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为寻求中药渣这一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开展了利用鲜湿中药渣栽培金针菇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鲜湿中药渣栽培金针菇是完全可行的。与对照相比,中药渣栽培基质能显著降低基质的生产成本,基质净增产值达558元/t,且菇质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2.
以风化石为主要原料,蔗渣、药渣为辅料,组合成4个基质配方,以常规草炭基质为对照进行育苗对比试验,研究不同风化石含量配以一定量的有机质辅料对烟苗出苗率、成苗率以及不同阶段烟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0%~70%风化石加一定蔗渣、药渣所育烟苗均能达到壮苗标准.其中40%风化石含量的基质处理出苗率和成苗率比对照分别提高4.02个百分点和1.48个百分点;50%风化石含量的基质处理茎叶及根系干物质累积75 d时分别比对照增加0.13和0.05g.其他几个基质配方所育烟苗的千物质累积、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协调性及成苗素质等指标都与对照接近,甚至优于对照;育苗成本较对照降低47.8%~56.2%,说明以风化石为主要原料来代替草炭作烤烟漂浮育苗基质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菌渣基质栽培对日光温室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有效地实现菌渣的循环利用,本试验以金针菇菌渣为主要原料,研究菌渣基质对设施栽培番茄的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渣基质番茄栽培可以显著改善其果实的品质,早春茬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较对照的土壤栽培增加10.26%,秋冬茬增加16.54%,各处理间差异显著。菌渣基质栽培番茄的果实(鲜重)茄红素含量最高为165.48 mg/kg,较对照的土壤栽培提高11.04%。菌渣基质栽培早春茬番茄果实的糖酸比为8.59、秋冬茬为8.52,口感较土壤栽培更佳。此外,早春茬、秋冬茬菌渣基质栽培番茄产量分别为166 304.25 kg/hm~2、150 935.25 kg/hm~2,均显著高于对照。早春茬、秋冬茬菌渣基质栽培番茄效益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82 253.90元/hm~2、151 074.75元/hm~2。本研究表明,在番茄基质栽培中菌渣的利用具有可行性,为菌渣的高效利用和番茄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番茄无土栽培与土培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番茄进行无土栽培(水培和基质培)与土壤栽培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定植后60d,水培和基质培的番茄株高、开展度、根颈粗均优于土壤栽培,产量分别比增60.4%和51.5%,单果重增加,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病毒病发病率降低10.3~21.1个百分点,并能避免土传病害青枯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摸清散叶堆积烘烤技术对烤烟综合效益的影响,研究分析了2011年贵州正安县推广应用散叶堆积烘烤技术的相关数据.结果表明,散叶堆积烘烤相较常规挂竿烘烤,能省工节能、提质增效;其中,烤后烟均价、上等烟率和橘黄烟率分别提高0.33元/kg、5.78个百分点和3.52个百分点,杂色烟率降低0.97个百分点,烘烤环节用工成本降低0.53元/kg,能耗成本降低0.32元/kg,增加经济效益1.18元/kg.  相似文献   

6.
网棚西瓜杂交制种熊蜂授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瓜母本雌花无强雄或无雄品种为材料,进行了网棚熊蜂授粉和常规人工授粉西瓜杂交制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西瓜杂交制种采用网棚熊蜂授粉其坐瓜率、单瓜种子粒数和种子千粒重均高于对照,分别较对照提高1.2个百分点、2.8粒和9.4 g,畸形瓜率比对照低3.0个百分点,较对照增产11.2%,增产效果明显。较常规人工辅助授粉每亩可节约成本560元,增收660元,增收节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营养基质和栽培槽对番茄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菇渣(MR)、沼渣(DR)、草炭土(PS)配合铁矿尾矿砂(IMT)等废弃物作为无土栽培的营养基质,研究了不同基质配比、不同形式的改良栽培槽对番茄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以尾矿砂∶草炭∶沼渣=3∶1∶1配比基质综合效果好、效益最高,比常用的炉渣∶草炭=3∶2基质降低物料成本约2 380元/667 m2;栽培槽以1块砖竖放的成本最低,较常规3块砖卧放的栽培槽对番茄生长和产量无明显影响,但可降低用砖成本约1 190元/667 m2。  相似文献   

8.
通过盆栽试验,筛选出盆栽番茄中药渣复合基质最佳配比:V(中药渣):V(蛭石):V(珍珠岩)=50:25:25,并研究不同基肥用量对中药渣复合基质盆栽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复合肥(N、P2O5、K2O含量分别为9%、8%、8% )45 g/盆(直径30 cm,高40 cm,装基质0.023 m3),能显著提高番茄的株高、茎粗、叶片叶绿索含量、产量;蕃茄叶片叶绿素含量与氮素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r=0.962 1,y=0.129x+2.100 2;产量与基肥用量之间的关系是y=-0.407 3x2+37.51x +998.43,r =0.9573.以中药渣复合基质栽培番茄,每盆基肥的的复合肥用量以46 g为宜.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利用以中药青蒿药渣为主要原料的栽培基质生产草菇的栽培技术,包括栽培棚建立与准备、栽培料准备、播种、菌丝管理、出菇管理、采收与转潮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综合利用中药药渣、提高草菇产量和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质栽培与土壤栽培番茄品质产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比较试验,以番茄品种STP-F318为试材,开展了基质栽培与土壤栽培对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质栽培较土壤栽培明显提高番茄的净光合速率,改善果实品质,其中TCJ处理净光合速率最大,达到17.53μmol/(m~2·s),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以TCJ处理最高,为31.92 mg/100 g,DCJ处理次之,为31.45 mg/100 g,TCJ处理与除DCJ处理外的其他处理差异显著。番茄红素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变化趋势类似,基质栽培较同茬土壤栽培均增加。DQJ处理、TQJ处理、TCJ处理和DCJ处理的糖酸比分别为8.23、8.31、8.42、8.54,口感较佳。除DQJ基质处理外,各处理同茬基质栽培较土壤栽培增产,其中DCJ处理产量最高,为192 501.75 kg/hm~2。从年经济效益看,泰山、岱岳2个基地基质栽培较土壤栽培分别提高了116 083.10、57 003.97元/hm~2。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设施温室不同基质栽培方式对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大果型番茄中青糖线为试材,采用基质枕、基质箱、基质槽和土壤栽培等方式,在栽培密度3 810株/667 m2、留4穗果条件下,测定了不同栽培方式番茄的生育期、单果重、单株产量、667 m2产量及相关品质指标。【结果】基质枕、基质箱、基质槽栽培番茄能够提早开花、提早成熟。采用基质枕栽培的番茄单果重、小区产量显著高于基质箱、基质槽和土壤栽培,基质枕、基质箱、基质槽栽培比土壤栽培分别增产11.5%、7.7%和3.8%。【结论】采用基质栽培的番茄单果重、小区产量、果实风味品质和商品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周明  刘明池  姜立纲  许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193-3194,3211
[目的]为了探索我国热带海岛地区更有效的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栽培模式.[方法]在我国热带海岛地区先期建立的蔬菜椰糠基质栽培系统(常规栽培模式)基础上,研究改善型栽培模式对番茄生产的影响.其中常规栽培模式为:栽培槽槽底衬聚乙烯黑色塑料膜,发酵后的椰糠按体积比4∶1掺入细沙作为栽培基质,将基质平铺满栽培槽后进行栽培;改善型栽培模式为:栽培槽槽底衬较宽的银黑地膜,宽余的地膜覆盖在番茄株行间,发酵后的椰糠按体积比10∶1∶1.5掺入细沙和0.5 mm粒径陶粒,基质槽内基质中间开沟,呈“V”型栽培.[结果]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改善型栽培模式降低了地温,提高了番茄坐果率和产量,水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高.[结论]改善型栽培模式是一种更有效的番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以寿研502、寿研507、寿研084、富友2号和罗拉5个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在基质栽培和常规土壤栽培条件下对这5个品种株高、茎粗、始花节位、花穗数、抗病性、产量等性状的调查分析,发现这5个番茄品种在基质栽培条件下单株产量高、抗病性好,推断基质栽培在番茄设施栽培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对金琥的生长特性进行观察,探讨不同遮荫条件和不同栽培基质对金琥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金琥球龄的增长,其生长速度会逐渐放缓。(2)1 a苗龄的金琥以80%遮光率的全年遮荫球径周年平均生长量比对照提高1.2 cm(P0.01);2 a、3 a球龄夏秋季采取60%遮光率的遮荫球径周年平均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2 cm(P0.01)和1.1 cm(P0.01),商品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4.1个百分点(P0.01)和23.9个百分点(P0.01);4 a、5 a球龄夏秋季采取30%遮光率的遮荫球径周年平均生长量分别比对照降低0.8 cm(P0.01)和0.7 cm(P0.01),商品率比不遮荫的分别降低9.6个百分点(P0.01)和9.7个百分点(P0.01)。(3)种子播种采用煤渣、椰糠和河沙的混合基质(体积比为1∶1∶1)发芽率比对照提高30.4%,小球采用煤渣基质效果较好,烂球率比对照降低8.9个百分点(P0.01),中球煤渣和干猪粪的混合基质(体积比为2∶25)栽培的金琥中球较理想,株高平均月增量、球径平均月增量分别比对照增加0.3 cm(P0.01)、0.4cm(P0.01)。  相似文献   

15.
探讨大棚基质栽培番茄套蒜1次和2次后对基质理化性质的变化及对番茄生长、产量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套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设置3个处理,分别是连作3茬番茄的基质中番茄单作、套过1次大蒜的基质中番茄单作和番茄/大蒜在套过1次大蒜的基质中继续套作。结果表明,番茄整个生育期内基质pH为7.3~7.7,变化幅度很小;由于施肥的影响,基质电导率在结果前期最高,之后随番茄、大蒜生长对养分的吸收较多导致其持续下降。番茄结果中期以前,套蒜1和2次基质的碱解氮含量均显著低于番茄单作,这是由于套蒜对基质速效氮消耗多于单作;套蒜显著提高基质中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增加基质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真菌比例,且套作2次大蒜基质中的放线菌数量少于套作1次的基质。不同套蒜次数对秋茬番茄生长和产量无显著影响。因此,推荐在实际生产中通过基质栽培番茄套作大蒜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以腐熟中药渣、腐熟菇渣、泥炭、珍珠岩和泥土为原料,按照不同比例复配成5种栽培基质,以泥土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配比的栽培基质对2种鸡冠花生长和观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1和基质2中栽培的鸡冠花在株高、茎粗和花序长度等12个性状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其它栽培基质。矮生头状鸡冠花在腐熟中药渣配比较低的基质1中的生长和观赏性最佳;植株高的羽状鸡冠花在腐熟中药渣配比较高的基质2中的生长和观赏性最佳。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基质1和基质2可分别作为头状鸡冠花和羽状鸡冠花栽培的专用基质。  相似文献   

17.
以腐熟中药渣、腐熟菇渣、泥炭、珍珠岩和泥土为原料,按照不同比例复配成5种栽培基质,以泥土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配比的栽培基质对2种鸡冠花生长和观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1和基质2中栽培的鸡冠花在株高、茎粗和花序长度等12个性状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其它栽培基质。矮生头状鸡冠花在腐熟中药渣配比较低的基质1中的生长和观赏性最佳;植株高的羽状鸡冠花在腐熟中药渣配比较高的基质2中的生长和观赏性最佳。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基质1和基质2可分别作为头状鸡冠花和羽状鸡冠花栽培的专用基质。  相似文献   

18.
限根栽培对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粉果E756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栽培体积及基质,研究限根栽培对粉果E756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限根体积的减小,粉果E756株高、茎粗及叶面积差异明显,处理组的株高、茎粗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粉果E756植株的光合能力下降,产量降低,但番茄果实的品质有所改善,与对照相比,栽培体积为0.3 m×0.3 m×36 m的种植方式,总糖含量高1.27个百分点,VC含量高4.72 mg/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0.6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复合基质在大棚番茄无土栽培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发酵后的部分农业有机废弃物替代草炭在大棚番茄无土栽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番茄品种"金棚朝冠"为试材,采用金宝贝基质营养土发酵助剂发酵玉米秸秆、玉米芯、稻壳,与自然腐熟的牛粪和河沙按体积比组配成4种复合基质(基质A:60%玉米秸秆+20%河沙+20%牛粪;基质B:50%玉米秸秆+10%玉米芯+20%河沙+20%牛粪;基质C:50%玉米秸秆+10%稻壳+20%河沙+20%牛粪;基质D:40%玉米秸秆+10%玉米芯+10%稻壳+20%河沙+20%牛粪,以上均为体积分数),并配施烘干鸡粪和三元复合肥,以50%草炭+25%珍珠岩+25%蛭石(CK1)、常规土壤栽培(CK2)为对照,研究不同基质对春夏季大棚番茄生长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栽培前,已添加等量基肥的4种复合基质,其容重、总孔隙度、pH值和EC值都在番茄无土栽培适宜的理想基质范围之内;在番茄定植后的整个生育期内,4种复合基质中只有基质B番茄的株高和茎粗接近于CK1和CK2;拉秧时基质B中番茄的根冠比最大;基质B的栽培效果在4种复合基质中最优,番茄产量仅比CK1和CK2分别减少1.1%和1.9%,番茄果实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与CK2相比分别提高72.3%和13.0%,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与CK2相比极显著降低26.1%。【结论】复合基质B可以代替草炭用于大棚番茄的无土栽培,从而达到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解决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土壤盐渍化和连作障碍问题及提高果实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防治大棚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采用网棚(放风口覆盖防虫网)与对照棚(放风口无覆盖物)栽培方法,研究防虫网覆盖对大棚内小气候、秋番茄生长及病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秋番茄生长期间,覆网棚内的气温、地温、空气湿度都较对照棚升高,其中7、8月份测定日覆网棚内最高气温比对照棚高3.3℃、2.0℃,但光照强度和风速均较对照棚降低。与对照棚相比,覆网棚内秋番茄株高和叶片数有所增加,但茎粗和前期坐果率有所降低。覆盖防虫网能有效减少棚内烟粉虱数量,使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降低88.61%和95.16%,但番茄芝麻斑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增加14.94%和146.86%,单株生理卷叶数平均增加33.33%。由此可见,覆盖防虫网能有效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但棚内小气候的改变不利于番茄前期坐果,且导致芝麻斑病和生理卷叶的发生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