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平沙绿僵菌Metarhizium pingshaense是一种潜力巨大的生防真菌,绿僵菌能否在土壤环境下快速定殖是有效控制地下害虫的重要条件,而孢子萌发是定殖的第一步。本文研究了土壤温、湿度及竹林土、河滩土和农田土等3种土壤类型对绿僵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利用土壤平板法观察了孢子在土壤中的生活周期。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湿度对孢子萌发影响显著,土壤类型对孢子萌发影响较小。在供试3个土样中,在最适温、湿度条件下,孢子萌发率均可达到80.0%以上。土壤类型不同,适宜孢子萌发所需的温、湿度不同,竹林土最适温度为25℃,随湿度增加孢子萌发率增加,湿度24%时孢子萌发率最高为80.8%;农田土最适温度为25℃,随湿度增加孢子萌发率降低,湿度6%时孢子萌发率最高为86.5%;河滩土最适温度为30℃,随湿度增加孢子萌发率降低,湿度6%时孢子萌发率最高为80.0%。土壤类型与土壤温、湿度的互作对孢子萌发有显著影响,绿僵菌孢子在25℃、土壤湿度12%条件下,12 h开始萌发产生芽管,24~96 h为营养生长期,120~144 h为生殖生长期,之后开始产孢,168 h即可观察到链状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2.
三七黑斑病病菌孢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三七黑斑病病原分生孢子与温度、湿度、光照、pH等因子关系研究 ,探明孢子在20℃、RH100%、pH6、12h光 /暗交替等条件下萌发率最高 ;三七汁液可促进孢子萌发生长 ;适度遮光对孢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由文山春孢锈菌Aecidium wenshanense引起的石楠叶锈病的发生发展及流行规律,为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本文以椭圆叶石楠Photinia beckii发病植株叶上的新鲜锈孢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水琼脂平板孢子萌发法对温度、湿度、光照、酸碱度及寄主汁液等条件对该锈孢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锈菌锈孢子在温度5~30℃和pH3~10的范围内都能萌发,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pH为6~8;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90%时孢子才能萌发,最适湿度为100%+水;连续光照抑制孢子萌发,而连续黑暗条件下孢子萌发率最高。寄主(椭圆叶石楠)老叶的新鲜汁液对锈孢子的萌发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湿对农田狗尾草种子发芽特性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狗尾草种子为材料,研究高温(45℃)、相对湿度(50%、60%、70%、80%)处理对种子发芽及幼苗胚芽鞘生长的影响,为揭示狗尾草成功占据休耕地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在50%、60%和70%湿度条件下,老化lld的种子萌发率最高,说明增加湿度可有效解除狗尾草种子休眠.在4个湿度下老化lld的狗尾草种子萌发率变异系数降至最低,死亡率最高,休眠率则呈现由低变高的趋势,表明种子出苗整齐程度和诱导进入次生休眠受高湿条件的影响.老化湿度对胚芽鞘生长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温度预处理对苏云金杆菌芽孢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HD 1、HB 2菌株的孢子悬液经65~85℃活化处理15min,芽孢的萌发率在95%以上,100℃活化处理15min,萌发率则低于20%;孢子悬液在30~60℃区间内处理不同时间,结果以活化处理30min萌发率最高,而在70~80℃条件下,活化处理15min,萌发率最高;孢子悬液经高温→低温和低温→高温交替处理,萌发率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6.
小麦白粉菌无性阶段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白粉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2~34℃,最适为10~17℃。分生孢子离体后在2℃ 5天,7~17℃ 3天,20℃ 2天都还有侵染力。分生孢子在0~100%的湿度下都可以萌发,湿度愈大萌发率愈高,尤以在水面萌发率最高。分生孢子侵入寄主的湿度必须在65%以上,湿度愈大发病愈重。分生孢子在pH2.2~12.4的范围内都可以萌发,以pH4.2~7.7最适。紫外光对分生孢子有强裂的杀伤作用。在直射阳光下分生孢子的寿命比散光和黑暗条件下短。分生孢子荫发必须要有充足的氧气。光照能促使分生孢子的形成。在自然条件下,分生孢子形成有昼夜变化的规律,白天形成的孢子数比夜间形成的孢子数约大3倍。分生孢子传播的有效距离力15公里以上,传播的有效高度大于979公尺。  相似文献   

7.
温、湿度及处理时间对麦红吸浆虫老熟幼虫脱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温、湿度对麦红吸浆虫老熟幼虫脱穗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以小麦黄熟期麦红吸浆虫老熟幼虫尚未脱穗的被害麦穗为材料,测定不同温、湿度及处理时间对麦红吸浆虫老熟幼虫脱穗的影响,其中湿度通过PE自封袋加水调节。温度为12~16℃时老熟幼虫脱穗率明显高于其它温度处理,14℃达到峰值24.78%。每袋加水2 mL时脱穗率达39.6%,明显高于其它湿度处理。处理12~36h脱穗率明显增加,处理48h时脱穗率与36h差异不显著。表明在14℃、每袋加水2mL、处理时间为36 h时麦红吸浆虫老熟幼虫最易脱穗活动。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内测定不同温、湿度下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对红缘天牛Asias halodendri幼虫的致病力的影响。分别在5个温度、5个湿度梯度下,研究温湿度对绿僵菌对红缘天牛幼虫的致病力影响。28℃、相对湿度90%是绿僵菌感染红缘天牛的最佳温度和湿度条件。在28℃条件下,5 d后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高达94.4%,其致死中时(LT50)约为8 h,明显短于其他各组,且幼虫僵虫率最高。温度高于或低于28℃条件时,绿僵菌对红缘天牛幼虫致死率都会减弱,致死中时(LT50)均在33 h以上,僵虫率也降低。相对湿度越大,对幼虫致病力越强。相对湿度90%时的致死效果最好,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99.3%和50%,此湿度条件下致死速率也最快,LT50仅为35.3 h;相对湿度50%-60%时,幼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显著降低,LT50约为122 h。  相似文献   

9.
水稻干尖线虫室内人工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同一培养基质上研究了温度、光照、湿度对水稻干尖线虫繁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光照、湿度下水稻干尖线虫的繁殖量差异明显,在温度30℃,光照6h,湿度90%条件下水稻干尖线虫的繁殖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豆天蛾卵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育情况, 分别对不同湿度、不同温度以及不同产卵月份所产的豆天蛾卵的孵化率以及卵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温度为20℃, 湿度为50%时, 豆天蛾卵孵化率为92.33%, 显著高于湿度为25%和75%的孵化率(P<0.05); 平均卵期为9.08 d, 显著短于其他湿度条件下的平均卵期(P<0.05)。湿度一定时(50%), 温度为30℃时孵化率最高, 达97.00%;其次为25℃, 孵化率达91.00%。豆天蛾卵在此两种温度下孵化率显著高于除20℃外的其他温度(P<0.05)。35℃下平均卵期最短, 为5.32 d; 其次为30℃和25℃, 分别为5.45 d和5.70 d。此3种温度下的卵期无显著差异, 但均显著短于15℃和20℃下的卵期(P<0.05)。湿度、温度一定时, 产自4、5、6、7、8月的豆天蛾卵中, 6月的卵孵化率最高, 达96.67%, 显著高于其他4个月份豆天蛾卵的孵化率(P<0.05)。4-8月产的卵平均卵期分别为10.07、7.08、6.80、6.07 d和5.34 d。本研究明确了各因子对豆天蛾卵孵化效果的影响, 完善了人工养殖豆天蛾技术体系, 为大规模、工厂化养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1.
桃小食心虫病原菌—球孢白僵菌TST05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从自然染病的桃小食心虫幼虫上分离的球孢白僵菌TST05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测定不同培养基、外界不同温度和湿度对该菌株菌丝营养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该菌株在PDA、PPDA、SDAY、SMAY 4种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菌落厚而致密,产孢量均大于3.95×107孢子/mL;菌株适应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宽,15~30℃之间,RH 30 %~100%之间孢子均可萌发、生长和产孢.随着温度接近25℃、湿度增大,孢子的萌发率、菌落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都显著增加.15℃、RH 100%时产孢量为1.32× 107孢子/mL;25℃、RH 30%时,产孢量也能达到1.37×107孢子/mL;25℃、RH 100%时产孢量达到6.19×107孢子/mL.15℃、RH 100%孢子萌发率为52.28%;25℃、RH>80%时,孢子萌发率都能达到90%以上.[结论]TST05菌株能适应北方干旱低温条件,可开发成为防治桃小食心虫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12.
对采自美国白蛾僵虫的虫生真菌Bb08 12菌株进行了生物学研究及致病性测定。根据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将其初步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室内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在26 ℃恒温、高湿度下对1龄中期美国白蛾幼虫具有较强的致病力。107 孢子/mL剂量饲毒处理幼虫72~120 h,幼虫死亡率可达25.47%~79.32%,120 h的LC50 为1.169×106孢子/mL。该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菌落形态差异明显。沙氏培养基上产孢量最高,10 d产孢量可达到5.59×108孢子/cm2,极显著高于PSA、查彼培养基和5%麸皮 蔗糖固体培养基上的产孢量。24 h光照和24 h黑暗两处理间的菌落生长量差异不明显,而在培养的最初48 h,24 h黑暗处理可显著促进分生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3.
 小麦白粉病菌形成子囊孢子的必要条件之一是闭囊壳保持湿润。子囊孢子形成的温度范围为1~27℃,最适为11~15℃,紫外光、散光及黑暗无影响;酸碱度范围为pH3.2~9.2,以pH5.0~7.0最适。子囊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36℃,最适为11~20℃;湿度范围为0~100%,以在水面及100%湿度时最高;黑暗及散光无影响;酸碱度范围为pH2.2~12.4,以pH5.0~8.0为最适。温度愈高、湿度愈大,病叶上的闭囊壳寿命则愈短。  相似文献   

14.
以病叶率、病情指数和鲜重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环境条件包括温度、相对湿度、露水期和光照对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侵染鸭跖草的影响。结果表明,SYAU-06菌株侵染鸭跖草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要求最适的温度范围是28~32℃,环境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接种后露水持续时间至少需要48h。保湿期的光照时间与病害发生程度成反比,光照时间越短,病害发生越严重。  相似文献   

15.
旋幽夜蛾各虫态的过冷却点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明旋幽夜蛾(Scotogramma trifolii Rottemberg)各虫态的耐寒性。[方法]利用过冷却点测定仪对旋幽夜蛾1~5龄幼虫、蛹(滞育、非滞育)和雌雄成虫分别进行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测定。[结果]各龄幼虫过冷却点随龄期的增加逐渐升高,1龄幼虫(-13.63 ℃)<2龄幼虫(-12.50 ℃)<3龄幼虫(-11.08 ℃)<4龄幼虫(-11.05 ℃)<5龄幼虫(-10.04 ℃)。相邻龄期幼虫的过冷却点均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但低龄幼虫和高龄幼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虫态过冷却点滞育蛹(-24.94 ℃)显著低于非滞育蛹(-21.91 ℃),雌蛹(-23.84 ℃)<雄蛹(-23.52 ℃),雌成虫(-15.75 ℃)<雄成虫(-15.44 ℃),但雌雄蛹和雌雄成虫之间均未呈现显著性差异。[结论] 旋幽夜蛾各虫态过冷却点变化为蛹(-23.67 ℃)<成虫(-15.60 ℃)<幼虫(-11.48 ℃),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为旋幽夜蛾的越冬区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蛾龄、温度和相对湿度对草地螟自主飞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的迁飞行为规律,为改善和提高其监测预报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试验依据,本文应用所在实验室研发的昆虫自主飞行测试系统,对不同日龄(1~5日龄)、温度(14、18、22、26和30℃)和相对湿度(20%、40%、60%和80%)条件下的成虫自主飞行活动(飞行倾向、时间和次数)进行了研究。所得的主要结果为:1~2日龄成虫的飞行活动较少,3日龄后明显升高,并随日龄增加而升高。其中4~5日龄的飞行活动显著高于1~2日龄的;在14~30℃条件下,成虫飞行活动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在26℃下达到最大。当温度达到30℃时又下降;在20%~80%湿度条件下,成虫飞行活动随湿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湿度达到80%时达到最大,并显著高于其他低湿条件的。对3日龄成虫在22℃、80%湿度条件下持续10h的测试结果表明,测试开始后1h成虫的飞行活动频率相对较高,之后就逐渐下降,在第8h也相对较高,9~10h的飞行活动明显降低。本文就上述结果与草地螟迁飞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几种生态因子对银纹夜蛾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复生  刘军 《昆虫天敌》1994,16(4):160-164
本文以主要质量指标对比了用人工半合成饲料与天然饲料饲养银纹夜蛾的结果,表明人工半合成饲料明显优于天然饲料。研究了幼虫饲养密度对存活的影响,四龄末幼虫存活率与一龄幼虫密度呈抛物线关系,化蛹率、蛹重与五幼虫密度呈直线下降关系,相对湿度、夜间光照强度、食物等对成虫生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短时高温暴露对草地贪夜蛾存活及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短时高温暴露对草地贪夜蛾存活和生殖的影响,为其夏季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分别以卵、不同龄期幼虫、蛹、成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时间高温暴露处理,研究高温暴露处理后幼虫和成虫的成活率,幼虫的化蛹率、羽化率、蛹重以及成虫的生殖能力.结果 表明.37℃对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影响,40℃暴露4h卵的孵化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
 高粱花黑穗病(Ustilago Kenjiana Ito)是我国高粱上发生的一种病害,对产量影响轻微。冬孢子萌发适温是25-30℃,在水滴里萌发率最高,最适pH是6.0-6.5。在不同营养液里以酵母汁及花粉汁里萌发率最高,在人工培养基上病菌生长最适温度是25℃,最适pH是5.9.碳源以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和果糖里生长最佳。氮源以蛋白胨和天冬素生长最好.菌瘿黑冬孢子变褐后不经休眠即可萌发。冬孢子在室外可存活一年半,在土壤里经一冬便丧失生活力,室内能存活三年.以冬孢子接种土壤和种子均未发病,属于花器局部侵染,当年侵染当年发病的非系统侵染病害.冬孢子在高粱孕穗或尚未开花的小花护颖与外颖缝隙中侵入子房,而不是在开花期或开花后侵入,也不是从柱头、花柱或其它部位侵入,当年尚能重复侵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