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病原  有的学者认为病毒为该病的主要病原,有的认为是由寄生虫及细菌感染引起的,也有的认为是这几种致病因子混合感染所致。2症状  病鱼少食或不食,有时在池边、水底静卧或缓游。有的体色发黑,有的病鱼头部、体表、鳍条及鳃丝有明显的出血点,有的鳃丝呈白色,肛门红。解剖观察,肝脏发白或呈点状、斑块状出血,胆囊大,胆汁浑浊变淡呈黄色。脾脏黑红色,无光泽,有的有腹水。3诊断3.1根据症状进行初步诊断,但要注意以肠出血为主的出血病和细菌性肠炎病的区别。活检时前者的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粘液较少,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红细…  相似文献   

2.
《内陆水产》2001,26(10):33-33
根据广东、福建、江苏等地养殖户反映2001年是鳜鱼出血病爆发流行,危害严重的一年。发病早期的病鱼,目观症状,可见病鱼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眶、鳍基部及体表两侧轻度充血。严重时病鱼体表两侧严重充血或出血,眼眶周围严重充血,肛门红肿。有的鱼腹部膨大,眼球突出,少数病鱼出现竖鳞、鳃丝末端腐烂的现象。解剖后发现鳃颜色较淡,有的鳃丝边缘有轻度腐烂现象。脾、胃肿大、色淡、胆囊膨大、贫血,肠道充血发炎,常有大量粘液,一般没有食欲,有的肠腔内积水或有气泡。肠系膜及肝脏有分散的出血斑点,鳔壁充血。有的严重的病鱼腹…  相似文献   

3.
鲤鱼出血病是近年来北方地区高密度集约化养鲤的一种危害严重、死亡率高的常见病,它和鲢、鳙、鲂出血病非常相似,但又有本质的不同。一、症状发病早期,病鱼全身有轻度充血,严重时由点状出血斑变成斑块状或全身出血,顺鳞片触摸则有血液渗出,鳃出血呈浅红色,或鳃淤血呈深紫红色,鳃小片囊肿,鳃丝末端甚至腐烂坏死,腹部膨大,有的肛门红肿,凸眼。  相似文献   

4.
鲤鱼出血病是近年来北方地区高密度集约化养鲤的一种危害严重、死亡率高的常见病,它和魄、缩、纺出血病非常相似,但又有本质的不同。症状:没病早期,病鱼颌部、口腔、眼眶、鳃盖、鳍的基部及鱼体腹部和体两侧有轻度充血。严重时则充血并出血现象加剧,由点状出血斑演变成斑块状或全身出血,看上去鱼体呈红色,用手顺鳞片触摸,则有血液渗出,肌肉失去弹性,水肿。鳃出血呈浅红色,或鳃淤血呈深紫红色,鳃小片囊肿,甚至鳃丝末端腐烂坏死。腹部膨大,有的肛门红肿,凸眼。懈剖检查:腹腔积水,腹水呈透明的浅黄色或半透明的浅红色,内有大…  相似文献   

5.
<正>一、发病症状鲤鱼暴发性出血病,主要表现在鱼体两侧、眼眶、鳃盖、鱼鳍等处轻度出血,有的眼球突出,有淡黄色腹水,鳃丝瘀血或严重贫血,有时呈紫色且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发病初期,病鱼离群独游水面,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不吃食,鱼体色发黑。每条病鱼的症状不完全相同,有的以头、鳍出血为主,有的以肌肉出血为主,有的以肠道出血为主,也有的全身各器官组织都严重出血。  相似文献   

6.
牙鲆鱼溶血性腹水病的治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牙鲆鱼的工厂化养殖中,溶血性腹水病经常发生且危害严重,许多养殖厂因找不到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损失惨重。 1.病鱼的病症及病理变化 摄食下降、活力减弱、体色黑化、腹部膨胀、各鳍基部、口部、鳃裂后部均有出血症状,鳃盖凹陷,鳃丝发白,呈贫血状,有的肛门微红,解剖后观察,可见肝脏呈土黄色,心、脾颜色暗红,胃中无食,肠道有储尿,肠壁变薄而透明。病理变化表现为心、肝、脾细胞大量坏死并出现色素沉着、肾组织结构紊乱、肾小管解体、坏死。镜检腹水及血液水封片,有大量运动的细菌,非运动的细菌占少数。 2.病原菌特性 经细菌…  相似文献   

7.
1 症状 金鱼无食欲,体消瘦,活动呆滞,体表无明显症状。翻开鳃盖,可见鳃盖内表皮有轻度充血,鳃丝末端浮肿、粘液增多,粘附有污物,鳃丝间偶有发现白点,呈淡红色。剖检时,除肠内无食物外,各内脏器官基本正常。镜检一个视野有4个小瓜虫或幼体,两个视野有3只指环虫,且鳃丝上皮细胞脱落,血管有血窦,严重时呈坏死性烂鳃。所检查的5尾金鱼4尾都是如此,另一尾病症较轻。因此,诊断为金鱼小瓜虫病、指环虫病和烂鳃病并发。2 发生原因2.1 进货时金鱼在产地就有虫卵和孢子,至水温、环境适宜时,虫、菌即大量繁殖,感染金鱼。2…  相似文献   

8.
丛宁  成强 《内陆水产》2001,26(11):36-36
1临床症状发病初期,虾蟹体表长有黄绿色及棕色绒毛状物,虾蟹行动迟缓,对外来刺激反应迟钝,经鳃部流出的水流缓慢,触摸体表有滑腻感;用显微镜观察可见钟形虫、累枝虫、斜管虫等纤毛虫类及丝状藻。发病中晚期,常栖于水草上或水边潮湿岸上懒于活动,虾蟹周身外被厚厚的附着物,鳃部挂有污泥且粘液增多,鳃丝间塞满纤毛虫及丝状藻,鳃呈黑色或灰褐色,呼吸困难,鳃丝受损,继发感染细菌病,导致虾蟹食量减少,甚至拒食;生长发育停滞,体质弱不蜕壳;解剖观察常见肠空,有的肝脏呈浅肉黄色或深褐色或无色透明状病变,最终衰竭死亡。2预…  相似文献   

9.
在欧洲鳗养殖过程中,自1995年开始发现一种新的疾病,1996年呈暴发性漫延,病鳗起始不摄食,易吊挂于饵料台,体表及鳃部粘液分泌增加,池水由于鳗短粘液分泌增加、脱落而于水面聚积泡沫,随病情发展,水面泡沫量增加。悬挂于饵料台的病鳗于体表出现明显的斑块状粘液脱落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显浅蓝色,主要发现于躯干部。随病情发展,病灶处呈严重炎性反应,皮肤溃烂,病灶周缘呈红色,严重时,溃烂病灶深入肌肉组织。病鳃鳃丝水肿,顶端充血,有时鳃丝溃烂;肝脏、肾脏肿大,胆囊有时亦肿大;肠道无食物,有炎症或积水;臀鳍,胸鳍有时…  相似文献   

10.
鳖红脖子病与鳃腺炎病的比较与防治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脖子病又名大脖子病、俄托克病、阿多福病、猪肥头病、耳下腺炎病。该病的主要症状是脖颈充血红肿,伸缩困难,腹申出现红斑,并逐渐溃烂,眼睛白浊,严重时失明,舌尖、口鼻出血。、解剖病鳖口腔、食管、胃、肠的粘膜呈明显的点状、斑块状、弥蔓性出血、肝脏肿大,有的表皮呈上黄色或灰黄色,有针尖大小的坏死灶,胆囊内充满胆汁,脾肿大。其中D腔粘膜弥散性出血占80%,胃肠粘膜出血占60%。患有该病的鳖食欲减退,行动迟缓,停在岸边,呈昏迷状态。红脖子病的病原体是嗜水气单抱菌,属弧菌产气单抱菌属,镜俭为革兰氏阴性短菌,带菌鳖…  相似文献   

11.
1 车轮虫病1.1 病 因 由原虫类的多种车轮虫寄生于加州鲈体表及鳃部感染引起。1.2 症状 病鱼体黑而瘦,食欲减退或不摄食,群游于池边。大量寄生时,鳃组织分泌大量粘液,鳃丝发白腐烂,严重时池边慢游最后死亡。1.3 危害及流行情况 4~5月份最为流行。对鱼苗、鱼种危害较大。该病传播速度快,感染率高,感染强度大,且易继发感染。1.4 防治方法 1)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病原体;2)注意放养密度和保持水质清新;3)苗种入池前用3%食盐水浸洗3~5分钟;4)全池泼洒0.7 g/m3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  相似文献   

12.
症状:其主要特征是体表表皮溃疡。感染初期,体色呈斑块状褪色,食欲不振,缓慢地浮游于水面,有时狂游或回旋状游动。中度感染的鱼,鳍基部,躯干部等发红或出现斑点状出血。随着病情的发展,患部组织浸润,呈出血状溃疡。有的吻端或鳍膜烂掉。有的眼球突出。限内有出血点,肛门发红扩张,有黄色粘液流出。解剖观察,胃内无食物,空肠并带有黄色粘液,肠粘膜变薄。肝、脾、肾等明显充血和肿大,严重病鱼2-7天内下沉死亡。 病原:据有关资料已确认的有鳗弧菌,此外还分离到假单胞杆菌等。 流行情况:鳗弧菌可以感染多种海、淡水和半咸水…  相似文献   

13.
<正>一、细菌性烂鳃又称"乌头瘟"。本病是最重要的常见病之一,且常与肠炎、赤皮病并发,使病情复杂化,成为通常所说的"草鱼三病"。病鱼离群独游,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或不吃食,体色变黑,尤其头部乌黑,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内表面的皮肤往往充血发炎,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鳃上的黏液增多、鳃丝肿胀,鳃丝末端腐烂缺损,软骨外露;鳃的某些部位因局部缺血而呈淡红色或灰白色;有的部位则因局部淤血而呈紫红色,甚至有小出血点。在病变  相似文献   

14.
1997年12月上旬,海安滩涂垦区一温室土池内罗非鱼流行一种病因不明的暴发性病例———细菌性类结节病(暂定名),发病率高达80%,病死率达90%,当年出池率(质量比)仅为26.6%。其主要症状为:病鱼在池中常常离群浮于水面,不上食台,表现缺氧状。濒死鱼眼球突出或混浊发白,腹部膨胀,部分眼底充血,体侧点状出血,鳃丝水肿,顶端粘液脱落,鳃小片瓣间相互融合。解剖观察,腹腔有腹水,脾、肝、肾均肿大,有白色结节状病灶,尤其是脾脏呈玫瑰红色镶嵌玉珠状。该病于入池后1个半月至2个半月开始流行,一直持续到翌年4…  相似文献   

15.
自今年3月份以来,福建省福清、仙游等地的欧鳗养殖场送检的病鳗中陆续发现有两极虫的感染。这些两极虫多寄生于鳗鱼的鳃丝内,引起鳗鱼鳃部红肿出血,粘液增多、食欲不振等病症。1、发病情况病鳗多为3月龄以下的幼鳗,发病初期体表无明显病症,鳃丝鲜红、出血,有的有增生或溃烂,粘液明显增多。内脏器官无明显病变,细菌检查多为阴性。临床表现呼吸困难、食欲减退。发病后期出现体表出血、破损等病症,常有一些幼鳗死亡。2、病原本病的病原体是原生动物、粘泡子虫类、两极虫科的一种两极虫(MyXidiumSpp)。寄生于鳗鱼鳃中的抱子呈纺睡…  相似文献   

16.
崔一新 《内陆水产》1997,22(11):22-23
目前,国内采用饲养日本鳗的传统方法来饲养美洲鳗,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其病害的防治,对不少鳗业者来说,尚不成熟,甚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红头病便是其中一害,它虽然发病缓慢,但难治疗,死亡率也较高。1红头病症状1.1体表发病鳗体色发白,无光泽,病鳗鳃部、头顶下颔甚至整个头部及胸鳍、腹鳍均呈鲜红色,鳃丝水肿,内脏无明显病变,肌肉痉挛发硬而死。1.2活动发病鳗游动无力,多卧于池底或停留于饵料台上及排污孔四周,反应迟钝。1.3援食发病鳗大多不摄食。1.4死亡发病持续时间长,一星期内发病率30%,死亡率也较高。2病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虾细菌性黑鳃病的组织病理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凯 《水产学报》1997,21(3):303-308
报道中国对虾细菌性黑鳃病的症状、鳃组织的显微、超显微结构的病理变化。病虾鳃区呈,黑色条斑状、活动力差、厌食、死亡率较高。不镜下观察,鳃组织严重坏死、断裂,鳃丝充血,为多量血淋巴细胞浸润,黑色素在多沉积在鳃丝末端。电锐观察到鳃组织的甲壳层和表皮层中的许多没切面的杆状细菌,呈多形态,大小约为(0.2-0.4)×(1.2-1.8微米,单个,偶而连成双,无芽孢,菌体周围细胞结构完全瓦解,组织被腐蚀或许多圆  相似文献   

18.
草鱼是整个养殖品种最易感染疾病的一种,特别是出血病,流行范围极广,死亡率高达80%以上,并能诱发烂鳃、赤皮、肠炎等病。其病症表现为①红肌肉型:病鱼体色呈暗黑而微红,将皮肤剔除后,肌肉呈点状或斑块状出血;病情严重的全身出血,呈鲜红色。②红鳍红鳃盖型:病鱼的口腔、下腭、鳃盖、眼眶四周以及鳍的基部出血,有的鳞片也出血,肌肉局部点状出血或全身出血。③“肠炎”型:病鱼体表及肌肉出血都不甚明显,但肠道局部出血或全部出血呈鲜红色,肠系膜和周围脂肪有明显的出血点,  相似文献   

19.
腐皮病又称打印病,主要危害鲢鳙鱼,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草鱼出现此病尚没见报导。其症状为病鱼在水中游动缓慢,身体发白,尾鳍上半部分露出水面,有明显的红色斑块,病鱼不吃食,臀鳍上方至尾鳍有块状或大面积溃烂露出骨骼,鳞片脱落,鳃丝发白,鱼体极度消瘦,严重的眼球塌陷。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6月,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一个鳜鱼养殖场发生大规模鳜鱼苗死亡现象。发病鳜鱼体长10cm左右,开始时每天死亡10多条,几天后死亡数量达上百条,鳜鱼基本不进食,池塘水质变差,最严重的时候一天死亡将近500条。诊断过程病鱼游边,不进食,体表无明显症状。镜检鳃丝和体表未发现寄生虫和真菌。解剖检查发现,肝脏是有出血点,脾脏肿大,肠道无食物,有少量腹水。这种肝脏出血的症状,民间称为"黑心肝"。将送检的鱼无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