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鳖的赤斑病和红脖子病及其防治一、赤斑病(一)预防方法1.亲鳖和商品鳖在放养前,每公斤鳖腹腔或肌肉注射(一次)10~12万国际单位硫酸链霉素。2.用土法疫苗(即类毒素疫苗)进行免疫注射。南京等地已有鳖用免疫疫苗供应,大型养鳖场可自行制备,制法与鱼类免疫...  相似文献   

2.
Carel氏瓶静置培养草鱼CIK细胞,细胞2~3d内长成单层,细胞单层均匀而稳定;旋转瓶培养,细胞7d左右长成单层,细胞单层面积大,病毒培养产量高。2种方式所培养病毒的TCID50/ml值稳定在6.0左右。0.1%福尔马林4℃条件下灭活病毒材料17d制备疫苗,疫苗性能稳定,安全性好。疫苗效力检验结果表明,注射免疫10d和浸泡免疫10d后,免疫鱼体内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107.9±11.0(3)和68.5±9.9(3),免疫保护力分别为(77.1±8.9)%(3)和(73.9±8.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本研究建立了草鱼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大规模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疫苗生产和生产性免疫试验,免疫草鱼成活率平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3.
基因工程疫苗在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工程疫苗是以基因工程为手段或称作DNA重组技术产生的疫苗。国内对鳖 (Trionyxsinensis)疫苗的研究也有一些报道 ,但多集中于灭活菌苗的研制。由于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 drophila)、温和气单胞菌 (A sobria)等存在多种血清型 ,限制了一般疫苗的有效使用范围 ,商用疫苗的开发至今仍未成功。我们在一般菌细胞苗和化学成份疫苗研究的基础上 ,从菌体共同保护性抗原着手 ,以分子生物学方法为手段 ,研制了鳖的基因工程疫苗。本文报道该疫苗在大田应用的中试情况。1 材料与方法1 1 时间和…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AP301蛋白饲料对稚幼鳖的促生长效果,进行了两组实验,稚鳖经65d饲养,试验组较对照组增重率提高37.4%,饲料利用率提高39%;幼鳖经77d饲养,试验组较对照组增重率提高19.55%,饲料利用率提高17.2%。实验结果显示AP301可以替代白鱼粉,其添加量可占到饲料总量的10%。  相似文献   

5.
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流行病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是近两年来发生且危害性较大的一种新的流行病,主要危害成鳖、亲鳖和100~200g的幼鳖。肠道糜烂出血,胃肠粘膜组织坏死是该病的主要症状。养殖区流行该病的主要流行季节为5~7月,6月是发病高峰月,占发病总例数的39.8%;水温25~30℃时该病较易发生。该病潜伏期较长,发生期(14.3±6.9)d,暴发期(14.7±6.2)d。对湖北省95个养殖场(户)的调查结果表明,该病发病率为43.2%,平均死亡率(44.5±25.6)%,日平均死亡率(6.9±6.5)%。  相似文献   

6.
中华鳖腐皮病的免疫预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对中华鳖毒力最强的P-1菌株,经扩大培养制成灭活福尔马林菌苗(F-AH)及Span白油佐剂菌苗(Z-AH),对中华鳖进行了F-AH菌苗的1次注射、2次注射及Z-AH菌苗的注射免疫试验。结果表明,受免疫组鳖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凝集抗体效价及脾脏吞噬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鳖,免疫保护力均达到88%以上。  相似文献   

7.
弧菌疫苗对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免疫预防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陶保华 《水产学报》2000,24(6):564-569
尝试使用免疫学的方法来防治对虾弧菌病。将病原副溶血弧菌制成福尔马林灭活疫苗,在实验条件下分别以浸泡、口服和注射等方式接种于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结果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虾的免疫保护率随疫苗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在注射接种的方式中,斑节对虾在19^9、10^8、10^7cells.mL^-1的疫苗剂量下的保护力分别为40%、50%和40%,浸泡组(疫苗浓度分别为10^8cells.mL^-1、10^7  相似文献   

8.
杨振才  牛翠娟  孙儒泳 《水利渔业》2000,20(4):43-44,54
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和鸡肝脏,饲喂体重2.84 ̄5.22g的稚鳖30d。鸡肝脏饲养的稚鳖增重和增宽均及显著地高于高售饲料;鸡肝脏的饲料系数仅为市售饲料的54.5%。鸡肝脏饲喂后鳖的能值、蛋白质含量都有所提高,脂肪含量变化不大,而灰分和钙、镁含量下降;市售饲料饲养后,能值、灰分和钙、镁含量都有提高,蛋白质和肥肪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9.
何瑞国 《水产学报》2000,24(1):46-48,49,50,51
以150g左右的170只中华鳖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17个组。以饲料能量、蛋白质水平为试验因素,采用2因子5水平的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得到9个试验饲料营养组合,与16个组试验动物相对应,进行60d饲养试验。试验结果,第9 ̄16组鳖日增重2.22g/d有显著地高于其它试验组(P〈0.01),比增设的对照组1.38g/d高60.87%(P〈0.01),其饲料系数为1.43,较其它组低12.27% ̄45.  相似文献   

10.
中华鳖气单胞菌菌细胞苗和菌化学成份疫苗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叶巧真 《水产学报》2000,24(2):167-170
利用分离自中华鳖的嗜水气单胞菌Ah961004、Ah960916和Ah970516与温和气单胞菌As970510菌体及其上清制备灭活苗细胞苗和化学成份疫苗。肌肉注射中华鳖进行免疫,加强免疫15d后,用菌株Ah961004腹腔注射进行攻击,观察20d。结果表明,温和气单胞菌As970510株的菌苗及其胞外分泌物(ECP)苗组和嗜水气单胞菌Ah961004株的外膜成份组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攻击的保护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冷冻对轮虫休眠卵萌发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在不同冷冻时间和冷冻强度下臂尾轮虫休眠卵的萌发率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褶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plicatilis) 休眠卵在- 18 ℃冷冻20 d ,萌发率提高13 .9 % ;- 30 ℃冷冻60 d ,萌发率提高14 .4 % ;室外经整个冬季冻后,萼花臂尾轮虫( B.calyciflorus) 、壶状臂尾轮虫( B.urceus) 休眠卵的萌发率平均提高了1 ~3 倍,而角突臂尾轮虫( B.angularis) 的萌发率却降低了近1 倍。- 80 ℃强冷冻2 d,褶皱臂尾轮虫休眠卵萌发率从39 .5 % 降至1 .6 % 。同时,本文探讨了冷冻影响轮虫休眠卵萌发的机理以及冷冻处理在北方轮虫土池生产中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鳖组织浆对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国英 《水产学报》2000,24(5):476-479
从体内抑制试验和体外培养巨噬细胞的杀瘤试验对甲鱼组织浆的抑瘤作用进行了研究。体内抑瘤试验采用组织浆灌胃方式,计算抑瘤率和生命延长率。体外试验将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测定NO浓度与细胞毒效应。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浓度采用NO试剂盒检测,细胞毒效应通过MTT比色法检测。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用鳖组织浆大鼠脑、肝、血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来源鳖的效果有区别,野生鳖和仿生养殖鳖2龄与4龄对S180小鼠肿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其抑瘤率分别达70.69%和63.17%,荷瘤小鼠的生长延长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分别为40.59%和39.95%;1龄和2龄温室鳖的抑瘤效果也显著(P〈0.05)。不同来源和不同年龄的鳖组织抑瘤效果有差异,野生鳖、仿生鳖和温室  相似文献   

13.
中华鳖人工繁殖与饲养(下)3.稚鳖饲养(1)鳖池规格:稚鳖池必须用砖砌水泥浇制,规格有4×3×0.6m或5×4×0.6m,水深30~40cm,1/2池底放沙厚为15~20cm,1/2底无沙。(2)放养密度:刚出壳稚鳖重3~5克,每平方米密度为60~8...  相似文献   

14.
<正>砂鳖(Pelodiscus axenaria)属于鳖科(Trionychidae),鳖属(Pelodiscus),是一个分布范围极其狭窄的物种,目前仅发现于湖南邵阳、桃源、平江、汝城、零陵等地。砂鳖在原产地通常生活于砂石底质的溪流中,在人工饲养环境下,对底砂(或瓦片、岩石等躲避物)的依赖程度非常高。饲养环境中,底砂厚度足够覆盖鳖全身,可选择饲养美鲶观赏鱼时所使用的圆粒细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粗糙砂石划伤鳖的腹部和四肢,减少外伤和细菌感染的风险,从而提高砂鳖在饲养初期的成活率。饲养环境的水位,  相似文献   

15.
章剑 《齐鲁渔业》1999,16(6):33-34
5类毒素免疫预防 70年代。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研究室曾为天津市出口的商品鳖进行治疗试验.用患赤斑病病鳖的肝、肾等内脏制成类毒素疫苗,注射病鳖后大部分痊愈.疗效非常显著。刘茂春(1980)用患红脖子病病鳖内脏制成类毒素疫苗.用来预防.效果也很显著。凡是大型、中型的养鳖场应该自行制备类毒素疫苗.解决传染性鳖病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使用廉价培养基CAS在CIK细胞系上增殖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854株),所制备的灭活疫苗性能稳定,安全性好。用该疫苗免疫草鱼,饲养10天后,其血清中和抗体水平测定结果表明,注射组为107.9±11.0(3),浸泡组为68.5±9.9(3),与对照组[20.23±4.5(3)]相比,P值分别为P<0.001和0.001<P<0.01,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虾与罗非鱼施肥混养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4个海水池塘陆基围隔(5m×5m),进行了封闭式施肥混养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与台湾红罗非鱼(Oreochromismosambicus×O.niloticus)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对虾成活率45.0%~86.7%(平均664.2%),产量为75.7~111.8kg/hm2(57d),生产力为0.19/m2·d。池塘对中国对虾的负荷力为170.0kg/hm2。其中某些围隔对虾死亡较多的原因是负荷量超过了负荷力,发生饵料缺乏和自残。在限定罗非鱼放养量(8×103尾/hm2)的条件下,鱼虾最适放养尾数配比为1∶3,中国对虾(体长5.55cm)的最适放养量为24×103尾/hm2左右。  相似文献   

18.
鳖白斑病和白点病是稚鳖期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且常并发、多见背部白斑、腹部白点的病灶、导致大量死亡,最高死亡率达90%以上。1994年北京某鳖场因该病发生稚鳖死亡2/5.经济损失40万元;同年沙市一稚鳖温室养殖场.由于该病造成稚鳖死亡90%以上;1995年此病全国大流行,1996年流行鳃腺炎病,1997年流行白底板病。1998年白斑病和白点病又有抬头趋势。驯养开食后20~60天发病率最高,体长10cm以上的幼鳖较少因此病死亡。1白斑病1.1白斑病的病原与诊断病原为毛霉菌(Mucorsp.),属真菌…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的分析,探讨了中华鳖5个群体(黄河、淮河、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间的遗传变异与分化。中华鳖编码MHCⅠ类分子α2结构域基因的多态性很丰富。主要表现在:(1)中华鳖编码MHCⅠ类分子α2结构域的基因序列存在插入或缺失变异,共获得7种不同长度的基因序列,其中222bp、231bp分别在42、23个体出现,为两种主要长度的基因序列;(2)共获得41种不同的核苷酸序列,这些核苷酸序列的相似度在0.386—0.995之间,表明序列间的歧异度较大;(3)在所有核苷酸序列中,共有250个有效位点,其中174个为变异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达69.6%,但群体间存在差异:①多态位点百分率大小顺序为鄱阳湖鳖(71.02%)〉太湖鳖(58.05%)〉淮河鳖(57.69%)〉黄河鳖(55.32%)〉洞庭湖鳖(48.09%);②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大小顺序为鄱阳湖鳖(0.4273)〉太湖鳖(0.2872)〉洞庭湖鳖(0.2840)〉黄河鳖(0.2727)〉淮河鳖(0.2463);(4)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太湖鳖与黄河鳖、淮河鳖2群体间,淮河鳖与洞庭湖鳖间有极显著的遗传分化(P〈0.001);(5)根据核苷酸序列的平均遗传距离,用UPGMA和NJ法进行聚类分析,黄河鳖与淮河鳖、洞庭湖鳖与太湖鳖分别先聚在一起,最后再与鄱阳湖鳖聚类,显示鄱阳湖鳖与其它4群体中华鳖在MHC基因上有明显歧化。  相似文献   

20.
生长猪日粮中添加植酸酶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一个饲养试验和一个消化试验研究了1000mg/kg植酸酶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饲养试验将16头45kg左右的长白x荣昌F1杂交公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8个圈,每圈1头,分别喂给基础日粮、基础日粮+1000mg/kg植酸酶两种日粮。饲养试验开始后第21d采用全收粪法进行预试期7d和正试期5d的消化试验。结果表明:在45kg左右生长猪日粮中添加1000mg/kg植酸酶,日增重提高8.15%(P<0.05),饲料效率改善4.18%(P<0.05);生长猪日粮添加植酸酶对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的表现消化率分别提高1.18%、2.71%。5.09%和1.58%,统计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19.22%和68.00%,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