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山桂花人工纯林与混交林群落学特征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样地法比较了山桂花的山地人工纯林及山桂花+西南桦混交林群落的生活型谱、叶型谱、植物种类的重要值以及物种多样性等特征,结果发现:山桂花纯林和山桂花混交林都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其次为地面芽植物;在高位芽植物中又都以小高位芽植物的比例为高;山桂花纯林的中、矮高位芽植物比例比混交林高,而混交林的大高位芽植物、藤本高位芽植物比例比纯林高 山桂花纯林和混交林的叶级都以中型叶为主,大型叶次之,2种森林类型各叶级的比例分配基本一致,但两者叶级谱还是略有差异,2种林型的生活型特征符合热带植被的群落学特征 山桂花纯林的物种丰富度要比山桂花+西南桦混交林高,山桂花纯林和山桂花+西南桦混交林的Shannon Wiener指数(H′)值相差不大,而混交林的均匀度要比纯林高 根据群落中各植物重要值的大小,纯林的物种组成主要有:山桂花、鸡血树、黄毛榕、棕叶芦、山菅兰、竹叶草等;混交林的植物种有:山桂花、西南桦、苦竹、短刺栲、西南凤尾蕨、山菅兰、棕叶芦等 纯林和混交林群落层次都分为3层,其中纯林的乔木层树种单一,灌木和幼树层种类较多,多达71个植物种,占总种数的51 82%;而混交林的灌木和幼树层有44种,占总种数的32 12%  相似文献   

2.
通过样地法比较了西南桦纯林、西南桦 山桂花(Paramichelia baillonii)和西南桦 马尖相思(Acacia mangium)3个人工群落的群落学特征,并与次生林和山地雨林的群落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发现,3个群落都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其次为地面芽植物;在高位芽植物中又都以小高位芽植物比例较高;3个群落的叶型谱以小型叶为主,光照生态类型谱以阳生种类为主,水分生态类型谱以中生种类占优势。生活型谱、叶型谱和水分生态类型谱都与热带山地雨林的群落一致。从3种人工林的群落学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看,西南桦 马尖相思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值最高,说明其植物种类成分复杂,生境优越,群落破坏后恢复能力最强,最有利于向顶极演替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广西大青山西南桦(Betulaalnoides)人工林藤本植物区系特点,为开展人工林藤本植物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广西大青山西南桦人工林野生藤本植物区系的物种组成、生活型、攀援方式和地理分布类型.[结果]大青山西南桦林下共有野生藤本20科27属30种,其中双子叶藤本植物具有明显优势,占该群落藤本植物总种数的93.33%,蕨类藤本和裸子藤本较贫乏,均仅有1科1属1种;在科属构成中,单种科和单种属比较集中;木质藤本是大青山西南桦群落的优势藤本,占总种数的70.00%;藤本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60.00%,其余各生活型所占比例均较小;攀援类藤本以缠绕类最多,占总种数的60.00%,其次是卷曲类,搭靠类和吸固类所占比例较小;分布区类型以热带地理成分为主.[结论]西南桦人工林林下藤本植物种类较多,生活型和地理分布类型较复杂,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北京雾灵山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雾灵山固定标准地群落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比较了不同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乔灌草各层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①不同植物群落高位芽植物种类最多,地下芽植物种类次之,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和1年生草本植物缺乏。②植物群落乔木层层片结构差异明显,天然次生林层片结构复杂,以落叶阔叶中高位芽层片和小高位芽层片为优势层片;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以落叶针叶大高位芽层片为单优层片,层次结构简单。③雾灵山植物群落物种组成较丰富,在群落梯度上,总体物种丰富度指数大小顺序为群落Ⅰ>群落Ⅲ>群落Ⅱ。④天然次生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一致,均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⑤天然次生林的草本层物种均匀度指数最大,乔木层次之,灌木层的物种均匀度指数最小;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不同生长型的物种均匀度指数没有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滇南岩溶山地4种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学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样地法比较了西南桦林(Betula alnoides forest)、马尖相思林(Acacia mangium forest)、山桂花林(Paramichelia baillonii forest)和高阿丁枫林(Ahingia excelsa forest)林下植物的群落学特征,并与次生林和山地雨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4个群落都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其次为地面芽植物;在高位芽植物中又都以小高位芽植物比例较高;4个群落的叶型谱以小型叶为主,光照生态类型谱以阳生种类为主,水分生态类型谱以中生种类占优势.生活型谱、叶型谱和水分生态类型谱都与热带山地雨林群落一致.从4种人工林林下植物的群落学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看,山桂花林的水热条件最好,物种多样性值和群落均匀度居4种人工林之首,其次是高阿丁枫林,说明其植物种类成分复杂,生境优越,群落破坏后恢复能力最强,最有利于向顶极演替发展.  相似文献   

6.
熊好琴  张娴  李小英 《现代农业科技》2011,(13):189-190,194
通过样方法对漫湾库区周边的常绿阔叶林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漫湾库区周边的常绿阔叶林群落样地内维管束植物100种,隶属于44科。蕨类植物共3科3种,种子植物有41科、97种。含种数最多的科是山茶科,其次是樟科,含单种的科有28科,占科总数的63.64%。乔木层中山茶科和樟科的种占据优势,其重要值之和为57.6%;灌木层山茶科和壳斗科占据优势,其重要值之和是34.5%。群落生活型小高位芽植物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43.7%,矮高位芽植物占34.8%,地面芽植物很少,只占总种数的0.3%。群落中大径级的植物优势不十分明显,多数种类在中小径级范围有较多的分布。灌木层的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Margalef指数均比乔木层和草本层的大,从灌木层、乔木层到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晋西黄土地区不同退耕林地下的物种多样性,基于14个样方内植被数据,通过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研究晋西黄土地区主要植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4个样地共记录了102种高等植物,草本层种类73种,灌木层包括乔木幼树共31种,乔木层12种;不同类型森林群落内部各层的群落多样性基本都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但在山杨(Populus davidiana)次生林和山杨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次生林中灌木层高于草本层.群落之间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次生林>人工林,以山杨次生林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纯林多样性最高;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人工林>次生林,刺槐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混交林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人工林的多样性最高,刺槐人工林和山杨辽东栎次生林草本多样性最低.不同林分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表现为,灌木层:次生林>混交林>纯林;草本层:纯林≥混交林>次生林.β多样性显示,混交林相比较于纯林与次生林之间差异小.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比单一树种造林有更高的群落物种多样性,低密度造林能够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创造林隙供灌木和小乔木生长以及营林初期采用乔灌草搭配造林能够加快群落演替,促进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8.
秦岭油松人工林与次生林群落特征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标准样地法对秦岭旬阳坝地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次生林与人工林进行了群落学调查研究,旨在比较天然油松林遭砍伐后经过自然恢复或人工栽植恢复40a左右群落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天然恢复次生林有维管植物66科104属134种,人工林有维管植物73科104属125种,2种群落含1~2个种的科均较多;人工林与次生林共有种为70种,种类组成相似系数为53.03%。2种群落的垂直结构相似,都分为乔木、灌木和草本3层,乔木层又分3个亚层;人工林乔木层、灌木层密度低于次生林,草本层密度高于次生林。2种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中,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和Richness指数的大小顺序均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Simpson指数均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Evenness指数的变化不一致,天然次生林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人工林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次生林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人工林,而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人工林;人工林与次生林灌木层各多样性指数无明显差异;人工林草本层的优势度显著高于次生林。人工林凋落物厚度显著高于次生林,土壤营养指标在2种群落间均无明显差异。上述结果说明,经过40a左右的恢复,人工林与次生林群落特征已达到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油松适合作为该地区的造林树种恢复天然植被。表9参21  相似文献   

9.
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特征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三明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的植物区系和群落特点进行研究,并与临近的格氏栲天然林群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 200 m2格氏栲人工林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42种,少于相同面积的天然林群落(87种)。种子植物属的热带成分在2个群落中均占优势,人工林群落热带属比例(87.50%)高于天然林(76.56%)。高位芽植物在2个群落中均占优势,人工林群落高位芽植物比例(71.43%)小于天然林(89.66%)。格氏栲人工林层次结构简单,乔木层树种单一,灌木层和草本层发育较差,物种少,乔木层、灌木层和层外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低于天然林群落;天然林群落层次结构复杂,乔木层树种多,有3个亚层,灌木层发达,有2个亚层,种类较多,草本层发育较差。  相似文献   

10.
根据蓥华山通溪河林区植物群落调查数据,对该区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各层次植物物种的重要值,并采用多种方法计算各层次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①群落中共有植物165种,分别隶属于79科、135属.③群落的生活型高位芽植物最多,地面芽植物次之.该群落叶的性质以小型叶、单叶、草质、非全缘为主.③在各次生林类型中,物种丰富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除人工恢复失败的杂灌林,其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与丰富度指数趋势一致.其中人工次生林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为最低.在原始林中,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11.
空间生态位的分析方法在森林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选择黑龙江省东部典型天然次生林和接近原始阔叶红松林两个区域的森林类型,采用空间生态位理论的分析方法,对组成这两个森林群落类型的主要种群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和地理矩进行了定量测定。并对森林资源进行了空间生态位的划分。从而反映出森林群落的演替动态及趋势。结果表明:在帽儿山次生林区,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是色木械,榆树,水曲柳和黄波罗等硬阔叶树种,白桦,山杨等软阔叶树种的生态位宽度正在缩小。森林群落进入了以硬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黎母山片区内28 a和15 a加勒比松群落、20 a和26 a马占相思群落、16 a和21 a橡胶群落、10 a和3 a桉树群落、20 a次生林群落进行调查,通过树种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反映林地森林植被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乔木层树种种类最多的是次生林群落40个种,20 a马占相思群落乔木层树种共29个,21 a橡胶和3 a桉树群落未调查到乔木;灌木种类最多为20 a马占相思群落,共5个种,草本种类最多为3 a桉树群落,共7个种。2)次生林优势种为贡甲和青梅,重要值分别为17.87%和14.76%;28 a加勒比松群落乔木树种重要值最大为鸭脚木38.94%,15 a加勒比松群落乔木树种重要值最大为中平树37.99%,20 a马占相思群落乔木树种重要值最大为细齿叶柃18.80%,26 a马占相思群落乔木树种重要值最大为八角枫30.86%,16 a橡胶群落乔木树种重要值最大为白楸31.63%,10 a桉树群落乔木树种重要值最大为细基丸45.74%;森林群落内灌木树种与草本种类比较少。3)黎母山不同外来树种与次生林群落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  相似文献   

13.
以江西武夷山典型中山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在30 km2固定样地设置16个样方,其中13个常绿阔叶林群落、3个落叶阔叶林群落。群落乔灌层物种丰富,占物种生活型的83%。共调查到植物58科112属186种,以壳斗科、山矾科、蔷薇科、山茶科、樟科物种数最多,建群种主要为多脉青冈、闽皖八角、白檀、枫香树等,灌木层以山矾科、山茶科、禾本科为主。物种科属分布区类型以热带性质为主,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地区特点。常绿阔叶林群落和落叶阔叶林群落均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单因素方差结果显示这2种林型在多样性指数上不存在差异显著性,乔、草优势种重要值亦不存在差异显著性,只有灌木层重要值存在差异显著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测定生物量的方法对13年生西南桦人工纯林、西南桦+肉桂混交林、西南桦次生林和热带次生林进行了C贮量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4种林分的C密度分别为148.42、140.33、108.25、129.38 t.hm-2;年固C量分别为4.01、4.59、3.71、2.42 t.hm-2.a-1;地上生物质C密度分别为42.18、45.61、40.12、23.08 t.hm-2;地下生物质C密度分别为9.73、14.06、8.10、8.41 t.hm-2;林分凋落物C密度分别为6.03、8.81、3.03、2.61 t.hm-2;林地土壤C密度分别为82.38、79.94、57.00、95.28 t.hm-2。结果表明西南桦是开展以固C为目标的生态造林项目的适合树种。  相似文献   

15.
云南金沙江流域退化林地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分析了云南金沙江流域退化林地的类型、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该区域退化林地类型丰富,但各类型结构简单,垂直分布不明显.物种多样性指数在乔、灌层按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丛的顺序递减,草本层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灌丛的顺序递减.退化程度大的类型,物种多样性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退化程度较小的类型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海南五指山低海拔乌心楠(Phoebe tavoyana)次生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各优势种群的种间关联性,阐明群落演替与种间关联性的内在规律,为五指山区域内低海拔乌心楠次生林的保护、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笔者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对恢复时间最长的8个样地的乌心楠群落采用2×2列联表,运用方差比率法、χ2校验、Jaccard(JI)指数等方法计算19个乔木物种、15个灌木物种和10个草本物种的总体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乌心楠群落在乔木、灌木层次上呈不显著正联结,JI指数与χ2校验高度一致;正关联总对数高于负关联总对数,显著正关联总对数较少,大部分树种呈不显著正关联;乌心楠群落在草本层上总体关联性为显著负关联,正关联种对数较少,负关联种对数比例较高,这说明乌心楠群落草本层在林下对资源(光、热)的争夺激烈。总体而言,海南五指山区域内低海拔乌心楠次生林群落结构松散,优势种种间关系不紧密,草本层结构不稳定,尚处于演替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贵阳市长坡岭林场次生林的结构。[方法]采用设置标准样地的方法,共20个样地,将样地划分为6个群落,调查样地内所有乔木树种组成,测定胸径、树高等因子,并计算林木的密度、蓄积量、直径分布等。[结果]场部工区和谷立工区主要的乔木树种共计23种,多样性不高,幼龄林和中龄林居多,由于小径级林木占多数,林分蓄积量不高,最多的群落3蓄积量也仅为8.084 m~3/hm~2,林木直径分布符合倒"J"型,即随着林木直径的增大,数量减少。[结论]贵阳市长坡岭林场各群落林分结构尚不稳定,均属于增长型群落,制订合理的森林经营方案有利于林木蓄积量的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