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红罗非鱼为丽鱼科(Cichli-dae)、Oreochromis属,是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的突变种,因鱼体为红色,称红罗非鱼。也因其体色纯红,形似真鲷,体腔无黑膜,肉质鲜嫩,且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好,颇受消费者喜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于2009年从马来西亚引进最新一代红罗非鱼品系。该品系红罗非鱼经数年选育而成,体色纯正,为淡粉红色,部分个体有胭脂红色斑,与传统的红罗非鱼以橘红色为主的体色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
红罗非鱼体色分离及生长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不同来源的红罗非鱼的体色分离及生长等性状作了观察,对体色的遗传规律及体色与生长、性别、体型等性状间的相关性、有关性状世代间的变化也作了初步探讨,并依此对红罗非鱼品种的选育工作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3.
红罗非鱼工厂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罗非鱼是鲈形目、丽鱼科、罗非鱼属内基因突变种经过多代选育产生的。1995年,集美水产技术推广站和集美野业水产优良品种繁育场引进来自南亚地区、台湾省、国内其他水产科研单位的红罗非鱼种鱼,进行‘红罗非包制种技术开发’。经过4年实施,选育出了种质较好、生长速度快、体色遗传稳定、体型好的红罗非鱼改良种。实施结果:引进、选有亲鱼4.4万尾;繁育出鱼苗1916万尾;子四代鱼苗红色率96%;诱导雄性率叨叽以上。1998年11月13日,由厦门市科委组织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文,本课题红罗非鱼的红色率、形态等方面达国内领克水平。现将…  相似文献   

4.
红罗非鱼(Red Tilapia)为鲈型目(Perciformes)鲡鱼科(Cichidae)罗非鱼属(Tilapia)内种间杂交育出的新品种。经生化遗传和细胞学方面的分析研究,证明是莫桑比克罗非鱼(T.mossambica)的白变体与尼罗罗非鱼(T.nilotica)杂交的变异种,其体色性状不稳定,后代会产生分离。经过多年的选育和改良,红罗非鱼已显示出较优的经济性状,体表红色,腹膜洁白,生长快、肉味鲜美、食性广泛,经济效益高,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淡水养殖优良品种,在太平洋地区有较大市场潜力,东南亚一带也颇受欢迎。我省红罗非鱼养殖发展迅猛,池塘混养、单养已成规模、网箱养殖不断扩大。红罗非鱼俗称为彩虹鲷,是一个十分具  相似文献   

5.
彩虹鲷是红罗非鱼是罗非鱼属内种间杂交经多年选育 而成的一个综合性状十分优良的养殖品种。我国大陆养殖 的红罗非鱼来源基本有两种,一种来源于我国台湾和东南 亚,另一种来源于以色列。来源于台湾省和东南亚的红罗 非鱼大部分为粉红色,在我国养殖较普遍。据有关资料介 绍,它是莫桑比克罗非鱼的变异种与尼罗罗非鱼杂交后, 经多年的定向选育而成,其父母本颜色相同;来源于以色 列的红罗非鱼体色为橙红色,在我国养殖较少,与前者不 同,它是红罗非鱼(♀)与白罗非鱼(♂)的杂交子一代。而 作为亲本的红白两种罗非:鱼来源较为复杂,是由尼罗罗非 鱼、莫桑比克罗非鱼、黄边黑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等四  相似文献   

6.
王黎凡  方建山 《淡水渔业》1999,29(10):31-32
红罗非鱼引进我国后,由于性状尚未完全稳定,繁育后代体色常有黑红相间或黑斑。我们对其进行提纯选育,经四年四代的选育,子四代(F4)红罗非鱼苗的红色率96%,比原来高出19.5%,子三代个体生长提高22.1-45.3%,群体产量提高25%-45%,体型接近奥尼型。  相似文献   

7.
陈登遵 《齐鲁渔业》2013,(10):38-39
红罗非鱼,又称红鲷,因其体色纯红,体腔无黑膜,肉质鲜嫩,、且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好,颇受消费者喜爱。10多年来,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先后引进了不同品系的红罗非鱼进行选育和养殖推广,较系统地掌握了该鱼的生物学特性和养殖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艳红   《河北渔业》2003,(3):29-29,34
<正> 红罗非鱼(Red tilapia)是尼罗罗非鱼和体色变异的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经多代选育而成的优良品种。由于选育的背景和材料不同,产生了不同品系的红罗非鱼。我们试验用的以色列红罗非鱼是2001年9月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从以色列桑德养殖场引进的。以色列红罗非鱼除具有优异的生长性状外,还具有较强的耐盐性。经试验(试验报道待发),其耐盐性不仅远强于尼罗罗非鱼,而且还强于台湾红罗非鱼。为此我们利用我场丰富的咸海水及地热井水资源,进行了红  相似文献   

9.
红罗非鱼是罗非鱼属内基因突变经多代选育而成的优良品种,具有体色鲜艳、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耐盐性强等优点。红罗非鱼不仅能在淡水中生存,而且能在自然海水和半咸水中更好地生长,但是关于其在海水中的具体生长参数报道较少。我们于2001年引进以色列红罗非鱼以后,分别对其后代体色分化情况、耐盐性指标等进行了研究,现就其在海、淡水中的生长情况与北方地区养殖较多的尼罗罗非鱼进行比较,为其在海水及盐碱滩涂进行罗非鱼养殖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试验鱼为2001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引进的以色列红罗非鱼原种所产的子一代(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0.
红罗非鱼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罗非鱼(Red Tilapia)是近几年来引进的一种高产优质养殖鱼类,是鲈形目(Perci-formes)鲡鱼科(Cichidae)罗非鱼属(Tilapia)内种间杂交育出的新品种。具有体色诱人、腹膜洁白、生长速度快、肉味鲜美、食性广泛、适应性强、不易感染疾病、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台湾省、菲律宾、关岛等国家和地区养殖红罗非鱼较多,大陆广东、福建发展迅猛,并称之为彩虹鲷。其经济价值为黑色罗非鱼的3—4倍。红罗非鱼是一个十分具有推广前景的品种,笔者从1986年起开始红罗非鱼的选育与改良研究,几年来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其优良性状更为明显。现结合有关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红罗非鱼及其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罗非鱼(Red Tilapia),广东又称红鳓鱼,台湾称红吴郭鱼,日本称红鲷,因其体色纯红,型似真鲷,体腔无黑膜,肉质鲜嫩,且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好,颇受消费者喜爱。世界上包括以色列、美国、泰国、菲律宾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进行红罗非鱼的养殖,我国大陆最早引进红罗非鱼是1973年,由日本华裔赠送给我国并放于珠江水产研究所试养,I981年从台湾重新引入红罗非鱼并进行了选育和养殖推广。20世纪90年代初,沿海养虾业受病害的影响,许多虾池闲置,利用虾池养红罗非鱼受到了经营者的重视,有关部门引进和选育了…  相似文献   

12.
星洲红鱼和奥尼罗非鱼养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洪玉 《齐鲁渔业》2007,24(6):37-39
星洲红鱼是鲈形目、鲡鱼科、罗非鱼属中种间杂交的一个品种,原产地新加坡。体色粉红,没有黑斑或极少黑斑,体形与奥尼罗非鱼相似,个体大,头小,背高,体宽,肉厚,腹膜洁白。星洲红鱼食性为杂食性,耐低温能力强,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引进养殖试验2年来,证明该鱼肉质好,养殖优势明显。为了进一步验证该鱼适应性强,生长快,抗病力强,易养殖等优点,2006年笔者进行了星洲红鱼和奥尼罗非鱼养殖对比试验,通过试验比较两种鱼的生长速度、成活率、饵料系数、产量、效益和营养成份,为星洲红鱼的推广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彩虹鲷(Red.Tilapia)属鲈形目、鲡鱼科、罗非鱼属,为属内基因突变,经过多代选育杂交育出的新品种。体色以红、黄为主,呈现出多种颜色组合,体色艳丽,形似真鲷,故得彩虹鲷之美称。该鱼属热带鱼类,具有生长快,食性杂,繁殖力强,适应盐度广,耐低氧,抗病力强,海淡水均可养殖等优点;彩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马来西亚红罗非鱼越冬期体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马来西亚红罗非鱼体色分化变异的遗传分子机制,以期解决其越冬期的体色变异问题,本研究比较了越冬期不同温度处理(16、20、25和30°C)对其表观体色、酪氨酸酶活性以及皮肤色素带和黑色素细胞的影响。实验50 d后发现,16°C组大部分鱼体较实验开始时变黑,整个鱼体呈现青灰色,20°C组多数鱼体腹部也变为青灰色。随着温度的升高,红罗非鱼背部皮肤、腹部皮肤和血清中酪氨酸酶的活性逐渐升高,25°C时达到最高值,而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30°C组鱼的酪氨酸酶活性反而降低。血液中tyr m RNA的表达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25和30°C组红罗非鱼肌肉中的tyr m RNA表达量也显著高于16和20°C组。切片显微结构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红罗非鱼背部皮肤的黑色素细胞数量减少。研究表明,马来西亚红罗非鱼越冬期的体色变异可能是其皮肤黑色素细胞数量和体内酪氨酸酶活性改变的结果,深入研究其调控机制有助于了解鱼类体色遗传机理并进行体色性状的改良。  相似文献   

15.
尼奥鱼_尼罗罗非鱼_奥利亚罗非鱼_同其亲本的形态和判别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李家乐 《水产学报》1999,23(3):261-265
本文报道尼奥鱼同其亲本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形态上的异同点和判别方法。用卡方法对8 个可数形态参数,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8 个可量性状和24个框架参数进行综合分析。从体色上看,尼奥鱼偏于父本奥利亚罗非鱼,而三种多元分析的结果均表明尼奥鱼的体型偏于母本尼罗罗非鱼, 因此认为控制体色和体型遗传的是不同的基因组合。建立了区分尼罗、奥利亚和尼奥鱼的简单判别公式。  相似文献   

16.
张希  杨宁  孙鶱  黄海 《水产科技情报》2014,41(6):290-293
为了解暹罗斗鱼多彩体色的成因,为斗鱼的体色选育提供科学依据,对红色系、蓝色系和金属色系暹罗斗鱼背部鳞片的色素细胞进行了研究。通过显微观察,确定了组成斗鱼鳞片的色素细胞有黑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鸟粪素细胞等4种,分布于鳞片的上下两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颜色品系间鳞片色素细胞的组成、分布、形状不同,是形成暹罗斗鱼多彩体色的重要原因。红色系斗鱼没有鸟粪素细胞,而蓝色系和金属色系斗鱼均有鸟粪素细胞,只分布于鳞片的下层。除了蓝色系铁锈蓝色斗鱼外,蓝色系其它颜色斗鱼和金属色斗鱼鳞片的上下层均有黑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这3种色素细胞。红色系不同颜色斗鱼的色素细胞组成不同,超红色斗鱼有黑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柬红色斗鱼只有红色素细胞,橘红色斗鱼有红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黄色斗鱼有黄色素细胞和黑色素细胞,分布于鳞片的上下层。  相似文献   

17.
王兰梅  朱文彬  傅建军  罗明坤  董在杰 《水产学报》2023,47(4):049602-049602
为了探究红罗非鱼越冬期体色变异的分子机制,实验构建了其2种体色(正常粉红体色和变黑体色)皮肤组织的小RNA文库,每组4个重复,组装后平均每组分别获得12 190 544和11 891 890条过滤后的读长(clean reads),获得miRNA成熟序列669个,其中337个是已知的miRNAs。鉴定出越冬期变黑体色相对于正常粉红体色鱼的差异表达miRNAs 26个,其中上调11个,下调15个,且12个为已知的miRNAs,可能在红罗非鱼越冬期体色变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富集分析发现了大量代谢和体色调控相关的通路。研究表明,红罗非鱼越冬期的体色变异可能是色素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形成的,与代谢相关的调控通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解析红罗非鱼越冬期体色变异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科技     
正"一种珍珠白品系红罗非鱼的家系选育方法"获国家专利近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水产遗传育种研究室朱文彬助理研究员、董在杰研究员等人发明的"一种珍珠白品系红罗非鱼的家系选育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201410684271.3。据悉,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选育方法包括:1.亲鱼的选择:在体色分化严重的红罗非鱼群体中挑选出体表  相似文献   

19.
红罗非鱼肉质氧化快红罗非鱼体色美、生长快,尤其适于咸淡水养殖。为比较红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的肌肉营养含量,美国科技大学食品系的研究人员与农业试验站联合进行了测定。将尼罗罗非鱼(黑体色和蓝体色)和红罗非鱼在同样环境下繁殖和养殖,生长季节过后发现:蓝体色尼...  相似文献   

20.
为了集成吉富和奥尼罗非鱼的所有优良经济性状,我们通过选育,提取吉富罗非鱼生长快,奥尼鱼雄性率高、抗病力强、耐低氧的经济性状,培育出经济性状更优的吉奥罗非鱼良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