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鱼类免疫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与哺乳动物不同,鱼类属于变温、低等动物。鱼类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组成,通常是指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是机体自身识别"自我"与消除"非我",进而排除异己的一个功能体系。其主要功能有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及免疫自稳三方面。鱼类的免疫系统知识仍然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与哺乳类一致,鱼类免疫也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两大部分。一般来说,非特异性免疫  相似文献   

2.
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机体免疫系统中淋巴细胞增殖是机体对非己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淋巴细胞增殖结果表现为产生效应淋巴细胞,清除非己抗原,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淋巴细胞增殖效果决定了效应淋巴细胞的数量,决定了机体免疫应答反应的强度,反映了机体的细胞免疫状态。因  相似文献   

3.
鱼类体液免疫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张永安 《水产学报》2000,24(4):376-381
同高等脊椎动物一样 ,鱼类也是通过免疫系统来抵御外来病原生物的侵害 ,通过非特异性和特异性的免疫防御机制来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及自身内环境的稳定。但是 ,近年来鱼类病害发生频繁 ,其中某些疾病给水产养殖业造成灾难性的危害。这就使得免疫防治技术在鱼病防治中呈现出日趋广阔的应用前景[1] 。因此 ,对鱼类特别是重要的经济鱼类免疫系统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鱼类的免疫系统是鱼体执行免疫功能的机构 ,是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 ,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体液免疫因子组成。本文着重就鱼类体液免疫因子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包…  相似文献   

4.
2 鱼类的抗感染免疫 抗感染免疫是指鱼体抵御和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有害产物的一种生理功能。病原微生物侵入鱼体后,可引起感染,同时也能够诱导机体对病原微生物产生防御性应答。根据形成和作用特点的不同.鱼类的抗感染免疫可以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两大类。其中非特异性免疫发生得较早,对多种病原微生物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防御作用,没有特殊的抗原针对性。特异性免疫作用发生得较晚,具有抗原特异性。同哺乳动物相似,鱼类的特异性免疫也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类。2.1 鱼类的非特异性免疫 非…  相似文献   

5.
鱼类的免疫系统是鱼体自身抗病力的物质基础,鱼类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成熟及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都直接体现着鱼类机体免疫功能的状况。研究表明:一些化合物包括核苷酸、葡聚糖和益生菌可增强非特异性防御机制和特异性免疫应答,主要增强鱼类的原始免疫应答体系。因此在水产养殖中,这些化合物作为鱼类免疫调控手段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所有动物为了维持它的正常生理功能,都必须具备各种各样的防止病原体侵入体内的防御构造和功能。从系统发育的观点来看属低等脊柱动物的鱼类,为了在水这个特殊环境中生息,它的生理特性与其他动物在自体抗病的结构和功能上有区别。一般而言,鱼类机体能识别非自身的病原体的侵入,初期阶段鱼类起自体抗病力作用的是非特异性防御系统,后期主要是特异性免疫系统对病原进行防御。本文对鱼类自体抗病能力有关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组织器官的作用简述如下。一、非特异性防御系统1.粘液在鱼体表的表皮层存在着杯状细胞。杯状细胞分泌出粘液覆…  相似文献   

7.
<正>鱼类的免疫系统由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组成,包括免疫组织和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因子等。鱼类免疫细胞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另一类是吞噬细胞,作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抵御病原体侵袭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水产养殖生物多为分类地位较低的无脊椎动物,如虾蟹、贝类以及低等的脊椎动物鱼类,其自身的免疫系统多不完善,因而要依靠非特异性免疫提高其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益生菌不但能够刺激胸腺等免疫器官的发育,还能刺激动物产生干扰素,并能提高巨噬细胞的活性,通过产生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因子等激发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3.可以提供基础饵料有益的微生物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为养殖生物提供饵料。1部分有益菌本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含量很高,  相似文献   

9.
正上接2018年9期四、鱼类免疫佐剂的研究及其前景免疫佐剂简称佐剂,是先于抗原或与抗原同时使用时,能非特异性地改变或增强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而本身并不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可以积极发挥辅助作用的一类物质。近几年来,随着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渔用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研究逐步深入,也促进了疫苗佐剂研究的迅速发展。疫苗佐剂作为生物反应调节中的免疫调节剂,可刺激机体产生一定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崔俊霞  徐田军 《水产学报》2023,47(5):059402-059402
先天免疫是宿主识别病原及消除病原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模式识别受体是参与识别病原入侵的主要分子,主要包括Toll样受体、RIG-I样受体、NOD样受体和C型凝集素受体等。模式识别受体在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后,激活机体的先天免疫信号通路,诱导炎症细胞因子和干扰素的产生,从而启动抵抗病原入侵的免疫应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应答的激活、维持和终止受到了严格的调节,使机体在保持一定免疫强度的同时避免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microRNA是一类长度为18~23 nt的微小非编码RNA,是鱼类先天免疫应答网络中的重要调控因子。近年来,microRNA在鱼类免疫学领域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缺乏对其进行及时地全面性的总结。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iRNA在鱼类先天免疫反应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鱼类的分子抗病育种及疾病防控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
鱼类是水生低等变温脊椎动物,容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多专家学者的研究都表明,鱼类疾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息息相关。外界环境的恶化会对鱼类产生胁迫作用,使鱼类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防御体系的功能受到抑制,导致鱼体对各类病原敏感性升高。在工厂化养殖生产过程中,温度、溶解氧、酸碱度、氨氮和亚硝酸氮都是影响鱼类健康重要因子,本文主要从这几方面做一综述,以期能为健康养殖和疾病的预报预测提供一点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鱼类免疫应答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免疫应答可以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但固有免疫发挥主要作用。固有免疫对病原体的识别是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与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的相互结合实现,这与哺乳类相似。但为适应水生生活,鱼类固有免疫对PAMP的识别范围更广,免疫应答的启动条件更低。固有免疫的效应细胞主要是单核/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具有吞噬和杀伤功能,还可分泌多种免疫相关的细胞因子,介导发生炎症反应。适应性免疫中,T淋巴细胞通过抗原提呈细胞分解吸收抗原,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类分子递送到细胞表面才能识别。B淋巴细胞分泌产生以免疫球蛋白Ig M为主的抗体分子,而发挥抗体中和作用及免疫调理作用的Ig G在鱼类中比较少见,说明鱼类抗体的免疫功能还处于较低水平。本文综述了近二十年内鱼类免疫应答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为进一步了解鱼类免疫应答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红细胞广泛参与机体内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具有识别、粘附、浓缩抗原、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等的能力,并且参与机体的免疫调控。本文详尽地阐述了红细胞的免疫功能,以便为红细胞免疫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赵云奎 《科学养鱼》2007,(11):83-83
鱼类虽然是低等的脊椎动物,但它们仍有较为完善的免疫系统,当机体受到病原生物刺激后,能够产生特异免疫应答,抵御病原入侵。因而可以通过研制、接种疫苗,刺激鱼类免疫系统,获得免疫保护,预防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家禽免疫增强荆是指通过非特异途径提高机体对抗原产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可改善禽体的免疫应答。目前的情况是,原有的疾病还未得到有效的控制,新的疫情又接踵而至,令人防不胜防,给养禽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家禽免疫增强荆能显著提高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抗病力.减少疾病发生,因而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课题。  相似文献   

16.
鱼类DNA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DNA疫苗也称核酸疫苗、基因疫苗 ,是将含有编码保护性抗原蛋白的基因序列和表达所必需调控元件的质粒DNA直接导入动物组织 ,使抗原蛋白经过内源性表达并递呈给免疫系统 ,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形成对相应病原的免疫保护作用 ,用于免疫的质粒DNA称为DNA疫苗。它不同于传统的弱毒疫苗、灭活疫苗及亚单位苗 ,是带有特异性抗原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 ,是继病原体疫苗、亚单位疫苗之后的第 3代疫苗[1] 。DNA疫苗在人体和哺乳动物研究中已取得一定进展 ,部分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2 ] 。而鱼类DNA疫苗的研…  相似文献   

17.
对于鱼类免疫的研究很早就出现,鱼类是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并存的脊椎动物。但与哺乳类相比,鱼类的特异免疫系统尚不够发达,特异性免疫机制还不完善。因此,在鱼类对外界刺激及病原生物侵袭的防御反应中,非特异性免疫起着重要作用。现已知参与鱼类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因子主要包括巨噬细胞、粒细胞和细胞毒性细胞等一些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以及介导一系列免疫或应激反应的蛋白分子,如补体、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溶菌酶和抗菌肽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评述有关抗鲑科鱼类性腺实验性诱导自身免疫,并作为产生不育鱼类的一种方法,在这方面最近已取得进展。抗精子的自身免疫抗体是以鱼的实验性过敏睾丸炎为其特征,即巨噬细胞侵入生精小管产生严重的肉芽肿病灶。体液和细胞免疫在此反应中所起的作用,也作了介绍。引起这些反应的自身抗原在精子发生时期出现得较迟,而具有这种自身抗原的生殖细胞被认为受到血睾屏障的正常保护,本文讨论了这些发现在水产养殖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6,(10)
正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自身稳定的三大功能,而其中非特异性免疫力是动物机体抵抗各种有害因子和病原侵袭,以及维护特异性免疫力的根本与基础,如果动物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不健全、功能低下,特异性免疫力也不可能健全,也不可能有良好的免疫效果。最终会导致动物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常年  相似文献   

20.
司振书 《畜禽业》2006,(8):12-13
以前认为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并对酸、碱物质具有缓冲作用,而对其免疫功能知之甚少。20世纪50年代,Nelson首次发现红细胞具有免疫粘附功能,被其粘附的复合物更易被吞噬细胞吞噬。1981年Siegel等提出了红细胞免疫系统的概念,随后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迅速发展。研究表明,红细胞具有粘附、杀伤抗原,促进吞噬、清除免疫复合物、参与机体免疫调控的作用,是动物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证明,马、牛、羊、猪、驴、猫、鸡、鸭、鹅、鸽、鹌鹑等动物的红细胞都具有免疫粘附的活性。现将畜禽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