出时间为产下小牛后12 h内排出,若有一小部分滞留的时间过长或者是病态的,就称之为胎衣不下。胎衣不下不但可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还可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复原延迟和子宫脱出,从而导致不孕。现将有关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简单介绍如下,仅供广大养牛户参考。  相似文献   

2.
胎衣不下,又名胎衣滞留,息胞。引起奶牛胎衣不下的原因很多,主要与子宫收缩无力,怀孕期间胎盘发生炎症及母牛胎盘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3.
胎衣不下又称胎膜滞留,是奶牛分娩后12h内胎衣未能完全自然排出[1].胎衣不下是奶牛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约占健康分娩奶牛的10%~20%.由于滞留在子宫内的胎衣发生腐败分解,可继发引起子宫内膜炎,降低奶牛产后配种受胎率;腐败产物和细菌感染所产生的毒素经子宫吸收后,可引起产后败血症,引发奶牛疾病而影响产奶量.  相似文献   

4.
奶牛胎衣不下是指奶牛胎衣在产后12h内不能自然完全脱落而滞留在子宫内的一种常见的产科疾病。该病治疗不当时,很容易继发子宫内膜炎、乳腺炎和败血症等疾病,甚至死亡。不少奶牛因胎衣不下长期滞留于子宫中而导致不育不孕,最终被淘汰。  相似文献   

5.
胎衣不下又叫胎衣停滞。指母牛产犊后,在一定时间内,胎衣不能脱落而滞留于子宫内。通常滞留时间超过lOh即为胎衣不下。胎衣不下以年老而高产牛多发,夏季比冬春季多发,发病率在12%-18%。1病因母牛怀孕期间饲料单纯,缺乏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缺乏钙盐与维生素A,孕畜消瘦、过肥、运动不足、产程过长等,都可使子宫驰缓,收缩无力;流产、早产、难产、子宫损伤、子宫捻转时,产出或取出胎儿后子宫收缩很弱,因而致使胎衣不下。奶牛怀孕期间受到感染,如布氏杆菌、沙门氏杆菌、胎儿弧菌等,发生子宫内膜炎及胎盘炎症,导致结缔组织增生,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炎性粘连而造成胎衣滞留。  相似文献   

6.
正奶牛在产后12小时内胎衣完全或部分滞留在母牛子宫或阴道内,不能正常排出,称为胎衣不下,又称胎膜滞留。以年老、高产牛多发,一般第3胎次以上奶牛较易发生,发病率占饲养总数25%~40%。胎衣不下在奶牛饲养中较常见,治疗不当易造成子  相似文献   

7.
奶牛产后12小时,胎衣还不能正常排出为胎衣不下,也称为胎衣滞留、息胞,舍饲奶牛多发。有资料显示,我国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高达40%,常可以继发子宫内膜炎、败血症,导致奶牛长期不孕,给奶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笔者所在场农区经过治疗的胎衣不下的奶牛均痊愈,以后的受孕、产犊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奶牛胎衣不下或胎衣滞留是分娩后胎衣在正常期限内不排出,滞留在子宫内而导致腐败感染子宫膜,引起子宫内膜炎且阴门恶露不止、全身炎症的内科病。疏附县托克扎克镇对奶牛养殖户2010年度产  相似文献   

9.
奶牛产后12小时胎衣仍未排出就叫胎衣不下,又称胎衣滞留或胎盘停滞。常并发子宫内膜炎,严重时可造成奶牛败血症。1病因子宫收缩无力是胎衣不下最直接最常见的原因。由于布氏杆菌、胎儿弧菌、毛滴虫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子宫炎和胎盘炎,使母体胎盘与胎儿胎盘发生炎性粘连;钙(Ca)、磷(P)等常量元素缺乏及微量元素缺乏;运动量不足;缺硒(Se)和缺维生素E;频繁更换饲草饲料且饲料单一,也会导致奶牛产后胎衣不下。2症状病牛有一部分土红色的胎衣垂于阴门外,大部分胎衣滞留在子宫体内,阴门外仅露脐脉管的断端。病初没有全身症状,2~3天后胎衣部分…  相似文献   

10.
奶牛分娩后,胎衣在8~12小时内不能排出,称胎衣不下或胎衣滞留,是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积脓等产科病的主要原因,导致产后发情时间延长,配种次数增加,严重者造成终身不孕,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胎衣不下是家畜多发病,最常见于牛,特别是奶牛.奶牛胎衣不下又称胎衣滞留,是奶牛产后的常见病,一般指母牛产后经过12h胎衣仍完全或部分滞留在子宫或阴道内,不能正常排出.不但可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还可继发子宫内膜炎等疾病,导致不孕,使奶牛提前淘汰,给奶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奶牛胎衣不下的综合治疗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奶牛分娩后胎衣在正常时间内(12小时)不能排出时称为胎衣不下或胎衣滞留。此病在奶牛养殖中经常出现,处理不当可引起子宫内膜炎而导致不孕,给奶牛业带来极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正胎衣不下,又称胎衣滞留,是指奶牛在产后正常时间内(产后12小时内)胎衣完全或部分滞留在母牛子宫或阴道内,不能正常排出的病理过程。临床上将胎衣不下分为全部不下和部分不下两种。该病除因牛胎盘结构特点外,还与子宫收缩程度、缺乏运动、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钙、硒、维生素A、维生素C)、年龄、季节、胎次、早产、流产、难产、遗传因素、饲养管理失宜、激素紊乱等因素有关。其中流产、早产和难产等异常分娩以及布氏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4.
奶牛产后12h胎衣仍未排出就叫胎衣不下,又称胎衣滞留或胎盘停滞。常并发子宫内膜炎,严重时可造成奶牛败血症。1病因1.1子宫收缩无力是胎衣不下最直接最常见的原因;1.2由于布氏杆菌病、胎儿弧菌症、毛滴虫或其它微生物感染引起子宫炎和胎盘炎,使母体胎盘与胎儿胎盘发生炎性粘连;1.3钙(Ca)、磷(P)等常量元素缺乏及微量元素缺乏;1.4运动量不足;缺硒(Se)和缺维生素E;1.5频繁更换饲草饲料且饲料单一,也会导致奶牛产后胎衣不下。2症状病牛有一部分土红色的胎衣垂于阴门外,大部分胎衣滞留在子宫体内,阴门外仅露脐脉管的断端。病初没有全身症状,2…  相似文献   

15.
满都拉  百顺 《兽医导刊》2007,(11):48-48
奶牛胎衣不下又叫胎衣停滞,是牛犊产后8个小时内胎衣不能脱落而滞留在子宫内.近几年所诊疗的奶牛胎衣不下病列诊治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6.
奶牛胎衣不下的预防和最佳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胎衣不下又称胎表滞留.胎衣不下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容易形成子宫蓄脓、子宫内膜炎等子宫疾病或引起全身症状从而造成终生不孕.介绍导致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机理、主要病因及诊断、治疗、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奶牛产后12h胎衣仍未排出就叫胎衣不下,又称胎衣滞留或胎盘停滞。胎衣不下的发病率通常为10%~25%,有的牛奶场30%~40%,甚至在夏季高达50%以上。治疗不当易继发子宫内膜炎等疾病,导致母牛不孕被淘汰,  相似文献   

18.
胎衣不下也称胎衣滞留,是指母牛产后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能将胎衣排出,而滞留于子宫内的一种疾病,指母牛分娩后,经过72h内仍排不完全部胎衣,即为胎衣不下。此病为舍饲奶牛较多见。正常情况下,胎衣排出时间在奶牛生产后的3~5h,若超出此时间奶牛容易因胎衣不下出现发情推迟、子宫发炎、配种次数增多等现象,甚至会影响产奶量、导致不育,有碍奶牛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胎衣不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双 《养殖技术顾问》2010,(12):113-113
胎衣不下或称胎膜滞留,是指奶牛分娩后12小时而胎衣未能完全自然排出。胎衣不下是奶牛常见病之一,以年老而高产牛多发,发病率约为20%,夏季甚至高达60%。胎衣不下是继发子宫内膜炎和导致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奶牛的繁殖力。  相似文献   

20.
饲养奶牛的过程中,经济效益的大小与繁殖率有很大的关系,繁殖率提高了,产犊多,说明胎间距短,产奶时间长,相应也就提高了产量。而胎衣不下在奶牛饲养中是最常见的,影响繁殖率的一种疾病,产后胎衣是否顺利排除,与今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有关,治疗和预防胎衣不下,提高繁殖率,对饲养奶牛有重要的意义。 胎衣不下,又称胎膜滞留,是指奶牛在产后正常时限内(产后12h内)胎衣完全或部分滞留在母牛子宫或阴道内,不能正常排出,发病率占饲养总数25%~40%。发病原因很多,怀孕期间长期舍饲,运动不足,母牛过肥,体弱多病;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造成子宫乏力、弛缓以及胎盘炎症、侵入感染(如布氏杆菌、沙门氏杆菌、李氏杆菌、胎儿弧菌或病毒等引起的感染)等。胎衣不下在奶牛中是一种危害很大的疾病,它容易继发产后疾病,造成奶牛的子宫内膜炎,影响繁殖率,甚至危及生命。 1 症状 胎衣不下分为胎衣完全不下和胎衣部分不下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