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吸浆虫广泛分布于全国主要产麦区,我国小麦吸浆虫种类主要有2种,一种是小麦红吸浆虫,另一种是小麦黄吸浆虫。河间市发生的吸浆虫为小麦红吸浆虫。吸浆虫从上世纪90年代随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传入河间,发生范围逐年扩大,初期由于虫源基数小,危害隐蔽,  相似文献   

2.
张峰  刘东恒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2):87-87,21
在阜阳小麦红吸浆虫为间歇性发生,3至5月份的降雨量、小麦抽穗期与小麦红吸浆虫成虫盛发期的吻合程度、药剂防治、虫口基数是造成小麦红吸浆虫在阜阳发生程度波动性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一、发生危害 小麦吸浆虫在华北主要是红吸浆虫,是为害小麦的主要害虫.该虫以幼虫为害花器和吸食麦粒的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受害严重时几乎毁产.近几年来,由于耕作制度、栽培方式以及小麦品种的变化,小麦吸浆虫明显回升,新的发生区不断出现,发生面积不断扩大,虫口密度急剧上升,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形成小虫成大灾的现象,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障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小麦吸浆虫又名麦蛆,是世界性的小麦害虫。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国家。我国的小麦吸浆虫广泛分布于全国主要产麦区,我国小麦吸浆虫种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小麦红吸浆虫,另一种是小麦黄吸浆虫。小麦黄吸浆虫主要发生在高原地区和高山地带,而小麦红吸浆虫发生于平原地区的渡河两岸。小麦红吸浆虫发生范围逐年扩大。由于虫源基数小,危害隐蔽,尚未对小麦生产构成威胁。到2009年终于对小麦生产造成了危害,因此,小麦吸浆虫已到了必需防治的地步。  相似文献   

5.
一、发生危害 小麦吸浆虫在华北主要是红吸浆虫,是为害小麦的主要害虫。该虫以幼虫为害花器和吸食麦粒的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受害严重时几乎毁产。近几年来,由于耕作制度、栽培方式以及小麦品种的变化,小麦吸浆虫明显回升,  相似文献   

6.
小麦吸浆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害虫。为彻底控制其危害 ,近年来我们对鲁山县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现报道如下。1 发生分布特点在鲁山县 ,小麦吸浆虫主要分布于沙河、氵襄河、荡泽河沿河两岸及平原灌区 ,分布区域占全县麦播面积 86 %。综观小麦吸浆虫发生分布特点 ,沙河、荡泽河上游的二郎庙、土门、背孜、赵村等山区乡虽发生较早 ,但危害相对偏轻 ,马楼、张良、董周、辛集、氵襄河、滚子营等沙河、氵襄河、荡泽河中下游地区及平原灌区发生较晚 ,但危害较重。经鉴定 ,鲁山县发生的小麦吸浆虫为麦红吸浆虫…  相似文献   

7.
小麦吸浆虫是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属暴发性害虫,其种类主要有麦红吸浆虫(Sil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和麦黄吸浆([Contarinia tritici(Kinby)]虫2种。当地发生的为麦红吸浆虫。它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发育灌浆的麦粒汁液。危害轻的造成秕粒而减产,危害重的会造成麦粒空壳,甚至霉烂。2005,年郾城全区发生面积1.35万hm^,防治面积1.12万hm^2,挽回粮食损失3276t。  相似文献   

8.
小麦吸浆虫(俗称小红虫、麦蛆等)是小麦的重要害虫。小麦吸浆虫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山东发生的是麦红吸浆虫。幼虫为害小麦的花器和麦粒,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发育灌浆的麦粒汁液,轻的造成瘪粒.影响千粒重,重的造成空壳.或使麦粒在麦穗上霉烂。小麦吸浆虫的危害,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40%~50%,甚至80%~90%,大发生年份可造成全田毁灭,颗粒无收。山东省1990年发现并扩大危害,我县2002年大发生,后经大力防治已基本控制为害,但今年又有回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小麦吸浆虫严重回升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简要回顾了河南省小麦吸浆虫发生危害历史,重点阐述了2005年全省小麦吸浆虫发生危害情况和普查结果,从生态学、生物学以及人为因素等,分析了小麦吸浆虫严重回升的原因,并提出了综合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小麦吸浆虫发生危害特点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吸浆虫属双翅目,瘿蚊科,是《农业发展纲要》限期消灭危害的十一大病虫害之一,主要危害小麦。吸浆虫初孵化的幼虫从小麦颖壳边缘合缝处进入小麦壳内,在麦粒表面上吸食麦浆,受害的麦粒皱秕,其危害一般减产20%,大发生年份可达55%。为了开展防治、控制其危害,首先要掌握吸浆虫的发生危害特点。  相似文献   

11.
小麦吸浆虫是世界性毁灭性害虫。近年来在河北省有回升趋势,2006年仅廊坊地区小麦吸浆虫发生面积就有2.9hm2,2010年廊坊北部麦区又大面积发生吸浆虫危害,给河北省小麦生产造成很大威胁。  相似文献   

12.
吸浆虫俗称麦蛆,属双翅目,瘿蚊科,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其中在鲁西北地区小麦红吸浆虫分布广、危害大.吸浆虫以幼虫刺吸小麦嫩粒浆液,造成秕粒,属一类毁灭性害虫.近年来,由于小麦机收跨区作业、农民防治意识不强等因素的影响,鲁西北地区小麦吸浆虫危害程度有所回升.通过近两年的观察与研究,我们初步掌握了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特点及相关配套的防治对策,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小麦吸浆虫俗称麦蛆,属双翅目,癭蚊科。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在大荔县主要危害的是麦红吸浆虫。小麦吸浆虫属毁灭性害虫,由于虫态个体小,幼虫在小麦灌浆期吸取小麦粒浆液而致使籽粒干瘪,危害隐蔽,虫量大,一旦暴发,产量损失惨重,一般年份可减产10%~30%,重发年份可损失小麦产量4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曹瑛 《陕西农业科学》2013,59(4):196-198
介绍了小麦吸浆虫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着重介绍了西安地区小麦吸浆虫发生特点,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防治及时有效是控制吸浆虫危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马耀 《北京农业》2012,(15):86-87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1996年以来总体发生较轻,但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该虫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逐年加重,从气象条件入手,结合吸浆虫的习性,分析影响吸浆虫发生的关键气象要素,并提出进行科学防治的最佳防治期。  相似文献   

16.
3、4月份是天津市麦田杂草防除和防治小麦吸浆虫的关键时期。近年来,天津市麦田杂草种类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往年危害较轻的杂草种类在部分区县已成为主害杂草,雀麦、碱茅等杂苹在天津市武清区已成为危害小麦的主要杂苹种类,严重威胁着小麦的丰产丰收。小麦吸浆虫经过前几年的有效防治,发生程度有所缓解,但发生范围却在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17.
小麦吸浆虫曾经是青海省小麦生产中重要害虫之一,麦黄吸浆虫和麦红吸浆虫在青海省均有发生,并且经常混合发生,在乐都区、循化县、化隆县、平安区、西宁市郊、共和县、同德县、兴海县、门源县及黄南州小麦种植区常年发生。青海省小麦吸浆虫常年发生地区的小麦生育期的平均温度是影响当年小麦吸浆虫发生面积的重要因子;小麦生育期的降水量对当年小麦吸浆虫羽化出土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当年小麦吸浆虫发生面积的次重要因子。冬季降水量对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程度有一定影响,冬季干旱,春、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小是小麦吸浆虫大发生的气象条件。因地制宜推广农业措施,试验、推广生物防治措施,培育、引进、试验、推广抗小麦吸浆虫的小麦品种,结合化学防治措施是防控小麦吸浆虫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 小麦红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的虫害,其虫体小,隐蔽性强,普查难度大,整个危害过程不易被人们发现,致使小麦收获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自1986年在我市开始发生以来,面积逐年扩大,受害面积达10万亩以上。据300多块麦田调查,有40%的地块不同程度地受到麦红吸浆虫的危害、受害麦田平均虫穗率为3%~10%。受害轻的地块每穗有虫量2.1头,重的地块每穗就达20头以上,严重影响着农民利益。1994年全市小麦因麦红吸浆虫  相似文献   

19.
望都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属北方冬麦区。1989年在望都县始见吸浆虫发生,从1995年大发生至今,扩展迅速,全县8个乡镇147个村均不同程度的遭受过吸浆虫的危害,其危害区域此起彼伏,已成为制约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通过近年来的调查与试验研究,基本上摸清了吸浆虫的发生特点,流行原因与防治技术。一、小麦吸浆虫发生演变规律吸浆虫危害时间仅20天左右而且虫体很小,极不易被群  相似文献   

20.
小麦吸浆虫在天津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吸浆虫是世界性的毁灭性害虫,2004年在天津市首次发现。目前发生面积已占全市小麦种植面积的58%左右。2005-2007年我们通过普查,摸清了吸浆虫在天津市发生的种类、密度与分布。以建立适合天津市吸浆虫的监测办法和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吸浆虫在天津市的危害与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