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猪高热混感症"是一种以高热、多病原混合感染为特征的疾病.该病具有发病快、发病率与死亡率高等特点.引起猪高热混感症的病原为多种病毒、细菌、原虫混合感染,主要有猪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猪流感、支原体肺炎、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等.  相似文献   

2.
李俊柱 《养猪》2007,(6):86-87
1混感综合征的综合防治方案多种病毒、细菌混合感染是目前猪病流行的主要特点。在临床上,病原体为单纯一种病毒或细菌的猪病几乎不存在,  相似文献   

3.
猪高热病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猪“高热病”病因复杂,主要包括猪流感、猪蓝耳病、非典型性猪瘟、圆环病毒病、乙型脑炎、猪伪狂犬病、猪链球菌病、猪肺疲、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弓形虫病和猪附红细胞体病等。临床上常见混合感染的类型有猪圆环病毒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猪圆环病毒与其他细菌混合感染、猪圆环病毒与支原体或弓形体等混合感染,以及猪圃环病毒与其他病毒和(或)细菌等多重混感等。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知网作为数据统计源,检索鸡传染性支气管病毒混合感染案例,对混感临床案例的地区分布、发病鸡品种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混合感染疾病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鸡传染性支气管病毒混合感染的地区分布与我国家禽存栏量的地区分布现状相符;肉鸡发生鸡传染性支气管病毒混合感染的比例远高于蛋鸡;细菌和病毒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病毒混合感染的主要病原,支原体和寄生虫在混合感染中的占比很少;在细菌的混合感染中,大肠杆菌占绝对数量优势;在病毒中主要是新城疫病毒,其次是禽流感病毒,此外鸡传染性支气管病毒与新城疫病毒和禽流感病毒易发生三重感染。本文归纳了近10年我国鸡传染性支气管病毒混合感染的基本特征,为认清鸡传染性支气管防控存在的问题及提高疫病防控水平提供了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养猪场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部分养猪场由于防疫措施及病死猪处理不当,一些流行病和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呈现多发趋势,且存在交叉感染的现象.根据对河南省南部各县区的疫病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猪病流行发生如下变化: 1 多病原混合感染非常普遍 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多重(混合)感染非常普遍,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较多,如猪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等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的混合感染,其中以猪蓝耳病病毒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较多;病毒混合感染如猪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混合感染较多,尤其猪蓝耳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混感较多.  相似文献   

6.
<正>研究内容1.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细菌混合感染致病力增强分子机制研究:建立HP-PRRSV-细菌混合感染动物或细胞模型,研究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导致炎症反应增强和动物死亡增加的分子机制。2.利用基因敲除小鼠为模型,研究病毒、细菌及寄生虫感染后逃逸宿主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7.
科学用药     
★混感急诊规格:10毫升×10支通用名:复方长效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功能:红、弓、链感染及细菌、病毒混合感染引起的高烧高热、无名高热、低烧不退友情单位:成都乾坤动物药业有限公司★菌痢快克规格:10毫升×10支通用名:乙酰甲喹注射液功能:强力止泻无反弹,高效抗菌护胃肠-主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由于大力发展养殖业,规模化新兴的养殖小区不断出现,养殖密度加大,疾病问题更加突出,加上环境消毒不严、预防措施不利等因素,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同时感染、继发感染在许多养殖场变得很普遍。目前,常见的混合感染有病毒混合感染、细菌混合感染、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病毒和寄生虫混合感染、细菌和寄生虫混合感染,甚至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混合感染,这给临床诊断和用药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总结起来有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由于大力发展养殖业,规模化新兴的养殖小区不断出现,养殖密度加大,疾病问题更加突出,加上环境消毒不严、预防措施不利等因素,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同时感染、继发感染在许多养殖场变得很普遍.目前,常见的混合感染有病毒混合感染、细菌混合感染、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病毒和寄生虫混合感染、细菌和寄生虫混合感染,甚至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混合感染,这给临床诊断和用药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由于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方式的发展,生猪及其产品的流通渠道增多,使得猪病的传染源、传染媒介、传染途径极其复杂,猪病呈多种疫病交叉混合感染趋势。在这类混合感染中,既有2种或超过2种病毒、细菌的混合感染,也有病毒与细菌的混合感染,还有病毒病与寄生虫病、细菌病与寄生虫病,以及由多种病原和其他因素引起的疾病综合征,给猪病诊断和防治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养禽业疫病的混感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病毒与细菌的混感,危害很大,诊断和防治很困难。近年临床上对此类混感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测分析发现,病毒与细菌混感综合症的病原十分复杂,其致病原除能检出新城疫与大肠杆菌外,还可能检出其他病毒和其他病原菌等,比如"鸡传喉病毒、流感病毒、链球菌、绿脓杆菌、金黄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霉形体、附红细胞体、鸡副嗜血杆菌"等。由此可见,病毒与细菌混感综合症的危害性极大,现代规  相似文献   

12.
<正>研究内容1.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细菌混合感染致病力增强分子机制研究:建立HP-PRRSV-细菌混合感染动物或细胞模型,研究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导致炎症反应增强和动物死亡增加的分子机制。2.利用基因敲除小鼠为模型,研究病毒、细菌及寄生虫感染后逃逸宿主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3.寻找具有抑制慢病毒复制活性的宿主限制性因子,研究慢病毒和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理解这些限制性因子的抗病毒活性将有助于发现新型的抗病毒分子机制和开发新的抗病毒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犬科(犬、狐、貉)、鼬科(水貂、雪貂、黄貂)和浣熊科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致死性传染病,感染率可高达100%,以上两种疾病都是犬的重要的烈性传染病,单一感染治疗已很困难,混合感染治疗难度更大.现将一犬瘟热与犬细小病毒混感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诊断湖北省某养鸭场发病鸭群的病原,有效控制疫情,试验进行了病毒分离培养、RTPCR检测、细菌分离鉴定、动物感染试验、药敏试验等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分离得到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和沙门杆菌2种病原,确诊为Ⅰ型鸭病毒性肝炎与沙门杆菌病的混合感染。说明临床上病毒、细菌的混合感染发病越来越普遍,而且细菌的耐药现象日趋严重,应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5.
<正>口蹄疫又称口疮,是一种急性、热性及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牛等偶蹄动物中。而牛肉和牛奶等是人类目前需求最高的食物之一,一旦发生口蹄疫会给养殖户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必须重视该病的诊断与防治。1流行情况牛是口蹄疫的易感动物,该病既能在同种牲畜间感染,也能在不同牲畜间感染,不同的感染群体其所产生病毒的数量以及毒性程度不同,在易感畜群中,牛是排毒数量最多、危害指数最大的动物。通常,口蹄疫的传染途径有2种:直接接触传染,即与感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国各地养猪规模的日益扩大、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多,养猪过程中出现的疾病也与养殖规模、数量成正比的不断出新,已由原来的单病原单一感染发展到现在的多病原混合感染、由原来的单细菌或单病毒的简单疾病发展到现在的细菌病毒等多重混感,所有这些疾病所带来的问题,给养猪业主带来了各种不同程度的烦恼和损失.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湟中县牦牛病毒性腹泻病原的流行现状,对湟中县内11个乡镇的138份腹泻牦牛粪便样品进行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肠道病毒(BEV)、牛轮状病毒(BRV)、牛冠状病毒(BCV)和牛星状病毒(BAstV) 5种病毒性腹泻致病原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BVDV、BEV、BRV、BCV和BAstV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44. 93%、21. 74%、8. 70%、5. 07%和6. 52%,5种病原中BVDV和BEV在所有乡镇均有流行,BRV、BCV、BAstV在部分乡镇呈散发性流行; 5种病原在1~6月龄犊牦牛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6月龄以上成年牦牛。138份腹泻牦牛中存在BVDV、BEV、BRV、BCV、BAstV的单独感染和混合感染,总单感率为53. 62%;共存在10种混感型,总混感率为15. 22%。表明湟中县牦牛存在BVDV、BEV、BRV、BCV和BAstV的感染,且混合感染情况复杂,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正高热混感类疾病在养猪生产中经常发生,很多养猪户凭老经验用发烧消炎类药物治疗,经常事倍功半,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造成猪只大量死亡,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就此病的发病机理、症状以及防控措施做简要总结,希望给养殖户以帮助。1 高热混感类疾病概述一般高热混感类疾病分为细菌、病毒和原虫感染三类。由一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引起,猪表现体温升高,超过正常体温1~2 ℃以上,持续高温不退,且有呼吸症状、败血症症状、便秘  相似文献   

19.
<正>在当今的养猪生产中,猪病多病原混合感染十分普遍,而且相当复杂。不仅有几种病毒或细菌导致的混合感染,也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等数种病原引发的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的发生,一方面使病猪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复杂多变,极易导致临床病例的错误判断,错过最佳防治良机,给养殖场户带来很大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由于乱用、滥用药物,给患病猪体带来毒副作用,也常造成耐药病  相似文献   

20.
对江西省某竹鼠养殖场的发病竹鼠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以期找到病因,对症治疗。经过病理剖检、细菌分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以及动物接种试验确诊为巴氏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混合感染。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2种细菌均对环丙沙星和先锋霉素Ⅳ高敏,对链霉素、庆大霉素、硫酸新霉素等产生耐药性。使用高敏药物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为中华竹鼠混感该病的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