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光世 《植物保护》1965,3(2):59-60
利用金小蜂防治棉仓里的越冬红铃虫,经各地试验,证明效果良好。根据1964年我区88个仓库调查,红铃虫被寄生死亡率平均达89.9%,最高达99.48%。但大量繁殖还缺乏一套成熟经验,我们去年在边试验、边改进、边提高的过程中,初步摸索了一套大规模繁殖金小蜂的方法,共培养出金小蜂530万头。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秦维勤  周顺林 《植物保护》1964,2(6):253-254
贮花仓库内的越冬红铃虫是田间红铃虫发生的主要虫源之一。过去曾利用多种防治方法,但效果还不够理想。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报告:近两年来试用敌敌畏防治越冬红铃虫,已获初效。在此基础上,我们于1964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对全县的贮花棉仓开展了敌敌畏(50%乳油,天津农药厂1964年2月产品)大面积的防治示范。全县13个植棉公社2,299个生产队和13个轧花厂、28个棉花收购站,共有3,217个贮  相似文献   

3.
棉红铃虫是一种危害棉花世界性大害虫。黄河流域棉区五十年代普遍发生严重,进入六十年代,经过冷藏处理和田间防治,已基本不再发生为害。到七十年代末期,红铃虫开始少量发生。棉农在摘、存、卖、轧、入库等过程中,扩大了红铃虫越冬场所,越冬虫量大,造成棉田发生逐年加重。由1980年开始回升很快,1981年衡水调查红铃虫害铃率达64.5%,1982年每公斤内有虫25—37头。1986年我所对衡水地区红铃虫发生情况进行全面摸底。结果表明全区均有发生,上升势头较大。虫量最大的饶阳县五公大队一组高斯性诱盆三个世代诱  相似文献   

4.
刘兴 《植物保护》1965,3(2):77-77
关中棉区红铃虫在仓库越冬期的寄生天敌,过去仅知道谷蜣螨一种。1964年春季,我们在关中泾惠灌区作红铃虫越冬调查时,发现有金小峰寄生。仅在一所棉仓内,寄生率为53.33%。每一红铃虫茧内,最多有寄生小蜂24头,最少有11头,平均为16.6头。  相似文献   

5.
万胜印 《植物保护》1979,5(4):29-30
棉花红铃虫是我省棉区的主要害虫,采用常规喷雾法防治初孵幼虫,常年损失仍达10%左右,大发生年则要损失20—30%。为改进红铃虫的防治方法,我们曾分设喷雾(25%二二三乳剂200倍液)、喷粉(6%六六六粉加混草木灰)、敌敌畏毒土熏蒸(80%敌敌畏1斤加细土50斤)和不施药四个处理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敌敌畏毒土熏蒸,可有效地把红铃虫消灭在产卵  相似文献   

6.
1994年荆州地区红铃虫发生情况荆州地区植保站齐立红铃虫在我区属于一种常发性害虫,常年均发生较重,1994年全区累计各代发生红铃虫面积达517.0万亩次,防治面积615.7万亩次,挽回皮棉损失4657万公斤。现将1994年红铃虫发生的情况及其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7.
转Bt基因棉抗红铃虫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01~2003年对比观察,转Bt基因棉对红铃虫抗效明显。在产卵量无明显差异情况下,转Bt基因棉与非抗虫棉的一代虫花数和二、三代百铃活虫数差异明显,表明红铃虫取食转Bt基因棉生存较为困难。在基数较低情况下,狠抓越冬代防治有事半功倍之效果。  相似文献   

8.
食卵赤螨Abrophees sp.又名大红蜘蛛,对红铃虫卵有一定抑制作用。我们于1978~1979年对它进行了一些调查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生活习性食卵赤螨以成虫在树皮裂缝、枯叶、墙壁缝隙等避风向阳处越冬,次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在竹叶、野菊花、蚕豆、榆树、黄花菜等植物上均有分布,5月下旬进入棉田,多在棉花中、下部叶片背面活动,并能钻进棉铃萼片内捕食红铃虫卵,也能捕食红铃虫初孵幼虫。在食料缺乏时,也吃棉红蜘蛛和棉铃上的锈病孢子。成螨一般多在下午4时交配,交配时间一般2~3分钟,最长达5分钟左右,交配后三天雌螨开始产卵。卵多  相似文献   

9.
越冬红铃虫的抗寒能力与体内含水量、脂肪量有关,而水份、脂肪含量又与体重有关,因而分期测定越冬幼虫的体重变化来比较它对低温的抵抗能力,以了解死亡率与越冬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我场地处洞庭湖区。棉花生长前期常受5月低温影响而迟发;6月梅雨生理落蕾严重。棉花产量主要靠中、上部成铃,而中上部棉铃发育成熟期,往往与红铃虫第三代发生期相吻合,所以改进红铃虫药治技术十分重要。 一、药剂防治策略: 在综防措施中,药剂防治仍是控制红铃虫的主要手段。红铃虫的发生,有以下几个特点可供制定防治策略注意。 1.第一代发生很不均匀,与越冬虫源远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根据1950—1962年的部分研究结果。从红铃虫各期虫态发育与温湿度关系、食料对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幼虫滞育的一些有关生态特性,来探讨它的发生规律。根据分析:西北无虫区的原因,主要是受冬季低温强度大,夏季温差大,湿度低的限制,红铃虫既不能越冬,又不能繁殖;已感染的地区,根据红铃虫的有效繁殖日数,可以划分为四个世代类型:即二代区、二三代区、三四代区和多代区。关于红铃虫数量变动原因,与发生基数、气候条件和繁殖期的食料条件关系最为明显。与此同时,也指出了不同地区控制红铃虫种羣数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性信息素诱捕器用作田间棉红铃虫种群抗药性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供一种用性信息素粘胶诱捕器收集田间棉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Saun-ders)]种群的取样技术,只需简单的恒温设备,就能快速、简便、正确地监测田间红铃虫种群对氰戊菊酯的抗性。经浙江省4个棉区的监测,证明此方法能明显地反映出各地棉红铃虫种群的抗性程度。在用药水平较高的慈溪,红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已高达26—28倍;在同一棉区,红铃虫越冬代和第二代雄蛾对氰戊菊酯的抗性水平相似,而第一代较敏感。此方法可用于红铃虫抗性的普查,为红铃虫抗药性的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棉红铃虫人工饲养研究Ⅰ.红铃虫浙江品系(CZ)的培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麦胚饲料饲养采自浙江上虞田间的红铃虫幼虫。经13代的连续选育,使幼虫历期从第1代的26.3天缩短到17天左右;化蛹率从28.5%提高到80%以上;第1代雌雄的蛹重分别为19.68±3.45和16.77±2.60毫克,第13代分别为24.21±3.88和20.03±2.41毫克;化蛹越来越集中,第10代自第13天开始化蛹,6天内化蛹率就达80%。上述结果表明,此红铃虫品系(CZ)性状已趋稳定,能适应麦胚饲料,为红铃虫的群养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花帘是棉花红铃虫的重要越冬场所,1984年春调查,每条花帘内有活虫10—438头,平均126.3头。过去处理花帘多用开水烫,费时又麻烦,我们用药剂浸花帘防治棉红铃虫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金其 《植物保护》1966,4(1):33-34
利用金小蜂防治棉仓越冬红铃虫,只要放蜂适期,数量放足,一定能够收到良好效果。但要繁殖大量的金小峰,必须要有大批适用茧子。我站在1964—1965年期间,利用灰茧繁殖金小蜂进行初步摸索,认为灰茧是现阶段繁殖金小蜂比较理想的茧子。  相似文献   

16.
李振飞 《植物保护》1966,4(1):11-11
当朵朵白花收入仓库的时候,大量的红铃虫便随机鑽进了仓库。它除了寻找继续为害的对象而外,还要寻觅壁缝、芦缝、木缝等安全地带,以便越冬,准备明年东山再起。因此,采取一切办法消灭仓内红铃虫是十分重要的。现在介绍几种办法: (一)仓库灭缝:不论草、瓦房仓库,见到缝  相似文献   

17.
2.5%敌杀死乳油是我省棉区防治棉红铃虫的主选农药品种之一。北方棉区棉铃虫对该产品已表现出较强的抗性。为了评估我省红铃虫对其敏感水平,为指导大面积用药提供科学依据,1993年我站进行了红铃虫对2.5%敌杀死乳油抗性程度的监测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大量散放金小蜂(黑青小蜂)Dibrachys cavus(Walker)可以防治棉仓越冬红铃虫。放蜂数量充分,时期适当,寄生率可以很高,红铃虫活虫率可以很低。 然而,棉仓放蜂之后,对抑低田间为害的作用究竟如何?同时,此蜂自然寄主多达150种以上,其中包括大批有益的寄生蜂与寄蝇,放蜂之后,对其余昆虫作用如何?均有待探明。为此于1963—  相似文献   

19.
胶东半岛绿盲蝽为害果树严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盲蝽(Lygus lucorum)是山东棉区重要害虫之一,非棉区也常见于田间、路边、沟旁。近年来,严重为害果树,并逐年加重,尤其是胶东沿海某些果园,1991年5月下旬在乳山、文登、海阳、莱阳等地调查:苹果新梢受害率达84.5%、巴梨幼果受害率达80.2%、桃幼果受害率达63.3%。 该虫在胶东年发生4—5代,以卵在果树的顶芽鳞片内越冬,果树花序分离期越冬卵  相似文献   

20.
室内测定苏云金杆菌对红铃虫有很高毒力,LC50为6.17—16微克/毫升。1983—1985年用工业菌剂田间试验,使铃害减少42—53%,含虫量下降24.1—95%,平均56.1%,用菌剂加少量杀灭菊酯混用有明显增效作用,防治第二,三代红铃虫效果可达70~95%,皮棉增产21—35%。防治第二代后,对第三代发生为害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