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探究人民胜利渠灌区近年来地下水动态变化并通过调整灌区种植结构充分利用灌区水资源,利用ArcGIS和Matlab软件分别对灌区地下水埋深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且构建了灌区优化模型。结果表明,近年来人民胜利渠灌区地下水平均埋深呈明显的增加趋势,中游3区和下游6区地下水埋深较大且中游3区已经形成了地下水下降漏斗;灌区地下水埋深与降雨量、引黄水量和井灌水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根据优化模型,当中游3区和下游6区分别削减种植面积477.84和569.56万m~2,上游1区和中游3区分别削减水稻种植面积14 160.18、101.95万m~2时,可以使灌区有限引黄水量和井灌水量具有最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河套灌区当前地下水适宜埋深、节水阈值和水盐平衡状况。【方法】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河套灌区1998—2018年的引黄用水量、地下水埋深、水盐平衡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2018年,灌区由黄河水带来的盐分每年平均约254万t;排入乌梁素海的盐份年均约106万t,每年约有148万t盐分滞留在灌区内,灌区土壤仍然处于连续积盐状态。由于引入和排出大量的生态水,乌梁素海排入黄河的盐分年均188万t,属于脱盐状态,乌梁素海水质持续改善。河套灌区地下水适宜开采量约为3.2亿~3.6亿m3/a,灌区近年地下水实际开采量2016年为2.1亿m3,2017年为2.4亿m3,2018年为2.15亿m3,目前灌区还有约1.5亿m3的地下水开采潜力。【结论】河套灌区目前地下水年均适宜埋深为1.8~2.5 m,认为灌区农业引黄水量下限(节水阈值)约为40亿m3,每年还应该引入3亿~4亿m3的生态用水,用于维持乌梁素海和灌区湖泊湿地的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我区属黄土高原半干旱缺水区,可开发利用的地面水人平每年约300立米。地下水资源也不丰富,人平每年不到300立米,除渭河及其支流低级阶地少数地区,埋深尚浅,单井涌水量也较丰富外,大部分地区水位埋深20~60米,单井涌水量一般在300—700吨/日。据在富平县华米公社调查,单井涌水量在40吨/时以下的井数占总数的95%,有50%的机井单井涌水量不到20吨/时(见表1)。加之有些机井水泵配套不合理,泵的出水量大于井的涌水量,必须抽抽停停,单井效益很低,全区平均每眼井仅浇地50多亩。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北方地区多为干旱半干旱气候,降雨稀少、蒸发强烈、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地下水的水位埋深对区内的植被生态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次研究以ARCGIS空间分析技术为平台,以我国通辽地区为典型研究对象,在充分掌握区内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生态植被等条件的基础上,从区域尺度上定量分析了植被生长状况与地下水位埋深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在内蒙古通辽地区,适宜植被生长的最佳地下水埋深为2~2.4m,植被能够生长的地下水埋深范围是1.3~3.8m,不适宜植被生长的地下水埋深范围是3.8~7.5m,当地下水埋深大于7.5m时,地下水埋深与植被覆盖度相关度很小。  相似文献   

5.
随着黄河水资源逐年紧缺,河套灌区迫切需要提高区内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井渠结合采用抽取地下水和引黄水共同灌溉,在不减少灌溉用水的情况下减少了引黄水量,是一种切实有效的节水措施。应用Visual MODFLOW建立了河套灌区的地下水模型,通过对模型的率定与验证,较好地反映了河套灌区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可用来预测该地区地下水运动及水资源状况,分析该地区采取井渠结合节水措施后对地下水的影响。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河套灌区实施井渠结合节水措施后,可减少黄河引水约4.09亿m3,井渠结合区内生育期平均地下水埋深由2.17 m增至2.68 m,秋浇期由1.91 m增至2.82 m,冻融期由2.28 m增至2.50 m。  相似文献   

6.
以莘县为例,探讨傍河井抽取的地下水与引黄河水之间存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引黄沟渠在抽水井影响半径2倍以外时,傍河井的数量或者抽水量足以引起引黄沟渠周围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则引黄河水对该区域的地下水补给量就会增加,取水量越大,地下水位下降越大,补给量增加的也越多;当引黄沟渠在抽水影响半径2倍之内时,引黄河水就会直接补给水井,补给量与水井的单位时间出水量、水井与引黄沟渠的距离、抽水时间有关,出水量越大、距离越近、抽水时间越长,引黄河水的侧渗补给量越大,反之依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山东省特别是鲁北地区引黄发展过程的研究,定量分析了鲁北地区大规模引黄灌溉前后地表径流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降雨量基本相同时,区域地表径流系数随引黄量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大规模引黄灌溉后,增加了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量,并且成为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可利用黄河水替代深层地下水,控制和停止开采深层地下水或回灌深层承压含水层,能缓解淡水地下水漏斗扩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水均衡模型Saltmod构建了灌区地下水动态预测模型,利用灌区2000-2013年多年实测地下水埋深和排水量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采用验证后的模型预测了4种引水量和4种降雨情况下河套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过程,4种引水量分别为45.1(现状)、42、40和36.4亿m~3,降雨量分别为现状条件的100%、75%、50%和25%。结果表明,Saltmod模型可以较好地运用于河套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预测分析。在现状条件下,未来10年灌区地下水埋深和排水量基本保持稳定,当引水量下降时,灌区的地下水埋深小幅增加,排水量明显减少。4种降雨量情况下,当引水量为40亿m~3时,地下水埋深较现状条件依次增加0.02、0.06、0.09、0.12 m,排水量依次减少1.404、2.031、2.590、3.083亿m~3;当引水量为36.4亿m~3时,地下水埋深较现状条件依次增加0.04、0.08、0.10、0.13 m,排水量依次减少2.364、2.918、3.465、3.946亿m~3。可见,在引水量和降雨量同时减小时,灌区地下水埋深增加较大,排水大幅减少,降幅超过50%,这将导致灌区盐分排泄减少,增加土壤盐渍化风险。可为确定维持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引水量阈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地下水埋深对棉花膜下滴灌灌溉制度的影响,以新疆孔雀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HYDRUS-2D软件对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的土壤含水率动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为1m时,地下水对土壤水的补给作用较强,灌溉定额3 000m~3/hm~2较为适宜;地下水埋深为2m时,灌溉定额4 500m~3/hm~2较为适宜,此时棉花基本不受水分胁迫;地下水埋深为3m时,地下水对土壤水已无补给作用,灌溉定额5 550m~3/hm~2较为合适,此时水分胁迫时间累计14d。  相似文献   

10.
在引黄水量大幅减少且河套灌区大范围实施节水改造工程的背景下,为研究河套灌区渠道衬砌前后对农田水土环境的影响,通过对隆盛节水改造典型示范区的环境效应进行监测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示范区环境变化主要与灌水量有关,渠道衬砌有效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对地下水埋深及土壤盐碱化有一定影响。为控制灌区土壤盐碱化,示范区地下水埋深阈值为1.6~1.8 m,西济支渠区域适宜引水量为1 645~1 850万m~3。渠道衬砌后灌区具有535万m~3节水潜力,研究结果将为灌区节水改造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一、概况阳谷县地处鲁西北黄泛平原,是一个老井灌区。五十年代开展了打砖井、下深泉,六十年代初开始机井建设,七十年代出现高潮,至今全县机井达到1万眼,平均103亩耕地一眼机井。共有排灌机械20817台,24.26万马力。随着井灌事业的发展,特别近几年连续大旱,地下水超量开采,漏斗面积逐年扩大,井灌出现了机井老化、单井涌水量减少、机井耗能高、装置效率低,灌溉成本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暗管排水对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重度盐碱地土壤盐分运移的影响机制。【方法】按照暗管间距18 m、吸水管埋深1.2~1.5 m、集水管埋深1.8~2.0 m的参数,铺设暗管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利用空间插值、线性回归、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对2019年5—10月暗管排水条件下1 m土层的土壤含盐量、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灌排水水质、盐分离子等数据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试验区1 m土层的盐分空间分布属于中等变异(25%~75%),土壤盐分类型为表聚型。(2)铺设暗管使地下水埋深增加了50~60 cm,试验结束时土壤盐分较试验开始时土壤盐分平均降低10%左右。(3)暗管铺设条件下,土壤盐分的主导离子为K~++Na~+、SO_4~(2-)和Cl~-,地下水中主导离子为K~++Na~+、Cl~-和HCO_3~-。(4)暗管铺设下黄河水灌溉后,土壤中HCO_3~-量增加56%,而其他盐离子量降低,SO_4~(2-)、K~++Na~+、Cl~-降幅较大分别为36%、34%、31%;灌水淋洗后,排水、地下水中各离子量均增加,排水矿化度增加幅度是地下水矿化度增加幅度的3.43倍。【结论】重度盐碱地铺设暗管,能控制地下水埋深,并降低土壤含盐量,有效促进土壤中SO_4~(2-)、K~++Na~+、Cl~-的淋洗排出,但同时要注意黄河水灌溉中HCO_3~-可能引起的土壤碱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大纲技术细则》,采用水均衡方法,计算阳信县1980~2000年的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排泄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分析地下水化学类型和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计算结果表明,阳信县地下水资源总量为8861.56万m3,由于阳信县逐年引用黄河水的增多,导致阳信县的地下水质有逐渐变好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一、试区概况平度县移动式软管灌溉试区位于县城南的王家站乡,东西长3600米,南北宽平均为600米,耕地3180亩。现有机井80眼,配套动力5.5千瓦的深井泵14台,2.2千瓦的潜水泵70台,高压聚乙烯塑料管5000米(其中损坏3000米),锦塑、再生等各种塑料管10000米(已损坏9000米)。其自然条件是:多年平均降雨680毫米左右,多年平均地下水埋深6米左右,单井出水量50~60米~3/时,土壤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引黄滴灌对大田葡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3 a生克伦生葡萄为供试材料,开展全生育期黄河水和地下水滴灌的大田对比试验,监测全生育期内2种水质滴灌处理条件下葡萄的各项指标,分析黄河水滴灌对葡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黄河水能显著影响克伦生葡萄生长发育、浆果外观品质以及果实营养物质含量,能促进新梢枝条生长发育、促进果实膨大、提高果形指数C和硬度P,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和桨果可溶性糖含量WSS分别较地下水处理提高了21.26%和13.59%,Ta含量降低了15.79%.综合分析表明,黄河水滴灌对促进克伦生葡萄新梢枝条生长发育、提高葡萄产量和改善浆果营养品质具有积极意义.试验可为葡萄引黄滴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 河北平原的中部和东部,地下水中普遍有咸水层分布,而在咸水层上部,又往往有不同厚度的浅层淡水。其中淡水底界埋深10~30m的面积约为11 400km~2,浅层淡水中的沙层均为细砂或粉砂。在这里打井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经常出现废井。如景县杜桥试区,七十年代先后打过64眼锅锥井,其中21眼涌砂淤井,5眼水质太咸,22眼水少,4眼因管理不善报废,到1986年春,能用的只剩下12眼。衡水地区1969年到1987年,共打中浅井10.9万眼,到1987年仅保有2.6万眼。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埋深对棉花灌溉制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黑龙港流域地下水位总体趋势持续下降的现象,结合沧州市南皮县棉田的原位试验,采用HYDRUS 1D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地下水对棉花根系层的补给作用对灌溉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全生育期地下水平均埋深为1.5、2m时,地下水对棉花根系层的补给量相当于实验棉田0.5~1.5倍的灌水定额。由此制定3种(1.5、2、3m)地下水埋深条件下不同降水水平年的棉田灌溉制度:播前灌之后,50%水平年不再灌溉;75%水平年当地下水平均埋深为3m时,灌一次花铃水;85%水平年在地下水平均埋深为2、3m时,各灌一次花铃水。地下水补给作用对棉花根系层土壤含水率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特别是当地下水埋深不超过2m时制定棉田的灌溉制度应充分考虑地下水的补给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Visual MODFLOW模型的三湖灌域地下水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下游的三湖灌域为研究背景,采用Visual MODFLOW模型对研究区未来15年的水资源利用及水资源变化趋势作了详细的预测研究。结果显示,到2010年研究区地下水总补给量为9940.76万m3,2015年为8184.34万m3,2020年为6808.72万m3。3个水平年地下水总补给量分别比现状年减少551.68、2308.1和3666.05万m3。3个水平年地下水位下降幅度分别为0.5~2.0 m、0.5~2.5 m之间和0.5~3.0 m之间。到2020年研究区地下水位下降最大达3 m,已接近生态要求最低水位。研究区引黄灌溉水量最少不能低于6000万m3,否则,将会出现地下水量减少、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趋势,危及生态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引黄滴灌条件下黄河水与微咸水混配对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物质表面特征的影响,选择黄河水(YR)、微咸水(SW)以及黄河水和微咸水1∶1混配水(MW)3种水源,针对灌水器流道内易形成堵塞物质的位点,进行堵塞物质形成过程的模拟培养,借助三维白光干涉形貌仪观测并分析灌水器内部堵塞物质的表面形貌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水与微咸水混配后堵塞物质表面凸起少,较为平坦;堵塞物质的厚度、表面均方根偏差、表面展开面积比率显著降低。其中,系统运行结束时(800h),混配水条件下堵塞物质的平均厚度为4.39μm,分别比黄河水、微咸水条件下低65.32%、32.51%,这充分说明黄河水和微咸水混配后可有效缓解灌水器堵塞。  相似文献   

20.
排盐补淡对滨海盐碱土壤盐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增加地下水埋深及补淡淋洗对滨海盐碱土的脱盐效果,以期为滨海盐碱土壤改良及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浅井排盐和灌溉水、降雨淋洗作为排盐补淡措施,在距排盐井不同半径处对地下水位和1 m土层含盐量进行测定,研究其在排盐补淡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利用4 m左右的简易浅井可有效增加地下水埋深,抽水区域地下水埋深围绕排盐井呈现"V"型变化;排盐对中度和重度盐碱土1 m土层含盐量的影响存在差异,中度盐碱土表现抑盐、重度盐碱土有脱盐效果,且都随着抽提半径的增大,抑盐脱盐效果减弱;灌溉或降雨对盐碱土壤有脱盐作用,抽水腾出土壤水库容会提高土壤脱盐率,比仅灌溉或降雨分别高34.22%和17.53%,接近水量的灌水处理比降雨效果明显。综上所述,增加地下水埋深、腾空土壤水库容可以有效抑制盐碱土壤返盐并提高灌溉水、降雨等淡水洗盐效率,加大土壤脱盐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