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甜菜是我国第二大糖料作物,产糖量约占全国食糖总产量的15%左右。从1991年开始甜菜糖产量突破100万吨大关,最高达166.55万吨(1992),在正常条件下保持120万吨左右。在国家对糖业生产进行改革、调整后,甜菜生产和制糖出现了大好形势,主要表现在种植区向适宜甜菜发展的省区转移,种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糖料生产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黄继仁,周普国(农业部农业司,北京100026)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的糖料和食糖生产连续较大幅度地增长,食糖产量2年两大步,1990/1991榨季产糖达663万吨,1991/92榨季糖达791万吨。据有关部门介绍,1...  相似文献   

3.
西北是我国甜菜生产的最佳气候带,具有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西北甜菜生产具有几十年的历史.1998年甜菜播种面积达24万hm2,甜菜单产居全国各甜菜产区之首,超过世界甜菜单产的平均水平,曾为我国食糖生产和西北农村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近些年,由于国际食糖市场不景气,国内糖业结构不合理以及糖料生产中存在的诸多科技问题等因素,使得我国(包括西北)糖业及糖料生产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依靠政策,有效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是发展我国及西北甜菜生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西北是我国甜菜生产的最佳气候带,具有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西北甜菜生产具有几十年的历史.1998年甜菜播种面积达24万hm2,甜菜单产居全国各甜菜产区之首,超过世界甜菜单产的平均水平,曾为我国食糖生产和西北农村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近些年,由于国际食糖市场不景气,国内糖业结构不合理以及糖料生产中存在的诸多科技问题等因素,使得我国(包括西北)糖业及糖料生产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依靠政策,有效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是发展我国及西北甜菜生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四川糖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黄久凯(四川省制糖糖料工研究所)1国内外食糖产销动态糖在人们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消费食品。奶和糖的消费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全世界产糖量均在1.1亿吨左右,目前已出现消费量大于产量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马光霞 《农业展望》2007,3(6):41-44
从中国糖业生产现状入手,分析了中国糖料生产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糖业生产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即:中国食糖消费应以国内生产为主,制糖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糖料生产是食糖生产的第一车间”,提高单产、提高含糖率是我国糖料生产大力发展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7.
我国甘蔗糖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罗凯(广东省徐闻县农委524100)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15年来,我国食糖年产量分别从26万吨和250万吨增加到现在的60O余万吨,辉煌时期曾一度达到791万吨。肩负着生产食糖总量80%的甘蔗糖业功不可没。然而,甘蔗糖...  相似文献   

8.
乔莹 《云南农业》2014,(6):77-77
4月25日,记者从昆明召开的2014年食糖形势分析会议暨中国糖业经济发展论坛上了解到,云南省已启动实施省级80万吨短期食糖储存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糖业发展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司伟 《世界农业》2004,(3):10-13
中国糖业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由供不应求到供求平衡,并逐渐发展到供过于求。1949年中国产糖量居世界第26位,目前中国是居巴西、印度和欧盟之后的第四大产糖国。从消费量来看,中国是居印度、欧盟、巴西和美国之后的第五大消费国(USDA,2003)。一、中国食糖短缺时期(1949—1978年)由于中国食糖供不应求,国家通过控制价格,限制消费和控制生产的措施来达到供求平衡和市场稳定。食糖实行定量配给和独家经营。这一时期糖业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8年。1949年中国糖料播种面积12.41万hm2;食糖产量只有20万t(其中红糖17万t)。1953…  相似文献   

10.
徐雪 《中国农垦》2010,(7):48-50
从全国糖料主产区来看,受食糖和糖料价格大幅上扬的推动,2010年各产区的糖料面积均呈现出恢复增长态势。广西自清明后持续降雨,旱情基本全部缓解,但占食糖产量60%以上的广西区面积增幅不大,预计食糖产量持平略增;云南5月中下旬出现普遍降雨,旱情初步缓解,目前计划扩大秋植蔗面积,预计食糖恢复性增产,幅度可能达到18%。北方甜菜长势良好,食糖产量有望增长70万吨。综合全国主产区的糖料种植和生长情况来看,预计2010/2011榨季全国食糖产量120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10%以上,但产需仍存较大缺口。  相似文献   

11.
2003年中国实现了食糖生产的自给自余。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糖业有了长足发展。2002/2003榨季我国的食糖产量达到1063.7万吨。我国已摆脱了对进口食糖的依赖。一般认为,加入WTO后中国糖业面临严峻挑战,国内食糖产业会受到产糖大国的冲击,然而这种挑战至今尚未表现出来。相反,中国糖业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国内生产增长造成库存大幅度增加,市场价格出现异常波动。自2003年4月中旬到9月,国内市场糖价连续6个月下滑,然而自10月份以来,食糖价格连续攀升,部分地区一度突破了3000元/吨,形成了多年来少有的“新糖上市价格上涨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北京农业》2010,(2):18-18
2010年1月22日,农业部在广西南宁市召开的糖料生产座谈会上提出,力争到2015年,全国糖料面积稳定在193.3万公顷,总产量1.385亿吨,其中甘蔗173.3万公顷,产量1.3亿吨;甜菜20万公顷,产量850万吨;食糖产量达到1700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13.
我国食糖生产贸易简况据中国糖业协会消息,1992—93年全国共产食糖772.75万吨,其中蔗糖628.16万吨,甜菜糖144.59万吨,而历史最好的产糖水平是1991—92年度的791.64万吨。另据最近资料认为,1993—94年度食糖总产估计为67...  相似文献   

14.
<正>2010年1月22日,农业部在广西南宁市召开的糖料生产座谈会上提出,力争到2015年,全国糖料面积稳定在193.3万公顷,总产量1.385亿吨,其中甘蔗173.3万公顷,产量1.3亿吨;甜菜20万公顷,产量850万吨;食糖产量达到1700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15.
<正>近两年,广西农垦糖业集团柳兴制糖公司在食糖市场持续疲软、行业发展跌入低谷的严峻形势下,通过坚持改作风,抓源头,强管理,重民生,苦练内功,蓄势待发,取得了较好成效。在全国糖业2013/2014制糖期绩效同业对标活动中,该公司以94.81分的综合绩效分位居全国第3名,被评为"甘蔗糖厂综合绩效标杆企业",成就了公司的"甜蜜梦"。绩效对标考评包括糖料单产、糖料含糖分、安全运转率、糖分总收回率、成品糖优一级品率、吨  相似文献   

16.
糖业是巴基斯坦最大的产业之一。近几年巴基斯坦的糖业迅速发展,以满足由于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引起的国内增长的精糖需要。糖产量由1983/84年度的110万吨增加到1987/88年度的180万吨,年增长率为13%。现有糖厂的产糖能力约为250万吨。 甘蔗是糖产的主要原料,其产糖量占总数的98%以上。另一种糖料作物是甜菜,通常每年产糖3万吨,去年仅为2.5万吨,占总数不到2%。甘蔗在巴基斯坦广泛种植,过去几年间的年种植面积达90万公顷,总产量达3170万吨。单产达平均每公顷37吨。1986/87年度的单产创最高纪录,达每公顷39.3吨。  相似文献   

17.
东方先导糖酒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7月,是光明食品集团旗下糖业产业的主要承担者。目前公司在全国各地拥有19家企业,包括在我国食糖主产区建立了2个年产20万吨的食糖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8.
简讯     
◆ 2 0 0 1 / 2 0 0 2榨季全国共销售食糖 890-90 0万 t据中国糖业协会统计 ,2 0 0 1 /2 0 0 2榨季全国共销售食糖 890 - 90 0万 t(其中 :产糖 85 0万 t,投放国家储备糖 1 8万 t,一般贸易进口糖 3 0万 t) ,是历史上销售食糖量最多的一个制糖期。◆广西调整甘蔗种植结构和布局为适应我国入世后糖业生产面临的新形势 ,增强广西食糖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广西将积极调整糖料蔗种植的区域布局 ,适当压缩种植面积 ,推广良种良法 ,实现高产高效。蔗糖业是广西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关系到自治区财政增收、农民脱贫致富和社会稳定。广西糖料蔗…  相似文献   

19.
马光霞 《农业展望》2006,2(12):25-27
12005/06榨季食糖进出口贸易总量与总额分析 1.1进出口量 由于我国食糖消费的增长与糖料面积扩张的有限性,大多数榨季我国食糖是产不足需的,不足部分需靠进口食糖来弥补,约占总消费的10%左右,这对我国食糖市场的影响是安全的。2005/06榨季我国食糖进口量略降,食糖进口量累计118.4万t、同比下降9.3%;食糖出口量累计20.9万t、同比下降35.6%;2005/06榨季食糖净进口量略降为97.5万t、同比下降0.6%,排在近13个榨季以来净进口量的第四位。(见图1)进口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受本榨季国际高糖价的抑制、国储糖的大量投放及淀粉糖使用量的扩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简讯     
◆制糖业的宏观调控成效显著针对 90年代初期食糖市场由于严重供大于求导致的糖价暴跌 ,“九五”期间 ,我国政府从控制总量、促进食糖正常消费、减轻企业负担三方面着手 ,对糖业生产进行了有效的调控。在控制总量方面 ,首先是限制进口、打击走私、鼓励出口。 1 996年起 ,国家暂停了一般食糖进口贸易 ,同时食糖出口恢复了按 1 3%的退税率办理退税。其次是调整布局、优化结构。截至 1 999年 ,共关闭落后产糖能力 2 1 6万t,占原产糖总能力的 2 0 .8% ;压缩低产、低糖、高成本糖料种植面积 2 7.3万 hm2 ,占原播种面积的 1 6 .5 %。第三 ,执行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