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耐低温性不同的两个茄子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低温胁迫及恢复对茄子幼苗活性氧代谢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使茄子幼苗叶片的MDA含量、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升高,使SOD、POD、CAT、APX、DHAR和GR的活性,以及As A、GSH、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增加;在恢复2 d后,MDA含量、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他10个指标升高或者降低,但均高于对照的;耐低温材料前3个指标的值均低于低温敏感材料的,后10个指标的值均高于低温敏感材料的;耐低温材料前3个指标的上升幅度均小于低温敏感材料的,而后10个指标则反之。以上结果说明,低温胁迫影响了茄子幼苗活性氧和渗调物质的正常代谢,但耐低温材料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的保护系统减轻低温胁迫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以耐低温性不同的两个茄子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低温胁迫及恢复对茄子幼苗活性氧代谢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使茄子幼苗叶片的MDA含量、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升高,使SOD、POD、CAT、APX、DHAR和GR的活性,以及As A、GSH、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增加;在恢复2 d后,MDA含量、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他10个指标升高或者降低,但均高于对照的;耐低温材料前3个指标的值均低于低温敏感材料的,后10个指标的值均高于低温敏感材料的;耐低温材料前3个指标的上升幅度均小于低温敏感材料的,而后10个指标则反之。以上结果说明,低温胁迫影响了茄子幼苗活性氧和渗调物质的正常代谢,但耐低温材料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的保护系统减轻低温胁迫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低温下萌发能力不同的甜玉米自交系,鉴定甜玉米耐低温萌发的相关基因。【方法】利用低温萌发能力强的甜玉米自交系Scil-H7th为供体构建近等基因系,获得不同低温萌发能力的材料,通过生理指标测定、转录组分析和qRT-PCR,筛选分析与低温萌发相关的基因。【结果】对自交系在不同萌发时期和同一萌发时期自交系之间的基因表达量进行比较分析,获得不同材料在相同萌发时期4个比较组中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410个,其中,65个基因只在高种子活力材料Scil-H7th和近等基因系L18中表达,在低种子活力的轮回亲本Scil-C4th中不表达;这些基因中有32个基因的功能已知,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量分析,筛选出有交集的20个DEGs,推测这些基因与低温萌发密切相关。利用qRT-PCR对其中最有可能参与低温萌发的7个上调表达基因进行表达量验证,其中编码UDP-葡萄糖基转移酶的基因Zm00001d037383(UGT1)在DP胚部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组织,推测该基因在甜玉米耐低温萌发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结论】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鉴定了甜玉米耐低温萌发的相关基因,为后续创制低温萌发能力更强的甜玉米种质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带一片子叶的胚尖转化法将耐低温相关转录因子基因GmWRKY21转入‘浙春5号’和‘中黄13’两个大豆品种中,以探讨通过转基因手段创造耐低温种质的可能性。转基因植株经目的基因的PCR检测和转化T-DNA区域构建特异性的PCR检测得以确认。转基因植株较非转基因对照表现出明显的耐低温性:胁迫处理前和处理后转基因植株相对电导率均显著低于对照植株;在恢复生长以后,转基因植株均能正常生长、开花、结荚,而非转基因对照在处理后的7~10 d内枯萎死亡。试验结果初步表明GmWRKY21基因已经成功导入大豆基因组中并参与了对低温的胁迫应答,进而提高了大豆的抗低温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低温对茄子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以6份茄子高代自交系幼苗为材料,进行低温处理,前2d内白天15℃,夜间10℃,光照度4000lx,从第3天开始白天10℃,夜间7℃,光照度4000lx,再连续处理10 d.调查其耐低温性、POD活性、SOD活性、APX活性、脯氨酸的质量分数、MDA的质量摩尔浓度、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各材料的上述生理指标在常温下均差异不显著,而在低温处理下差异极显著;与对照相比较,幼苗POD活性、SOD活性、APX活性、脯氨酸的质量分数及MDA的质量摩尔浓度上升;根系活力下降,各指标的变化幅度与其耐低温性密切相关,耐低温性强的材料POD活性、SOD活性、APX活性、脯氨酸的质量分数上升幅度较大,MDA的质量摩尔浓度上升幅度较小,根系活力下降幅度较小,耐低温性弱的材料则表现相反.可见,低温使茄子幼苗的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耐低温强的材料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生理指标来减轻低温的伤害,维持植物体的正常生长及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6.
低温对切花菊叶片细胞器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0℃处理 1 2h后 ,切花菊 3个品种叶片细胞器的超微结构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大粒淀粉粒降解 ,片层结构出现轻度紊乱 ,线粒体和拟脂颗粒数目增加。这些变化和切花菊细胞耐低温能力有关 ,耐低温品种的细胞器在低温条件下比较稳定。低温处理后 ,品种“四季白”最稳定 ,“夏黄”次之 ,“四季黄”稳定性最差。在某种程度上讲 ,切花菊品种间低温处理反映的差异可以作为筛选耐低温品种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适宜设施栽培的茄子品种,选取6个茄子品种,对其幼苗进行低温处理,测定其耐低温性指数、叶片数、株高、茎粗及MDA含量、根系活力、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耐低温性由高到低排序是:1603紫帅七号黑霸王紫帅四号二苠茄丽丰早茄,即品种1603的耐低温性最强。1603的耐低温性指数为4.5,低温处理后叶片数为7.0,株高为13.2 cm,茎粗为3.9 mm,MDA含量、根系活力、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2.997μmol/g、14.600 m2、0.098%、1.047 mg/g、27.681 U/g、14.227 mg/g,在6个品种中综合表现最佳,适宜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8.
水稻对低温敏感,幼苗时期的低温胁迫会影响水稻的生长,甚至致死,从而导致减产。植物激素在植物低温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以籼稻品种特青和粳稻品种02428为试验材料,在不同低温处理时间下(10℃处理0、3或24 h),运用RNA-Seq技术开展水稻苗期低温应答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粳稻02428的耐低温性显著强于籼稻特青,低温处理后,在两个品种中均检测到大量差异表达基因。在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通路分析中,植物激素信号通路是低温胁迫下差异表达基因最显著富集的通路,说明植物激素通路在水稻苗期耐低温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对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8种激素信号途径中差异表达基因的数量及其表达量进行分析,解析了各激素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基因在低温胁迫下表达量的变化趋势,最终发现在水稻苗期耐低温中可能起正调控作用的激素是乙烯、脱落酸和茉莉酸,负调控耐低温的是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本研究为深入了解植物激素参与水稻苗期耐低温调控的机制提供了方向与依据。  相似文献   

9.
低温逆境是制约北方日光温室茄子栽培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文中从低温对茄子生理生化指标、形态指标等方面的影响,如何提高茄子耐低温能力和鉴定耐低温性,挖掘茄子耐低温相关基因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未来茄子耐低温研究存在的困难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张素勤  程智慧  耿广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435-8435,8437
研究在低温条件下不同耐寒性茄子品种的光合特性及其变化规律。以兰州长茄(强耐寒性)、荷苞长茄(中等耐寒性)和美国红茄(弱耐寒性)为试材,研究低温胁迫对不同耐寒性茄子品种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影响。5℃低温下,3种茄子光合速率减少、呼吸速率增加,兰州长茄、荷苞长茄和美国红茄的光合速率比对照分别降低了2.61、2.67和3.46μmol/(m2.s)。低温处理2 d后3种茄子气孔导度均急剧降低,兰州长茄、荷苞长茄和美国红茄分别比对照降低52.78%、57.35%和73.78%,且差异均极显著。经低温处理3种茄子叶片胞间CO2浓度均有增加,兰州长茄、荷苞长茄和美国红茄比对照分别增加11.92%、10.16%和18.87%,差异均极显著。耐寒性强的茄子品种在低温下能维持较强的光合作用,这可降低低温对它的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11.
低温对茄子根吸收面积和可溶性糖质量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低温对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根吸收面积和可溶性糖质量浓度的影响,选取耐低温性不同的6份材料进行低温处理,前2 d内白天15℃,夜间10℃,光照度4 000 lx,从第3天开始白天10℃,夜间7℃,光照度4 000 lx,再连续处理10 d.调查不同品种茄子的耐低温性及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比表面积、可溶性糖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茄子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比表面积、可溶性糖质量浓度在常温下差异不显著,但低温处理以后差异均达极显著(P<0.01),根系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低温胁迫条件下陆地棉中COR家族成员的表达特性,研究参与低温胁迫信号途径的COR基因。【方法】通过Real-time PCR分析低温胁迫条件下,陆地棉COR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情况,利用VIGS技术鉴定响应低温胁迫的COR基因功能。【结果】对8个COR基因家族成员在低温条件下的表达分析显示,基因序列号为Gh_D12G0215的COR基因受低温诱导表达水平不断上调,并在处理48 h后表达量较对照上调了近9倍;与之相反,基因序列号为Gh_D06G0147的COR基因在低温诱导3 h左右表达水平出现短暂的上调,但随后其表达受到显著抑制。其余COR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受低温胁迫表达水平发生改变,但是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转录水平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利用VIGS技术在棉花中沉默候选COR基因Gh_D12G0215,并将基因沉默后的棉苗与对照共同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在相同的处理条件下,Gh_D12G0215基因沉默后的植株与对照相比,对低温胁迫更为敏感,基因序列号为Gh_D12G0215的COR基因可能参与棉花耐低温的调控。【结论】在低温胁迫条件下,陆地棉中部分COR基因的表达受低温胁迫诱导,在陆地棉受到低温胁迫时发挥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低温弱光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幼苗生长过程中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选择耐低温性不同的9504、9506、9507、9511、9514和9517等6份高代自交系黄瓜种子,对其幼苗进行低温处理,白天12℃,晚上8℃,每天光照7.5 h,弱光强度2 000 lx,共处理14 d,对其耐低温性、叶片数、叶面积、叶片电导率、核糖核酸酶活性、游离氨基酸和水杨酸的质量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低温弱光处理下,各材料的叶片数、叶面积、叶片电导率、核糖核酸酶活性、游离氨基酸和水杨酸的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4.
低温胁迫不同程度影响高粱种子萌发率和出苗率。选取粒用高粱BTx623和甜高粱Rio为试验材料,设置2℃、4℃、6℃、8℃和10℃5个温度梯度分别处理2 d、4 d、6 d、8 d、10 d、12 d、14 d、16 d、18 d和20 d,统计萌发率和出苗率,对低温条件下种子萌发和出苗的筛选条件提出建议,为高粱耐低温品种筛选提供参考。初步筛选高粱种子萌发阶段耐低温材料时建议采用8℃处理8~10 d统计萌发势,处理14~16 d统计萌发率,后续逐步提高选择压力。如果以出苗率为判断标准时,建议采用4℃或者更低温度处理14~16 d后统计出苗率。筛选、鉴定种子萌发阶段耐低温材料时应综合考虑萌发率和出苗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超表达小麦基因TaSOD1.1和TaSOD1.2对烟草耐低温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获得融合靶基因的转基因烟草植株;通过比较低温处理后对照和转基因系的表型和生理指标,鉴定超表达靶基因对烟草耐低温能力的调控效应。【结果】以分子检测鉴定的插入单拷贝基因的4个转基因系和对照为材料,低温处理后超表达外源基因的转基因植株叶片失绿缓慢,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增加,反映细胞膜质过氧化程度的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下降;叶片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提高。【结论】超表达小麦TaSOD1.1和TaSOD1.2的烟草植株,具有增强SOD活性、明显缓解低温造成的细胞膜质过氧化程度、改善低温胁迫下植株的生理功能,可进而改善植株抵御低温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来源黄瓜亲本苗期耐低温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5个耐低温性不同的黄瓜自交系进行低温处理,试验通过对幼苗在低温下各形态学指标与常温相对百分率及半致死温度的分析,对各自交系进行了耐低温性的初步鉴定结果表明:9503,9504,9507,9513,9524,9525共6个自交系属于高抗材料;9501,9502,9505,9508,9509,9511,9512,9514,9515,9516,9518,9520,9522,9523共14个自交系属于中抗材料;9506,9510,9517,9519,9521共5个自交系属于低温敏感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选用来自美国、德国、前南斯拉夫、加拿大和中国的玉米种质,研究耐低温萌发能力,筛选耐低温萌发能力强的种质,为耐低温种质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基础和技术支撑。【方法】 以74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运用田间直接鉴定法和室内鉴定法,调查测定标准发芽率(SGR)、冷浸发芽率(CIGR)、田间常温出苗势(NFEP)、田间常温出苗率(NFER)、田间低温出苗势(LFEP)、田间低温出苗率(LFER)、田间常温发芽指数(NFGI)、田间常温活力指数(NFVI)、田间低温发芽指数(LFGI)和田间低温活力指数(LFVI)等10个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和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对玉米种子耐低温萌发能力,并综合评价。【结果】 参试玉米自交系耐低温萌发能力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10个鉴定指标的遗传变异系数在10.10%~145.47%,累计贡献率为73.554%,回归建立了玉米自交系种子耐低温萌发能力综合评价数学模型Y耐低温=0.162+0.250XNFGI+0.246XLFGI,预测结果与隶属函数值(L)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最后基于耐低温萌发能力综合评价值,将74份自交系分为5个等级,筛选出耐低温萌发能力极强自交系1份,耐低温萌发能力较强的自交系12份,耐低温萌发能力中等的自交系45份,耐低温萌发能力较弱的自交系13份,耐低温萌发能力极弱的自交系3份。【结论】 筛选出的耐低温萌发能力极弱自交系Shen137、D3M、JSH2402和耐低温萌发能力极强的自交系Xinzi3113,将应用于耐低温QTL定位,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研究中。常温田间发芽指数和低温田间发芽指数可作为评价自交系耐低温能力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高粱种子萌发期耐低温材料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鉴定耐低温高粱材料及挖掘耐低温基因能极大地促进高粱耐低温品种的培育。本研究利用全球收集的631份高粱材料经过8、6、4和2℃逐步低温处理的方法筛选鉴定,同时统计了高粱粒色与耐低温、染菌率的关系。最终筛选到7份耐低温较强的高粱材料,其中1份来自中国的帚用高粱在2℃低温处理14 d后仍有较高的相对萌发率和相对出苗率。高粱种子萌发期,白粒高粱最易染菌,黄粒高粱次之,红粒高粱染菌率最低。耐低温级别高的材料不同粒色都有分布。表明6℃或更低温度对种子的萌发率和出苗率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随着高粱粒色的逐渐加深,染菌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茄子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皮主要色素含量变化及色素合成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为茄子生长发育过程中果皮颜色变化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2份高代自交系茄子(绿色果皮启董和紫黑色果皮8果)为试验材料,分别于授粉后15、20、25、30、35 d进行花青素相对含量、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同时对花青素生物合成结构基因PAL、CHS、CHI、F3H、DFR、ANS及转录因子MYB75、JAF13、WD40,叶绿素合成关键基因HEMA1,类胡萝卜素合成关键基因PSY1进行表达分析。【结果】启董茄子的花青素相对含量、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分别在授粉后20、25、20 d达到峰值;8果茄子的花青素相对含量呈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在25 d时达到峰值,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一直升高。与启董相比,8果茄子的花青素相对含量较高,叶绿素含量在15~25 d较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在30~35 d较高。启董中花青素合成结构基因和转录因子MYB75、JAF13、WD40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表达相较于8果总体偏低且变化趋势相对稳定。8果中花青素合成相关结构基因的表达均在20...  相似文献   

20.
低温胁迫对茄子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耐冷性不同的3个茄子品种幼苗分别在5℃低温条件下胁迫2,4,6d后,对其耐冷的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增加,茄子幼苗内SOD,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耐冷性强的品种CAT活性增加,耐冷性弱的品种CAT活性下降;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加.从品种差异上看,相同低温胁迫下,耐冷性强的品种能维持较高的酶活性,细胞受伤害程度较轻,耐冷性弱的品种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