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探讨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与阿霉素(ADR)对小鼠肉瘤的体内联合抑制作用.建立小鼠肉瘤S180动物模型,分别用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阿霉素、两药联合进行处理.计算抑瘤率、脾指数,测定小鼠T淋巴细胞活化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并对小鼠进行病理学观察.试验结果表明,两药联合能提高抑瘤率,次级代谢产物能显著提高小鼠的脾指数,使T淋巴细胞活化指数升高,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增强,同时能使瘤细胞密度降低,瘤组织出现大量变性坏死.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免疫增强作用,该产物与阿霉素联合对抑制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具有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阿霉素(ADR)所致小鼠骨髓抑制及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建立小白鼠骨髓抑制和心肌损伤模型。检测血常规,描记心电图,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心肌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表明阿霉素4 mg.kg-1可致小白鼠骨髓抑制和心肌损伤。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可抑制阿霉素引起的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的减少;使心率加快,心电图Q波振幅减小,QRS波时间缩短和S-T段回升;降低血清CK、LDH活力,增强心肌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减轻心肌组织损伤。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ADR所致小白鼠骨髓和心肌毒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豆类丝核菌或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动植物损害在细胞生物学上的作用,为苦马豆素(swainsonine, SW)的毒理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制作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污染的饲料和人工污染豆类丝核菌饲料,饲喂家兔17d ,剖检家兔并取其脑、肝脏、肾脏等组织分别进行病理组织学和电镜观察;并将不同浓度的次级代谢产物和不同株的豆类丝核菌分别污染回接的绿豆,待84h培养后,进行组织学和电镜观察。【结果】在对动植物细胞损害作用中,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使家兔脑组织和淋巴细胞呈现空泡变性,神经细胞核糖体脱颗粒,粗面内质网扩张等变化;同时还能使植物根部组织结构受损,细胞呈现空泡变性,内膜破裂等变化。【结论】豆类丝核菌引起的动物中毒作用主要是其次级代谢产物中SW发挥毒性,且同疯草中毒引起的病理变化基本一致;菌株对植物根部的致病性与其次级代谢产物中SW含量呈正相关。即推测,SW很有可能不仅是动物豆类丝核菌中毒的主要毒素,而且是豆科植物丝核菌病中细胞损害的主要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4.
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小鼠行为致畸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小鼠后代的行为致畸作用.将5组孕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低剂量(SW含量3.54 mg/kg)、中剂量(SW含量14.15 mg/kg)、高剂量(SW含量56.62 mg/kg)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及10 mg/kg环磷酰铵(CP),待其自然分娩后,观察其后代生长发育及行为状态.结果表明,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3个剂量组在反射能力、协调运动能力、学习记忆能力及自主活动能力各方面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在本实验的剂量和条件下,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小鼠后代不具有行为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伟  金玉荣  李友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127-16129
[目的]为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在临床上的安全用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将受孕0 d的母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56.62、14.15、3.54 mg/kg 4个组,研究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小鼠的围产期毒性。[结果]中剂量组母鼠21 d体重显著下降(P〈0.05)。各试验组F1代小鼠出生胎数、0 d成活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生长指数、内脏指数、游泳生存时间、生理发育指标、反射发育指标与对照组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小鼠有围产期毒性,在临床上作为抗肿瘤药物使用时孕妇应禁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小鼠骨髓染色体畸变试验、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及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试验考察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的遗传毒性与致突变性。结果显示,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小鼠骨髓染色体及睾丸染色体均无致畸变作用;Ames试验结果显示在本次试验的各个浓度下无论是加入活化系统(S-9混合液)还是不加,回变菌落数均未大于自然回变菌落的2倍,而各阳性对照组均显示强烈的诱变作用,表明,本次试验剂量和条件下,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未见遗传毒性和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楼水提物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肝癌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MTT法检测重楼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 双染法检测重楼对其凋亡的影响,ELISA法检测Bcl-2、Bax 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重楼水提物能有效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作用效果在12 μg/ml时抑制效果最好(P〈0.01).12 μg/ml重楼水提物作用HepG2细胞24 h、48 h后,结果表明HepG2随着重楼水提物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增加,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 μg/ml重楼水提物作用HepG2 细胞24 h后,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增加,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楼水提物能抑制HepG2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表现出时效关系,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凋亡、降低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化疗骨髓抑制小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骨髓抑制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昆明种小白鼠60只均分为6组:Ⅰ组(正常对照组)、Ⅱ组(CTX模型对照组)、Ⅲ组(苦马豆素(SW)低剂量组)、Ⅳ组(SW中剂量组)、Ⅴ组(SW高剂量组)、Ⅵ组(SW16 mg/kg)。Ⅰ、Ⅱ组灌胃生理盐水,Ⅲ、Ⅳ、Ⅴ、Ⅵ组分别灌胃浓度为8,16,32,16 mg/kg的SW液,剂量皆为0.4 mL/d,共10次;末次灌胃6 h后,Ⅱ、Ⅲ、Ⅳ、Ⅴ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80 mg/kg,每天1次,连续3 d,末次注射后24 h,眼眶采血并处死小鼠,测定血常规、脾脏指数、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骨髓有核细胞(BMC)数及骨髓细胞增殖试验,研究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结果】腹腔注射CTX80 mg/kg连续3次,可致小鼠骨髓抑制。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SW剂量为16mg/kg)可较好抑制CTX引起的白细胞数(WBC)、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骨髓有核细胞数(BMC)减少;各剂量的SW能明显增加CFU-S数,其中以SW16 mg/kg效果最佳。当SW为8 mg/kg时,能很好地刺激骨髓细胞增殖。【结论】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骨髓抑制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刺激骨髓细胞增殖,增加BMC数和髓外造血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种植性肝癌(H22)实体瘤动物模型,并给荷瘤小鼠灌胃含有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且剂量分别为2.7mg/(kg·d)和16.2mg/(kg·d)的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稀释液,于灌药后16d剖检荷瘤动物并取肿瘤组织与肝组织制作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该次级代谢产物能抑制种植性实体瘤(H22)的生长和转移。因此,该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肿瘤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抗肿瘤作用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通过建立种植性肝癌(H22)实体瘤动物模型,并给荷瘤小鼠灌胃含有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且剂量分别为2.7mg·kg-1·d-1和16.2mg·kg-1·d-1的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稀释液,分别于灌药后8d、16d剖检荷瘤动物并取肿瘤组织与肝组织制做石蜡切片,HE染色,普通光镜观察。结果表明,该次级代谢产物能抑制种植性实体瘤(H22)的生长和转移。因此,该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肿瘤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合理开发利用紫锥菊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早期妊娠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狭叶紫锥菊提取物(Polinacea^TM)(6.3、20.0、60.0、180.0μg/ml)体外结合刀豆蛋白A(ConA,1μg/ml)和美洲商陆有丝分裂原(PWM,0.6μg/ml)对其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增殖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Polinacea^TM均能促进正常奶牛PBMC增殖,180.0、6.3μg/ml Polinacea^TM刺激PBMC增殖的结果分别较对照高了近10和2倍;不同浓度Polinacea^TM结合ConA均可抑制PBMC增殖,其中180.0μg/ml Polinacea^TM结合ConA对PBMC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20.0、60.0μg/ml Polinacea^TM结合PWM可显著刺激PBMC增殖。[结论]紫锥菊提取物对奶牛外周血单核细胞增殖的影响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葡萄汁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  田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429-1431
[目的]探讨葡萄汁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取新鲜去皮去籽的红葡萄果肉榨取鲜葡萄果汁,通过DPPH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Fenton反应、烷基自由基引发的亚油酸氧化体系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葡萄溶液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烷基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葡萄溶液对DPPH·的清除作用随其试验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大,IC50在高浓度(0.5mg/ml)时,葡萄溶液对DPPH·的最大清除率为90.51%,与对照VC相当;IC50在高浓度时,葡萄溶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为73.40%;所有试验浓度的葡萄溶液对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均明显高于VC,最高能达到86.24%;IC50在0.4~0.5mg/ml时,葡萄溶液具有一定的烷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可达50.77%,但其清除能力略低于Vc。[结论]葡萄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苦参与TMP对仔猪黄痢病原菌的联合抑菌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仔猪黄痢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将TMP作为抗菌增效剂与苦参联合使用进行仔猪黄痢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探讨TMP与苦参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联合抑菌效果。[结果]苦参和TMP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750 g/ml和1.250 mg/ml。TMP和苦参联合使用后,TMP和苦参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下降至单独使用时的1/2,即TMP浓度为0.625 mg/ml时,可使苦参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降低至0.375 g/ml。FIC指数为1.0,说明TMP和苦参联合使用的抑菌作用是相加作用,抑菌效果显著。[结论]TMP和苦参联合使用可增强苦参的抗菌活性,取得良好的抑菌效果,同时减少药物用量,降低用药成本。  相似文献   

14.
银杏叶多糖抑制人白血病细胞增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银杏叶多糖(PGBL)对白血病的治疗价值。[方法]以干燥银杏叶为材料,提取PGBL;向100μl对数增长期的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100μl含PGBL50、100、200μg/ml的RPMI-1640培养液,以加入100μlRPMI-1640纯培养液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50、100、200μg/ml)PGBL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结果]50、100、200μg/ml PGBL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即PGBL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存在剂量-时间依赖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PGBL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对照(P<0.01)。[结论]PGBL对HL-60细胞增殖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具有浓度-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工业提取麦冬总皂苷选出一种新的提取方法。[方法]以短葶山麦冬皂苷C为标准品,利用等吸收双波长消去法、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分析,对生物酶法和常规醇提法提取的麦冬总皂苷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在2~15μg/ml浓度范围内,麦冬皂苷浓度(C)与吸收差值(△A)成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A=-0.005 51+6.532 45C,R=0.999 21。3种方法的测定结果一致表明生物酶法提取的麦冬总皂苷浓度较常规醇提法的大。等吸收双波长消去法测得生物酶法提取的麦冬总皂苷得率为5.66%,而常规醇提法的仅为2.36%。生物酶法提取的短葶山麦冬皂苷C的浓度为0.081 34 mg/ml,是常规醇提法(0.039 06 mg/ml)的2.08倍。[结论]采用生物酶法提取麦冬总皂苷可以提高提取得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荧光测定淀粉含量的新方法。[方法]利用荧光分析法的特点,对荧光试剂、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影响淀粉含量测定的各因素进行优化,建立测定淀粉含量的新方法。[结果]选用丁基罗丹明B作为荧光试剂,当其反应浓度为2.0μmol/L时,其荧光强度和浓度呈很好的线性关系;碘的最佳反应浓度为0.8μg/m l,此时丁基罗丹明B的荧光猝灭程度和碘的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反应的最佳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0.5~2.0 h;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淀粉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荧光增强程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F=7.097w+44.897,相关系数r=0.998 3,检测限为2.5×10-5g/m l,最低可检测到1.0×10-5g/m l的淀粉。[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微量淀粉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魏书琴  刘俊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530-9531
[目的]筛选对刺五加黑斑病菌具有抑菌效果的药剂。[方法]用11种药剂在2 500、1 250和833 μg/ml 3种浓度条件下分别对刺五加黑斑病菌进行处理,研究不同药剂和稀释浓度对刺五加黑斑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不同药剂和稀释浓度对刺五加黑斑病菌的抑菌效果影响很大,其中10%世高水分散剂、30%福嘧霉悬浮剂、50%扑海因WP和20%黑星叶霉唑超微WP对刺五加黑斑病的抑菌效果最佳,在各浓度处理条件下的抑菌率均为100%;3%多抗霉素WP的抑菌效果也很好;50%菌安利WP在浓度为2 500 μg/ml时,75%达科宁(百菌清)WP在浓度为1 250 μg/ml时,对刺五加黑斑病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他药剂对刺五加黑斑病的抑制作用不大。[结论]在11种药剂的3种浓度处理中,筛选出5种对刺五加黑斑病菌具有较明显抑制作用的药剂。  相似文献   

18.
周小兰  陈佩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713-5715
[目的]探索左氧氟沙星的测定方法。[方法]以磷酸二氢钾-磷酸-三乙胺/乙腈(851:5)为流动相,在1 000 ml磷酸缓冲液中含6.5g磷酸氢二钾、4ml磷酸、5ml三乙胺,流速1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95 nm和pH值为3.5的条件下,通过反相HPLC测定兔血浆中左氧氟沙星的浓度,并分析其回收率。[结果]通过该方法将左氧氟沙星与血浆成分较好地分离。左氧氟沙星的线性范围为0.005~50μg/ml,平均回收率为98.40%左右,最小检测浓度为50 ng/ml。[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回收率高和重现性好等优点,可快速测定人血液中左氧氟沙星的浓度和检测禽畜体内的左氧氟沙星残留。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孕酮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法制备检测抗原,建立了检测奶牛孕酮含量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结果]检测奶牛孕酮的间接竞争ELISA的最佳反应条件确定为:最佳包被浓度为100 ng/ml,碳酸盐缓冲液的包被效果较好,以4℃过夜+37℃2 h佳,最佳封闭液为2%山羊血清,酶标抗体的工作浓度为0.13μg/ml。建立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1.844 4x-0.140 1(R2=0.981 7),检测范围为0~20 ng/ml,最低检测限为0.58 ng/ml。该标准曲线的批内变异系数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22%和2.37%。[结论]该研究建立了定量检测奶牛孕酮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黑曲霉转化液中哈巴苷及其3个转化产物的同时检测方法。[方法]通过用HPLC-SPE法快速测定黑曲霉转化液中哈巴苷及其3个转化产物的含量考察了该法的应用条件。[结果]哈巴苷、哈巴苷代谢素Ⅰ、哈巴苷代谢素Ⅱ和桃叶珊瑚甙B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52.32x-89.76、y=32.52x-45.26、y=14.73x-25.64和y=41.25x-33.71,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20、0.010、0.015和0.015μg/ml。0.010、0.100和2.500μg/ml哈巴苷的回收率分别为103.0%、99.7%和99.9%,0.010、0.500和2.500μg/ml的哈巴苷代谢素Ⅰ的回收率分别为102.1%、99.8%和99.9%,0.015、0.500和2.500μg/ml的哈巴苷代谢素Ⅱ的回收率分别为99.3%、99.6%和99.6%,0.015、0.500和2.500μg/ml的桃叶珊瑚甙B的回收率分别为100.6%、100.7%和99.9%。该法检测哈巴苷、哈巴苷代谢素Ⅰ、哈巴苷代谢素Ⅱ和桃叶珊瑚甙B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3%~4.7%。[结论]该方法能够快速、高效地检测黑曲霉转化液中哈巴苷及其转化产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