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日本盘鲍与皱纹盘鲍杂交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0  
1998年于山东省蓬莱市用10只日本盘鲍与300只皱纹盘鲍,在220m^2的育苗水体中培育出平均壳长14.7mm的杂交鲍苗143.8万只,6500只/m^2,;在580m^2的育苗水体中培育出平均壳长11.9mm的皱纹盘鲍自交鲍苗177.9万只,3100只/m^2。杂交鲍苗的壳和存活率明显大于我国的皱纹盘鲍自交鲍苗。  相似文献   

2.
采用皱纹盘鲍大连群体与盘鲍日本群体进行杂交育苗试验和鲍苗种生产。结果表明,皱纹盘鲍和盘鲍正、反交组合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低于两亲本自交组,而其苗种成活率高于两亲本自交组(提高达20%以上);皱纹盘鲍和盘鲍的正、反交组合鲍苗的生长情况是,其平均壳长明显高于两亲本自交组鲍苗的平均壳长,最长达2.01 cm ;皱纹盘鲍与盘鲍作为亲本进行鲍苗种生产,经160 d培育,共培育出鲍苗种2020.75万只(平均壳长2.01 cm ),鲍出苗量平均4345.7只/m2。通过鲍种内杂交的育种方法,可以达到改良和优化鲍种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选用皱纹盘鲍(♀)与日本盘鲍(♂)进行杂交育种,培育生长快、色泽鲜艳、活力强、抗逆性强杂交鲍苗.从2003年4月20日进行苗种培育,当年11月份鲍苗壳长20mm以上的超过50%,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4.
皱纹盘鲍与日本西氏鲍杂交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 《齐鲁渔业》2006,23(9):50-51
利用从日本引进的西氏鲍,与我国北方产皱纹盘鲍进行了杂交育苗试验,使杂交鲍苗越冬后成活率提高,生长快,抗病力强,显示出了良好的生产性状和一定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连江是南方地区最早开展日本盘鲍与皱纹盘鲍杂交育苗的地方。1989年福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将日本盘鲍与大连的皱纹盘鲍进行人工育苗并获得成功,杂交鲍现比较明显的杂交优势,尤其是对高温的适应性优于皱纹盘鲍。人工育苗成功后,杂交鲍养殖成效突显,以福建为代表的南方地区鲍鱼养殖业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6.
盘鲍和皱纹盘鲍的杂交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质退化问题,导致我省鲍的育苗与养成病害日趋严重.杂交,是改良种质的重要手段.漳州市东山湾海珍品良种场利用产自日本的盘鲍(俗称黑鲍)和产自我国黄海的皱纹盘鲍开展杂交育苗试验,培育出杂交鲍苗.对比试验表明,杂交鲍苗比本地产的盘鲍苗生长较快、抗病力较强.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通过日本盘鲍和本地皱纹盘鲍的杂交育种,使杂种鲍苗1cm以上的成活率高达45.76%,越冬后成活率达到98%,培育出性状稳定、生长快、抗病力强的杂交鲍。报告了杂交育种的试验过程和有关技术。  相似文献   

8.
陈冲  孙丕海  王全军 《水产科学》2011,30(10):641-643
将在大连地区繁育的平均壳长2.2cm的皱纹盘鲍苗种运至福建省莆田市海域进行海上越冬,使用底面积为350mm×550mm、层间距150mm的7层专用养鲍笼,养殖密度25~80枚/层,饵料为盐渍海带、鲜紫菜、鲜海带苗。经5个月饲育,鲍苗平均壳长增长1.94cm,成活率达94.5%,效果明显优于北方沿海的室内越冬及海上越冬。  相似文献   

9.
皱纹盘鲍与盘鲍杂交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杂种优势的角度对皱纹盘鲍♀与盘鲍♂杂交子一代的经济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月龄杂交鲍子一代(F1)活体重比皱纹盘鲍增加36.87%,软体部干重增加33.21%,总干重增加29.20%,其它性状也显著优于皱纹盘鲍。杂交鲍F1的壳长、壳宽、活体重、软体部干重和总干重等主要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94%~44.51%,其中软体部干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壳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且杂交鲍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皱纹盘鲍。杂交鲍子一代的变异有助于定向选择,提高杂交育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福建沿海皱纹盘鲍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沿海,皱纹盘鲍秋季人工育苗效果明显优于春季育苗.采取异地引进亲鲍、用面积1 m2的透明塑料薄膜培养硅藻饵料并用于采苗,薄膜投放密度14片/m2,担轮幼体布池密度10×104~15×104个/m2等技术措施,匍匐幼体平均采集密度200~300个/片,稚鲍的前期培育时间可延长至44 d,剥离规格达4.64 mm;稚鲍剥离至池底水泥板上进行继续培育,培育密度2000~2500个/m2,至壳长10 mm时成活率可达79%;平均单位面积出苗量1200个/m2.  相似文献   

11.
鲍低温病毒病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鲍既是美食,又可入药,经济价值极高,是珍贵的海产品。七十年代初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福建省水产研究所、东山县水产局联合攻关,开创杂色鲍(1970)和皱纹盘鲍(1973)人工育苗生产工艺以来,推动了我国养鲍业迅速发展。九十年代福建省自台湾引入杂色鲍的台湾种群----九孔鲍及其集约式养殖技术,使得鲍的养殖规模和产量发展更为迅速,目前已成为我国鲍的最重要养殖区,养鲍场和鲍苗场已遍布我省沿海各地, 2001年我省鲍的养殖面积已超过43万平方米,产量2800t以上,产值约4亿元;我省还是我国的鲍苗主要输出地,2001年生产鲍苗6.7亿粒,产值8646万元。…  相似文献   

12.
近日,福建省水技总站对渔业“五新”项目进行现场检查,其中平潭县水技站承担的“日本西氏鲍与皱纹盘鲍杂交技术推广”项目达到任务书规定指标,顺利通过验收。平潭县水技站承担的“Et本西氏鲍与皱纹盘鲍杂交技术推广”项目,经随机取样、计数,试验组每片附苗  相似文献   

13.
大连近海皱纹盘鲍的放流增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试验海区放流壳长1.0 ̄3.7cm、平均1.93cm的皱纹盘鲍种苗33.18万个,放流3年后进行回捕,以人工配合饲料饲育的鲍苗特有的翠绿色壳为标志与天然鲍相区分,用随机取样法抽样统计,3次调查的平均结果为放流后3年的推算回捕率达31.6%,壳长平均年增长1.9±0.6cm。  相似文献   

14.
南方海区筏式养鲍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俊新 《海洋渔业》2002,24(2):80-81
鲍属海产珍品,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我国鲍的人工育苗和养殖开展于1980年前后,1986年进入大面积的人工育苗和工厂化养殖阶段,到1995年产量达到近2000t。养殖的主要经济品种有我国北方的皱纹盘鲍、日本引进的日本盘鲍(黑鲍)及近年选育的杂交鲍(皱×黑)。工厂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山东南部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hannaiIno)工厂化养殖试验研究的结果。自1995年1月19日至1996年5月19日,经16个月的培育,将平均壳长21.4mm,平均体重0.99g的幼的培育成平均壳长61.9mm(最大壳长72.0mm),平均体重28.5g的成鲍,成活率为93.2%。0.3m2的波纹权的养殖密度:鲍壳长为20.0~30.0mm时,养殖密度200~250粒为好;40.0mm以前,养殖密度150粒为宜;60.0mm以前,养殖密度50~80粒为佳。饵料以人工配合饵料为好。在鲍壳长40.0mm以前,在投喂人工配合饵料的同时,加上适量的新鲜海藻可以达到同样的增长和增重的目的。全投喂海藻增长和增重都较慢。  相似文献   

16.
《海洋水产科技》1996,(1):18-21
本文对象山西沪港区的皱纹盘鲍养殖情况进行了报道,结果表明,1.5厘米的鲍苗经26个月海区养殖,平均壳长可达到5.42厘米,平均日生长达45微米,其中尤以春秋两生长最快,养成成活率达80%。  相似文献   

17.
皱纹盘鲍的人工育苗生产,在国内已进行了20余年。自1976年山东烟台和辽宁大连取得了皱纹盘鲍人工育苗技术研究成功之后,经过多年的继续努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在80年代以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为主,编制了《鲍鱼人工育苗操作规程》。本规程较全面地规范了皱纹盘鲍人工育苗的技术、工艺,促进了我国的鲍鱼人工育苗生产的发展。 综观国内尤其是北方近十几年来的皱纹盘鲍人工育苗生产实践,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就是单位面积出苗量不稳定,且区域性出苗量低,仅在1000粒/m2左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部分工…  相似文献   

18.
杂交西氏鲍是日本优良养殖品种西氏鲍(厦门大学鲍遗传育种团队引进)和本土皱纹盘鲍杂交而来的品种,杂交受精率达到70%以上,养殖成活率比皱纹盘鲍提高20%,生长速度较快,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后期面盘幼虫不同采苗密度、不同底栖硅藻与稚鲍不同培育密度,对鲍苗的生长与成活率的影响。认为最佳采苗密度应为2万个/m2后期面盘幼虫;当地底栖硅藻混合种的饵料效果优于纯种,剥离后稚鲍的培育密度不直超过4000粒/m2。在640m2水面中有出壳长1.2~1.5cm鲍苗201.6万粒,平均出苗量3150粒/m2。专家鉴定认为,本课题在皱纹盘鲍不同育苗密度、不同饵料对育苗效果的研究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0.
鲍鱼(杂色鲍)作为深圳市农业经济的重要部分,由于近年发生的冬季病毒性疾病,正面临行业萎缩的严峻局面,为了寻找新的出路,我们去年开始进行了皱纹盘鲍工厂化鲍苗养殖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三个养殖车间,收获鲍苗200万粒,平均壳长2.5厘米,最大达3.5厘米,养殖成活率97.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将试验的基本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海区选择深圳市大亚湾与大鹏湾交界,面向外海,海区洁净,无工业污染,附近无河流,水流畅通,盐度保持在31‰左右,水温年变化范围为13~31.5℃。2.鱼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