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工蜂形态指标与产蜜量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蜜蜂育种工作的不断深入,鉴定工蜂的形态指标也越来越多。其中工蜂吻的长短表明了工蜂吸取花蜜的能力,吻越长,有利于采集位于花冠深处蜜腺中的花蜜;工蜂的第3、4节背板长度是衡量工蜂个体大小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蜂蜜囊大小,  相似文献   

2.
熊蜂授粉能有效提高甜瓜的坐果率、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而熊蜂的授粉采集行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授粉效果。通过观察研究发现:在一天当中,10:00~12:00熊蜂的出归巢数量最高,10:00~11:00之间花朵上可见熊蜂采集的数量最高;熊蜂在早上起棚的前10㏕出勤会呈现3个高峰,从高到低依次为第1㏕、第3㏕和第8㏕;熊蜂在起棚后单次的采集或适应性飞行时间在3㏕~10㏕之间;在一天当中,熊蜂单花有效采集时间最长的是11:00~12:00之间,为15.36s,其次为10:00~11:00和14:00~15:00之间,分别为14.92s和14.81s,从单花有效采集时间可以准确预测当地温室甜瓜泌蜜泌粉规律。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风速的增加,工蜂访花次数减少,采集效率降低。苏塞克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采集活动减少的原因是随着风速的增加,蜜蜂越来越不愿意起飞。花朵在风中的摆动似乎不是原因。  相似文献   

4.
利用几个蜜蜂形态标记对意大利蜜蜂种 4品系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意大利蜜蜂 4品系成年工蜂吻长及右翅前翅面积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其中澳意工蜂吻最长 ( EO=6 74 7± 0 0 0 11mm) ,本意工蜂吻最短 ( Es=6 5 5 6± 0 0 0 10mm) ;平湖浆蜂工蜂的右翅前翅面积最大( EP=15 84 6 7± 0 0 0 0 9mm2 ) ,本意工蜂的右翅前翅面积最小 ( Es=14 7134± 0 0 0 0 2mm2 )。意大利蜜蜂 4品系初生工蜂头重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这一结果与 4品系对应的生产性能结果不同 ,说明蜜蜂群体中工蜂个体形态标记可能不完全反映该群体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蜂类为温室果蔬授粉是一项高效益、无污染的现代化农业增产措施。熊蜂是最好的授粉昆虫之一,农业发达国家已把熊蜂授粉作为一项常规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熊蜂与蜜蜂、壁蜂等传粉昆虫相比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授粉作物广泛,有蜜腺无蜜腺植物均适合,而蜜蜂仅访有粉有蜜植物;二是熊蜂适应的温湿度范围大,在12~34℃范围内活动正常;三是有较长的吻,对一些深冠花朵植物,如番茄、辣椒和茄子等作物授粉更加有效;四是采集力强,熊蜂个体大,寿命长,浑身绒毛,一次可携带花粉数百万粒,对蜜粉源利用率比其他蜂种更加有效,授粉效率高于蜜蜂80倍;五是耐低温和低光照,在蜜蜂不出巢的阴冷天气,熊蜂可以照常出巢采集、授粉;六是耐湿性强,趋光性差,不像蜜蜂那样飞撞玻璃和棚室,低温高湿也可在植物花朵上采集;七是信息交流系统不发达,熊蜂没有灵敏的信息交流系统,能专心为某一种作物授粉,特别适合温室作物。利用熊蜂授粉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产量:利用熊蜂授粉可以掌握作物花期最佳授粉时间,花粉活力较强,柱头受粉均匀,使每朵花得到多次重复授粉机会,大幅度增加了果蔬的产量。(2)提高品质:蜂授粉花朵坐果率高,果型圆正,着色好,子粒饱满,蜂授粉果蔬可...  相似文献   

6.
周婷 《中国蜂业》1998,49(5):37-38
熊蜂的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100093)周婷熊蜂(bumblebee)与蜜蜂相似,也是一种社会性昆虫。每个熊蜂群由一只蜂王、若干只雄蜂及数十只工蜂构成,它们主要生活在土壤及腐朽的树木中。熊蜂与蜜蜂相比,它的采集能力更旺盛,并且有...  相似文献   

7.
通过人工添加中华蜜蜂王浆技术来培育"江山2号"与法国意蜂的杂交蜂王,并测定"江山2号"、法国意蜂、中华蜜蜂、营养杂交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和子四代工蜂的吻长、右前翅长度、右前翅宽度、第三腹节背板长度、肘脉指数、翅钩数6个外部形态指标。采用StatView分析软件中ANOV Aandt-tests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营养杂交子四代工蜂在吻长、右前翅长度、右前翅宽度、右后翅翅钩数和肘脉指数均有向中蜂性状靠拢的趋势,且营养杂交子四代工蜂的上述5个形态指标均小于亲本"江山2号"和法国意蜂,差异显著(P0.05),也显著大于中华蜜蜂;营养杂交子四代工蜂的第三腹节背板长指标大于"江山2号"、法国意蜂和中蜂,差异显著(P0.05)。营养杂交子代工蜂随培育代数的增加在吻长、右前翅长度、右前翅宽度、右后翅翅钩数和肘脉指数均有向中蜂性状靠拢的趋势。子四代工蜂在吻长、右前翅宽度和肘脉指数指标上与前三代间差异显著;子四代工蜂在第三腹节背板长指标上显著高于前三代。  相似文献   

8.
墨西哥鼠尾草(Salvia leucantha)是唇形科、鼠尾草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国内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南部,目前已被广泛用作园林绿化中的景观植物。采用目测、拍照和摄像等方式调查了墨西哥鼠尾草的访花昆虫种类,初步观察了主要传粉昆虫的访花及盗蜜行为,记录了访花昆虫的日常活动规律。研究表明,墨西哥鼠尾草花期内的访花昆虫主要是中华蜜蜂、西方蜜蜂和熊蜂,其中熊蜂是唯一的初级盗蜜者,同时也是次级盗蜜者,中蜂和西蜂沿着熊蜂的盗洞进行采集。在墨西哥鼠尾草花有盗洞的情况下,蜜蜂单花停留时间越短,单位时间内访问的花朵数越多,访花频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在室内研究了熊蜂微孢子虫对熊蜂的危害,结果得出:N.bombi对不同B.lucorum蜂群的同日龄工蜂的感染率差异显著,说明熊蜂个体间抗微孢子虫病的能力不同;微孢子虫感染的工蜂幼虫、工蜂蛹、成年工蜂以及蜂王没有呈现任何能诊断的特有外部症状.感病蜂王平均产卵力降低,比健康蜂王平均推迟2~3天产卵,被感染的子代蜂王比健康蜂王推迟2~4天产卵,产卵力也降低,感病蜂王产的卵未发现感染微孢子虫,说明熊蜂微孢子虫不是通过垂直传播的.  相似文献   

10.
从2004年10月开始,以广东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包括广州、从化、惠州、高州、茂名等地,在山区饲养的中蜂发生了一种过去从未发生过的病害,来势凶猛,死亡率高,蜂群群势迅速下降。1 症状发病蜜蜂是以幼年和青年工蜂为主,工蜂爬出巢门外跌于地面,或提脾检查时,工蜂从脾上跌落箱底。有的处于无力状态,爬动缓慢,很难上脾;有的表现为兴奋型,像炒米花一样,往上弹跳,然后腹部朝上,在箱底或地上快速打转,短则20多秒钟多则数分钟后就死亡。死亡的工蜂两翅张开,呈“个”字状,吻不外伸,腹部向内收缩不明显。有的工蜂死于巢房中,一律头朝里,尾朝外。巢门口…  相似文献   

11.
饶河黑蜂属东北黑蜂范畴,在中原地区与当地蜜蜂杂交后呈现出:体色黑黄相间、个大吻长、采集积极、进蜜快、节约饲料,善于利用零星蜜源等特点,适宜中原地区饲养。通过近几年的饲养观察,总结如下:1)形态特征:杂交后蜂群出现黑色、黄色和黄色黑环较大的个体,体形大、吻长。2)采集力强:大流蜜期,工蜂采集积极;幼蜂能提前参加采集,进蜜快,常出现蜜压卵圈现象。3)节约饲料:蜜源缺乏时,能较好利用零星蜜源,同时蜂王产卵有节制,一般能做到自给有余,很少补喂。在同等群势和条件下,最少能多维持10~15天。在越冬期,蜂王停产早,早春产卵晚,结团较早、较…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熊蜂因其独特的传粉特性及其与植物之间的巧妙适应性,尤其是熊蜂能为蜜蜂不采集的茄科作物传粉,逐渐成为设施农业重要的传粉昆虫。文章对熊蜂的主要行为特征按照其生活史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包括营巢、产卵、孵化、哺育、巢内环境调节、采集、盗蜜、贮藏、信息传递、防御、工蜂产卵、弑母、交配、滞育及寄生行为等方面,以期加深对熊蜂生物学特性的了解,为研究熊蜂饲养及其授粉应用服务,充分体现熊蜂授粉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饲养在圆木桶、墙洞、活框蜂箱中10年以上的中蜂蜂群进行工蜂标准采集,测定其工蜂的40个形态指标,对比分析吻长等9个与生产力相关的指标,结果表明,对圆木桶、墙洞、活框蜂箱三种饲养方式进行人为干预,能使中蜂蜂群与生产力相关的形态指标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4.
2006~2008年的4~5月,在长白山区共采集野生熊蜂属(Bombus)10种、拟熊蜂属(Psithyrus)2种的1056只越冬蜂王。其中优势种为密林熊蜂(Bombus patagiatus Ny-lander)与红光熊蜂(Bombus ignitus Smith)。密林熊蜂4月下旬~5月中旬出现,红光熊蜂5月上旬~中旬出现。熊蜂出现频率最高时期分别为5月上旬~5月中旬,密林熊蜂主要采集旱柳、杜鹃、山杏等植物;红光熊蜂主要采集杜鹃、山樱桃、稠李等植物。此项调查为研究长白山熊蜂的活动规律及更好地驯化饲养长白山熊蜂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三种授粉方式对温室凯特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了比较不同授粉方式对温室凯特杏授粉的效果,在温室内进行了熊蜂(Bombusterrestris)、蜜蜂(Apismellifera)和人工蘸花这3种授粉方式的试验,其结果表明:熊蜂组的杏果实发育期最短,比蜜蜂组缩短了4天,比人工组缩短了5天;在株产量上,熊蜂组产量最高,比蜜蜂组提高了11.96%,比人工组提高了25.77%;在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总酸等营养指标上,3组之间差异不大,但熊蜂组的风味更佳。可见,采用熊蜂为温室杏授粉的效果优于蜜蜂和人工。  相似文献   

16.
一、熊蜂的生物学特性熊蜂是重要的传粉昆虫,学名BombusLatreille。蜜蜂科熊蜂属。本属已知300余种,广泛分布于寒带及温带,特别在高纬度较寒冷的地区种类丰富。体粗壮,中型至大型,全身密被黑色、黄色,或白色、火红色等各色相间的长而整齐的毛。口器发达,中唇舌较长。一般在土表筑巢,也有些种类在土中筑巢,巢体零乱。熊蜂是一种社会性昆虫,每一群有一只蜂王,若干只工蜂和雄蜂组成。野生熊蜂一年一代,受精的蜂王于草丛或地下越冬,次年春天气温回升,越冬蜂王寻找合适的地方筑巢,产卵后20余天出现第一批工蜂…  相似文献   

17.
《中国蜂业》2015,(8):40-43
黄瓜是我国北方冬季温室栽培的主要瓜类之一,然而目前其瓜果品质较差、产量和优果率较低,且其生产过程不能满足绿色无公害蔬菜的发展要求。关键原因在于温室内授粉昆虫不足,人们大量使用植物生长激素。尽管人工辅助授粉可以提高产量,但目前人工授粉成本不断增加;而利用昆虫为黄瓜授粉对大幅提高产量,尤其在提高瓜果品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蜜蜂和熊蜂是黄瓜理想的授粉昆虫,所以大力推广蜜蜂、熊蜂授粉技术,将人工辅助授粉和蜂类授粉相结合是提高黄瓜产量、改善黄瓜品质的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了黄瓜花部特征、传粉方式、利用蜂类为黄瓜传粉的优势及蜂类在温室黄瓜花朵上的采集习性,并为今后提高黄瓜的产量和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莫允功同志 :你好!你给《蜜蜂杂志》建议熊蜂改名一稿已转到我处 ,感谢你对未来我国熊蜂应用前景所述的看法。对于温室授粉 ,熊蜂的确是理想的昆虫 ,我们正在往这方面奋进!关于将“熊蜂”改称“棚蜂”之议 ,我中心非常重视。经过多次议论和推敲 ,觉得不需要改动。因为熊蜂是中文学名 ,已上了《昆虫志.昆虫名录》 ,全国都要应用 ,免得发生同物异名或异名同物造成的混乱。中文学名与拉丁名一样重要 ,不能改动。熊蜂也有中文俗名 ,叫丸花蜂 ,旧书籍、杂志还能见到 ,其它各地也有其它叫法 ;作为科学用语 ,还是遵守中文学名叫熊蜂为妥 ;再则 ,…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选取"蜂强1号"意蜂33群,福州本地意蜂30群,每群分别测定10只工蜂的形态指标(吻长、前翅长、前翅宽等34个形态指标),同时分别测定两个意蜂蜂种的11个蜂群(每个蜂群抽取5~6只)刚出房工蜂的初生重。实验结果表明:两个意蜂蜂种34个形态指标中,19个指标差异极其显著(P0.01),5个指标差异显著(P0.05),刚出房工蜂初生重差异极其显著(P0.01);两个蜂种的工蜂吻长、前翅面积、3+4背板长等重要形态指标差异极其显著(P0.01),且"蜂强1号"意蜂大于福州本地意蜂。这些结果表明"蜂强1号"意蜂的采集力可能大于福州本地意蜂。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小峰熊蜂,试验以采自河北雾灵山地区小峰熊蜂野生蜂王与人工繁育子代蜂王为研究对象,通过观测2种蜂王的死亡率、产卵率、成群率、开始产卵日、蜂王寿命及蜂群始见工蜂日、始见雄蜂日、始见新生蜂王日、100只工蜂日、3个月后的工蜂数、3个月后的雄蜂数、新生蜂王数及新生蜂王交尾率等指标,研究野生与人工繁育的小峰熊蜂的蜂王和蜂群发育特征。结果表明:野生蜂王与子代蜂王的产卵率、成群率、开始产卵日及始见工蜂日、始见雄蜂日、始见新生蜂王日和100只工蜂日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子代蜂王的死亡率及新生蜂王交尾率较野生蜂王高,子代蜂王的寿命较野生蜂王短,子代蜂王的新生蜂王数较野生蜂王数少。说明现阶段小峰熊蜂人工室内繁育的蜂王所繁育的蜂群完全可以替代野生蜂王繁育的蜂群,但人工繁育的子代蜂王与野生蜂王及其蜂群的发育特征存在一定差异,这主要由它们的质量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