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全国对虾养殖业有所恢复,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的对虾养殖产量在增加。特别是海南的对虾养殖业于1997年开始快速发展起来,主要是推广斑节对虾高位池的养殖模式和低位池健康养虾技术,高位池养虾水面由1997年初的近百亩发展到1999年的近万亩,低位池养虾7万亩。随着养虾业的发展,对虾的病害也逐趋严重,在海南的发病率达60%—70%。根据近两年我们的调查和实践,对斑节对虾暴发性疾病防治技术提出如下探讨性意见。 一、诱因分析 (一)外因 1.海区环境受污染,由于局部地区盲目追求高产量,采用高密…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淡水养虾业发展与市场的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八十年代由于对虾养殖发展迅猛,年产量近20万吨,是世界的主要对虾输出国,期间淡水养虾业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到1993年随着对虾流行病的发生,对虾养殖业迅速滑坡,淡水养虾业才逐步兴起,并成迅猛发展趋势。以江...  相似文献   

3.
几纳对虾(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讲座(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海水养殖业的支柱产业,1992年我国的对虾养殖面积曾达220多万亩,产量21万多吨,成为世界养虾第一大国,为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出口创汇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自1993年全国发生对虾病毒暴发性流行病后,对虾养殖面积、产量大幅度下降。近几年来在实施“科技兴海”和“二次创业”战略措施的过程中,经过各级领导、科技人员和广大养殖业者的努力,养虾业有所好转,2000年对虾产量达21.7万吨,其中凡纳对虾产量约占1/4。由于凡纳对虾具有适应力强、生长迅速和抗病力强3大特点,2001年的淡…  相似文献   

4.
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性产业,也是亚洲和美洲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柱性海洋产业。我国的对虾养殖产量和养殖规模曾在19881992年居于世界首位,年产量达20多万吨,年产值近百亿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沿海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1993年养殖对虾病害的暴发性流行,导致了整个对虾养殖产业的严重滑坡,不仅对虾养殖业本身经济损失巨大,而且相关的对虾加工和出口等行业也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由对虾出口国变为进口国。近几年来,我国加强了对虾病害防治和养殖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同时也积极引进凡纳对虾(俗称南美白对虾)和细角对虾(俗称蓝对虾)等新的虾种进行养殖,特别是我国华南地区采用高位池和过滤海水防病养虾系统等高新技术进行凡纳对虾和斑节对虾养殖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促进了我国对虾养殖产量的迅速回升,对虾养殖业又开始出现增产增收的良好局面。2000年华南地区养殖对虾产量增长迅速,达到12万多吨,其中约5万吨是凡纳对虾;仅广东省就达到7.5万多吨.超过全国产量的1/3。采用新的集约化防病养殖技术,凡纳对虾单造产量普遍达到510吨,公顷,高的年产量已达到20吨,公顷,在江苏、山东等地进行小规模养殖也取得了成功,其养殖成功率和效益优于我国原有的斑节对虾和中国对虾,华南地区现已成为我国养殖对虾的主产区。2000年我国华南地区引进细角对虾进行试养取得成功,个别地区单造产量达到610吨,公顷,成为我国南方对虾养殖中又一个新的种类。但是,国内对于细角对虾的研究刚刚开始,缺乏专门介绍该虾的资料,广大虾农对此虾也了解不多。作者在此对细角对虾的养殖技术作一简单介绍,并与凡纳对虾等其他滨对虾属种类进行比较,提供给有关科研人员和养虾业者参考,希望对我国细角对虾养殖技术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对虾养殖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80年,全世界养虾产量只有2万吨,1983年已达10万吨,三年时间翻了二番多。其中白虾系产量6.5万吨,产量最大的是厄瓜多尔,达4万吨,其次是中国8,800吨;黑虾系(斑节对虾)产量3.5万吨,我国台湾省达1.6万吨,其次是孟加拉国7,000吨,印尼5,000吨,菲律宾4,000吨,印度3,000吨。厄瓜多尔的养虾业居世界首位。该国从70年代初开始养虾,79年以来养殖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84年养殖面  相似文献   

6.
93’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因和今后对策我国的对虾养殖业。从1978年全国海水养殖会议提出在沿海大面积推广人工养殖以来.15年来发展突飞猛进、目前,从养虾整个生产和总体技术水平看;对虾养成(商品虾养殖)。人工育苗和亲虾越冬基本都是成功的。对虾病害尽管是...  相似文献   

7.
近两、三年来,随着全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虾病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发病的区域也不断扩大,危害性越来越严重,给对虾养殖业带来了严重威胁。1993年,全国沿海养殖对虾大面积暴发虾病,发病面积达150万亩,占全国当年对虾养殖总面积210万亩的71.4%,减产10万多吨,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广东两造对虾养殖发病面积达11万亩,  相似文献   

8.
自1989年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试养成功后,广东的对虾养殖得到了发展,养虾面积不断扩大。以汕头为例,1991年的养虾面积达2.9万多亩,比1990年增加了2000多亩,其中斑节对虾养殖面积增加了一倍,上半年的对虾总产量达1100多吨。对虾业的迅速发展,虾病亦随之流行,尤其是高密度养殖以及多造次生产,助长了许多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庞雄明 《海洋渔业》2003,25(1):27-30
80年代我国的对虾养殖,似雨后春笋发展起来,1992年我国对虾养殖产量达22万t,成为世界养虾大国。1993年全国暴发了对虾流行病,对虾养殖业受到严重打击,产量大滑坡,经济损失巨大,经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了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的科技人员共同攻关,摸索了防治病害的措施,虾病有所控制,使对虾养殖业重振雄风。2001年全国对虾养殖产量达到30万t,估计2002年产量仍会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要养殖无公害对虾产品?近几年来我国对虾养殖业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在广大水产科技工作和养殖生产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一切困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8年全国养虾面积和产量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之后又是直线上升,2002年已居世界首位,达30多万t(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对虾产品占水产养殖的重要地位,是出口创汇的主要水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11.
我省有虾塘面积达22.9万亩,近几年来从粤东至粤西,先后发生了大面积的暴发性虾病,尽管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防治,但效果不明显,而病情严重。据1994年统计,全省暴发性病面积达93254亩,占全省养虾面积157803亩的59%,使海水对虾生产出现大滑坡。近年来由于调整养殖品种结构,部分对虾塘转养鱼或养其它品种,精养虾池面积有所减少,对虾产量有所下降,虾农积极性不高。  相似文献   

12.
广东的对虾养殖起步慢,基础差。1985年,全省仅有对虾育苗室16座,育苗水体1.6万米^3,年育苗3.26亿尾;养虾面积2.9万亩,平均亩产25.5公斤,总产量仅约760吨。在1986年全省沿海水产工作会议之后,在省委、省府以及省经贸委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大规模创办对虾养殖出口基地,使我省养虾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自1985年以来,中国对虾养殖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位,1988年对虾产量达25.3万吨,其中养殖虾19.9万吨,占世界养虾量的30%,80%销往日美市场,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之一。但是我国对虾养殖业在品种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养殖品种主要是墨吉对虾、长毛对虾和东方对虾,世界性养殖品种草虾在我国养殖规模甚小,近两年才开始在广东、福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对虾养殖业从1978年起步,经过10年努力,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养虾大国,对虾已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为发展养虾业,累计投入基本建设资金40多亿元,其中农民投入10多亿元。目前直接从事对虾养殖生产的人员达20多万人,加上为养虾服  相似文献   

15.
1978年以来,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山东对虾养殖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时期。目前全省养虾面积约20万亩,产量约5千吨。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山东由单纯“狩猎式”对虾渔业进入了“畜牧式”对虾渔业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泰国高产养虾技术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由于对虾病毒病的流行,对世界养虾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我国对虾养殖业也受到严重挫折。但是,同处亚洲的泰国从1991年至1996年,其养虾产量连续6年跃居世界首位。究其原因,除泰国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外,还与泰国不断采用新技术改进对虾养殖有关。泰国养虾技术有以下特点:一、多位好地为小面积庄养他目前泰国养虾池都改成小面积精养他。单地面积都介于l~2公顷或0.l~0.2公顷。小型养虾池排水管设在地中间,他水经水车式增氧机搅动,形成涡流,排污报方便。由于虾池面积小,防病、管理、保养及捕捞都容易操作。这是泰国养虾成功…  相似文献   

17.
于会霆 《齐鲁渔业》1994,11(1):20-21
防病避害稳步发展养虾生产于会霆(山东省乳山市水产局,264500)1992年,在全国范围内发生了严重虾病,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的形势下,乳山市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抑制和延缓了对虾病害的蔓延及发展,实现了对虾养殖业持续稳定发展。全市3.】万亩虾...  相似文献   

18.
印尼是世界养殖虾大国之一,现下其养殖虾的生产量仅次于泰国居世界第2位。养虾业是印尼的主要渔业之一,也是出口创汇的主要渔业之一。印尼养殖的虾类.主要为个体大、经济价值高的对虾类,其中主要的有班节对虾、墨吉对虾和周氏新对虾、刀额新对虾等。例如,1997年印尼养殖虾的产量为16.7万t,其中斑节对虾的为9.6万t(占58%),墨吉对虾的为3.1万t(占18%),新对虾属的为4.0万t(占24%)。  相似文献   

19.
一、改进养虾模式,采用先进养虾技术 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养虾模式和实用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应用。我们要一改过去粗放养殖和大水面养虾模式,因地制宜地采取封闭、半封闭小面积高密度精养、多级轮养或淡化养殖等养虾模式.采用虾苗肥水下塘、中间培育和水质调控等技术,培育天然适口的基础饵料生物,使虾池维持一定单细胞藻类等浮游生物数量.以补充对虾适口的天然生物饵料,减少配合饵料投喂量,降低饵料系数.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20.
《水产科技》1992,(4):9-11
近几年来,随着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对虾病害越来越多,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1991年我省汕头市虾病大流行,全市有13300亩虾池患病,占全市养虾总面积的44%,死亡率达80%以上,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全省各地也都有不同程度的病害发生,对虾病害已成为养虾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