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提高宁夏向日葵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完善栽培技术,试验选用油用型向日葵品种LD1616作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油葵各个器官氮磷钾养分含量及干物质含量积累,分析了油葵各个器官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油葵籽粒、茎叶产量的肥料因素均为氮素磷素钾素。NPK(OPT)处理养分吸收最多,缺少一种养分吸收量相对减少,以缺少氮素的减少幅度最大,以缺少钾素的减少幅度最小。氮磷钾肥料的利用率排序为氮钾磷。氮素、磷素农学效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施用钾肥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高华援  凤桐  赵叶明  王庆峰  王丽  王喜山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673-14675,14679
[目的]筛选适合吉林省种植的花生品种。[方法]以花生大粒型品种和小粒型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AMMI模型分析大粒型品种和小粒型品种的产量稳定性。[结果]大粒型花生花育25号、花育22号在吉林省表现为高产稳产,可以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小粒型花生花育28号、花育23号和花育20号属高产稳产型,可以在生产上应用。[结论]采用AMMI模型分析评价花生品种稳定性和地区适应性,明确了基因型、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产量的影响,可为品种引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个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动态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采用田问试验研究了4种双低油菜整个生育期内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动态.结果表明:播种后140 d(苗期)、140~170 d(蕾薹期)、170~199 d(花期)和199~212 d(角果期)4个油菜品种的干物质积累比例分别为12.7%~20.9%、15.3%~20.0%、60.3%~71.7%和-27.4%~-9.1%;氮素积累比例分别为33.3%~47.8%、11.9%~14.7%、15.5%~28.1%和17.7%~28.8%;磷素积累比例分别为23.4%~37.9%、22.5%~29.4%、32.7%~54.1%和-17.2%~-3.O%;钾素积累比例分别为24.7%~33.9%、16.2%~35.9%、31.0%~53.3%和-43.0~-23.5%.表明油菜干物质累积与养分吸收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氮素积累量最大时期为苗期,干物质、磷、钾积累量最大时期为花期,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速率最大时期均为花期.每生产100 kg籽粒养分的需求量平均为N 4.3 kg、P2O5 2.7 kg和K2O 8.7 kg.在同等施肥量水平下,4个油菜品种中,华油杂9号籽粒产量最高,达3 574 kg/hm2;N、P、K养分偏生产力顺序为:中双9号>华油杂9号>华双5号>华双4号.  相似文献   

4.
【目的】木薯-花生间作是一种生态高效的种植模式,研究分析施氮和木薯-花生间作对木薯氮磷钾素积累和系统氮磷钾素利用的影响规律,以期为木薯-花生合理间作和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5和2016年,以木薯品种华南205和花生品种粤油200为材料,设计不施氮、施氮2个水平和木薯单作、花生单作、木薯间作1行花生、木薯间作2行花生及木薯间作3行花生共5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木薯-花生间作系统的木薯养分积累和系统养分利用特征。【结果】随着木薯生育时期的推进,块根氮磷钾素的积累量和分配率增加;茎秆氮磷钾素积累量和氮素分配率增加,磷钾素分配率先增加后降低;叶片氮磷钾素积累量先增加后降低,分配率下降。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施氮水平和不同种植模式间块根、茎秆、叶片和植株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同一种植模式,施氮处理生产100 kg荚果所需氮钾量、生产100 kg鲜薯所需氮磷钾量、木薯氮素收获指数、木薯磷钾肥偏生产力、钾素间作优势、系统氮钾素积累总量和系统内木薯氮磷钾素比例较不施氮处理提高或显著提高,而花生氮钾素利用效率、花生磷素积累总量、木薯氮钾素利用效率、木薯钾素收获指数、系统内花生氮磷钾素比例、氮素间作优势和氮磷钾素的土地当量比较不施氮处理降低或显著降低。同一施氮水平,间作花生的氮磷素积累总量、氮磷钾肥偏生产力显著低于单作花生,间作木薯的氮磷钾肥偏生产力、钾素利用效率和磷素收获指数低于单作木薯。随着间作花生行数的增加,氮磷钾素的土地当量比和间作优势、系统内花生氮磷钾素比例、花生的氮磷钾素积累总量和氮磷钾肥偏生产力提高或显著提高,系统内木薯氮磷钾素比例下降。【结论】与单作模式相比,木薯间作2行和3行花生模式虽降低了系统内单一作物的产量、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和氮磷钾素积累总量,但提高了系统氮磷钾素积累总量,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氮磷钾素间作优势分别为63.91—112.11、19.37—42.67和68.29—105.62 kg·hm~(-2)。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大西洋”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营养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锦慧 《西北农业学报》2009,18(4):267-271,31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脱毒马铃薯(大西洋)的干物质积累及其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大西洋在生育前期生长迅速,块茎形成早,根、茎、叶在花期达到最大生长量;根系、茎叶和块茎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分别在孕蕾期、现蕾期和花期最快,对养分的吸收、积累星同样的动态;在生育前期,干物质及养分主要分配在叶片中,随着植株生长和块茎形成、膨大,在块茎中的分配逐渐增加,到成熟时,块茎中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分配占全株的80%以上.大西洋植株的干物质及氮、磷、钾素积累动态与出苗后天数间可用三次函数较好拟合.大西洋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N:P2O5:K2O=1:0.175:2.142;生产500 kg块茎,需吸收氮素(N)1.609 kg.磷素(P2O5)0.281 kg,钾素(K2O)3.445 kg.  相似文献   

6.
选取2个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穗粒优质籼型水稻品种八桂香(大粒型)和桂华占(小粒型),通过早、晚稻品种比较试验,研究了优质稻花后叶、茎鞘内干物质流转动态特性及籽粒实时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优质稻花后茎、叶干质量逐渐减少,供籽粒灌浆的绿叶流转量早稻大于晚稻,茎鞘流转量晚稻大于早稻;地上总干质量呈上升趋势,增长关键期为3~12 d;早稻干物质积累和启动时期要早于晚稻,晚稻茎鞘物质储存多,转运率高,后期光合功能丧失较快,积累干物质少;不同穗粒型优质稻籽粒干物质灌浆积累和动态存在较大差异,小粒型灌浆启动时间早于大粒型,延迟时间晚于大粒型,大粒型最大灌浆速率大于小粒型.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肥水平对木薯氮磷钾养分积累、分配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施肥水平下木薯氮磷钾养分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差异,探讨粤北坡岗地优质高产木薯氮磷钾养分的最佳用量。【方法】以木薯品种南美119为材料,采用“3414”方案,在粤北翁源进行大田试验。试验共设14个处理。【结果】施肥处理的氮素主要分配到地上部,不施肥处理的氮素则主要分配到根部;不同施肥处理的磷素均主要分配到地上部;不施肥处理和不施钾处理的钾素主要分配到根部,不施氮处理的钾素在根、冠间分配较均衡。在木薯不同生长阶段,植株氮磷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施氮、磷、钾化学肥料处理植株氮磷钾含量的下降速度小于不施氮、磷、钾化学肥料的处理。处理N2P2K2的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在各生育期均为最大,不施肥处理(N0P0K0)的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在各生育期均为最小(P<0.05)。产量最高的是N2P3K2处理,为22 694.06 kg·hm-2,其次是N2P2K2处理,为21 417.87 kg·hm-2。【结论】木薯产量、氮磷钾养分积累及其在根冠间的分配,对施肥水平高度敏感, 适当比例的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既可以显著增加木薯植株的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又可以提高产量。在粤北坡岗地木薯生产中,氮素最重要,在氮素得到满足的条件下,磷素较钾素更重要。在本试验条件下,氮磷钾养分最佳用量为358.80 kgN·hm-2、89.10 kg P2O5·hm-2和187.50 kg K2O·hm-2。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4个花生品种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吸收和分配特征,旨在为花生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取样时期4个花生品种对N、P、K的吸收量均表现为N>K2O>P2O5,花生播后50~77 d和77~110 d是花生氮、磷、钾养分吸收的高峰期,其中氮素的吸收高峰出现在结荚期(占生育期总吸收量的46.72%),钾素吸收高峰出现在花针初期(占生育期总吸收量的47.69%),磷素在花针初期、结荚期的吸收量分别占磷素总吸收量的39.56%、32.22%。不同花生品种生产100 kg荚果所需氮磷钾养分量分别为3.18~4.62、0.34~0.49、1.25~1.80 kg,中花16、冀花16每生产100 kg荚果产量所需营养元素显著低于开农1760、豫花37,养分和干物质生产效率也较高,是养分高效利用品种;而开农1760、豫花37是养分需求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水稻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规律.[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T-04为研究材料,采用logistic方程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膜下滴灌水稻干物质及养分积累规律.[结果]膜下滴灌水稻干物质及氮、磷、钾的快速积累时间分别在出苗后66.7 ~99.5、56.0 ~88.1、68.9~105.2和61.6 ~95.6 d,且随施氮量的增加,干物质和氮磷钾的最大积累潜力及最大积累速率逐渐增加,快速积累时间逐渐减少.在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快速积累规律上表现出,快速积累开始时间依次为氮、钾、干物质,磷最晚,快速积累结束时间呈同样规律.施氮量390 kg/hm2具有最大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潜力,过量施氮无助于膜下滴灌水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结论]与淹灌相比,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模式干物质及氮、磷、钾的最大积累速率显著高于淹灌处理,且干物质及氮素快速积累持续时间小于常规淹灌处理,而磷、钾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山东农业科学》2019,(9):139-143
为探明两段式收获模式下花生产量变化,以不同粒型花生品种为对象,研究田间晾晒不同天数条件下荚果产量和成熟饱满度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田间晾晒期间,单株产量变化分为两个阶段,大粒型花生品种鲁花14和丰花1号在晾晒1~4 d快速增加;小粒型花生品种济花3号和闽花8号在晾晒1~3 d快速增加,此后,单株产量基本稳定。百果重和百仁重在田间晾晒过程中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田间晾晒过程中,花生成熟饱满度显著增加,大粒型品种田间晾晒1~4 d和小粒型品种晾晒1~3 d成熟饱满度快速增加,此后,随晾晒天数增加各品种的饱果率和饱仁率变化较小。大粒型品种田间晾晒4 d左右摘果,小粒型品种田间晾晒3 d左右摘果,增产效果显著,前者增幅大于后者,增产的原因主要是增加了荚果和籽仁成熟饱满度。研究结果为花生两段式收获模式最佳摘果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相同的水、肥供应条件下,研究了4个品种烤烟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积累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4个品种烤烟的不同器官及整株干物质及氮、磷、钾积累量随生育期延长而持续增加,变化规律均呈"S"型曲线。NC 71叶片和整株对干物质及氮素的积累表现出前期积累速率慢、后期快的变化趋势,最终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最大。中烟100烟株和不同器官对钾素的积累速率均最大,钾素积累最多。中烟205烟株和不同器官对干物质、氮、磷、钾的积累速率和积累量均最小。不同烤烟品种对干物质和氮、磷、钾的积累速率大小均表现为干物质氮钾磷,积累速率在不同器官间表现为叶茎根。烟株对氮、磷、钾最大积累速率出现的时间,氮稍早于钾,磷最晚;氮又早于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干物质和氮、磷、钾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及最大积累速率在不同品种、同一品种的不同器官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在砂姜黑土上研究不同品种花生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养分需求的差异,为科学施用氮磷钾肥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花生干物质的阶段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呈双峰曲线变化趋势,施肥能增加花生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干物质的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其中,饱果成熟期,远杂9102的最大,分别为3 347.3 kg/hm~2和152.1 kg/(hm~2·d),花针后期,豫花22的最大,分别为4 285.8 kg/hm~2和194.8 kg/(hm2·d);花生氮磷钾阶段积累量呈抛物线变化趋势,远杂9102和远杂6的氮磷积累速率呈抛物线变化趋势,豫花22的钾积累速率呈双峰曲线变化趋势;每形成100 kg荚果,远杂9102平均需求的氮(N)最小,为4.595 kg,远杂6平均需求的磷(P2O5)、钾(P2O5)最小,分别为1.133、1.880 kg,远杂6、远杂9102、豫花22平均需求的氮(N)、磷(P2O5)、钾(P2O5)最大,分别为4.895、1.158、1.937 kg;与氮养分相比,远杂9102需求的平均磷养分比例最大,豫花22需求的平均钾养分比例最大,远杂6需求的平均磷、钾养分比例的最小。在N 150 kg/hm~2、P_2O_590 kg/hm~2、K2O 150 kg/hm~2的施用量下,每形成100 kg荚果,远杂9102是需求氮、磷量小的品种,远杂6是需求氮、磷量大而钾需求小的品种,豫花22是钾需求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甘薯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6,(6):790-79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薯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施肥(N2P2K2)增产效果明显;甘薯氮磷钾素的偏因子生产力随养分施用量的提高而降低,且从高到低依次为磷素、氮素和钾素。甘薯氮磷钾素的农学效率随着养分施用量的提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氮、磷素的养分回收利用率随着氮、磷肥施用量的提高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钾素养分回收利用率随着养分施用量的提高而降低。平衡施肥(N2P2K2)的氮磷钾素农学利用率与氮磷素的养分回收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大豆粒、荚物质积累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条件下,对粒重不同大豆材料的籽粒物质积累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中小粒材料鼓粒速率呈慢-快-慢的单峰曲线,鼓粒速率峰值(5~8 mg/d)出现在始粒期后20 d左右,大粒材料鼓粒速率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始粒期后12,24 d左右,并且第二个峰值(20~27 mg/d)明显高于第一个峰值(12~18 mg/d).大粒材料的鼓粒速率明显大于小粒材料.大粒材料在籽粒鼓粒期间子粒有较低还原糖含量和较高的淀粉含量,在鼓粒前期大粒材料荚壳中淀粉含量明显高于中小粒材料.  相似文献   

15.
超级杂交稻群体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动态模型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定量描述超级杂交稻干物质与养分积累的动态变化,为进一步提高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积累的潜力以及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于2011年在大田条件下,以超级杂交稻准两优527、Q优6号和对照品种Ⅱ优838为供试材料,通过连续测定干物质和氮磷钾含量,并对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及生长时间进行归一化处理,建立超级杂交稻相对干物质和相对氮磷钾积累动态模型,进而分析超级杂交稻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的动态特征。【结果】Gompertz方程对超级杂交稻干物质和养分的动态模拟效果较好。利用2009年和2011年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干物质积累模型模拟的NRMSE较小,R2值均达到0.9820以上,模拟的准确度(以k表示)约为1,NS均在0.9530以上;对养分积累模型检验表明,模型模拟效果较好,不同模型NRMSE较小,R2和k值以及NS值趋近于1。对超级杂交稻生长特性分析表明,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积累速率在前期略高于对照,后期尤为明显,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出现在孕穗至抽穗期;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积累快速增长期持续的时间为71-75 d,比对照持续时间长15-19 d;快速增长期干物质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比例,超级杂稻比对照品种高4.47%-11.25%。超级杂交稻氮积累的最大速率出现在孕穗期前10 d;氮积累的快速增长期出现在拔节期前12 d至抽穗期,在快速增长期氮的积累量占氮总积累量的65.60%。超级杂交稻磷积累的最大速率出现在孕穗期前8 d;磷积累的快速增长期出现在拔节期至抽穗期前7 d,在快速增长期的磷积累量占磷总积累量的68.36%;超级杂交稻钾积累的最大速率出现在拔节期后3-4 d;钾积累的快速增长期出现在拔节期前12-16 d至孕穗期前1-5 d,在快速增长期的钾积累量占钾总积累量的60.10%-61.71%。【结论】采用Gompertz模型y=ae-exp(b-cx)模拟了超级杂交稻干物质和养分的积累动态。超级杂交稻干物质和养分的优势在于快速增长期持续时间较长,中后期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速率较快。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在麦套花生种植区潮土上,研究不同品种花生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养分需求的差异,为科学施用氮磷钾肥料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花生干物质的阶段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呈抛物线变化趋势,花针后期最大,施肥能增加花生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干物质的积累量和积累速率,‘豫花9719’的最大,分别为3687.0 kg/hm2、184.3 kg/(hm2·d)。花生氮钾阶段积累量、阶段积累速率呈抛物线变化趋势,‘豫花9326’的磷呈双峰曲线变化趋势,‘豫花9719’、‘豫花9620’的磷呈抛物线变化趋势。每形成100 kg荚果,‘豫花9719’所需的氮(N)、磷(P2O5)、钾(K2O)养分量最大,为3.877、1.103、1.456 kg,‘豫花9620’ 所需的氮(N)、钾(K2O)养分量最小,为3.773、1.375 kg,‘豫花9326’所需的磷(P2O5)养分量最小,为1.058 kg;与氮养分相比,‘豫花9620’所需的磷养分比例最大,‘豫花9326’所需的磷养分比例最小,‘豫花9719’所需的钾养分比例最大,‘豫花9620’所需的钾养分比例最小。在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80、120、150 kg/hm2条件下,‘豫花9620’是氮、钾需求量小而磷需求量大的品种,‘豫花9326’是磷需求量小的品种,‘豫花9719’是氮、钾需求量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采用2个水稻大粒种质(千粒重超40g)与2个常规水稻品种(千粒重25-30g)进行了籽粒蔗糖合成酶(ss)和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灌浆前期强势粒的SS和SPS酶活性高于弱势粒,而灌浆后期弱势粒的SS和SPS酶活性高于强势粒;2)常规水稻品种强、弱势粒灌浆前期SS酶活性高于大粒种质,而大粒种质强、弱势粒灌浆后期的SS酶活性高于常规水稻品种;常规水稻品种强势粒灌浆前期SPS活性高于大粒种质;3)常规水稻品种强、弱势粒SS酶活峰值出现的时间早于大粒种质,供试材料强、弱势粒SPS酶活峰值分别出现在花后10~15d和30~35d。4)SS酶平均活性和最大活性与淀粉含量、淀粉积累最大速率(Gmax)、达到淀粉积累最大速率时间(tmaxG)和平均速率(G)呈正相关;SPS酶平均活性和最大活性与淀粉含量和tmaxG呈负相关,与Gmax和G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油莎豆品种的群体质量特征与产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个油莎豆品种2a的群体质量特征与产量表现等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千粒重、株型及块茎分布等表现可以将油莎豆分为两大类型、4个小类型,即大粒型品种(包括普通大粒型、特大粒型)和小粒型品种(包括小粒型、中粒型);产量构成因素上,单穴粒数、总粒数均表现为小粒品种显著高于大粒品种,而千粒重方面则表现为大粒品种显...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磷素用量对玉米氮磷钾养分分配以及玉米产量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以鲁单818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置0(P1)、20 (P2)、40 (P3)、60 (P4)、80 (P5)、100 kg/hm2(P6)共6个磷素处理水平,测定玉米各个器官氮磷钾累积含量、玉米产量以及磷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施用磷肥能够显著提高玉米养分累积量和玉米产量(P<0.05),其中100 kg/hm2磷肥处理的玉米氮、磷、钾含量较不施磷肥分别提高了37.95%、54.15%、48.12%,另外玉米干物质积累量、穗长、行粒数、百粒质量、产量较不施磷肥处理分别提高12.15%、18.18%、22.22%、9.21%、21.68%;施用磷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各器官的氮磷钾含量,养分在玉米植株各器官中的分布规律:氮素含量表现为籽粒>叶叶>茎秆>根系,磷素含量表现为为籽粒>叶片>茎秆>根系,钾素含量表现为叶片>茎秆>籽粒>根系;磷肥利用率、磷肥农学效率、磷肥偏生产力、磷素吸收效率均随磷素用量的增加而下降,100 kg/h...  相似文献   

20.
灌水及肥料配施对夏玉米产量 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种植过程中肥料配施及灌水等不合理问题,本试验以玉米登海605为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灌水及肥料配施对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肥可显著提高夏玉米地上部养分吸收、利用效率以及肥料偏生产力。(2)施肥处理可有效提高磷素利用效率和磷素收获指数,但会降低氮素、钾素的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3)施肥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氮磷钾配施较不施肥处理产量提高49.12%~58.26%。(4)灌水模式由于实现了氮素后施,在减肥18.2%基础上,氮磷钾配施处理较不灌水氮磷钾处理夏玉米地上部氮磷钾吸收量、肥料偏生产力、养分吸收效率、肥料利用率、产量方面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