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向日葵作为敖汉旗主要经济作物,年均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近几年随着全覆膜、膜下滴灌等先进农艺措施的不断进步和集双垄开沟、配方施肥、喷除草剂、铺滴灌带、全膜覆盖、打孔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一次性完成的先进农机具的不断更新.敖汉旗向日葵种植技术也日趋完善,逐渐形成了具有人工投入少、产量高的向日葵机械化全覆膜、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木头营子乡位于敖汉旗东北部,现有耕地25万亩,其中水浇地20万亩,主要以种植玉米、向日葵、杂粮、杂豆为主,向日葵种植面积每年都在3万亩以上,品种主要以美葵为主,是敖汉旗的向日葵主产区。近几年随着全覆膜、膜下滴灌等先进农艺措施的不断完善和先进农机具的不断更新,木头营子乡向日葵种植水平快速提高,种植效益远高于玉米、杂粮等其它作物。1选地整地选择中上等肥力、偏碱性,三年以上未种植葵花  相似文献   

3.
正向日葵是敖汉旗主要经济作物,历年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最近几年随着全覆膜、膜下滴灌等先进农艺措施的不断完善和集双垄开沟、配方施肥、喷除草剂、铺滴灌带、全膜覆盖、打孔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一次性完成的先进农机具的不断更新,全旗向日葵种植技术逐渐形成了人工投入少、产量高的向日葵机械化覆膜、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为了进一步挖掘向日葵的增产潜力,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扩大种植面积,2015年旗农业技术推广站在长胜镇马  相似文献   

4.
<正>膜下滴灌是覆膜种植与滴灌相结合的一种灌水技术,也是地膜栽培抗旱技术的延伸与深化,对有效利用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改变农业耕作栽培技术是一场深刻变革。敖汉旗地处中温带,属于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全旗耕地面积近300万亩,玉米是敖汉旗主要农业栽植作物,为了促进敖汉旗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推进高产创建活动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以膜下滴灌为主推技术,集大小垄种植、机械化播种、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为一  相似文献   

5.
敖汉旗是以旱作为主的农业大旗,全旗现有耕地面积17.5万hm2,其中水浇地面积4.0万hm2,旱耕地面积占70%以上,属典型旱作农业区.种植作物主要有玉米、高粱、谷子、水稻、荞麦等,全旗历年玉米种植面积在6.7万hm2以上,平均单产水平500-550kg/667m2,为了提高粮食产量,我旗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把旱作玉米覆膜栽培技术推广工作,作为农业生产的重点项目来抓.十几年来,通过推广玉米覆膜技术,对促进全旗粮食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东明县地处鲁西南黄泛平原,是山东省主要花生产地之一,常年种植花生面积20万亩左右。传统的种植方式以麦套花生为主,费工费时、机械化程度低、病虫害严重、效益差,产量一直徘徊不前。近几年来,东明县农技站以花生高产创建为依托,集成组装了花生覆膜夏直播高产栽培技术,2014年高产创建  相似文献   

7.
木薯高产栽培综合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我区木薯年种植面积约400万亩,其中南宁市约30万亩.由于栽培粗放,品种良莠不分,产量低,经济效益差.1999年我市承担木薯高产栽培综合技术示范基地项目,把各单项先进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开展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示范,面积15.2765万亩.  相似文献   

8.
籽用南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林口县耕地面积248万亩,农业种植主要以玉米、大豆为主。由于近几年种植玉米、大豆效益降低,种植面积大量减少。种植籽用南瓜面积越来越大,2016年面积达到40多万亩,为了实现南瓜种植高产高效目标。对南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简介如下:1选地、整地1.1地形:籽用南瓜耐旱怕涝、喜欢偏酸性土壤。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透气性好的地块,10度角的偏坡漫岗地最好。1.2茬口:以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最好,大豆、马铃薯茬次  相似文献   

9.
根据怀集水稻种植的基础条件确定,推广深优9516、深两优5814、五丰优615和天优3618等超级杂交稻品种,并配套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等高产栽培技术,超级杂交稻种植面积及高产栽培技术累计种植面积达140多万亩,收到良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正马铃薯是敖汉旗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在5万亩以上。近几年随着全覆膜、膜下滴灌等先进农艺措施、农机具的不断进步、更新,马铃薯大垄高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逐渐完善。它具有前期增温、保墒,后期通风抗旱作用,同时还可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提高肥料利用率、提升品质、可实现亩增产30%以上。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一、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前茬作物以玉米、谷子、豆类作物较  相似文献   

11.
高粱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耐高温、耐冷凉等多重抗逆性,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赤峰市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种植高粱,至2013年全市种植面积达到了79万亩,是内蒙古高粱的主产区。过去由于种植方式传统,高粱的产量一直低而不稳,平均亩产不足300 kg。为了提高单产,从2008年开始试验、示范并逐步推广全膜覆盖高产技术,取得显著效果,目前全市已发展高粱全膜覆盖面积5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12.
高生春  高军  李翠莲 《吉林农业》2010,(11):143-143
玉米是确保靖边县粮食安全的一项支柱产业。为了提升玉米的科技水平,进一步挖掘旱地玉米的增产潜力,增强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探索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科学栽培技术模式,在旱地玉米露地、半覆膜种植模式的基础上,示范推广了旱地玉米全覆膜双垄沟集成栽培技术。2010年全县示范推广面积3.3186万亩。平均亩产749.2kg,比半覆膜玉米平均增产幅度达到40%以上,亩增产150kg以上,亩增收300元以上,其集成栽培技术概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冯希省 《现代农业》2008,(10):33-34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常年花生种植面积4.1万亩,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为丘陵旱薄地种植。近年来通过在科技局立项实施《花生新品种试验与开发》《万亩优质花生生产示范开发》等科技项目,通过设立试验,研究并推广配套了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为了稳定提高旱薄地春花生产量,课题组针对纯旱作条件下旱薄地花生种植方式,从耕作制度、抗旱保墒、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形成了丘陵地区纯旱作条件下旱薄地花生“十项”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几年来。累计推广面积达1万公顷。  相似文献   

14.
新疆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冬春麦兼播区,小麦种植面积在1 500万亩左右,其中冬麦1 100万亩左右,占小麦总面积的70%以上.自开展小麦高产创建活动以来,以万亩连片为依托,配套集成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促进了良种良法配套,挖掘了单产潜力,实现了小麦的连年丰收.现将冬麦亩产450~500 kg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通过3年部级花生万亩高产创建,总结出了春夏花生覆膜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整地起垄与三沟配套、覆膜与适期播种、加强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适合在黄淮花生主产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6.
花生覆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3年部级花生万亩高产创建,总结出了春夏花生覆膜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整地起垄与三沟配套、覆膜与适期播种、加强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适合在黄淮花生主产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7.
姜兰  杨孔涛 《湖北农业科学》2016,(11):2805-2807
在当阳市万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设施蔬菜基地开展了黄瓜(Cucumis sativus L.)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示范,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具有节肥、节水、节省劳动力,减少病害,提高黄瓜单位面积产量等突出优势,同时黄瓜品质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8.
我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以低中丘陵为主,海拔大多在280~350m之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土壤以遂宁组土、蓬莱镇组土、沙溪庙组土、新老冲积土为主,宜耕性、宜种性较好。马铃薯是我区四大旱粮作物之一,2009年种植面积达10.2万亩。从2003年开始我们在三家镇八角井村探索冬作早春马铃薯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到2009年该村种植面积达到267亩。  相似文献   

19.
<正>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在常规玉米种植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增三改五提高"。"一增"就是增加玉米种植密度,传统玉米种植模式栽培密度一般为4000株/亩,应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后,栽培密度可提高至5000株/亩以上,近几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玉米栽培密度最高可达到6000株/亩。"两改"一改是栽培技术,采用覆膜栽培,二改是灌溉技术,大水漫灌改为滴灌,三改是施肥技术,将  相似文献   

20.
杜雪琴 《甘肃农业》2021,(3):126-126
2021年甘肃省将大力建设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通过规模化产业基地建设,力争带动全省特色种植业面积达到3640万亩,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在特色种植方面,分产业打造一大批万亩以上的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万亩以上的产业片带,其中马铃薯产业重点打造安定区2万亩标准化示范基地、民乐县1万亩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和镇原县建设复种马铃薯示范基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