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马尾松化感作用的生物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萝卜和西南桦为受体植物,研究了马尾松鲜叶、未分解枯落叶、半分解枯落叶和林下表土水浸液的化感作用,旨在为马尾松残次林改造中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马尾松林下表土水浸液4个浓度处理间萝卜胚根生长存在显著差异,≤1∶40浓度水浸液对萝卜芽苗生长起促进作用,1∶10浓度水浸液则显著抑制萝卜芽苗生长;鲜叶和未分解枯落叶水浸液对西南桦芽苗生长影响显著(P<0.05),而半分解枯落叶和林下表土对西南桦芽苗生长影响不显著。马尾松的化感作用并不强烈,在选择其林下套种乡土阔叶树种时,化感作用并不是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水浸提法提取薄壳山核桃和山核桃2种植物的叶片内含物,研究其对刺槐、萝卜和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水浸提物明显抑制了3种受试植物种子的萌发及其幼苗的生长;生长7 d的幼苗体内,可溶性蛋白、SOD活性、P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通过氯仿热回流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提取、鉴定了2种植物叶片中的化感物质胡桃醌,并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叶片中所含有的胡桃醌含量高于山核桃。  相似文献   

3.
木麻黄自身他感作用影响因素及缓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木麻黄不同无性系对木麻黄苗木的他感作用、木麻黄不同无性系苗木对木麻黄他感作用的反应、不同密度林分木麻黄他感作用、木麻黄伴生树种对木麻黄生长的影响及施肥对木麻黄自身他感作用影响等的研究,结果表明:(1)木麻黄不同无性系自身他感作用和对木麻黄自身他感作用物的抵抗力存在差别。粤601和粤701自身他感作用较弱,自毒能力较小。粤501、粤701和惠1对木麻黄他感作用物的抑制作用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抵抗力。选择木麻黄无性系粤501、粤601、粤701和惠1进行木麻黄二代更新造林能减轻自毒影响。(2)林分密度影响木麻黄他感物质的分泌。高密度使木麻黄自身他感作用物质分泌增强、光合作用减弱、净光合速率降低、木麻黄生长抑制加剧。通过低密度造林或及时调整林分密度能有效缓解木麻黄自我生长抑制。(3)湿地松、马占相思和大叶相思叶浸液促进木麻黄苗木生长,用这3种树种作为木麻黄伴生树种进行造林能提高木麻黄生产力,减轻木麻黄自我生长抑制;而柠檬桉与木麻黄混交却抑制木麻黄生长。(4)木麻黄苗木在木麻黄自身他感作用下,施加Ca(H2PO4)2和KC l后,苗根重量和根系活力均增加,施磷、钾肥有利于缓解木麻黄自身生长抑制,提高其更新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将沉水植物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原位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低能耗、高效率、易管理、且具有良好景观价值的新方法,而基于工程应用的沉水植物功能研究却鲜见报道。为对比研究6种沉水植物的耐污与去污抑藻能力,本研究将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和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种植于富营养化水体中。通过测定植物生物量、株高、根系长度与数量、耐性生理酶指标(脯氨酸、MDA)和检测种植水TN、TP、COD、SS、NH3-N和叶绿素a等污染指标,结果表明:苦草、黑藻、狐尾藻和金鱼藻在污水中生长状态良好,耐污与去污能力较强,抑制水体中浮游藻类效应最为明显且稳定,在富营养化水体原位生态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氮和磷对藻类的抑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水体富营养化一直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而氮磷营养物质是引起藻华频发的重要环境因子。不同浓度和形态的氮和磷会对藻类的吸收利用和代谢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促进或者抑制藻类的生长。此外,氮和磷对藻类的影响往往是相互的,其营养比例的变化能够表明氮和磷对藻类的共同作用。以藻类与氮磷营养物质二者的相关性为主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与剖析,从而明确藻类生长受到氮磷形态与含量的实际作用,为控制藻类生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飞机草水提液对任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任豆为受体植物,研究了飞机草根、茎和叶的水提液对任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水提液对任豆的化感作用强度不同,在100%高浓度下才能明显延缓任豆种子发芽速率和显著抑制幼苗根的生长;在不同部位水提液中,叶水提液的化感作用最强,且表现出低促高抑的现象;而各部位、各浓度的飞机草水提液对任豆的发芽率、苗高和干重等重要指标均无显著抑制作用,表明任豆对飞机草的化感作用具有较强抵抗力。  相似文献   

7.
核桃叶提取物化感作用的研究(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实验选用核桃叶为供体材料,以不同科的莴苣、小麦、西红柿为受体材料,采用发芽和生长实验,研究了核桃叶提取物浓度对3种受体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核桃叶提取物对3种受体分别有抑制或促进作用。核桃叶提取物的化感活性成分主要是酚类及黄酮类化合物。这为核桃叶作为无公害植物源农药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他感作用及其林学意义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介绍他感作用研究历史、概念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认为苗圃育苗失败、边行优势、小老树、散生树种、林网胁地、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双低等常见林学问题,都是他感作用的结果,或其重要因素之一。结合相关论述,提供铅笔柏受群众杨他感抑制的一则实例,提出挥发性他感物质改变茎尖向性生长可能是一种他感作用形式,以及植物吐水作为他感物质释放的可能途径。从植物次生代谢和进化角度进一步阐释他感作用,结合植物生物学特点,分析认为他感作用是植物的攻击性防御手段,其效能强度依次为抑制竞争者种子萌发、根尖生长、茎尖生长、侧芽萌发、全株生长和种子生产。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外来红树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对乡土红树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的化感作用,研究通过室内栽培试验,分别用低浓度(0.1 g·mL-1)、中浓度(0.3 g·mL-1)、高浓度(0.5 g·mL-1)的拉关木根水浸提液和叶水浸提液对红海榄胚轴和幼苗进行处理。结果显示:拉关木根水浸提液对红海榄胚轴萌发的化感作用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无影响”,对幼苗生长则表现为“无影响”;叶水浸提液对红海榄胚轴萌发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化感作用,以及对幼苗生长整体表现为“低浓度无影响高浓度抑制”的化感作用;对于红海榄幼苗叶片酶活性(SOD、POD)的影响,仅中等浓度拉关木根水浸提液对红海榄幼苗POD活性有显著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0.
核桃叶提取物化感作用的研究(I)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_小实验选用核桃叶为供体材料,以不同科的莴苣、小麦、西红柿为受体材料,采用发芽和生长实验,研究了核桃叶提取物浓度对3种受体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核桃叶提取物对3种受体分别有抑制或促进作用。核桃叶提取物的化感活性成分主要是酚类及黄酮类化合物。这为核桃叶作为无公害植物源农药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卷叶黄精根不同极性化感物质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冬梅  李登武  朱玮  李娟丽 《林业科学》2007,43(10):145-149
化感作用是植物通过淋溶、挥发、残茬降解和根系分泌向环境中释放化学物质,从而对自身或周围其他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的现象(孔垂华等,2001;董卓杭等,2001;翟明普等,1993;林文雄等,2001;马茂华等,1999;彭少麟等,2001).化感作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对其深入研究将有利于复合系统中植物配置、耕作制度和栽培措施的科学化,在植物间加强促进作用,降低抑制作用,促进生物多样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木本植物化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近年来有关木本植物在化感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化感现象研究、化感物质分离、纯化和鉴定以及化感物质在生物入侵方面的重要作用, 探讨化感物质对植物抑制或促进作用的生化机制研究等; 国内研究较明显地分2个阶段, 主要集中于2个方面, 即化感现象的研究(阶段)和化感物质分离、纯化、鉴定的研究(阶段); 同时, 对今后化感物质在群落或种群调节作用方面的研究做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总结近年来国内对植物内生真菌生防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显示,内生真菌广泛分布在健康植物各个组织、器官内,在与植物经历协同进化后,可形成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类似的活性产物,其种类丰富多样,具有抑制病原菌生长、杀死植食性昆虫以及促进宿主植物生长等生防作用。基于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未来的研究趋势,以期为新型生防菌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1年生滇杨扦插苗枝条作为插穗,研究了不同浓度紫茎泽兰鲜叶和冻害叶片浸提液对插穗抽梢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滇杨在各处理条件下均能抽梢和生根,抽梢率和生根率在98%以上,生根类型为皮部生根。各处理条件下的平均梢长和平均不定根数达极显著水平,平均不定根长和根系效果指数差异不显著。紫茎泽兰鲜叶和冻害叶片浸提液对插穗抽梢及生根的化感作用表现一致,对梢长及不定根长有微弱的化感促进或抑制作用,对不定根数均表现出较强的化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The methanolic extract of rhizomes of Iris pseudopumila was tested for its antibacterial and allelopathic activity. The extract was shown to have antibacterial effects. The allelopathic effect was tested against Raphanus sativus seed germination. The extract caused a decrease in the percentage of seed germination and root and epicotyl growth.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紫茎泽兰对桉树的化感作用,研究分析了紫茎泽兰叶片浸出液及枯落物对直杆桉苗生长的影响,同时结合紫茎泽兰对桉树人工林的入侵情况,初步研究了紫茎泽兰对桉树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可以成为桉树人工林地上的单优势种群,提高桉树人工林地的土壤含水率,但会影响到桉树的健康状况。紫茎泽兰叶片浸出液对直杆桉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化感作用相反,对地上部分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地下部分根系表现出较好的促进作用,提高了根系的恢复能力,而枯落物基质浇浸出液对根系的促进效果最佳。在红壤和枯落物基质中,浸出液处理次数与根系生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林木种间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化感作用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在农作物耕作、杂草控制、病虫害防治以及林木营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树种搭配是成功营造人工混交林的关键, 林木种间的化感作用在混交树种的选择上起着重要作用。文中从化感物质的收集与提取、化感物质的鉴定以及化感作用的表达等方面, 对人工混交林常见树种间化感作用的研究情况和成果进行综述, 以期为混交林选择树种组合提供科学依据, 为生态公益林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巨尾桉根系分泌物中酚酸对降香黄檀生长的影响,以2年生降香黄檀幼苗为试验材料,参照二代巨尾桉-降香黄檀人工林土壤中6种酚酸含量(X),设置3个酚酸浓度(0.5X、1.0X和2.0X,以蒸馏水作为对照)处理,分析其对降香黄檀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细胞膜透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酚酸处理对降香黄檀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和光合色素含量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在2.0X浓度处理下,降香黄檀幼苗叶片最大荧光产量(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的化感效应指数均小于0;在0.5X和1.0X浓度处理下,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受到抑制,提高了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而在2.0X浓度处理时,3种酶的化感效应指数均小于0;随着酚酸浓度的增加,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增加。通过综合敏感指数可知,6种酚酸对降香黄檀幼苗产生一定的抑制效应,但不同酚酸的作用方式及强度存在差异,苯甲酸的化感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9.
乙烯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 5大类植物激素之一 ,它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 ,特别是植物的成熟和衰老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还发现 ,乙烯参与逆境条件 (热害、冷害、旱害、涝害、盐害、紫外线和重金属离子等 )下植物的胁迫反应 ,影响到植物体内一系列胁迫反应的开始和植物抗性的变化。近年来又发现乙烯参与植物的抗病反应 ,尤其是转反义乙烯形成酶基因植物的抗病性研究倍受重视。人们虽然在转反义乙烯形成酶基因植物的抗病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积累了相当多的资料 ,发现植物的抗病性与乙烯密切相关 ,但由于该研究尚处在初期 ,研究还不系统 ,乙烯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作用机理也不十分清楚 ,因此需要系统整理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反义基因技术的成功应用 ,不仅为深入研究乙烯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方便 ,也为培育植物新品种提供了快速有效且专一性极强的育种新途径。本文将系统介绍乙烯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以及利用反义基因技术控制乙烯的生物合成、从而达到控制植物生长和发育之目的研究进展 ,重点叙述乙烯在植物抗病作用以及转反义乙烯形成酶基因植物的抗病性研究的最新进展 ,同时对倍受重视的反义基因技术的原理及特点也做较为全面和细致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Climate change will increase the frequency of extreme rain events, causing more flooding episodes. Willows are usually planted in marginal lands like flood prone areas. For willow plantations developed from rootless cuttings, the establishment phase is crucial, because the cuttings are still developing a shoot and root system and have a higher vulnerability to stress. A flooding episode during this early period may have a negative effect upon plants. We analyzed the responses to flooding of eight willow genotypes, representing important species from the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point of view (Salix alba, S. matsudana, S. amygdaloides and S. matsudana × S. nigra hybrids). The treatments started when the plants were 2 months old and lasted for 3 weeks. They were identified as: Control (watered to field capacity); F10 (plants submerged 10 cm above soil surface) and F50 (plants submerged 50 cm above soil surface). The F50 treatment showed a greater growth reduction than the F10 treatment in most clones, either measured in height, diameter or total biomass. Both flooding treatments reduced significantly the root-to-shoot ratio compared to control plants. The F50 treatment increased the leaf nitrogen content and specific leaf area in all genotypes. Both treatments changed plant and leaf traits in different ways according to the depth of the floodwater. These changes may have lasting effects on growth recovery in the post-flooding period. Willow clones with a fast initial growth will be the best option to minimize growth reduction in areas prone to experience flooding episo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