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2008年5月19日,全市油菜机械化收获现场会在江陵县召开。会议观摩了江陵县马家寨乡油菜机械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现场演示,传达了全国油菜生产机械化现场会议精神,交流了各地农机化工作的经验,部署了油菜机收和当前农机化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2012—2013年,望江县承担并实施了农业部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县推广项目。根据近几年来油菜机械化收获工作实践,现将望江县油菜机械化收获实施经验总结如下:一、油菜机械化收获推广中的主要做法1.强化农机农艺融合。要顺利完成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农艺必须融合凸显重要。2009年始,望江县成立了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与技术指导组,重点强化技术攻关与推广衔接。几年来,在实施油菜机收技  相似文献   

3.
油菜机械化收获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肥东县主要经济作物,每年种植面积都在6万hm^左右,而全县油菜生产仍以传统的手工生产方式为主,严重影响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因此,解决油菜生产过程中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收获技术问题迫在眉睫。为此,肥东县农机局继2003年进行油菜机械化收获试验的基础上,在今年加大了工作力度,除自购1台五山2000D型油菜、稻(麦)联合收割机外,还在油菜收获季节从外地引进7台收割机,自5月24日起在解集项目区开展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示范,对我县两个主品种的油菜进行机械化收获适应性比较以及人工与机械收获的有关技术、经济指标的比较作了记录、分析。结果表明: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成熟,收割机适应性较强,机收与人工收获油菜损失率相近(8%左右),机收效率是人工的30倍~50倍,每0.067hm^2直接增收16元左右。  相似文献   

4.
油菜机械化收获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油菜机械化收获主要有两种方式-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两种收获方式的选择恰当与否是影响油菜机械化生产的重要因素.而收获方式的选择,受到油菜种植方式、气候条件、适宜的收获期等条件的影响.为此,在全面考虑收获条件及适应性、经济性、作业质量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两种收获方式进行了优、缺点比较,进而对我国南、北方油菜产区机械化收获方式进行了选择.分析表明:我国油菜机械化收获需要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当的收获方式,而不应是全部采用联合收获;分段收获方式具有适应性强等多种优势,应加强研究,开发相应的机械装备.  相似文献   

5.
油菜收获具有季节性强、劳动强度大等特点,特别是在油菜主产区长江流域带,油菜收获时节既是夏收夏播时节,又是梅雨季节,油菜收获如遇阴天下雨,油菜籽极易霉烂变质。农民热切盼望油菜能够实现机械化收获。近几年来,部分油菜产区对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摸索出了油菜机械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油菜种植方式多样,既有人工撒播、机械直播、无人机飞播,也有人工移栽、机械移栽。我国油菜机收方式主要有联合收获、分段收获两种,针对不同条件和需求,既要减损、又要提质、还要高效,需要在实践中综合各种因素,平衡各种关系,求得最优方案,因地制宜为油菜收获提出高效低损机收方式。为此,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在江西瑞昌组织开展不同种植方式条件下油菜联合机收与分段机收作业效果综合测评。结果显示,不同种植方式对机收的影响体现在油菜机械化育苗移栽能够实现晚种早熟、减轻草害、易于机收;分段收获比联合收获能够减损4.6个百分点,减损收益516.6元/hm2,且能获得较好的油菜籽成熟度一致性;分段收获比联合收获增加作业成本248.7元/hm2。通过结果分析,提出加大适宜机收的油菜机械化育苗移栽技术推广力度、采取措施准确把握油菜成熟度获得最佳适收期、因地制宜选择适宜高效低损机收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小麦、水稻、玉米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如今,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作业,推广普及程度在一些地区达到90%以上;水稻生产机械化也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然而玉米从整地、种植到田间管理等工序虽然基本实现了机械作业,但在玉米生产中占1/2劳动量的收获作业,其机械化程度却一直徘徊在5%,即使是在推广工作领先一步的山东省,也只达11%上下。由于收获玉米的劳动强度大,时间紧,而且许多农村劳动力业已转移,因此,农民急切盼望能机收玉米。近两年,各级政府对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关注,以及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更激发了农民购置玉米收获机械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各大生产企业通过苦练内功,加大技术改进和工艺装备的投入,使得玉米联合收割机的可靠性和适应性明显提高,初步能满足玉米机收的要求。[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一、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趋势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小麦与水稻机械化种植、收获问题解决之后,玉米则成为实现机械化发展的必然。特点是小麦、水稻跨区机收的广泛开展,广大农民尝到了用机械化手段增收的甜头,农民对实现玉米联合收获的呼声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9.
油菜收获机械化技术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油菜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当今世界主要油菜生产大国,普遍采用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很多国家油菜生产在上世纪就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10.
2007年,焦作市制定了玉米机收整体推进规划,要求2010年基本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2010年,焦作市农机局紧紧抓住玉米机收这一事关全面实现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关键环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优化推进方式,强力攻坚,全面推进,力争完成玉米机收面积9.3万hm^2,玉米机收率达到80%,确保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11.
一、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有着广阔的作业市场玉米是我国第一大饲料作物和第三大粮食作物,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玉米总播种面积达2400万公顷。虽然玉米联合收获机在全国已有50多个厂家开发生产,但年产量仅1000台左右,社会总拥有量仅1万台左右,大部分厂家和机型处于多点试验、示范阶段,只有少数机型开始小批量生产。目前全国小麦机收率达64%,水稻机收率也高于10%,而玉米机收率仅为2%,这就是说约2000万公顷玉米仍然是靠农民一穗穗手工劳作。如果实现玉米联合收获,按机收率达40%计算,全国至少需要14万台玉…  相似文献   

12.
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趋势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小麦与水稻机械化种植、收获问题解决之后,玉米成为机械化发展的重点。特别是小麦、水稻跨区机收的广泛开展,广大农民尝到了用机械化手段增收的甜头,农民对实现玉米联合收获的呼声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3.
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势在必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省玉米播种面积258万hm^2,是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目前河北省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已基本解决,而玉米收获已成为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2004年,河北省仅有玉米联合收获机500台左右,完成作业面积1.85万hm^2,占全省种植面积的0.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此,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油菜收获机械化技术现状我国是世界油菜生产大国,常年种植面积在690万h以上,占世界四分之一强。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油菜种植面积还在逐步增大。长期以来,我国油菜生产基本上是传统的手工作业,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偏高,效率低。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发展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为此,各地做了不少尝试:如近几年北方少数油菜种植地区,对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稍加改装来收获油菜,投资虽少,但收获损失严重,总损失率达15~20%;苏州市对改制的新疆—2号进行油菜收割试验,经测试其脱不净、夹带、清选损失率就达7.…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0月26日.奇瑞重工在2013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的开幕当天,正式发布“联合收获+移动烘干”一体化解决方案。该方案是奇瑞重工现代农业机械化整体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全面整合从“谷物种植——粮食收获——粮食干燥”全程机械化生产所需的农业装备产品.并推出与之相适应的适合不同地区农情农艺的中高端产品组合,最终实现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16.
科尔沁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年种植玉米面积在8.71万余hm^2,占耕地面积的80%以上,是主要的粮经作物。多年来,在玉米生产过程中,机收环节的薄弱成为了制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近年来,科尔沁区通过政府支持,部门引导,加强服务,不断推进玉米机收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一、我省玉米收获机械化现状 小麦和玉米是我省两大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广、产量高,二的生产机械化水平却有天壤之别。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我省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而玉米机收水平只有11%。在玉米机械化作业中,机耕、机播水平普遍高于机收水平。  相似文献   

18.
瑞雪 《山西农机》2009,(8):12-13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起步晚,收获主要靠人工,机械化收获程度很低,玉米种植机播水平达到58.7%,而机收水平只有10%,是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中最薄弱的环节,严重制约了玉米产业的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很多,既有玉米种植行距不统一、收获工艺不同以及玉米价格偏低、机收成本高等原因,也有机器可靠性和适应性差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谈如何推进辽宁玉米收获机械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辽宁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同水稻收获机械化发展速度相比,玉米收获机械化进程缓慢。究其原因在于:一是宣传力度不够。媒体对这方面的宣传有一定的局限,农民迫切需求的玉米收获机械得不到有效的认同。二是农机推广的力度不够。小麦和水稻已初步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而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玉米收获环节始终是一大难  相似文献   

20.
玉米机收是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瓶颈”,随着近年来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的不断成熟,玉米收获机械已开始走近农民,受到农民朋友的广泛关注。但长期以来,由于各地的玉米种植行距不统一,现有玉米收获机的可靠性、适应性差等诸多因素,影响了玉米收获机械在我国的推广使用。笔者通过对全国十多家企业生产的十几种玉米收获机产品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