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入秋以后,外界蜜源逐渐减少,蜂群管理由蜂产品生产逐步转向越冬前准备,特别是转地蜂场,从9月份开始,陆续回乡,准备越冬.从近些年养蜂生产实际情况来看,每年的9~11月份是蜜蜂农药中毒事件的高发期,主要原因是外界蜜源减少,转地蜂群经长时间运输,蜂群内蜂粮储备减少,蜜蜂外出采蜜积极性高,当外界使用农药时,容易引起蜜蜂中毒,造成蜜蜂大量死亡.另外,由于转地蜂群的群势要比定地饲养的群势强,在外界蜜源缺乏,而蜂群采蜜积极性仍然较高的晴好天气条件下,容易发生盗蜂现象,影响蜂群正常的生活秩序,甚至造成蜜蜂大量死亡,一些养蜂者为了泄私愤,故意在蜂蜜中添加农药引诱作盗蜂群中毒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2.
向日葵是吉林西北部唯一的主要秋季蜜源,然而转地到该地采集的蜂群数量却在逐年减少。通过调查发现,当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蜜粉源花期推迟、蜂蜜价格偏低、蜜蜂中毒、缺乏水源、盗蜂严重等诸多问题,是导致养蜂者弃蜂改行、弃花躲蜜的因素。尤其盗蜂导致蜂群秋衰问题至关重要,解决了盗蜂自然会吸引养蜂者前来放蜂采蜜,蜂群数量增加,促进蜜蜂为向日葵授粉,提高向日葵产量,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
宋章辉 《蜜蜂杂志》2005,25(10):22-22
我身边大多数蜂友是定地养蜂,有少数是小转地或大转地的,这些蜂场转地是为了采蜜,很少是为了提高越冬蜂成活率而转地的。笔者的几次经历说明,为了提高越冬蜂成活率,转地很有必要。1995年以前,我地秋繁时主要蜜粉源有水稻、黄麻、楠树、蓼花,其中楠树、黄麻流蜜较好,每年越冬蜂成活率在30%左右;1997年到现在,我地秋繁时主要蜜粉源有水稻、棉花、少量楠树、蓼花,现在所有的蜜粉源几乎都没有大流蜜。培育越冬蜂时粉源充足,只要喂糖(蜜),培育的越冬适龄蜂很好,但是培育越冬蜂后又多了一个枇杷蜜粉源,在晴朗的日子里,枇杷、蓼花十分吸引蜜蜂去采…  相似文献   

4.
谈箱外观察     
养蜂过程中,如果过多开箱检查,对蜂群的繁殖是不利的,有时甚至会引起盗蜂或飞逃。因此,养蜂者要善于通过箱外观察,了解蜂群内部和外界蜜粉源及天气变化的情况。一、观察开繁是否正常。春季开繁后,蜜蜂出入  相似文献   

5.
<正>一些养蜂爱好者,特别是初养蜂者,对蜜蜂越养越少原因搞不清楚。自己尽心尽力,对蜂群呵护有加,天天喂,日日看,但蜂群就是不争气,蜂数不是一天天增多,而是一日日减少。蜜蜂减少有三类原因:一是老蜂自然死亡。蜂群95%以上是工蜂,其寿命在生产期仅有3545天,冬季不劳作也只能活3个月。如果蜂群老蜂占多数,老蜂死亡属自然规律;二是新蜂得不到补充,这是蜂数减少的重要原因。有些蜂群受病虫害或外界条件影响,蜂群见卵见虫难见蛹,不见新蜂出巢;三是  相似文献   

6.
<正>春季蜂群复壮的快慢关系到当年养蜂的收入,是养蜂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主要任务:尽早使蜂群渡过越冬蜂更替期,进入采集蜂积累阶段。只有适时地培育出大量的采集蜂,才有可能充分利用初夏的刺槐蜜源,获得丰收。对蜜蜂来说,早春刚开繁就奖饲是个误区,外界没有蜜粉源,奖饲蜜蜂会刺激工蜂白天出巢空飞,缩短寿  相似文献   

7.
王汉生 《中国蜂业》2007,58(3):15-15
笔者认为在齐齐哈尔地区春繁不宜过早,选在4月上旬(清明前后)最合适。首先,本地区最早的自然蜜粉源(杨柳树)在4月末出现,第一代新蜂出房后,就有自然花粉吃,有利于蜜蜂健康,提高新蜂的质量。其次,能延长越冬蜂的寿命,参加采集和育儿工作。蜂群春繁的好坏,直接影响全年的养蜂生产,所以要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我饲养蜜蜂80群,分组、程序化管理这些蜂群。秋季,我地无大面积蜜源,及时撤掉继箱。2015年立秋之后早晚气温转凉,应去掉继箱。到9月15日前后每群蜂边脾蜜粉充足,保持蜂多于脾,5框子脾,这时蜜蜂外出采集积极,培育出的新蜂体质强壮,安全越冬有保障。每年秋季有些初养蜂者还错误地取蜜、造脾,认为秋天还长,蜂群能够再发展,实际是错觉。秋后气温下降,特别是外界主要蜜粉源枯竭,只有瓜类、麻类等作  相似文献   

9.
崔文东 《中国蜂业》2005,56(3):16-17
由于家庭的原因,我不具备转地放蜂条件,多年以来一直都是定地养蜂.本地没有什么好蜜源,所以,养蜂的经济效益也不高,加上近几年农田大量使用农药,山林植被被毁,本地养蜂面临困境,前景很不乐观.由于我对养蜂信心不足,在蜂群管理也就不像前几年那么认真了,加上螨药质量的低劣,用后没见落螨,以为没有蜂螨,情况正常呢!但蜂群去年一直发展不起来,不知什么原因,也没有去细想,还以为是外界蜜粉源不好所造成的呢!到了8月份开始着手培育越冬蜂时,用了山西某厂生产的"绝螨王",并全部加大剂量治了两遍,均不见落螨,又以为平安无恙很正常呢!到了8月下旬突然发现幼蜂满地乱爬,情景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0.
<正>蜜蜂是营造群体生活的昆虫。现代养蜂生产,蜂场根据需要和蜂群群势,在外界有蜜粉源流蜜的情况下,将1群蜜蜂快速分为2群或多群,可实现蜂群的  相似文献   

11.
实践证明,秋季蜂群管理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越冬蜂的数量、质量及越冬效果,而且对翌年春繁速度,培养强群,以及全年的生产效益有直接的影响。本文以山西中南部的气候和蜜粉源条件为依据,以定地及小转地蜂场为对象,以繁殖好越冬蜂、科学饲喂越冬饲料和保存好越冬蜂为目的,着重谈谈以下三个问题。一、怎样培育好越冬蜂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蜜粉源条件、培育越冬蜂的时间,宜在8月20日至9月20日进  相似文献   

12.
毕建璐 《蜜蜂杂志》2005,25(8):17-17
秋繁作为全年养蜂工作的重点内容,抓得好与否,对来年取得蜂产品丰收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抓好秋天的蜂群管理工作,培育出健壮的越冬适龄蜂呢?本人根据几年来的经验,认为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1培育新王7月末到8月上旬是胡枝子开花的时节,天气炎热,同时还有数十种山花、野草及农作物相继开花,蜜粉源良好。此时要培育一批优质新王,以更换蜂群中的老劣蜂王;能够组织双王群的,可组织成巢箱或巢继箱双王群,为繁殖越冬蜂及下年的养蜂生产打下良好基础。2防病治螨发现患病蜂群及时隔离治疗,在培育越冬蜂前,蜂群经过了春、夏季的繁殖和生产,应是全年蜂…  相似文献   

13.
颜澎 《蜜蜂杂志》2015,35(5):29
<正>从2011年开始自己独立养蜂以来,本人饲养中蜂蜂群数量从最初的2箱发展到了近30箱。几年来一直跟随几个蜂友小转地养蜂。2014年10月18日晚,我和2个师傅一起把蜜蜂拉到了柳州的金秀,做了采冬蜜准备。我们到达的场地,是一个较为偏僻的地方,人为开采的地块较少。开好的地种了柑橘、黄栀子及速生桉等植物,未开垦的地方则有松树、鸭脚木、"鸟不站"、柃、五倍子、"马股烂"等蜜粉源植物。在桂林这带,采冬蜜前的主要蜜粉源植物为九龙藤,九龙藤为常绿攀缘植物,在石山上长势良好,其  相似文献   

14.
王星 《蜜蜂杂志》2008,28(9):31-32
我国目前蜂群保有量达700多万群,是世界养蜂大国.我同幅员辽阔,蜜粉源植物种类繁多,南北气候差异明显,因此,转地养蜂成为我国养蜂业的主要生产方式.加强转地蜂群蜜蜂疫病检疫和控制,对于保护养蜂生产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剪象林 《中国蜂业》2013,(19):16-17
酶是蜜蜂需要的重要物质,缺酶无酶将影响各龄蜜蜂及幼虫的正常发育与健康成长。特别在晚秋、越冬、越夏以及外界蜜粉源短缺时,人工饲喂酶素对蜂群尤显必需和重要,否则,蜂群会因缺酶而群势下降,甚至垮群。酶具有特效功能和作用,它是蜜蜂生活及养蜂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更是解除蜂群碱性中毒的良药。  相似文献   

16.
邵玉昌 《中国蜂业》2003,54(3):14-14
长白山区室外越冬的蜂群 ,由于过冬保温时蜂箱摆放密集 ,箱与箱之间的距离只有 5~ 6cm的空隙。早春蜜蜂排泄时很容易造成偏集 ,致使群势强弱不均 ,一旦出现强弱不均就很难互补 ,但在短时间里对蜂场不会带来损失 ,但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为了减少不利影响 ,提高养蜂经济效益 ,那就要人为地在适当的时候有目的地进行均衡群势 ,使全场蜂群的群势平衡发展 ,充分发挥全场蜂王的产卵力和幼蜂的哺育能力 ,最大限度地提高当年养蜂经济效益。全场均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外界有充分的蜜粉源。二是适宜的气温。三是有病的蜂群不能均。四是要看强弱…  相似文献   

17.
高寿增 《中国蜂业》2001,52(4):38-38
越冬蜂的群势是直接关系到蜂群能否安全越冬的关键因素。在东北地区 ,蜂群安全越冬的最起码群势应在 5框蜂以上。但在养蜂生产中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 ,常造成越冬蜂群势强弱不均 ,相差悬殊。这就需事先有计划地进行平衡 ,使弱群也能达到最起码安全越冬群势。下面介绍几种蜂群越冬前平衡群势措施。一、在繁殖越冬蜂之前 ,逐步完成平衡群势工作对于子脾少蜂多的小群 ,利用强群的蛹脾加强。如果外界有丰富的蜜粉源 ,强群中撤走 1张蛹脾 ,再加上 1张空脾或巢础 ,蜂王产上卵 ,保持该群的子脾数。而弱群中补充的蛹脾出房后 ,蜂王接着产上卵 ,不仅保…  相似文献   

18.
蜜源与养蜂形式的关系蜜粉源是养蜂的基础 ,没有丰富的蜜源不能养蜂。定地养蜂、小转地放蜂、大转地放蜂都要选择蜜粉源植物好的地方。农村庭院养蜂也要根据当地蜜粉源定群。蜜粉源植物有两大类 :一类是天然野生蜜源 ;一类是人工栽培蜜源。这些蜜粉源植物就所有权来说 ,有国营的 ,集体的和农民家庭联产承包的。除了农民家庭养蜂外 ,定地养蜂专业户(场) ,大转地的养蜂场 ,小转地养蜂户(场)都没有自己的蜜粉源植物。因此 ,蜜粉源植物所有者有时会与养蜂户(场)发生矛盾 ,发生问题解决不好 ,就影响了养蜂。解决矛盾防止问题发生 ,最好的办…  相似文献   

19.
外界的气候和蜜粉源是影响蜂群发展的主要因素。一年之中气候和蜜粉源植物是有规律变化的,从而导致了蜂群发展也随之变化。蜂群的周年变化规律对生产有利有弊,平时管理就要充分利用对生产有利的变化,避免或减少对生产不利的变化。蜂群的周年变化分为:蜂群的恢复期、蜂群的发展期、蜂群的分蜂期、蜂群的减弱期、蜂群的越冬期。在了解蜂群周年每一时期的特点之后,应该根据提高蜂场产量的需要,明确每一段的任务,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1蜂群的恢复期蜂群的恢复期一般出现在越冬后的(1.5~2)个月。越冬后蜂群的群势大幅度下降,在…  相似文献   

20.
江淮地区定地蜂群夏季常见病敌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淮地区自6月进入夏季以后,外界蜜粉源锐减,定地饲养蜂群的繁殖与发展受到较大影响。在目前的养蜂生产方式下,对定地饲养的蜂群夏季常见病敌害及其防治措施,根据笔者的多年经验,介绍如下。1蜂螨江淮地区为害蜂群的蜂螨种类主要是大蜂螨。由于夏季外界蜜粉源锐减甚至枯竭,蜂群繁殖出现下降趋势。虽然现在的生产性蜂场多以喂糖取浆的方式进行生产,使蜂群的繁殖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保障,但蜂群长期以来与环境协同进化所形成的繁殖节律,使蜂群仍表现出繁殖下降的情况。虫口数量减少,使得蜂螨的寄生率相对提高。蜂螨的寄生不仅危害成年蜂,而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