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五岔沟林业局和阿尔山林业局,同在阿尔山市行政区域内,但性质不同,隶属关系不同。但在实施天保工程的进程中,两个不同的林业局共同走出了一条解困发展的路子,展示了林区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前景。他们的改革思路和举措,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一、短短五年,五岔沟、阿尔山林业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5年前,也就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前后,五岔沟、阿尔山林业局共同面临着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职工生活危难的“三危”困境。天保工程又使五岔沟和阿尔山林业局木材产量分别减少78%和54.5%,五岔沟全局4937人中将有2800多名职…  相似文献   

2.
<正>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早在五十年代建立的林业局,由于连年超计划采伐,森林采伐量大大超过林木生长量。经过几十年的大量采伐林木,多数林业局可采资源已经枯竭或接近枯竭,企业经营随之出现经济危机。这种“资源危困和经济危困”还将继续不断的恶化。如何解决“两危”,当然可通过发展多种经营的优势,增加企业经济收入;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前,森工企业普遍存在着可采林木资源危机与经济危困的问题.做为资源开发型的森工企业,森林资源危机势必导致经济危困.缓解两危,首先要缓解经济危困的燃眉之急,同时尽快恢复森林资源.这是林区的  相似文献   

4.
一、“以废代煤”供热的产生阿尔山林业局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一个老局,为了摆脱“两危”(资源危机、经济危困),实现“两增”(资源增长、效益增加),这个局采取了不少措施,利用林区废弃可燃物代替煤碳烧锅炉供热,即“以废代煤”就是其中之一。通过近两年的实践,不仅成功,而且也有明显的经济效果。这个局在用锅炉57台,过去靠烧煤,不仅花钱多,有时煤供应还不及时,特别是冬季严重影响居民供暖。为此该局1990年便先在储木场的树皮、造材剩余物,以及制材厂的锯沫等废料上打主意、想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林区不少开发较早的老林业局都面临着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威胁。如何摆脱这种困境,使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图里河林业局的发展可给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6.
目前,各国有林业局正处在资源、经济双重危困之中,而宁西林业局也概莫能外,甚至更加严重。为了缓解“两危”,应优先考虑上“短、平、快”的项目,并将单一的林木采伐经济转为综合林区经济;建立“以短养长,以阔养针,发展多种经营,互生互养,永续利用”的  相似文献   

7.
一、“小老穷”林业局的概念“小老穷”是我国森工部门的一个特定概念,它是指经营时间已久,可采资源濒临枯竭,在经济上严重困难的林业局。它的基本特征是“两个严重危困”,即森林资源严重危困,企业经济严重危困。目前,一般林业局也面临这种情况,然而“小老穷”林业局与一般林业局在森林资源和企业经济上的危困程度是不同的。“小老穷”林业局应该是森林资源已经枯竭或濒临枯竭,企业经济处于非常困难而难于运行的境地,这“两个严重危困”互相作用,使企业陷入越穷越采,越采越穷的不可自拔的恶性循环之中。对“小老穷”林业局标准的确定,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正视森工企业所面临的严重问题。认定“小老穷“林业局的目的,就是要给这些企业以特殊的扶持政策,使其逐步  相似文献   

8.
国有林区森林工业企业经过三十多年的过量采伐,大部分企业出现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的被动局面.据有关调查资料介绍,黑龙江省可采森林资源比帐面少30-40%;40个林业局中已有8个局资源枯竭,22个局只能维持一年左右.全国131个林业局已有61个采伐过量,其中25个局的可采资源已经枯竭.照此下去,列本世纪末,导致全国性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下世纪初将基本无林可采,无材可供.  相似文献   

9.
林业改革的着眼点必须有利于森林资源的发展和扩大,使林业生产摆脱两个“危困”,实现“两增”,走上“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良性循环的轨道。为了摆脱“两危”,现在林区正在发动群众开展讨论,为战胜资源危困,经济危困献计献策。无论是更新观念,深化改革,还是实行立体开发,增加效益都离不开现有森林资源。如果现有资源都保护不好,任其遭受危害,怎么谈得上增加资源。资源不能增加,增加经济效益又从何谈起。造成林区资源危困的原因,一方面由于长期执行过量采伐的结果。另一方面与森林  相似文献   

10.
一、国有林区林业经济不是一般的商品经济近几年来,林业经济理论界和林业实际部门的许多同志都认为,国有林区之所以出现了资源枯竭和资金危困状况,是由于长期以来不承认国有林区经济是商品经济所致。持这种主张的同志进一步指出,要使国有林区从当前的两个危困中振兴起来,唯一的出路就是要按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彻底改革现行的国有林业经济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1.
<正> 面临黑龙江省属森工国有林区当前出现的严重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尤其是总局、各林业管理局、林业局的领导,一方面积极向省和国家请求给政策,在经济上予以扶持;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发展资源,设法控制资源消耗,尽可能延长企业寿命;再一方面大抓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立体开发山区资源,设法增加企业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12.
<正>陕西省太白林业局位于秦岭山脉西部中段,林区森林覆盖率96.2%。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前,该局主要从事木材采伐和加工业,经过长期开采,森林资源急剧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引发了林业局"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局面,企业陷入了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发30多年来,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其它林产品,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但是,由于长时期过量采伐,林区可采资源锐减,企业逐渐陷入了资源危机与经济危困.为了摆脱林区的“两危”,笔者拟就开发人造板工业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面对林业企业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局面,悲观失望是不可取的,空唱高调也无济于事。痛定思痛,“两危”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经营战略不成体系。库都尔林业局从本局实际出发,根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林情和林业企业特点,制定了这样的经营战略:“保护,培育和发展森林后备资源(A)”与“以改变产品,产业结  相似文献   

15.
绿色的希望     
不久前,我们来到了克一河林业局。在当前林区大多数林业局面临着可采资源锐减、森林质量下降的资源危机和相应带来的经济危困之时,克一河林业局森林资源呈发展趋势,不论是森林覆盖率,还是蓄积量,都有较大的增长。我们从克一河林业局的发展看到了绿色的希望,看到了林区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6.
资源危困和经济危困,是摆在我们陕西森工采育企业面前的首要问题。省属六个采育企业,都是经过国家批准的中型企业。在林业局经营范围内,集体林约占20%;有林权争议尚不能利用的约占20%,两项总计面积约20万公顷,蓄积约763.6万立方米。省属六个采育企业目前实际经营面积仅有52.9万公顷,蓄积3,723万立方米,占秦岭面积12%,为原总体设计的66%。1981年秦岭林区划为水源涵养林,从宏观上看,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从微观角度来看,给采育企业带来了莫大的压力。营林任务加大,采伐量减少,营林经费严重不足;更改资金奇缺;基建投资锐减;人均留利水平过低,企业经济十分困难。针对这两大危困,“六五”期间我们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两大危困开始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全国和全省林业正处于经济危困、资源危机的阶段,如何振兴林业,已成为林业工作者从领导到群众的普遍关注的大问题。为此,现将穆棱局40年来在培育、利用和扩大森林资源方面的作法总结如下,期望对解决林业的两危能够有所借鉴和参考。就黑龙江省40个林业局而言,穆棱林业局的森林资源状况和经济形势都是比较好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林区,属于长白山系,夏季炎热,雨量充沛,日温差大,土壤肥沃,面积广阔,发展果树生产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在林区普遍存在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对促进林区多种经营发展,增辟林区致富门路有着积极的怍用。本文依据廿多年来在果树生产中,白石山林业局出现的问题和全省森工企业的经验与教训,对高寒林区发展果树事业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林区的认识很片面,提出了“绿色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口号。随着森林的过量采伐和林区人口的不断增加,林区出现了经济危困和资源危机,“两危”的现实摆在了人们的面前。为了摆脱困境,发展林区经济,一些有识之士都在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上寻找突破口,有的已经收到成效。笔者认为,发展林区经济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呼盟地方林业属于历史上的过伐林区,可采资源逐年减少,到80年代中期就出现了森林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局面.“独木支撑”的传统观念依然禁锢着人们的思想,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基层企业吃林业局的大锅饭,采伐主要靠外委,年须支出外委生产费 1700多万元.机构重叠,人浮于事,仅直属6个林业局和林场就有工作人员3000来人,事业费支出急剧增长.生产生活资料跑、冒、滴、漏现象十分严重,损失浪费惊人,到1993年末,地方林业欠应付款高达2.5亿元,拖欠职工工资3000多万元.地方林业经济进入了山穷水尽的死胡同,人们发出了“我们的林业向何处去?”的疑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