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利用肃北国家气象观测站1973—2016年逐月风向、风速等观测资料,对肃北地区近44年大风日数、最大风速、平均风速及风向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44年,肃北县年平均大风日数21.0 d,总体呈增多趋势,春、冬季为大风多发季;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5.6 m/s,冬季最大,春季次之,夏季最小,总体呈减小趋势,其中前30年显著减小,后14年显著增大;平均风速为2.7 m/s,最大出现在春季,冬季次之,夏、秋2季最小,平均风速年、四季变化总体均呈减小趋势;全年SSE向风最多,NW和SE向风次之,ENE、E、SW、WSW向风最少。  相似文献   

2.
利用1967—2016年东乡县地面气象观测站大风频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东乡县平均风速为2.5 m/s。春季平均风速最大,夏季次之,冬季最小。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5.5 m/s,大风日数呈波动式下降趋势,20世纪60—80年代为大风高发期,而20世纪90年代及21世纪初年大风日数处于波动期,2005年大风日数为历史最低值。大风日数的月变化曲线呈典型抛物线型。大风天气主要集中在夏季,春季次之,冬季最少。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2-2020年焉耆县气象站气象资料,对焉耆盆地的风与大风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焉耆盆地平均风速为1.7m/s,平均风速最大在4月,最小在1月;年平均最大风速为4.7m/s,春季最大,夏季次之,冬季最小;年平均大风日数9个,集中出现在春夏季,最多是春季,其次是夏、秋季,冬季最少;近29年来的年平均风速、平均最大风速以及年大风日数均呈上升趋势。焉耆盆地大风以WNW风向为主,季节性差异小。  相似文献   

4.
贾小琴  尹宪志  傅正涛  王琨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59-12561,12590
利用1968~2011年临夏地区6个气象站风速风向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风向频率玫瑰图等方法,分析了临夏地区风速风向空间分布特征及风速的年际、季节、月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4年临夏地区平均风速为1.4 m/s;春季最大,夏季次之,冬季最小;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2.6 m/s,近44年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大风日数在1.1~11.3 d;年内最多风向为N风,WSW、E风次之,WNW风最少。  相似文献   

5.
利用鄂托克前旗近30年气温、降水、风向风速等资料,分析了该地区近3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近30年来鄂托克前旗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增长倾向率为0.56℃/10年。春季气温增幅最为明显。秋季、冬季降水有增加的趋势。1999年以后大风日数明显减少。近5年最多风向由S转为WSW。  相似文献   

6.
主要利用锡林浩特市气象站点1954—2020年大风日数、风速等统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针对大风的变化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锡林浩特市出现大风日数较多,1954—2020年共出现大风1 645 d,年平均出现大风日数共25 d,并以1.777次/10年的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以春季出现大风的次数最多,平均占比高达51.6%,而冬季出现的大风次数最少,平均占比仅为8.4%。锡林浩特市在春季较为容易出现大风天气,而夏季和秋季大风日数基本一致,冬季最少。  相似文献   

7.
通过统计具有代表泉州沿海农村气候特征的崇武国家气候基准站1956~2008年的风资料,结果表明,泉州沿海农村全年及春季、冬季主风向为NE,次风向为NNE。秋季方向略有变化,主方向为NNE,次方向为NE。夏季主方向为WSW和SSW,两者频率相差无几。全年中,NNE的平均风速最大,达7.89m/s,其次为NE,与NNE仅相差0.11m/s。历年年、季平均风速均呈缓慢减小趋势,年大风日数也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1981~2010年风向风速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和风向频率玫瑰等方法,分析文登市风速风向的变化特征及风速的年际、季节、日变化幅度.结果表明,近30年文登市平均风速为3.4 m/s;春季最大,冬季次之,秋季最小;风速通常是午后大,午夜至清晨小;近30年平均风速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7.2 m/s,年平均大风日数为21.1 d;出现最多风向为C、NNW和S.  相似文献   

9.
基于1966—2015年长海县大风月分布天数,对长海县年、季大风日数和风向频数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大风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长海县大风日数年际变化总体呈减少趋势,年变化率为-13 d/10年,全球的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的城市效应对大风日数的减少有直接或间接影响;从四季变化率来看,冬季大风日数减少最快,夏季减少最慢,春季和秋季相同;从大风日数风向频数分布图来看,近50年长海县大风日数累计统计频数分布主要以N(北风)、NNW(北西北风)为主导风向,E(东风)、W(西风)为弱导风向。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6—2015年普兰店地区大风日气象资料,对大风日数年、季变化和风向频数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6—2015年普兰店地区大风日数年际变化系数为-6.8 d/10年,大风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从四季变化率来看,普兰店地区大风日易出现在春季、秋季和冬季,夏季出现大风日的可能性最小。从大风日风向频数分布来看,普兰店地区大风风向出现频率最多为东南偏南和西北偏北2个方向,出现频率最少为西南和东北2个方向。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60—2010年莎车县气象站逐月风速、风向数据序列和1980—2010年风向数据,通过一元线性趋势线分析等方法分析莎车县风速年、季气候变化。结果表明,近50年莎车县年均风速为1.59 m/s,风速呈逐渐减少趋势,风速年际变化较大;四季平均风速逐年变化有差异,春季为-0.256 m/(s·10年)、夏季为-0.281 m/(s·10年)、秋季-0.210 m/(s·10年)、冬季为-0.100 m/(s·10年)。风速月变化也有差异,6月风速最大,为2.16 m/s,5月次之,为2.12 m/s;12月最小,为0.92 m/s,其次是1月,风速为1.03 m/s。1980—2010年莎车县NW风向出现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剖析柴达木盆地大风日数的演变特征,利用柴达木盆地9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8年大风日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法对大风日数的年际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1961~2018年平均大风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大风日数年际间差异较大,最多年与最少年之差为53d。大风日数的年代际变化在20世纪60~70年代呈增加趋势,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呈减少趋势。四季大风日数均呈现出减少趋势,依次是:春季>夏季>冬季>秋季。月平均大风日数变化呈单峰型,1~4月逐月呈增加趋势,5~12月呈减小趋势,4月是一年中大风日数多的月份,处于波峰位置。年和春季大风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开始呈下降趋势,春季发生了突变,年未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3.
利用青海省共和县气象局观测的1961-2015年总云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K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了近55年来该地阴、晴天气日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共和县年平均晴天日数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四季平均晴天日数增减均不显著,春季晴天日数呈增多趋势,夏季、秋季和冬季的晴天日数均呈减少趋势;夏季晴天日数在1969年发生了增多突变,年、春季、秋季、冬季晴天日数未发生突变.年阴天日数以3.08d/10a的速度显著增多,秋季阴天日数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春季、夏季和冬季的阴天日数均呈显著的增多趋势,其中阴天日数增多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春季、夏季、冬季;春季阴天日数在1985年发生增多突变,夏季和冬季阴天日数在2005年发生由少到多突变,秋季阴天日数未发生突变,年阴天日数在2009年发生增多突变.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5—2015年旅顺口区本站气象观测站大风资料,得出旅顺口区8级以上大风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旅顺口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大风的季风特征明显,冬季大风多为冷空气大风,春季初夏的大风主要由低压和倒槽引起,夏季的大风主要受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北上引起。受三面环海影响,旅顺口区大风日数远远高于内陆地区。从近50年大风日数分布规律来看,旅顺口地区大风日数总体呈线性递减趋势。春季和夏季以东南、南东南风向为主,秋季和冬季以北风、北东北风向为主。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66—2015年瓦房店地区大风月分布天数的统计数据,对瓦房店地区大风日数年、季变化及风向频数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6—2015年瓦房店市大风日数年际线性变化为y=-0.829 6x+57.456,变化系数为-8.3 d/10年,表明瓦房店市年大风日数变化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从四季变化率来看,瓦房店市大风天气主要出现在春季、秋季和冬季,夏季出现大风日的可能性最小;从大风风向频数分布来看,北风主导风向占比最高,其次是南风主导和西风主导,东风主导风向占比最低。  相似文献   

16.
取1976—2005年海北州海晏、刚察、祁连、门源四县的资料分析了风速、风向的日、年、年际变化、大风日数。分析表明:海北州风速一日之中6—7时最小,下午16—17时最大;一年之中风速春季最大,夏季最小;全年最多风向频率为东南、西北;大风日数春季最多、秋季最少,且自1976年以来呈逐年减少趋势;计算全州各县风能资源的储藏量发现,风能资源以刚察为中心,门源最小。  相似文献   

17.
临沂市酸雨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临沂市气象观测站2003-2013年11年间617次酸雨观测资料,计算和分析了临沂降水pH值、酸雨频率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研究了酸雨与风向、风速等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临沂市11年间酸雨平均pH值为4.84,酸雨频率为47.0豫,2003-2013年间酸雨频率呈下降趋势。季节变化特征为秋季和冬季酸雨频率较大,春季和夏季酸雨频率较小,表明秋、冬季两季的酸雨污染比春、夏两季严重。当风速≤3.0 m/s时,酸雨发生频率达67.6豫,随着风速的增大,酸雨发生频率越来越小。当风向为偏东北风和偏东南风时,酸雨发生的机会偏大。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博克图地区近30 a(1981-2010年)风向风速原始观测记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博克图地区风向风速及大风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近30 a博克图地区年平均风速为2.80 m/s,且以0.02(m/s)/10a的增幅上升;2)春季平均风速大于其他季节,且4月、5月平均风速大于其他各月;3)本地区主导风向为西西北方向,但夏季东风盛行。8月-次年5月均已西西北风为主,6月主风向为西方向,7月主风向为南东南风和东南风;4)本地区20世纪80年代大风日数偏多,年平均大风日数29.9 d,总体呈下降趋势,线性变化率为-8.31 d/10a;5)春季为大风现象频发季节,4月、5月为大风现象频发月份。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61~2018年海南省澄迈县气象站日降雨量,按逐月、逐季、逐年不同时间序列,分析其气候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澄迈县年代际降雨量呈上升趋势,而降雨日数呈减少状态,主要是因为日降雨量0.01 mm (毛毛雨)的累计降雨日数出现减少态势;(2)近58年年平均降雨量呈不显著上升变化趋势;年降雨日数和年毛毛雨日数呈极为显著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6.348 d/10a、-5.58 d/10a,均通过0.01显著性水平检验,而年暴雨日数呈显著上升趋势,为0.52 d/10a,通过0.05显著性水平检验;(3)四季降雨量从多到少分别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降雨日数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其中,秋季降雨日数和四季毛毛雨日数呈极为显著减少趋势,秋季小雨日数也呈显著减少趋势,值得关注的夏、秋、冬季暴雨日数均为上升趋势,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结果可为澄迈县工业、农业生产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魏占雄  舒贵清  王晓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11-18813,18823
利用青海省共和盆地木格滩荒漠区气象站1971~2010年日照观测资料,对木格滩荒漠区日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木格滩荒漠区年日照时数呈极显著减少变化趋势,春、夏、冬季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秋季日照时数则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各月来看,12月负趋势最明显,8月日照时数减少幅度最大。M-K突变检验表明,春季日照时数在1999年且夏季、冬季和年日照时数在2002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秋季日照时数未发生突变。平均低云量的显著增加、沙尘暴日数的增加以及降水量的波动变化是造成木格滩荒漠区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