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浙江省双孢蘑菇上主要线虫种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2年以来,对浙江省蘑菇主产区蘑菇线虫为害进行调查和防治研究。经调查和鉴定表明,浙江省蘑菇生产中线虫有3科(属)5种。其中主要为蘑菇菌丝线虫(食菌茎线虫)(Ditytenchus myceliophagus Goodey)、蘑菇堆肥线虫(Aphelenchoides composticola Franklin)和小杆目线虫(Rhabditata sp.)3种。  相似文献   

2.
我国昆虫病原线虫生物防治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国内昆虫病原线虫的优良品系筛选,防治对象,田间侵染力,耐药性方面的研究。我国已筛选出多个线虫品系,用于田间防治,近期发现小杆科和双胃科的线虫有生防价值。国内研究集中于小卷蛾线虫,芜菁夜蛾线虫和异上杆线虫对40多种害虫的防治,田间防效达70%以上。线虫施用技术,生活习性及搜索方式直接影响其侵染力。应用保湿剂,抗干燥剂及干燥脱水等技术为线虫的储运和防治食叶害虫提供了方便。低毒化学农药不影响线虫的存活和田间侵染力,可以混合使用。我国还应进一步开发利用丰富的线虫资源。  相似文献   

3.
植物抽提物对几种植物病原线虫的杀线活性筛选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测定了中国湖北、陕西及广东省的10科14种植物抽提物对几种植物病原线虫的杀线活性,结果表明:对松材线虫,毛鱼藤(Derris elliptica)根有极强杀线活性,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茎叶、粗榧(Cephalotaxus sinensis)叶、狼牙刺(Sophora viciifolia)种子、紫斑牡丹(Paeonia suffrutccosa)茎有强杀线活性,神农香菊(Dendranthemaindicum)全株有中等杀线活性,斥叶乌头(Aconitum hemsleyanum)全株、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uyi)叶,东方荚果蕨(Matteuccia orientalis)茎叶、大叶醉鱼草(Buddleja davidii)叶均无杀线活性;对花生根结线虫及水稻潜根线虫,三尖杉茎叶、狼牙刺种子、紫斑牡丹茎有极强杀线活性,神农香菊全株有中等杀线活性;大血藤(Sargentodoxus argotae-nia)茎、巴东木莲(Manglietia patungensis)叶、土麦冬(Liriope spicata)全株及鹅掌揪(Liriodendron chinese)叶对松材线虫、花生根结线虫均无杀线活性。  相似文献   

4.
月季线虫病风险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月季线虫种类的调查、鉴定及月季线虫病害危险性分析,结果表明:国内月季线虫的种类较少,只有12属14种,其中6种线虫即卢兹垫刃线虫(Tylenchus luci)、诺曼琼斯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norhanjonesi)卡文斯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cavenessi)、粗尾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crassicaudatus)、磨菇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composticola)及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wenae)等在国内外首次报道为月季寄生线虫,1种即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为国内首次报道为月季寄生线虫;月季寄生线虫对中国月季生产存在潜在的危险性,特别是以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伤残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vulus)、双宫螺旋线虫(H.dihystera)、裂尾剑线虫(Xiphinema diversicaudatum)、印度剑线虫(X.indica)等5种线虫危害最严重。对中国来说,应加强对北方根结线虫(M.hapla)、伤残短体线虫(P.vulnus)、裂尾剑线虫(X.diversicaudatum)等3种线虫的检疫。  相似文献   

5.
 毛刺线虫(Trichodoeids)是一类重要的植物寄生线虫,根据Decraemer等学者的观点,概要地介绍了毛刺线虫的分类状况和分类地位,对毛刺科线虫属(genus)种(species)的鉴别特征进行了讨论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马圆线科线虫(圆线亚科和盅口亚科)间的亲缘关系,对长伞杯冠线虫(Cylicostephanus longibursatum)、冠状冠环线虫(Coronocyclus coronatus)、细口杯环线虫(Cylicocyclus leptostomus)、拉氏杯口线虫(Poteriostomum ratzii)、麦氏副杯口线虫(Parapoteriostomum mettami)和无齿圆形线虫(Strongylus edentatus)6种线虫的线粒体cox1、nad1和rrnL基因进行扩增,与同科相关线虫进行比较分析。然后以线粒体cox1、nad1和rrnL串联序列为标记基因,采用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BI)构建进化树来探讨圆线科线虫间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研究中6种线虫的cox1序列长度均为1 578 bp,nad1的序列长度除无齿圆形线虫为879 bp外,其余均为873 bp,rrnL序列长度均不同,大小为959~980 bp。6种线虫的cox1、nad1和rrnL的AT含量分别为67.55%~69.71%、71.36%~73.83%和80.88%~...  相似文献   

7.
对短尾三齿线虫(Triodontophorus brevicauda)、锯齿三齿线虫(T.serratus)、小三齿线虫(T.minor)和日本三齿线虫(T.nipponicus)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和比较分析。基于ITS序列,采用最大似然法(ML)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4种三齿线虫与其他圆线虫的亲缘关系。结果 4种三齿线虫ITS1、5.8S和ITS2序列大小分别为370~376 bp、153 bp和322~334 bp;4种虫体ITS1核苷酸同源性为88.4%~100%,5.8S为100%,ITS2为82.9%~97.8%;进化树中盅口科线虫和圆形科线虫各形成一个大的分支,但盅口科中微小杯环线虫聚集在圆形科这一分支中;小三齿线虫与日本三齿线虫,短尾三齿线虫与锯齿三齿线虫各形成一小的分支,两两亲缘关系较近,4种三齿线虫与盆口属和食道齿属的关系较圆线属近研究结果可为三齿线虫的遗传进化和分子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采自福建省果树根部的环科(Criconematidae)线虫标本中鉴定出3个种:饰边盘小环线虫(Dis-cocriconemelalimitanea)、异盘中环线虫(Mesocriconemaxenoplax)和弯曲中环线虫(M.curvata).弯曲中环线虫属国内新纪录,异盘中环线虫和饰边盘小环线虫属福建新纪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佳木斯地区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线虫群落组成进行研究。[方法]采用5点取样法取样,采用淘洗-过筛-蔗糖离心法分离线虫,同时对线虫进行科属鉴定。[结果]土壤线虫25科36属,植物寄生线虫比例较高,共有优势属为盘旋属和野外垫刃属。土壤线虫总数、植物寄生线虫和食细菌线虫数量在土地利用类型间差异在0.05水平显著,赤小豆地和玉米地线虫数量多于林地和林边湿地;盘旋属集中分布于赤小豆地和玉米地;林地和林边湿地土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高于玉米地。[结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线虫群落组成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昆虫病原线虫生物防治应用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国内昆虫病原线虫的优良品系筛选、防治对象、田间侵染力、耐药性方面的研究.我国已筛选出多个线虫品系,用于田间防治.近期发现小杆科和双胃科的线虫有生防价值.国内研究集中于小卷蛾线虫、芜菁夜蛾线虫和异小杆线虫对40多种害虫的防治,田间防效达70%以上.线虫施用技术、生活习性及搜索方式直接影响其侵染力.应用保湿剂、抗干燥剂及干燥脱水等技术为线虫的储运和防治食叶害虫提供了方便.低毒化学农药不影响线虫的存活和田间侵染力,可以混合使用.我国还应进一步开发利用丰富的线虫资源.  相似文献   

11.
红棕象甲是我国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外来入侵害虫,具有隐蔽钻蛀的危害特点,对其进行防治具有一定 难度。在我国,对红棕象甲生物防治的研究还很少报道,为对我国红棕象甲的生物防治研究提供科学参考及建议,综 述了昆虫病原线虫、昆虫病原真菌、昆虫病原细菌以及其他天敌对红棕象甲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文中对国内外微生物杀虫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就病毒杀虫、细菌杀虫、真菌杀虫、原生动物微孢子虫杀虫、线虫杀虫等方面分别进行了概括。综合资料表明我国微生物治虫前景可观,有待进一步开展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3.
影响昆虫病原线虫田间应用效果的有关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述了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和施用技术对昆虫病原线虫田间应用效果的影响,选择适合防治寄主昆虫的病原线虫种类或品系是获得最佳田间防治效果的前提,而在昆虫病原线虫施用之前,应充分了解寄主昆虫的生长发育状态、土壤质地、结构、温度、湿度及土壤中的昆虫病原线虫天敌的情况,从而为昆虫病原线虫创造适宜寄生的环境条件。在昆虫病原线虫施用技术上,应掌经济有效的施用剂量、次数和时期,并根据线虫的特点改进施用方法,以提高  相似文献   

14.
昆虫病原线虫对隐蔽性害虫控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钻蚊和隐蔽性害虫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也是害虫持续控制研究的方向。室内试验表明,小卷蛾线虫Agriotos品系是防治东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diomphalia)、白星花金龟(Potosia brevitarsis)和向日葵螟(Homoeosoma electellum)理想的生物因子,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田间试验对比了两种杀虫剂对河北邯郸市临漳地区韭菜韭蛆(Bradysia odoriphage)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用昆虫病原线虫制剂和毒死蜱15 d后均能有效防治韭蛆,明显降低韭菜被害株率,保苗效果相同;施用昆虫病原线虫制剂和毒死蜱30 d后,昆虫病原线虫制剂被害株率低于毒死蜱,二者差异显著,昆虫病原线虫在长时间内保苗效果优于毒死蜱。结果表明,昆虫病原线虫制剂防治韭蛆优于毒死蜱,可以作为防治韭蛆的新药剂。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出适宜邯郸地区防治韭蛆的速效、安全农药,以奈玛昆虫病原线虫制剂和辛硫磷为材料,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的0~30 d内,奈玛昆虫病原线虫制剂的药效持续上升,保苗效果最高可达90.79%;而辛硫磷见效非常快,药后5 d保苗效果即可达77.96%,最高可达85.01%。这说明辛硫磷可替代毒死蜱作为韭蛆防治的速效药剂,而奈玛昆虫病原线虫制剂可作为防治韭蛆的持效药剂。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抗干燥能力较强的昆虫病原线虫,采用小空间控制饱和盐液法测定了10个昆虫病原线虫品系的抗干燥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昆虫病原线虫品系抗干燥能力不同.在25℃、相对湿度50.5%的小空间控制器中处理9 h后,Steinernema carpocapsae GA品系的存活率最高,达到75.1%,且复苏后线虫对大蜡螟致死率...  相似文献   

18.
应用扩展的均匀设计 ,探讨菜田不同黄曲条跳甲幼虫基数、斯氏线虫 (A2 4 品系 )施用量和不同施用条带等条件下线虫对黄曲条跳甲种群控制效果 .结果表明 ,黄曲条跳甲幼虫基数的大小和线虫施用条带是影响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 .而在这几个因素中 ,在线虫一定施用量范围内 ,线虫数量的作用并不是主要因素 .同时建立了控制效果随这些因素变化的动态模型 .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和模拟 ,建立了田间不同条件下线虫的定量化应用技术 .  相似文献   

19.
利用从国内采集土样中收集到的23个品系昆虫病原线虫和5个本室保存的线虫品系分离共生菌,通过对共生菌菌株发酵液和初提物抑菌活性的测定,得到1株对玉米弯孢菌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共生菌菌株SY5,抑菌圈平均直径分别为50.00mm和33.34mm,并对抑菌活性强的菌株发酵液的抗逆性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共生菌菌株SY5在50℃下处理60 min和100℃高温下10 min,其抑菌活性依旧很高;18W紫外线照射120 min对共生菌SY5的抑菌活性的影响不明显;常温保存150d,抑菌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对大蜡螟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冰  从斌  刘亚臣  付海滨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393-1393,1396
对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5龄幼虫处理12 h的羧酸酯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种品系线虫中,NC34处理的大蜡螟-αNA羧酸酯酶活力最高,是CK的2.047倍;其次是Otio品系的处理,为CK的1.965倍。-βNA羧酸酯酶活性以Otio处理的酶活力最高。由此可见,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对大蜡螟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