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蝇双性饵剂是一种新型绿色防控产品,对实蝇成虫尤其雌成虫具有很强的诱集作用,与配套的专用诱捕器搭配使用,可大量诱杀雌雄实蝇成虫。为杧果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设置实蝇双性饵剂、普通糖醋液、洗衣粉液3个处理,探究不同处理对杧果园桔小实蝇成虫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实蝇双性饵剂对杧果园桔小实蝇的诱集能力最强,且对雌成虫具有较强的诱集能力。实蝇双性饵剂处理单个诱捕器平均诱集的总虫量为741.23头,与其余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雌虫率为42.82%,即雌虫有317.37头,与其余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实蝇双性饵剂对杧果园桔小实蝇的防效为99.72%,且杧果受害率为0.33%。实蝇双性饵剂适宜在杧果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巍山县梨园蛀果害虫的监测调查,发现橘小实蝇是为害梨果的主要害虫,7~8月是其为害高峰期,海拔越高,橘小实蝇成虫始见期越晚。甲基丁香酚实蝇诱剂对橘小实蝇的诱捕效果较好。针对橘小实蝇的为害特点及消长规律,提出把橘小实蝇为害率控制在5%以内的以防治成虫为主,综合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2013~2014年,在龙山县脐橙园开展了柑橘大实蝇成虫诱杀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诱剂处理的防控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0.1%阿维菌素饵剂0.02%多杀霉素饵剂"稳粘"雌雄双杀昆虫物理诱粘剂糖醋酒药液。其中0.1%阿维菌素饵剂防控效果最为显著,与空白对照相比,产卵果率由12.4%下降到1.8%,防治效果达85.5%。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江西南昌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成虫种群的发生特点,2008—2017年采用麦克菲尔氏诱捕器,对果园和菜园橘小实蝇种群进行了周期监控。10年中,49个麦克菲尔氏诱捕器共捕获橘小实蝇雄性成虫25 441头。其中,2010年种群密度高,果园3个诱捕器、菜园2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捕获量分别为1 728.33头/年和261.00头/年;2016年密度低,果园和菜园各2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捕获量分别为30.00头/年和6.00头/年。T检验表明,果园内年平均捕获量显著高于菜园。不管是果园还是菜园,橘小实蝇成虫的年均捕获量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10年之后。橘小实蝇成虫于5月上旬最早出现,9月中旬后捕获量急剧增加,并于10—11月达到种群密度高峰,12月中下旬迅速下降。橘小实蝇成虫在不同年份和两个园区的持续时间和最高密度变幅大,持续时间98~224 d,每个诱捕器最高密度4.00~50.83头/周。在江西南昌,橘小实蝇一年内成虫出现一个密度高峰;根据2008—2017年种群发生趋势,初步推测种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暴发的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沙棘绕实蝇Rhagoletis batava Hering是近年来在新疆阿勒泰地区新发现的沙棘果实重要害虫,研究沙棘绕实蝇监测和绿色防控的新途径。【方法】在田间悬挂黄板组合不同乙酯类挥发物及诱剂对沙棘绕实蝇进行诱捕试验。以黄板、三角形诱捕器、实蝇专用蘑菇形诱捕器、白色粘虫板作为载体测试其对沙棘绕实蝇的引诱剂效果。【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黄板作为载体,与其他处理相比诱捕量具有极显著差异(P < 0.01),平均诱捕量为18.33头/张;悬挂密度以每667 m2悬挂40张诱捕效果最佳,蛀果率为8.27%。沙棘绕实蝇引诱剂诱集数量主要集中在前4 d。不同乙酯类挥发物及诱剂对沙棘绕实蝇成虫诱捕效果为顺序为沙棘绕实蝇引诱剂>RDKS>月桂酸乙酯=十四酸乙酯=棕榈酸乙酯=桔小实蝇引诱剂。【结论】沙棘绕实蝇引诱剂组合黄板对沙棘绕实蝇成虫具有极好的引诱效果,并筛选出一种挥发物RDKS对沙棘绕实蝇两性成虫均有较好的引诱效果,可作为沙棘绕实蝇引诱剂的成分之一,这两种引诱剂结合黄板可作为沙棘绕实蝇监测和防治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橘小实蝇寄主范围极广,卵和幼虫生活并蛀食于果内,严重影响果实商品价值,且防治难度大。为加强桃园橘小实蝇的防控,降低虫害对果实的危害,降低农药残留,本研究在千岛湖镇青溪村长岭自然村山地桃园开展了橘小实蝇防控试验。结果表明,桃果实膨大之后园地橘小实蝇发生情况明显加重,果实采收完成发生情况逐渐减弱。同时果实成熟程度越高,橘小实蝇发生情况愈加严重。聪绿橘小实蝇膏状饵剂和3F实蝇饵剂袋等生物防治方法与噻虫嗪、乙基多杀菌素等化学农药对橘小实蝇防效相当,均超过80%。生物防治更加安全环保,省工省力,有益于桃园橘小实蝇防控。  相似文献   

7.
为了调查瑞丽地区柑橘园内橘小实蝇的危害情况和发生动态,以枳壳砧冰糖橙、沃柑、爱媛、默科特、砂糖橘这5个品种为试验对象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瑞丽地区橘小实蝇危害期长,从4月下旬一直到11月下旬均有发生,危害高峰期是6月和7月,12月至次年的3月基本没有危害;果实的受害程度与成熟期密切相关,果实成熟得越早受橘小实蝇危害越严重;所调查的5个品种中,早熟品种爱媛受害最严重,极晚熟品种沃柑不受危害。同时,比较了诱多多诱瓶、黄板、黄板+诱芯、自制诱捕器(植物蛋白水解物)4种诱捕方式对橘小实蝇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性诱剂+黄板处理,气味挥发快,能快速吸引雄性橘小实蝇,但是持效期较短,2~3 d气味消失后对橘小实蝇的诱捕能力下降,需要3 d更换一次诱芯;而诱多多诱瓶诱捕效果非常明显,且效果可持续10~15 d,具有较好的持效性;植物水解蛋白对橘小实蝇雌虫的诱捕效果强于对雄虫的诱捕效果;黄板对橘小实蝇的雌雄成虫均有一定的诱捕力。  相似文献   

8.
2011~2012年采用甲基丁香酚灭雄和蛋白饵剂诱杀雄、雌两性成虫的方法,开展了海南莲雾园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dalis Hendel)种群动态监测与综合防治研究.结果显示,海南苏昌和名门莲雾园橘小实蝇种群发生的2个高峰期分别在4月底与6月中旬、5月初与6月中旬;橘小实蝇种群密度(667 m2/d诱杀橘小实蝇虫量)与莲雾果实被害率明显呈正相关.采用诱杀技术与及时清园和处理虫、落果等农业措施相结合的方法综合防治莲雾园橘小实蝇的效果显著,在不套袋和不喷施农药的情况下,莲雾正造果花果至收获期(3~6月)果实的被害率比防治前降低4.92%~40.75%.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橘小实蝇在宁波市象山县的发生危害规律,有效控制危害,在象山县庄穆镜村柑橘园开展了性诱剂对橘小实蝇的监测与诱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在象山县第1次发生高峰期是在8月下旬至9月初,第2次发生高峰期是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本试验所用性引诱剂对橘小实蝇有显著的诱捕效果,可用于监测与诱杀橘小实蝇。  相似文献   

10.
魏冬  王涛  豆威  王进军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6):3184-3194
【目的】在测定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活性的基础上,克隆获得橘小实蝇GAD基因(BdGAD1)全长序列,进一步解析GABA、GAD以及BdGAD1在橘小实蝇各发育阶段、成虫不同体段以及经阿维菌素刺激后的表达模式,分析橘小实蝇GAD对阿维菌素作用的应激反应,为系统解析GABA介导的阿维菌素抗药性机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橘小实蝇体内GABA含量,分析阿维菌素刺激对GABA含量的剂量和时间效应;以谷氨酸为底物,采用微量滴度酶标板法测定橘小实蝇经阿维菌素刺激后GAD活力的变化;通过同源序列比对的方法,从橘小实蝇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出1条GAD基因片段,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获得该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子量等信息进行预测,并基于最大似然法构建该基因与其他昆虫相关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明确其系统进化关系。此外,分别提取橘小实蝇各发育阶段和成虫不同体段的RNA,以表达稳定的α-Tubulin为内参基因,应用qPCR技术,解析BdGAD1在橘小实蝇各发育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和成虫不同体段(头、胸、腹)以及经阿维菌素刺激后的表达模式。【结果】经阿维菌素刺激后,橘小实蝇体内GABA含量升高,且与阿维菌素剂量及处理时间呈正相关,暗示橘小实蝇可能通过调节GABA含量以抵御阿维菌素的毒害。同时,橘小实蝇体内GAD的比活力也随药剂剂量增加而升高。通过RACE扩增,获得了橘小实蝇BdGAD1的cDNA全序列,长度1 755 bp,开放阅读框1 197 bp,编码398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KC763804。基于最大似然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冈比亚按蚊的GAD亲缘关系最近,序列一致性高达97%。qPCR分析结果表明,BdGAD1在幼虫期表达量最高,不同体段间相比较发现该基因在成虫腹部的表达量最高。经阿维菌素刺激后,BdGAD1表达水平上调。【结论】BdGAD1的表达具有发育阶段和体段特异性。阿维菌素能够刺激橘小实蝇体内BdGAD1表达水平上升,进而引起GAD活力增加促使虫体合成产生大量的GABA,这可能是橘小实蝇抵御阿维菌素毒害甚至产生抗药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对橘小实蝇的观察结果表明,在无锡地区,橘小实蝇以围蛹在表层土中越冬,越冬死亡率35%左右。柑橘园自6月上旬至12月中旬均有发生,10月是其盛发期。通过引诱剂诱捕监测,发现橘小实蝇发生高峰期为9月和10月,8月和11月次之,6月和7月最少。化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柑橘成熟期进行一次农药防治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虫果率;如果结合土壤处理、引诱剂诱杀与数次喷药,将大大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0.02%猎蝇饵剂的推广价值,以苦瓜、丝瓜为材料,通过田间药效试验验证其防治瓜实蝇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0.02%猎蝇饵剂对瓜实蝇具有较强的诱杀效果,且点状喷施效果显著高于诱捕器处理。因此0.02%猎蝇饵剂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施用方法最好以点喷为主。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科学和有效的草地贪夜蛾防控用药技术,开展了不同药剂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45 g/hm2、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 g/hm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15 g/hm2、茚虫威悬浮剂30 g/hm2、虱螨脲悬浮剂15 g/hm2药后3 d和7 d对草地贪夜蛾的幼虫相对防效均在80%以上,其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15 g/hm2药后3 d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显著高于其他4种杀虫剂,且高于90%。药后14 d,虱螨脲悬浮剂15 g/hm2对草地贪夜蛾的幼虫相对防效最高,达79.9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氯虫苯甲酰胺混配、多杀霉素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混配、多杀霉素与虱螨脲混配药后3 d对草地贪夜蛾的幼虫相对防效均达95%以上,药后14 d防治效果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4.
广西田东是著名的“中国芒果之乡”,为了促进芒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提高芒果商品质量和效益,田东县芒果科研团队分别在3个基地进行芒果实蝇田间防效对比试验。通过对芒果实蝇生长习性进行监测调查,进一步了解不同饵剂、粘板、性诱剂对芒果实蝇防治效果,得出芒果实蝇田间防治的最佳方案。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聪绿饵剂诱杀效果比较好、虫果率低,且易操作,省工省时,建议在芒果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橘小实蝇检疫处理与防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橘小实蝇虫果热处理试验发现卵的耐热力最弱,1龄、2龄幼虫较强,老熟幼虫的耐热力最强.60 ℃ 120 min或45 ℃ 300 min干热处理虫果,杀虫效果达到100%,适用于口岸发现橘小实蝇后的检疫处理.田间引诱试验筛选出诱捕效果最好的5种药剂组合,其中甲基丁香酚+多杀霉素组合在成本上具有优势,而水解蛋白+多杀霉素组合、水解蛋白等药剂组合防治效果更显著,适用于新传入种群的消除.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防效可达99%的4种药剂组合:氯氟氰菊酯、多杀霉素、阿维菌素、阿维菌素+甲基丁香酚+多杀霉素,其中多杀霉素、阿维菌素均为生物源农药,25 g/L多杀霉素悬浮剂防治效果优于1.8%阿维菌素乳油,适合大面积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16.
对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苹果园实蝇种群及发生危害进行系统监测,并探索绿色防控技术。结果表明:苹果园实蝇有橘小实蝇、南亚实蝇、具条实蝇共3个种群,其中只有橘小实蝇在果实上产卵危害。橘小实蝇成虫发生时段为8月上旬至10月下旬,产卵高峰期为9月上旬至9月下旬。橘小实蝇具有迁移习性,不在苹果园中越冬,每年苹果近成熟时迁入采果结束后迁出。绿色防控措施为产卵前挂板诱杀成虫,该技术可将虫果率控制在5%以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植保无人机施药对核桃黑斑蚜Chromaphis juglandicola (Kaltenbach)和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Walker)的防治效果,为植保无人机防控核桃害虫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植保无人机田间喷雾、调查虫口减退率、计算防治效果、方差分析。【结果】在添加喷雾助剂量为0.5%时,植保无人机在核桃园施药后的农药地面流失率均在10%以内;药后14 d 70%吡虫啉(用量为150 mL/ hm2)对外围核桃黑斑蚜的防治效果最高,为96.05%,平均为80.37%,与22%噻虫·高氯氟(用量为375 mL/ hm2)和25%环氧虫啶(用量为300 mL/ hm2)处理有显著性差异;药后10 d 22%噻虫·高氯氟(用量为525 mL/ hm2)、1.2%烟碱·苦参碱(用量为1 050 mL/ hm2)、3.2%阿维菌素(用量为525 mL/ hm2)对黄刺蛾的防治效果最高,分别为98.17%、90.39%和95.46%,3个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添加喷雾助剂时,植保无人机喷洒70%吡虫啉对核桃黑斑蚜的防治效果在80%以上,22%噻虫·高氯氟、1.2%烟碱·苦参碱和3.2%阿维菌素对黄刺蛾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在生产中可以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洒上述药剂防控核桃黑斑蚜和黄刺蛾。  相似文献   

18.
以郑单958和谷神玉66为研究对象,大田条件下设置3个施氮量[225 kg/hm2(HN)、180 kg/hm2(MN)、90 kg/hm2(LN)]和4个喷锌时期[不喷锌(Zn0)、苗期和拔节期1∶1喷锌4.5 kg/hm2(Zn1)、拔节期和大口期1∶1喷锌4.5 kg/hm2(Zn2)、大口期喷锌4.5 kg/hm2(Zn3)],分析氮锌配施对夏玉米灌浆期籽粒氮、锌元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为生产上氮、锌肥的施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夏玉米籽粒中氮、锌含量总体上明显下降。成熟期,以MNZn2处理谷神玉66籽粒氮含量最高,为14.64 g/kg,氮累积量则以MNZn2处理郑单958最高;MNZn3处理谷神玉66的籽粒锌含量和累积量较高。MN处理氮花后吸收量及其贡献率均最高,分别为50.42 kg/hm2和44.20%,且锌转运量最高,为61.68 g/hm2;Zn2处理氮花后吸收量及其贡献率和锌...  相似文献   

19.
柑橘大实蝇是为害柑橘类果实的毁灭性害虫。本研究采用饲喂法测定了丁硫克百威和阿维菌素对柑橘大实蝇雌成虫、雄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施药后24、48、72 h,丁硫克百威对雌成虫的LC50分别为93.06、45.43、7.04 mg/L,对雄成虫的LC50分别为91.09、27.41、6.78 mg/L;阿维菌素对雌成虫的LC50分别为34.44、5.04、2.22 mg/L,对雄成虫的LC50分别为56.71、7.57、3.37 mg/L。丁硫克百威和阿维菌素对柑橘大实蝇雌成虫和雄成虫均具有一定的毒力,且毒力可持续72 h,但雌成虫、雄成虫之间的毒力差异不明显;阿维菌素对柑橘大实蝇雌成虫、雄成虫的毒力高于丁硫克百威,但这种差异性随药后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本研究为柑橘大实蝇诱杀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对白蜡属(Fraxinus)植物造成严重威胁,利用诱捕器监测白蜡窄吉丁成虫发生动态有助于明确其关键防治时期。本研究在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和新疆小叶白蜡(Fraxinus sogdiana Bunge)混交林中展开,使用黄绿色板与引诱剂YC组合制成诱捕器,分别测定引诱剂在不同材质缓释瓶中的挥发速率及诱捕效果,确定出最佳缓释瓶材质后,分别测定不同高度、方位、密度下诱捕器对白蜡窄吉丁成虫诱捕量,最终明确白蜡窄吉丁诱捕器最佳监测技术。结果表明,软陶材质缓释瓶中引诱剂的挥发速率最低,对白蜡窄吉丁成虫的诱捕量显著高于其他材质。白蜡窄吉丁诱捕器的悬挂方式对其诱捕量影响显著,诱捕阳面的诱捕量显著高于半阳面与阴面,诱捕器120个/hm2和150个/hm2时诱捕量显著高于其他密度。白蜡窄吉丁诱捕器应使用软陶材质的缓释瓶盛装引诱剂,最佳悬挂方式为悬挂于树冠中上层的阳面,悬挂密度以120个/h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