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高密度集约化养鱼过程中 ,因投饵不当、鱼类争食等因素 ,常造成鱼群的强弱不匀 ,时间越长 ,强者越强 ,弱者越弱 ,从而导致生长不平衡 ,产量难增长 ,效益受影响。若采用“照顾弱者”投饵法 ,则可避免强弱群的形成 ,使鱼类均衡生长 ,使效益得到提高。据养鱼实践 ,每当投饵时间一到 ,饲养者提着饵料刚来到池塘边 ,鱼群便从四面八方迅速汇聚拢来。这时 ,鱼群布局基本是这样的 :体强力壮者挤在离投喂点最近的鱼群中心位置 ,越是从外围的鱼越是体弱个小或有病的。一般投饵法一把一把均匀撒给 ,个大体壮的鱼横冲直撞 ,吃了这颗又抢那颗 ,弱者则吃…  相似文献   

2.
颗粒饲料在制作过程中含有水份12%~14%,贮存时间长,易潮解、霉变,影响颗粒饲料使用价值,投喂这种饲料后,鱼易患病。因此最好边生产饲料,边投喂。一、增加投喂次数鱼无胃,饲料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利用率不高。因此在总投饵量不变的情况下,应该增加投饵次数,减少每次投饵量,使鱼始终处于半饥饿状态,能提高饵料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二、要有一定投饵面积和时间在多品种混养池中,鲫鱼、草鱼抢食快,摄食量大,而鲂鱼吃食“斯文”,相应摄食量少,往往影响其生长。因此在使用颗粒饲料前要进行短时间驯化,使鱼形成固定食场、固定时间的摄食习性,每次…  相似文献   

3.
养鱼话投饵     
饵料是鱼类生长所需能量与物质的来源,也是提高产量的物质基础,因此,投喂质好、量足、适口的饵料和改进投饵技术是养鱼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投饵原则 “匀、好、足”是投饵的总原则。按此原则去投喂才能保证池鱼吃饱、吃好、快速生长。“匀”就是根据  相似文献   

4.
邓希海 《内陆水产》2008,33(6):24-25
4科学的投饲技术 鱼饵料投喂要掌握正确的投饵方法和合适的投饵量,做到:连续、均匀、适量、切忌暴吃和饥饿。  相似文献   

5.
网箱养鱼,投饵是个难题。对此,本人进行了改进,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一、现行的几种投饵措施及弊端1利用人工(或机械)一把一把撒投,是目前网箱养鱼普遍采用的投饵方法,易造成鱼吃食不均匀,导致鱼群个体差异越来越大,消耗大量工时,成本增加。2在网箱内安...  相似文献   

6.
深水网箱需求式自动投饵装置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水网箱的自动化控制是我国网箱事业发展的趋势。本文对现有投饵装置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需求式自动投饵装置,旨在提高投饵效果。网箱养殖鱼群经过驯化,有求食需求时自动触动水下金属管,并通过传感器启动下料机构。该装置通过可编程控制器(PLC)实现投饵过程控制,其优点是能根据养殖鱼类需求,实时投饵,饵料利用率高,水体污染少,满足当前深水网箱自动化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根据自动投饵机在工厂化养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研制出一种新型感应式投饵筒。并进行了与人工投喂养殖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养殖效果显著.且使用感应式投饵筒投喂养殖效果明显好于人工投喂法.成活率高出1.60%,产量高105.7kg,饵料系数低0.13。感应式投饵筒具有投资少、节能、节省饵料、易安装、耐腐蚀、投喂精准等实用特点。是一种极具推广价值的新型投饵装置。  相似文献   

8.
水产养殖的实质是一种以"物"换"物"的过程,也就是通过水产养殖,把饵料或肥料转化为水产品的过程.水产养殖单位面积产量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的饵料是否合理和投饵的技术是否科学.对于水产养殖来说,正确合理地选用饵料,科学合理地投喂,是促进养殖动物快速生长,提高饵料转化率,降低饵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饵料投喂是水产养殖中的一大关键环节,只有正确把握饲养鱼类的投饵数量,科学投喂,才能提高饵料的利用率,保证养鱼增产增收增效.目前对于鱼类的研究多集中于鱼类养殖技术、营养和饵料开发方面,对于科学的饵料投喂的报道较为少见.而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对于我们开展水产养殖业、提高效益、节省成本以及在环境保护方面是很重要的.因此,科学把握水产养殖中饵料投喂显得尤为重要.投饵技术包括投饵量的确定、投饵时间、投饵次数、投饵方法和投饵原则.下面就投饵技术几个方面以及饵料投喂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期望能使读者对科学投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对于解决饵料投喂存在的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一、投饵。秋季气候温和,水温的变化幅度在20~30℃之间,这是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主养草食或是吃食性鱼类的池塘,应先投喂青饲料或其他粗饲料,待其基本吃完,再投喂配合颗粒饵料或其他精饲料,日投二次,投饵量约占鱼体重3%~6%。10月以后温度降低,投饵以精饲料为主,配合饵料应以含蛋白高的原料为主,日投饵一次,投饵量一般占鱼体重的1%~3%,投饵可持续到11月中上旬。  相似文献   

10.
7-9月高温季节对每667m2载鱼量达300-400kg的高产鱼池来说,既是鱼类生长较快,也是鱼病发生较多的季节。因此,必须搞好以下3个方面的管理:1合理投饵施肥,做到量少次多饵料的质量和投喂的技术是影响池鱼丰产的关键,应根据饲养鱼类、鱼体发育阶段,池鱼活动情况以及季节、  相似文献   

11.
《水产科技情报》1980,(2):30-31
日本已出售一种自动向养殖鱼群定时定量投喂饵料的投饵机。该机器利用鱼群对声音的条件反射,每天数次往池中投喂一定数量的饵料。它由给饵器、水下喇叭、装载标志灯的海上浮体(筏)和陆上控制机构及电源构成,互相以电缆接联。  相似文献   

12.
6、7月份水温在25℃以上,最适宜淡水白鲳的生长,但又是鱼类流行病易暴发的阶段,因此相关渔事应围绕饲料投喂与预防疾病展开。饲料投喂:主投精饲料,青料为辅。日投饵量一定不得低于鱼体重的4%~8%。为防饲料浪费,最好设饵料台。如果有条件的话,可在鱼池旁架设颗粒饵料机,  相似文献   

13.
根据自动投饵机在工厂化养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研制出一种新型感应式投饵筒,并进行了与人工投喂养殖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养殖效果显著,且使用感应式投饵筒投喂养殖效果明显好于人工投喂法,成活率高出1.60%,产量高105.7 kg,饵料系数低0.13。感应式投饵筒具有投资少、节能、节省饵料、易安装、耐腐蚀、投喂精准等实用特点,是一种极具推广价值的新型投饵装置。  相似文献   

14.
养虾者都知道“饵料就是产量”的道理。究竟在养虾过程中,每天应投喂多少饵料较为合适?笔者根据有关资料,把对虾的体长、体重换算成每万尾对虾的重量,并根据经验估算出此时对虾的成活率,再折算出投饵量,印制出《对虾体长、体重、成活率、投饵率换算表》,  相似文献   

15.
投饵量、施肥量和酸碱度是养好鱼的三要素。但不少人在养鱼过程中。不是根据水的温度、透明度和酸碱度科学地投饵、施肥。而是盲目地投施,结果既导致鱼类生病死亡,又增加了养鱼成本。实践证明,降低鱼类发病率体方法是:采用“三测”法养鱼新技术,是取得养鱼高产的有效措施。具体方法是:  相似文献   

16.
<正>一、鳜鱼投饵要点保持池塘充足、适口的饵料鱼是促使鳜鱼快速生长、降低饵料系数的重要措施,鳜鱼下塘后应仔细观察鳜鱼摄食状况并估计饵料鱼密度,为此要勤于观察、灵活掌握。通常大于鳜鱼口裂和小于口裂过多的饵料鱼不会被捕食,饵料鱼的规格以其体长为鳜鱼体长的40%~60%,体宽应小于鳜鱼的口径。每次投喂量以够鳜鱼4~  相似文献   

17.
在养鱼业中,根据鱼的生长情况正确控制投饵置,合理增加投饵次数,对于促进鱼类生长,减少饵料浪费和防止水质恶化都很重要,因此投饵是养殖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繁重的劳动,迫切需要实行机械化、自动化。近年根据日本书刊中陆续发表的几种新型投饵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鱼的生长速度大多取决于饵料的效率。因此每天消耗的饵料标准量就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先进养鱼场的经验表明,鱼每增重1公斤需要消耗配合饵料3.2~3.5公斤。而在许多渔场里多年来鱼每生长1公斤就得消耗5公斤或者更多的饵料。饵料消耗高的原因—饵料质量低,投喂的数量少,或者每天投到池塘里的饵料多,但分布得不均匀。鲤鱼对饵料的消耗是变化的。这种需要受多种因子的制约:鱼重、水温、溶氧量、饵料质量和投饵次数,池塘的天然饵料基础状况等。除  相似文献   

19.
四定:定质——饵料新鲜不变质。定位——定点投饵,便于检查和清理。定时——定时投饵,一日2—3次,上午9时,下午3时。定量——按鱼的各生长阶段适量投饵。四看:看季节——水温高的季节应多投饵。  相似文献   

20.
1锦鲤饲养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能否养出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均较高的锦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养鱼者在日常管理等技巧的掌握和在各环节的用心程度。1.1投饵的原则和方法仔鱼把卵黄囊的营养吸收完毕之后,如果饵料供应不足便会使鱼体消瘦,或因饥饿等原因而死亡;如果饵料质量不好,变质腐败或营养成分不全也会使鱼体得病,体色减弱,营养不良而养不出好鱼来。1.1.1投饵量投饵量要根据当时的天气变化、水质、水温和锦鲤的活动情况,灵活掌握,适当增减。若天气晴朗、风和日暖,水体溶解氧量充足,水温适宜,鱼体健壮而食欲旺盛时,可多投喂;反之则必须少投或不投。水质肥、水温低时可少投;水质清瘦则应多投。浮过头的、患病的也要适当不投或少投。锦鲤的饥饱和消化吸收的程度,可根据鱼粪的颜色来判断。鱼粪呈绿色、棕色或黑色者,表明其摄食适度,消化吸收良好;若鱼粪呈白色、黄色则表明鱼食过饱,就可不必再投饵了。1.1.2投饵时间一般来说,春、夏季以太阳初升时为好,因为锦鲤在适温范围内,水温升高溶解氧量多时,食欲旺盛,食后有较长时间活动和消化吸收。而深秋,初冬可延至中午,并减少投饵量。投喂的饵料能在1~2h内吃完为宜,但随着鱼体的长大,摄食量会增加,决不可认为完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