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采用低分子量酚醛树脂浸渍处理小径级马尾松单板,探讨常温常压下不同浸渍时间及不同压缩率对马尾松单板层积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常压下,马尾松单板随着浸渍时间(8 h、14 h、26 h)的延长,其干湿增重率都呈增长趋势;压缩率(10%、20%、25%)的增加均能提高LVL的密度、尺寸稳定性、MOE和MOR。参考GB/T 20241-2006《单板层积材》,3种不同浸渍时间和不同压缩率下生产的LVL,MOR都达到了180E优级,MOE最低达到120E级,最高可达180E级。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马尾松木材的性能,采用低分子量酚醛(PF)树脂对其进行浸渍改性处理,考察了树脂不同的固体含量对马尾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马尾松试样的密度增大,尺寸稳定性、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硬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冲击韧性降低。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S)和1H,1H,2H,2H-全氟十七烷三甲基氧硅烷(FDS)为改性剂、乙醇/水溶液为分散介质,采用浸渍法和喷雾法对杨木纤维(PWF)表面改性,制得HDS浸渍改性杨木纤维(HPWF)、FDS浸渍改性杨木纤维(FPWF1)和FDS喷雾改性杨木纤维(FPWF2)。考察了溶剂配比、硅烷用量、硅烷水解温度和时间、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PWF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接触角测量、X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谱(EDS)及扫描电镜(SEM)等方法表征了改性前后PWF的结构与表面性能,结果表明:在乙醇质量分数60%乙醇/水溶液中以HDS与PWF活性羟基物质的量比0.4∶1、HDS于60℃水解1 h,再与PWF于60℃反应1 h,所得HPWF的表面接触角达139°;在乙醇质量分数50%乙醇/水溶液中以FDS与PWF活性羟基物质的量比0.16∶1、FDS于60℃水解1 h,再与PWF于60℃反应1 h,所得FPWF1的表面接触角达141°;FDS与PWF活性羟基物质的量比0.008∶1,经喷雾搅拌使纤维表面润湿后于120℃活化反应1.5 h,所得FPWF2的表面接触角达138°。与浸渍法相比,喷雾法具有硅烷用量小、工艺简单、清洁高效等特点。此外,改性后杨木纤维的结晶度提高(由62.1%提高到67.7%~69.7%),表面变得粗糙,比表面积增加,表面极性降低,疏水性能显著提高,有利于改善与疏水性基体树脂的界面相容性与粘结作用。  相似文献   

4.
溶胶-凝胶法功能性改良木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木材天然的双重毛细管系统结构,金属醇盐可在木材"微/纳米容器"内进行溶胶-凝胶反应最终制备木材-无机复合材料。在溶胶-凝胶改良木材过程中,以金属醇盐为主要组分的前驱体溶液可通过涂覆、浸渍/真空加压浸渍、微波/超声波辅助等方式对木材进行改性,且木材密度、基材初始含水率、溶胶反应体系、溶胶粒径、溶胶pH值等对木材溶胶-凝胶改性效果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文中主要从制备方法和影响因素2个方面对溶胶-凝胶法功能性改良木材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溶胶-凝胶功能性改良木材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蒸汽热处理马尾松木材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本地的马尾松为试材,采用自制的小型热处理木材实验装置进行高温热处理木材工艺实验.通过对热处理前后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的比较,探讨了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以及升温速度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对热处理马尾松木材的抗弯强度有显著影响,经热处理后的马尾松木材与未处理材相比,其顺纹抗压强度下降了1.823%~11.084%,抗弯强度下降了0.259%~34.451%,体积干缩湿胀率也有所降低.经综合分析并考虑到热源损耗及尺寸稳定性,得出马尾松木材的热处理最佳工艺为:热处理温度190℃,热处理时间2h,升温速度15℃/h  相似文献   

6.
有机硅溶胶-凝胶法改性木材Si元素的分布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硅酸乙酯(TEOS)为改性剂先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处理木材,以改善木材性能.为了探究有机硅溶胶-凝胶法改性处理木材的作用机理,应用电镜-能谱方法,分析改性木材中的碳、氧、硅三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及分布状态.结果表明:随着增重率的增加,硅元素的相对质量分数不断升高,而碳元素相对质量分数降低,氧元素先降低后升高;验证了在木材内部SiO2的生成,而且硅元素主要分布在木材细胞壁表面.  相似文献   

7.
竹材的纳米TiO_2改性及防光变色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低温条件下制备TiO2溶胶,并利用溶胶在竹材表面负载成膜,完成竹材的TiO2改性,同时利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能谱仪(EDAX)对改性竹材、TiO2进行形貌及结构表征,并重点研究温度、负载次数对TiO2晶型及防光变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竹材表面负载了径级在40~90nm之间的TiO2颗粒薄膜,可提高竹材的抗光变色性能,其中热处理温度为105℃、经3次负载后的改性竹材,在经过120h加速老化后,其总色差约为空白试样的1/2左右。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闽粤栲+马尾松、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土壤化学性质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了闽粤栲+马尾松、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生长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分配率。研究结果表明,闽粤栲+马尾松及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在改良地力、促进马尾松生长及生物量积累等方面均优于马尾松纯林;闽粤栲+马尾松混交林改良地力的能力略强于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中马尾松生长量高于闽粤栲+马尾松混交林;各树种干材生物量分配率最大,其次为树枝和树叶;叶的分配率大小为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纯林>闽粤栲+马尾松混交林,枝的分配率大小为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闽粤栲+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的表面耐磨性,采用浸渍方法,在常温、常压下用PF树脂胶液对杨木和马尾松单板进行了改性处理,对胶液种类、浸渍时间与单板增重率、表面磨耗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提高单板表面耐磨性的合适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单板经浸渍处理后,胶黏剂主要分布在单板表层,随浸渍时间延长,二种单板的增重率呈上升趋势,表面磨耗值呈下降趋势。当浸渍时间相同时,加入耐磨剂的PF树脂胶液,可显著提高单板的表面耐磨性,碳化硅的耐磨性比二氧化硅更明显,杨木单板的表面耐磨性优于马尾松单板。验证试验表明,PF树脂中加入0.4%的碳化硅、0.1%的海藻酸钠和3.5%的微晶纤维素,杨木单板浸渍3 h,马尾松单板浸渍5 h,二者的表面耐磨性可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广东韶关马尾松种子园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1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的16个引物,共检测到118条带,其中多态性带95个,总多态位点比率为80.37%,充分说明了马尾松无性系间遗传背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采用Nei指数计算的建园无性系马尾松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值为1.3447,总基因多样性为0.2445,遗传多样度(h)平均值为0.2445,Shannon′s信息指数(I)平均值为0.3558,与一些松柏纲植物的RAPD数据资料相比,马尾松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显示出该无性系马尾松种子园内各马尾松的遗传基础较宽,具备营建出遗传品质好、遗传多样性高、稳定性好的马尾松人工造林的能力,能满足林木育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木材的改性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我国松属中在南方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重要用材树种。在南方各省(区)森林蓄积量中,马尾松约占半数。马尾松木材的强度与红松、杉木相仿,但由于马尾松木材较易变形、不耐腐且易遭白蚁为害(尤以边材为甚)以及节多且大,从而使用范围受到限制。如何改性使马尾松木材  相似文献   

12.
<正>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适应性强,生长快,用途广,是我国南方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选择是树木改良的基本方法。为了加速马尾松良种选育步伐,1978年9月韶关地区马尾松选优试点工作组,在广东省国营英德林场开展了马尾松单株选优,探索了马尾松选优的标准与方法,并在该场踏查了20~21年生马尾松人工林5,000亩,选出马尾松优树22株。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探究贵州省黎平县典型马尾松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为该地区混交林经营及改造提供理论依据。以黎平县马尾松混交林中的马尾松为研究对象,根据混交树种及混交比例将研究区典型马尾松混交林划分为7种林分类型,分别是马尾松占40%(类型A)、50%(类型B)、70%(类型C)的与多种阔叶混交的针阔混交林,马尾松占30%(类型D)、50%(类型E)、70%(类型F)的与杉木混交的针叶混交林以及马尾松纯林(类型G),采用角尺度、胸径大小比数、树高大小比数、混交度和空间结构综合评价指标,对其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区中:1)7种林分类型中,马尾松均为轻度聚集分布状态,趋向于随机分布格局;2)类型F中,马尾松的树高、胸径处于中庸状态,其余类型中,马尾松的树高、胸径均处于亚优势状态;3)马尾松混交林的树种混交程度较高,通常在中度混交强度以上,而马尾松纯林处于弱度混交,接近于零度混交;4)林分综合评价排序为类型A>类型D>类型E>类型B>类型F>类型C>类型G;5)典型马尾松混交林中,马尾松的角尺度、胸径大小比数、树高大小比数之间无明显差异性,其空间结构的差异主要...  相似文献   

14.
用浸渍-还原法制备了一系列Pd/C催化剂,并应用于马尾松松香歧化反应。研究了活性炭粒径大小、载体预处理、还原条件等因素对Pd/C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0%H2O2和1%强氧化物G的复合氧化剂对椰壳活性炭(粒径150~250μm)进行预处理,制得的Pd/C催化剂,可以使钯利用率达到96.4%,去氢枞酸高达68.4%。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SP)测定Pd/C中钯化合价的分布。甲醛过量1倍时,有44.4%Pd2+被还原成金属钯,且有24.9%的Pd4+生成。通过优化条件所制备的Pd/C催化剂活性明显高于其它厂家同类催化剂活性,并已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硅联合热处理改性对橡胶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弥补热处理材的力学性能损失,利用二氧化硅联合热处理改性橡胶木。在热处理橡胶木前后分别真空浸渍二氧化硅前躯体溶液,热处理温度200℃,保温时间2 h。对未处理材、热处理材、浸渍-热处理材与热处理-浸渍材的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以及热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热处理材相比,浸渍-热处理材与热处理-浸渍材的抗弯强度分别提高28.97%和18.88%,抗压强度分别提高26.65%和38.91%。与未处理材相比,热处理材、浸渍-热处理材和热处理-浸渍材的吸水性与湿胀性均有所降低。热重分析表明,浸渍热处理材的热降解速率低于热处理材,说明二氧化硅与木材的结合阻碍了热分解以及木质基的完全裂解,木材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红外光谱分析显示,浸渍-热处理材上出现了Si—O—Si特征峰,说明木材内部有二氧化硅生成。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木材的纤维素衍射峰位置无变化,说明浸渍二氧化硅处理未破坏纤维素的结晶结构。  相似文献   

16.
高温水热处理对马尾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0年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水热处理温度(140,160,180,200℃)和不同时间(1,3,5 h)的热处理工艺,研究处理前后马尾松木材试件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试件的平衡含水率和失重率随水热处理温度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呈逐渐降低的趋势;140℃处理的试件的气干密度、全干密度和基本密度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变化不明显,但160,180,200℃处理下,随着处理温度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比处理前的试件均有所降低;马尾松木材的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均随水热处理温度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实验显示,高温水热处理改性马尾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能的较佳工艺为:处理温度160℃,处理时间3 h。  相似文献   

17.
以HNO3-H2O2处理活性炭载体,以甲醛为还原剂,采用浸渍法制备了Pd/C催化剂,对催化体系进行表征,考察其对碱木质素改性的催化作用,并对木质素抗氧化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用硝酸预处理,H2O2进行活化后,活性炭羧基含量1.31 mmol/g,较原料提高了5倍;通过原子吸收光谱(AA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AAS表明Pd负载量为2.9%,SEM照片显示Pd呈圆球状均匀分布在载体表面;XRD和XPS数据分析表明催化体系中Pd以面心立方结构形式存在,主要为还原态Pd说明还原态Pd是催化的主要物种。反应后碱木质素总羟基、酚羟基和醇羟基分别提高了158.74%,4.21%和255.96%;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结果显示,反应后碱木质素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增大,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降低,分散度降低;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反应后木质素的抗氧化性能有所提高,随着浓度增大,抗氧化能力提高,但均低于相同浓度条件下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樟树混交林土壤肥力状况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马尾松×樟树混交林、马尾松纯林的土壤理化性状分析,探讨混交林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樟(Cinnamomum camphora)树混交,比马尾松纯林土壤结构疏松,孔隙度发达;(2)马尾松×樟树混交林的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等养分含量明显优于对照马尾松纯林,马尾松、樟树混交林有较好的培肥能力。  相似文献   

19.
张钰雯  符韵林  唐贤明 《林产工业》2015,42(2):15-17,22
采用溶胶-凝胶法,将速生桉树气干材分别浸渍3、6、9d,检测了改良材的物理力学性能、接触角、耐老化性能,观察了木材微观形貌特征和二氧化硅(SiO_2)分布状态。结果表明,随着浸渍时间延长,改良材物理力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具有良好的疏水性,接触角可达130°以上。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苦槠混交林生长状况与土壤肥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光泽县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上营造的7 a生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苦槠混交林(混交比例1∶1)的生长量和土壤肥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下坡位,混交林的林分生长量大于马尾松纯林,蓄积量为30.33 m3·hm-2,比马尾松纯林增加17.47%;在中坡位,混交林的蓄积量略高于马尾松纯林;在上坡位,混交林的生长量小于马尾松纯林,林分蓄积量为11.89 m3·hm-2,仅为马尾松纯林的76.02%。混交林和纯林蓄积量、表层(0-10 cm)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等指标均随着坡位的下降而增加。马尾松苦槠混交林的表层(0-10 cm)土壤有机质、全N等指标在下坡和中坡位均略高于马尾松纯林,在上坡位则略低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