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菜粕有机肥筛选番茄青枯病高效生防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菜粕有机肥(简称RC)是生物有机肥生产中常用的营养载体,本研究旨在以RC为营养源筛选可高效抑制番茄青枯病致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青枯菌)的生防菌株材料,以提高生物有机肥防控番茄青枯病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营养琼脂(NA)和RC培养基,从番茄根际土中分离和筛选青枯菌拮抗菌株,并于温室条件下测定拮抗菌与RC制成的生物有机肥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用NA分离的菌株中NA-5在NA平板上对青枯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大(29.0 mm),但在RC平板上抑菌能力微弱;而用RC分离的菌株RC-14在RC平板上对青枯菌的抑菌圈直径较大(24.0mm).施用NA-5和RC-14与RC二次发酵制成的生物有机肥BOF5和BOF14的生防效果显著高于单施拮抗菌,BOF14的生防效率达75.9%,显著高于BOF5.BOF14处理根际青枯菌的数量比BOF5低1个数量级.通过形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RC-14菌株为土芽孢杆菌属(Geobacillus sp.).[结论]菌株RC-14可能通过利用RC中营养物质产生大量拮抗物质进而抑制番茄根际青枯菌的生长,降低了青枯病发病率.目前尚无Geobacillus sp.菌用于防治青枯病的报道,说明基于营养载体的筛菌思路可以获得新的生防菌资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复合微生物菌系前处理秸秆生物质资源的潜能。[方法]从沼液环境中筛选木质纤维素降解菌株BCM-9,测定降解菌的分解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BCM-9的快速降解期是0~9 d;pH的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之后趋于稳定;在第9天时,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木聚糖酶活和纤维素酶活值最高,乳酸0.291 mg/L,甲酸0.31 mg/L,乙酸1.93 mg/L,丙酸0.73 mg/L,木聚糖酶活1.79U/ml,纤维素酶活0.37 U/ml;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也最丰富,属于Clostridium sp.、Bacillus sp.、Geobacillus sp.。[结论]BCM-9降解水稻秸秆的快速稳定的降解期是第9天。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发酵基质中LGG的活菌数及L-乳酸产率,以豆渣和黄浆水为培养基质,选用生长条件粗放、仅产L-乳酸的鼠李糖乳杆菌为发酵菌株,添加促生因子以提高L-乳酸产率.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以L-乳酸含量为特征指标,筛选能够促进鼠李糖乳杆菌生长、提高L-乳酸含量的促生因子及豆渣与黄浆水的最佳比例.采用响应面设计优化鼠李糖乳杆菌发酵豆渣和黄浆水产L-乳酸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豆渣与黄浆水以1∶4.80为基础培养基,添加0.06%烟酸、1%精氨酸和蛋氨酸(m精氨酸∶m蛋氨酸=2.21∶1)、6%葡萄糖和低聚果糖(m葡萄糖∶m低聚果糖=1.57∶1),接种量3%,pH6.2,37℃,发酵72 h的条件下L-乳酸含量为2.35%.  相似文献   

4.
将一株近海温泉耐热菌ZH1的16S rDNA克隆至pUCm-T载体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在NCB I上进行BLAST分析,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将该菌株归属为Geobacillus sp.ZH1.在65℃条件下的产酶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产脂肪酶、木聚糖酶和碱性磷酸酶.以菌株ZH1的基因组DNA为模板,使用羧酸酯酶简并引物进行PCR扩增,将目的基因克隆至pUCm-T载体后进行测序,得到了741 bp的DNA片段.BLAST分析显示,目的基因预测编码羧酸酯酶,包含246个氨基酸.  相似文献   

5.
极端嗜热功能菌筛选及其促进堆肥腐熟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富集培养方法从不同高温堆肥环境中分离筛选到9株极端嗜热菌,通过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通过生长特性研究和酶活测定,优选出6株菌株复配成极端嗜热菌剂,采用模拟堆肥方法研究极端嗜热菌剂促进堆肥腐熟效果。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得到的9株菌分别属于土芽孢杆菌属(Geobacillus sp.)、栖热菌属(Thermus sp.)、副土芽孢杆菌属(Parageobacillus sp.)和红嗜热菌属(Rhodothermus sp.)。所分离菌株最适生长温度均在65~70℃;菌株NY-44、D和E的最适生长pH为9.5,属于嗜碱菌;菌株NY-44最适生长盐浓度为20 g·L~(-1),属于嗜盐菌。土芽孢杆菌和副土芽孢杆菌所产蛋白酶活性相对其他菌株较高,且最适反应温度均不低于80℃。在堆肥30 d时,接种极端嗜热菌剂的处理与未接种相比,种子发芽指数(GI)和胡富比(HA/FA)分别提高了35.9%和21.3%。研究结果表明,接种极端嗜热菌剂能加快堆肥腐熟进程,提高堆肥品质。  相似文献   

6.
玉米秸秆低温降解复合菌系的筛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加快北方高寒地区玉米秸秆降解速度,筛选低温条件下具有良好降解玉米秸秆的复合菌系。【方法】以富含纤维素的腐烂物为菌源,通过滤纸崩解初筛、酶活和秸秆降解率为指标复筛进行玉米秸秆降解菌系的筛选,并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腐烂的树叶和高原锯末中筛选到两组玉米秸秆降解复合菌系1号和8号。1号和8号复合菌系在玉米秸秆培养基中,15℃培养15 d,玉米秸秆分解率分别达到30.21%和32.21%;1号复合菌系包含木霉和多种细菌,8号复合菌系含青霉和多种细菌;两组复合菌系优势细菌均为梭菌属和芽孢杆菌属菌种。【结论】筛选到的菌系在低温(15℃)实验室条件下能降解玉米秸秆,菌系主要组成是木霉、青霉、梭菌属(Clostridium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和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 sp.)的细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升豆渣的饲用价值,缓解饲料短缺矛盾.[方法]以豆渣为培养基主要原料,对面包酵母B_(188)固体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SCP)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通过对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的优化,确定了豆渣固体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工艺条件;其优化工艺是麸皮与豆渣的最佳配比为1∶6;尿素、硫酸铵的添加量分别是3;,0.2;;起始pH 5.0,接种量12;,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48 h;在此优化条件下,SCP合成量达最大值,蛋白质含量为36.19;.[结论]该研究为豆渣的饲料化规模生产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从腐烂紫菜中分离的Stenotrophomonas sp.Z705菌株产琼胶酶的最佳发酵条件和培养基组成。【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装液量、摇床转速、发酵时间、初始pH、发酵温度、盐度等因素对Stenotrophomonas sp.Z705菌株发酵产琼胶酶活力的影响,从中筛选出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分析不同氮源和碳源对Stenotrophomonas sp.Z705菌株发酵产琼胶酶活力的影响,从中筛选出该菌株最佳培养基的组成。【结果】Stenotrophomonas sp.Z705菌株发酵产琼胶酶的最佳条件为:装液量25mL、摇床转速200r/min、发酵时间23h、初始pH 7.2、发酵温度28℃、盐度3.4%;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牛肉膏5.0g/L、酵母浸膏1.50g/L、琼胶0.30g/L。【结论】在最佳组成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下,该菌株产琼胶酶活力稳定在87.1U/mL左右,比优化前提高了60.4%。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琼胶分离菌Cellvibrio sp.BR的发酵条件及酶学性质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对琼胶分离菌Cellvibrio sp.BR发酵条件的优化,筛选该产酶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该菌株产琼胶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在25℃、起始pH7.0的条件下培养36 h;该酶作用的最适pH为7.O~8.0,最适温度为35℃,最适底物质量分数为1.1%;该酶具有明显的底物特异性.[结论]为琼胶酶的进一步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豆渣为原料.探讨了豆渣纤维添加量对面包体积、弹柔性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添加改良剂时.豆渣纤维最大添加量为5%;添加而包改良剂可提高豆渣纤维的添加量,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在保证面包一定品质的前提下,面包改良剂为2%时,豆渣的最佳添加量为7%.  相似文献   

11.
耐高温耐高糖酵母的筛选与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南疆水果表皮上筛选到54株耐高温酵母菌,通过富集培养、高温高糖驯化与筛选,得到3株优良菌株,在45℃高温、20%糖度条件下,其发酵性能均能达到常温(28℃)下酿酒酵母的发酵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以豆渣为主要原料,利用黑曲霉为产酶菌株,在29℃下,通过固态发酵法生产纤维素酶和淀粉酶。单因子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为:15 g干豆渣、含水量55%、黑曲霉接种量1.7 mL、培养时间84 h;产淀粉酶的最佳条件为:15 g干豆渣、含水量60%、黑曲霉接种量1.5 mL、培养时间60 h。在此条件下,纤维素酶活力达475 U/g,淀粉酶活力为198 U/g。说明利用黑曲霉对豆渣进行固体发酵产酶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生产豆渣饼干的最适配比.[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分析将不同比例的豆渣添加至传统糕点中,确定生产原味、无糖豆渣饼干的最适豆渣添加量及最佳工艺条件.[结果]适量添加豆渣可提高面粉中的湿面筋含量;无糖豆渣饼干的最佳条件为焙烤温度160℃、焙烤时间10 min、豆渣添加量30%、油糖最佳质量比1.0∶1.5、油糖总量与豆渣面粉总量最佳比1.0∶2.0、疏松剂中的小苏打与碳酸氢铵配比为2∶1.[结论]该研究提高了传统饼干的营养价值,为豆渣食品的开发利用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从长期施用多菌灵农药的土壤中,通过不同温度条件下富集筛选,获得1株耐冷多菌灵高效降解菌株.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 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应用高效波相色谱法对纯培养条件下菌株的降解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筛选所获得的菌株与Enterobacter菌属的亲缘关系最近,将其命名为Enterobacter sp.D5;该菌株能在以100 mg·L-1多菌灵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15℃、pH值7.0、200 r·min-1的最适生长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12d,多菌灵的降解率达到100%;在最适培养条件下外加氮源可以提高多菌灵的降解率,外加碳源抑制了多菌灵的降解.  相似文献   

15.
云秃蝗肠道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肠道细菌分离筛选技术,从云南云秃蝗(Yunnanacris yunnaneus)活体标本肠道内分离出可培养细菌22株,并对22株菌基因组16SrDNA全长序列进行分析。通过杜氏纤维素选择性培养基并结合测定以滤纸、脱脂棉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底物的纤维素酶活力,从中筛选出纤维素酶高产菌株5株。结果表明,在长期自然环境条件下,从云南云秃蝗肠道内分离的可培养22株细菌分别归属Bacillus sp.,Pseudomonas sp.,Nocardiopsis sp.,Kocuria sp.,Cellulosimicrobium sp.五大类菌群,其中文中所筛选出的5株具有纤维素降解功能的细菌中,4株为芽孢杆菌属,1株为假单胞属。纤维素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XN-80-5以滤纸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底物时纤维素酶活力最高,分别为167.49U/mL、573.57U/mL,而XN-80-1和XN-80-2均以脱脂棉为底物时纤维素酶活力最高,分别为32.85U/mL、33.76U/mL。  相似文献   

16.
从湖北、河南等地收集、分离的61株霉菌中,筛选得到一株能良好发酵生产腐乳(Chinese cheese)的耐热性霉菌——H_4菌株.经鉴定,H_4菌株为毛霉(Mucor sp).在35℃条件下,该菌株在豆腐坯生长、发酵良好,为目前报道的最耐热的腐乳生产用菌种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筛选得到4种菌根真菌(硬皮马勃属Scleroderma sp.、牛肝菌属Boletus sp.、鬼伞菌属Coprinus sp.、口蘑属Tricholoma sp.),分别采用菌液浇施的方法接种蓝莓幼苗,接种90 d后进行菌根侵染率调查并进行低温胁迫处理。结果表明,4种菌根真菌均可以侵染蓝莓幼苗,其中以接种Coprinus sp.处理的侵染率最高,接种Tricholoma sp.处理的侵染率最低。2个蓝莓品种的幼苗接种不同菌根真菌后,在低温胁迫下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总体高于对照,其中以接种Boletus sp.处理的蓝莓幼苗表现最好,接种Scleroderma sp.处理和接种Coprinus sp.处理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蓝莓幼苗的酶活性,接种Tricholoma sp.处理对蓝莓幼苗酶活性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8.
对以面粉为主要原料,添加小米粉、豆渣粉等制作烘烤清蛋糕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优化工艺参数,即在实验条件下,豆渣小米清蛋糕的最佳配方为豆渣粉50g、小米粉20g、白糖10g、鸡蛋230g、面粉90g,按此配方加工所得产品的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高温热害现象已经成为制约水稻高产、稳产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有效、可重复性好的水稻耐热性评价方法是开展水稻耐热种质资源筛选与创制、培育耐热水稻新品种、解析水稻耐热性状分子遗传机制的关键.介绍了水稻高温热害的形成机理、评价方法,以及前人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开展的水稻耐热性QTL研究,以期为开展水稻耐热性相关研究,解决气候变暖大趋势下水稻高温热害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豆渣为乳酸菌固定化载体,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影响乳酸菌固定化培养的3个因素进行了优化,同时研究了体外模拟消化系统胁迫对发酵豆乳中活乳酸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液比1∶40、接种量3%、培养时间24 h为豆渣固定化培养乳酸菌的最佳条件,在此组合条件下豆渣载体上固定吸附的最大活菌数为1.07×1010cfu/g;经体外模拟胃肠消化系统后,豆渣固定化乳酸菌发酵豆乳中的活菌数显著高于游离乳酸菌发酵豆乳中的活菌数。说明豆渣可以作为一种新型固定化乳酸菌的材料,且能够增强乳酸菌对消化系统胁迫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