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血液型脓病 血液型脓病是一种病毒病,俗称脓病。在养蚕季节都可能发生,此病从感染到发病只有三五天,以春蚕和中晚秋蚕发生较多,尤以蚁蚕和起蚕最易感染。  相似文献   

2.
家蚕血液型脓病是由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通过污染桑叶被蚕食下或由体表创伤进入体内而引发的一种亚急性传染病.家蚕血液型脓病在各龄蚕均有发生,一般小蚕感染病毒后3~4 d、大蚕感染病毒后4~6 d发病死亡,感染严重的当龄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3.
家蚕血液型脓病又称细胞核型多角体病、体腔型脓病,是一种病毒性蚕病。近年来施甸县家蚕血液型脓病逐年增多,已成为该县家蚕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在各个蚕期均有发生,随着养蚕批次的增加发生  相似文献   

4.
家蚕血液型脓病又叫细胞核型多角体病、核型多角体病、体腔型脓病、血液型脓病,生产上俗称脓蚕、水白肚、拖白水、爬边蚕、高节蚕等,该病在中国古已有之,早在宋代陈鼻编著的<农书> (公元1149年)已有记载.近年来,家蚕血液型脓病已经成为隆阳区多数蚕区的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5.
家蚕血液型脓病主要是家蚕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引起,属于亚急性传染性蚕病,又常常被称为细胞核型多角体病、脓病等,好发于3龄后,特别是在5龄中后期至熟蚕期前后,一旦发病,会导致家蚕数量和质量下降,给蚕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常州市金坛区中肠性脓病、细菌性败血病、血液型脓病、白僵病、病毒性软化病、微粒子病等常见蚕病的发生与防治,以期为蚕病的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2001,(7)
1.病症诊断家蚕病毒病根据病原及病症表现可分为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和空头性软化病三种。其中血液型脓病的症状较易识别,病蚕的体躯或节间膜处明显肿胀,体色乳白,常爬伏在蚕匾边缘,体皮易破常流出乳白色混浊血液。中肠型脓病发病后群体发育不齐,病蚕个体小,胸部呈  相似文献   

8.
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亚玲 《现代农业科技》2010,(2):351-351,354
介绍了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趋势,分析了其发病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蚕血液型脓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血液型脓病是危害蚕桑生产较为常见又较严重的一种疾病,又称核型多角体病,农民常称之为脓病或脓蚕.血液型脓病的病原是细胞核型多角体病毒,属杆状病毒科核型多角体病毒属.为减少血液型脓病对蚕茧生产造成的损失,现将该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万飞 《湖南农业》2009,(7):21-21
1.血液型脓病各季节的各龄蚕和蛹都有发生.外观症状;小蚕发病,初期无病症表现,病重的在当龄不能就眠,皮肤张紧发亮,举动不安,继而死亡腐烂.壮蚕发病,举动狂躁,爬行于蚕座四周;无静止时间,最后皮破流出乳白色脓汁而死亡.传染途径:游离态病毒经口或创伤传染,主要是食下传染,脓病病毒附着在桑叶上,随蚕食桑进入体内而发病,或从蚕皮肤伤口侵入而致病.脓病的病原存在于病蚕的血液、脂肪和体皮等各种敏感组织细胞核内寄生增殖,故血液呈混浊的乳白色.由于皮肤真皮细胞被破坏,所以蚕的皮肤易破裂,流出白色脓汁.因此,若发现病蚕,在皮破流脓前拣出,可杜绝再次感染.  相似文献   

11.
<正> 桑蚕流行病毒病包括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和浓核病等。这类病害严重制约蚕业生产。尤其以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为严重。目前,尚未有特效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年,中晚秋蚕的产量一直不稳。究其原因,主要是发生了血液型脓病。蚕农反映,脓病多了,张产低了,收入少了,中晚秋蚕越来越难养了,严重挫伤了蚕农的积极性。现将中晚秋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病症状、发生原因、预防办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家蚕脓病主要是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引起的病毒病,是养蚕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分为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3种类型。1.血液型脓病发生原因及症状在整个养蚕过程中,如饲养处理不当,都容易发生血液型脓病。根据病毒寄生在家蚕的部位不同,血液型脓病传染途径分为病毒经口食入和从蚕体伤口侵入  相似文献   

14.
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发展蚕桑产业是农业增收、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栽桑养蚕已成为各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项主导产业,但蚕病是养蚕生产的大敌,由于农户对蚕病的防治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蚕病暴发流行,特别是家蚕血液型脓病,导致生产受损、农民收入减少,严重挫伤养蚕户的积极性。本文阐述了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原因,提出了蚕病诊断方法,并从严格消毒、提高饲养技术等方面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养蚕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家蚕血液型脓病俗称脓病、脓蚕,是对陆良县桑蚕生产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蚕病,在陆良县蚕桑技术力量较薄弱的中枢镇、芳华镇、小百户镇发病较严重,每年因该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千万元以上。现将陆良县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危害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家蚕新品种"华康2号",通过了河南省蚕桑品种审定委员会新蚕品种认证。"华康2号"是蚕业研究所以徐安英研究员为首的科研团队在"十二五"期间针对养蚕生产中主要发生的病毒病——血液型脓病,育成的家蚕抗血液型脓病新品种。该品种2013年通过了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4年参加了全国蚕品种审定。近两年来,家蚕新品种"华康2号"又在河南省鲁山县、伊川县等蚕区进行试养,在河南氟化物污染严重的地区,该品种表现出对氟化物高度耐受性和血液型脓病高度抵抗性的双重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家蚕血液型脓病的病原、发病经过、症状及原因,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广大蚕农防治蚕血液型脓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原种繁育中经常出现的蚕病,如微粒子病、血液型脓病、细菌性败血病、白僵病、曲霉病、农药中毒病等病的病症、发病规律进行阐述,并根据蚕病发生条件及各类蚕病特点,提出了以消毒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永胜县属于低纬山地季风气候类型,该区域内年平均气温在14.4℃~18.7℃,年降雨量74mm,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于栽桑养蚕。一般来说,在大田生产中,只要有养蚕的地方,都有蚕病的发生,只是发生轻重不同,在永胜主要常见蚕病是血液型脓病。1血液型脓病的症状  相似文献   

20.
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卉 《农技服务》2008,25(11):103-103
分析了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