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非鱼是一种产自非洲的热带性鱼类,因具有生成快和产量高等特点,在鱼类销售市场上需求量较大,逐渐形成了专门养殖和捕捞的产业链。为促进罗非鱼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广西罗非鱼养殖生产情况为例,介绍了广西罗非鱼养殖生产和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广西罗非鱼养殖管理的对策:加强病害攻关、规范标准化养殖生产,持续扩大市场、改良技术化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池塘养殖罗非鱼经济效益,探索最佳日投饲率,2012年笔者进行了罗非鱼池塘控料养殖对比试验。经过178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池塘每产出1千克鱼较对比池塘少投饲料210g,饲料费用下降0.86元;试验池塘亩利税较对比池塘高859.78元,达2 149.21元,效益提高66.7%;投资利税率较对比池塘高13.41个百分点,达27.71%,提高93.7%。罗非鱼的控料限制饲养可获得良好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高原地区发酵床养猪育肥效果和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评价,本研究将30头断奶仔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15头,一组采用发酵床养殖模式饲养,一组为传统标准化猪舍饲养,试验猪初始体重为8.1kg,组间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进行育肥试验,育肥猪体重90~100kg时出栏。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头均耗料197.3kg,对照组头均耗料226.7kg,试验组料肉比为2.28:1,对照组料肉比为2.56:1,试验组育肥单位增重耗料比对照组降低10.9%。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净收入为617.8元,试验组为660.4元,较对照组增加42.6元,增加了6.9%。本研究结果说明,发酵床养猪技术增重效果不如传统养殖模式高,单位增重耗料低于传统养殖模式,经济效益高于传统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4.
海南罗非鱼养殖及疾病防控状况调查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罗非鱼养殖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据FAO统计显示,2011年全球共有116个国家和地区养殖生产罗非鱼。我国罗非鱼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的广东、海南、广西和福建,其他省区也有不同规模的养殖。海南地处热带-亚热带,发展罗非鱼产业具有无可比拟的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罗非鱼还是海南第一大出口创汇农产品,2012年海南省罗非鱼出  相似文献   

5.
罗非鱼的性别控制技术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工养殖的鱼类中 ,不同鱼种的不同性别 ,其生长快慢相差较大。如鲤鱼和鲫鱼的雌性鱼比雄性鱼生长快 ,而罗非鱼则雄性鱼比雌性鱼生长快。又由于罗非鱼从幼鱼到性成熟只需 3~ 4个月的时间 ,性成熟后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 ,每隔1 5~ 2 0d就产卵一次 ,常常导致罗非鱼的饲养种群密度过大 ,降低了鱼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因此 ,采用控制罗非鱼性别的方法进行罗非鱼的全雄化养殖 ,可使鱼产量增加 ,经济效益提高。随着罗非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及生物技术的发展 ,罗非鱼的性别控制技术也不断改进 ,本文就这一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概述。1 罗…  相似文献   

6.
李浩波 《广东饲料》2010,19(4):45-46
<正>罗非鱼具有食性广、耐低氧、生长快、发病少、繁殖能力强、易饲养等优点,并占有广阔的市场。近年来,随着产量逐年增长和出口量的快速增加,我国罗非鱼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罗非鱼养殖生产国,其中集约化养殖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王银东和方崇义,2006)。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罗非鱼集约化养殖也逐渐出现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江西省吉安市,采用连体大棚栽培脆皮金橘,与露地比较,头批花可提早30d左右,末批花可推迟50d左右;成熟期头批果可提早30d和末批果可延迟100d左右;年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每667m22060-2280kg,比露地栽培增产40%左右;大棚栽培脆皮金橘每667m2收益为2.09-3.05万元,经济效益是露地栽培的304%;果实脆度、水份、风味都得到明显改善,品质极佳。初步认定该项技术在江西吉安市金橘栽培中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利用鱼类补偿生长原理,在广西大化县岩滩库区开展不同投喂模式对网箱养殖罗非鱼生长的影响研究,以期减少库区罗非鱼网箱养殖由于投喂过量造成的水质污染。投喂方式分别为T0(每天投喂)、T1(饥饿1 d+投喂3 d)、T2(饥饿1 d+投喂5 d)、T3(饥饿1 d+投喂7 d),每天投喂3次,分别在08:00、13:00和18:00,记录每天投喂量。收获时每个网箱随机选择30尾罗非鱼,测量体长、体重、内脏重,根据每个网箱的平均体重和总产量估算收获总尾数。试验结果表明,饥饿1 d+投喂5 d的投喂模式较为适宜,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有机酸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一步探讨添加不同水平的有机酸对罗非鱼生产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设计随机设计试验,体质量为10.0g罗非鱼120尾随机分为4组,每个组40尾,第1组饲喂基础饵料为空白对照组,试验2组在基础饵料添加100mg/kg的有机酸制剂、试验3组在基础饵料添加200mg/kg的有机酸制剂、试验3组在基础饵料添加300mg/kg的有机酸制剂,预试验7的,正式试验期为42d,试验结束测定罗非鱼生产性能情况。结果表明:试验3、4组罗非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高于1组,差异性显著(P0.05),试验2、3、4组罗非鱼存活率均高于1组,但差异性不显著(P 0.05);试验3、4组的罗非鱼的饵料系数低于1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罗非鱼的基础日量中饲料中添加150mg/kg有机酸制剂可以提高其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三七总皂苷对罗非鱼肌肉营养成分和血清及肝胰脏非特异免疫的影响。选取同一放养批次健康的罗非鱼,随机分为6组。其中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其余5组为三七总皂苷组(2~6组),分别饲喂添加50、100、200、400和800mg/kg三七总皂苷试验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70尾,进行60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肌肉基本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4、5、6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肌肉丙二醛含量和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添加适宜水平的三七总皂苷,可以显著提高罗非鱼血清溶菌酶活性、血清及肝胰脏酸性磷酸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罗非鱼血清及肝胰脏非特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通过设计罗氏沼虾与环棱螺池塘混养模式,配套养殖设施、养殖管理等措施,获得罗氏沼虾与环棱螺池塘混养技术模式,以期解决传统池塘养殖面临的低效益和柳州螺蛳粉原料供应问题。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池每666.67 m^2均产罗氏沼虾223.7 kg、环棱螺233.5 kg,每666.67 m^2均总产值1.285 1万元,每666.67 m^2均纯利润0.378 6万元,投入产出比1∶1.42,投资收益率41.77%;对照池每666.67 m^2均产商品鱼1 895.5 kg,每666.67m^2均总产值1.934 2万元,每666.67 m^2均纯利润0.163 5万元,投入产出比1∶1.09,投资收益率0.09%。采用罗氏沼虾与环棱螺池塘混养技术模式,可利用环棱螺的池塘底部生态净化作用,充分利用罗氏沼虾残存饵料,实现虾螺互利、虾螺产品双丰收,提高罗氏沼虾养殖综合效益,为柳州市螺蛳粉提供优质螺蛳原料。本技术模式与按照主养罗非鱼及套养其它鱼类的传统养殖模式相比,每666.67 m^2池塘利润提高2 000多元,利润率提高13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新疆是羊肉的重要生产地和消费地,肉羊产业对新疆农牧业增效及农牧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新疆地区羊肉供给严重不足,满足不了当地消费需求,养殖模式与方法相对分散与落后,与现代化、集约化养殖模式存在很大差距。该文分析了新疆肉羊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探讨发展肉羊智慧化养殖的趋势及意义,对新疆肉羊产业发展智慧养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加快饲草料产业发展、推广智慧化养殖技术、打造规模化羊场智慧管理云平台等建议,为新疆肉羊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家禽产业是我国现代畜牧业中仅次于生猪的第二大畜牧支柱产业。该文以陕西为例,探究家禽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大布局。陕西家禽产业发展表现的特征为:(1)"三大块":以蛋鸡为主、快大型肉鸡和优质肉鸡并举;(2)生态布局"三大区":主要分布在关中,其次在陕南,陕北近年来发展较快;(3)产业转型"三大步":规模养殖、蛋鸡专业化和多元化养殖加快;(4)工艺改革"三突出":肉鸡由散养向笼养变革较快,层叠式笼养模式稳步推进,鸡场清粪工艺变革加快。产业健康发展的难题为无抗养殖、产业链延伸的"阴阳脸"和粪污处理利用。基于本区域产业基础,今后产业健康发展的布局要围绕"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目标,着力突出产业和生态区域布局、突出地域特色,主推以家庭农场适度规模为主体的两种健康养殖模式和工艺,强化粪污有机肥化主渠道产业链建设,在强化陕西家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大技术保障支撑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讨直线育肥、架子牛育肥模式对科尔沁肉牛育肥经济效益的影响,特开展本试验研究,以期为农牧民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8月龄250~350 kg体重体型均等的科尔沁肉牛30头散栏饲养10个月出栏,10~12月龄350~400 kg的架子牛30头栓系饲养8个月出栏。出栏后分别测定两组试验牛的出栏体重,根据试验数据,同时考虑投入固定成本、人工成本、饲料成本等各种因素,进一步计算分析两组牛的经济效益。[结果]组1毛利率高于栓系饲养模式,组1比组2盈亏平衡点更低。[结论]直线育肥和架子牛育肥模式各有利弊。直线育肥模式利润高但养殖周期较长,架子牛育肥模式利润低但养殖周期较短。  相似文献   

15.
刘伟新 《兽医导刊》2020,(2):200-200
罗非鱼是近些年国内推出的名优水产品种,有着不错的养殖效益回报.为此,更多跟风养殖罗非鱼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从反馈的养殖效益来看,普遍经济效益不高.文章以提升罗非鱼养殖效益为研究出发点,分析罗非鱼养殖效益不高的原因——水池不利罗非鱼养殖、鱼苗放养管理不善、投饵施肥不合理、防护安全管理不善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就提升罗非鱼养殖效益的技术措施,自挑选好养殖水池,做好消毒杀病虫害;掌控好放养时间,确保上市后有好行情;做好鱼苗选购工作,做好鱼苗放养管理;做好饵料投喂工作,注意池内水质配肥;优化池内养殖管理,调理水池水肥条件等方面做出概述,要点性知识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对养殖条件下罗非鱼和草鱼的各项理化指标及组织学的观察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鱼类的健康养殖和调控技术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基础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罗非鱼的肥满度和肝水分含量显著高于草鱼,肝指数和内脏指数罗非鱼显著低于草鱼;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总胆红素、白球比、血糖和二胺氧化酶含量罗非鱼均显著高于草鱼,碱性磷酸酶和血脂4项均显著低于草鱼;肝和肠道冰冻组织切片:草鱼肝和肠道的健康状况相对较好.综上所述,2种鱼中草鱼的整体健康状况可能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7.
罗非鱼对5种不同来源桑叶中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测定和比较罗非鱼对5种不同来源桑叶中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1#、2#桑叶采自云南省楚雄市,3#、4#桑叶采自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5#桑叶采自重庆市合川区。采用“70%基础饲料+30%待测原料”的方法配制试验饲料,以0.5%的三氧化二铬(Cr2O3)为外源指示剂。选取平均体重为(55.3±2.5)g的1龄吉富罗非鱼35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试验鱼在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养殖12 d(投喂7 d基础饲料后投喂5 d试验饲料)后,采用虹吸法收集各重复试验鱼的粪便,共收集10 d。结果表明:罗非鱼对5种桑叶中干物质、粗蛋白质、总氨基酸、粗脂肪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32.9%~56.3%、68.7%~83.7%、69.27%~87.65%、31.8%~63.1%和34.6%~56.9%。其中,1#、2#和3#桑叶中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较高,并显著高于4#和5#桑叶(P<0.05)。1#和3#桑叶中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均较高,达到了87%以上;5#桑叶中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则均低于70%,并显著低于其他几种桑叶(P<0.05)。同种桑叶中17种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且缺乏规律性。由此可见,罗非鱼对不同来源桑叶中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存在一定差异。1#和3#桑叶是罗非鱼较好的植物性蛋白质源,可以在罗非鱼饲料中适量添加,应控制5#桑叶在罗非鱼饲料中的用量。  相似文献   

18.
<正>如何实现经济利益与生态环保相兼容已成为养猪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辽宁省根据当地实际,大力倡导"低碳、环保、高效、健康"的养殖理念,综合运用生态与环保技术,积极探索"生态环保型养猪模式",有效地解决养猪业对环境的污染,促进了生态循环及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养猪污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循环化",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多赢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不得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本地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开展牛羊标准化养殖有其现实必要性,分析牛羊标准化养殖的原则,探讨标准化养殖模式,为今后地方畜牧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0.
以罗非鱼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循环系统中研究饲料中添加合生素对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以鱼粉、豆粕和菜籽粕等为主要蛋白源,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小麦面粉为主要糖源,并补充无机盐和维生素等配制出基础饲料,分别向基础饲料中添加0、0.05%、0.1%和0.15%的合生素(记为D0、D1、D2和D3).另外,以菜籽粕和棉籽粕替代基础饲料中的豆粕,配锏出低豆粕饲料,并分别向低豆粕饲料中添加0.1%和0.2%的合生素(记为R1和R2),共配制出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试验设3个重复,每重复20尾罗非鱼,试验期间水温控制在(29±0.5)℃,溶解氧超过5 mg/L.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各组罗非鱼饲料系数以D0组最高,D3组最低,但饲料系数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饲料中添加合生素显著影响罗非鱼的增重率,D2组罗非鱼增重率显著高于D0和R2组,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在低豆粕日粮中添加合生素,罗非鱼增重率与饲料系数(R1和R2)也能达到对照组的生长效果.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饲料中合生素的适宜添加量为0.05%~0.1%,饲料中添加合生素可在不影响养殖效果的情况下降低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