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本病发病率高,发生本病的鸡场,常常出现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等疫苗接种的免疫失败,这种免疫抑制现象常使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对正确诊断、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十分重要。本文将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常用的检测技术进行分类介绍。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鸡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导致病鸡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而对接种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以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特征的急性或亚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危害养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病鸡可引起免疫抑制,导致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病疫苗、新城疫疫苗等接种的反应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此病作为危害养鸡业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呈世界性分布,可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使病鸡对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易感,引起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疫苗接种的反应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痫传染性法氏囊病强毒(vvIBDV)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导致雏鸡免疫抑制,严重影响禽病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其免疫抑制机理尚不十分清楚。Vasconcelos.A.C等(1994.1995)、Tham.K.M  相似文献   

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破坏鸡的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该病造成鸡只死亡率、淘汰率增加,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同时免疫抑制使鸡体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或无免疫应答。这样会形成鸡群机体免疫机能下降,病原体对病鸡感染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雏鸡的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引起鸡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同时该病毒可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等病原更易感。笔者临床遇到一例典型的法氏囊病毒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病例,现将发病及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除可以导致易感鸡死亡外,还可以引起鸡群免疫抑制。在临床上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鸡新城疫(ND)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呈败血症经过。其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能使机体产生免疫抑制,严重影响新城疫病的免疫,甚至造成免疫失败,从而导致该病的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并发非典型新城疫病对目前养禽业危害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高度接触性雏鸡免疫抑制疾病,主要引起3~12周龄的雏鸡和青年鸡发病。该病的危害性主要在于造成鸡只直接损伤或感染,雏鸡严重免疫抑制,对其它病的疫病易感性增强,疫苗免疫失败。目前商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禽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鸡的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病毒可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导致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接种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或丧失.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不仅是导致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宜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引起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接种的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近几年来,虽然饲养户对该病的认识逐步提高,防治措施也有所加强,但该病仍然时有发生,给养鸡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