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刚竹瘿蚊 Procystiphora sp:在天津1a 发生1代,以蛹在竹小枝内越冬.成虫出现在4月上旬,产卵于早园竹 Phyllostachys propinqua McClure的新芽中,幼虫孵化后钻蛀取食虫瘿内物质,于10月上旬化蛹.刚竹瘿蚊有1种内寄生天敌:瘿蚊柄腹姬小蜂Pediobius sp.;2种外寄生天敌:刺胫广肩小蜂Eurytoma setigera Mayr和栗瘿旋小蜂 Eupelmus urozonus Dalman.另有3种伴生昆虫:竹瘿广肩小蜂 Aiolomorphus rhopaloides Walker、纹黄枝瘿金小蜂 Homoporus japonicus Ashmead和秆蝇金小蜂Gastrancistrus sp..  相似文献   

2.
<正> 北京油松毛虫平腹小蜂(Anastatus sp.)属膜翅目旋小蜂科,是北京地区油松毛虫卵期主要寄生天敌之一,自然寄生率一般在1.5—9.5%(1983—1985年)。1983—1985年,我们对油松毛虫平腹小蜂各虫期的外部形态、超微结构、个体发育、世代历期和成蜂营养、寿命、繁殖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寄生美国白蛾的长尾啮小蜂一新种(膜翅目:姬小蜂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报道了自山东烟台美国白蛾蛹中养出的啮小蜂一新种——白蛾圆腹啮小蜂Aprostocetus magniventer Yang sp.now.,新种属小蜂总科姬小蜂科啮小蜂亚科长尾啮小蜂属Aprostocetus,群集内寄生于美国白蛾蛹。一头寄主蛹中可出蜂45~62头,寄生率为3.5%,雌雄性比2.6:1。本种在生物防治上具有一定的利用前景。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4.
<正> 凹面灿姬小蜂Entedon sp.是白杨透翅蛾幼虫的一种主要天敌昆虫。属小蜂总科(Chal-cidoidea),凹面灿姬小蜂科(Entedontidae),凹面灿姬小蜂亚科(Entedontinae)。此蜂在我国未见有专门报道,系首次记录。在辽宁黑山地区专主寄生于白杨透翅蛾幼虫,林间寄生率为2-40%,对寄主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寄生于桉树枝瘿姬小蜂的一种长尾啮小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发现寄生于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Fisher & La Salle)的长尾啮小蜂属(Aprostocetus sp.)的1种重要寄生性小蜂。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并介绍了其林间寄生和跟踪现象。  相似文献   

6.
调查发现,悬铃木[Platanus×acerifolia(Aiton)Willd.]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F?rster)]的卵可被2种寄生蜂寄生,分别为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sp.)和平腹小蜂(Anastatus sp.)。经过对本市46条道路的悬铃木上发生的星天牛卵被寄生情况抽样调查,共发现有寄生蜂发生的道路11条,道路寄生蜂发生率为23.9%;共调查悬铃木株数738株,有寄生蜂发生的总株数为41株,寄生株率为5.6%;单株被寄生的卵数最多为4粒。单条道路寄生蜂总量与该条道路上天牛的株危害率呈显著相关,与该条道路上发生的天牛总数量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试验借鉴广东省利用平腹小蜂Anastatus sp防治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的成功经验防治北京地区的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Stal).室内规模化繁殖平腹小蜂后,在野外进行大量释放,结果发现平腹小蜂对第1,2代荼翅蝽卵粒的平均寄生率分别为64.7%和52.6%,能较好地控制茶翅蝽.  相似文献   

8.
落叶松卷叶蛾(Pt ycho lomoides aerifercenus Herrichschaffer)是落叶松人工林害虫,为探讨寄生蜂对其控制作用,我于1973—1981年,在黑龙江省山市、边林等五个地区,对卷叶蛾12种寄生蜂的发生、消长和寄生情况,做了初步观察,简介如下。二、发生与消长情况春季落叶松林内气温12—20℃时,上述寄生蜂(旋小蜂除外)相继羽化,最先出现的是幼虫期寄生蜂,发生的顺序是:黑青小蜂→姬小蜂→金小蜂→甲腹茧蜂→茧蜂。其  相似文献   

9.
栎空腔瘿蜂形态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栎空腔瘿蜂Trichagalma glabrosa Pujade-Villar & Wang在安阳1 a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有性世代成虫出现在4月中旬,产卵于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嫩叶侧脉上,幼虫孵化后刺激叶脉产生球状虫瘿并在虫瘿内取食危害,幼虫于9月上旬开始化蛹,11月上旬成虫羽化出孔.虫瘿饲养观察发现,栎空腔瘿蜂有3种寄生性天敌:长尾小蜂Torymus sp.、刻腹小蜂Ormyrus sp.和旋小蜂Eupelmus sp.;2种寄居昆虫Synergus sp.和Cuyculio sp..  相似文献   

10.
国家林业局新增一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刺桐姬小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Ki m属姬小蜂科Eulophidae、啮小蜂亚科Tetrastichinae、胯姬小蜂属Quadrastichus,是一种新入侵害虫,专一危害刺桐属Erythrinaspp.植物。近两年来,该虫陆续在我国台湾和美国夏威夷等地发生。2005年7月,在深圳首次发现其危害杂色刺桐E.variegata。经评估,我国南方均为刺桐姬小蜂适生区。为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将刺桐姬小蜂列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和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并要求各地应:(1)暂停从新加坡、毛里求斯、留尼汪、美国夏威夷和我国台湾…  相似文献   

11.
花椒绵粉蚧寄生性天敌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1年在花椒绵粉蚧Phenacoccus azaleae Kuwana发生严重的山西省盂县对该虫的天敌昆虫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发现绵粉蚧长索跳小蜂Anagyrus shoenherri (Westwood)、蚜虫跳小蜂Syrphophagus aphidivorus(Mayr)、宽缘金小蜂Pachyneuton sp.、长盾拟金小蜂Eunotus sp.和荆腹拟金小蜂(Gastrancistrus sp.等5种寄生性小蜂类天敌昆虫,其中绵粉蚧长索跳小蜂是优势种,它1a发生2代,成虫出现于4月和6月,对蚧虫越冬期的若虫、春天出蛰的雌性若虫、雌成虫及卵均能寄生。在花椒纯林内对产卵期的蚧虫寄生率为8.7%,在花椒与农作物混种的林地,由于经常喷洒杀虫剂,寄生率只有0.56%。根据该小蜂在白蜡绵粉蚧上的高寄生率,提出从蚧虫多年发生区采集寄生蜂,释放到新发生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入侵性致瘿害虫桉树枝瘿姬小蜂(膜翅目:姬小蜂科)进行EST-SSR引物开发和隐种鉴定,为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遗传学研究及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TM2000测序平台对3个地理种群的桉树枝瘿姬小蜂雌性成虫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MISA和Primer Premier 3软件进行EST-SSR标记的搜索、挖掘和引物设计。选取400对EST-SSR引物,结合国外报道的14对多态性G-SSR引物,应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效率,并用8%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验证引物多态性。基于桉树枝瘿姬小蜂COI基因序列数据对我国14个地理种群320个桉树枝瘿姬小蜂雌性成虫样本进行隐种鉴定。【结果】1)共获得277 048 525条clean reads,包括82.86 G个核苷酸,组装后得到44 878个unigene,平均长度1 082.76 bp,N50为1 976 bp;利用MISA软件搜索到EST-SSR位点14 190个,其中主要重复类型是单核苷酸重复(占总EST-SSR的69.63%),其次是二核苷酸重复和三核苷酸重复(分别占总EST-SSR的16.17%、13.51%)。2) 400对EST-SSR引物中有205对引物可有效扩增出目的片段,扩增效率51.25%,国外报道的14对G-SSR引物均能扩增出目的片段;3)用8%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验证SSR引物多态性,最终筛选出10对多态性良好的EST-SSR引物,国外报道的14对G-SSR引物中仅有LiSS2、LiSS5、LiSS13在我国桉树枝瘿姬小蜂样本中存在多态性;4)从我国14个桉树枝瘿姬小蜂地理种群中共获得320条605 bp的COI基因序列,基于桉树枝瘿姬小蜂COI基因序列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表明,我国仅存在A、B 2种类型的桉树枝瘿姬小蜂隐种,样本比例约为1∶2。【结论】筛选出10对适合我国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遗传学研究的EST-SSR引物。我国存在A、B 2种类型的桉树枝瘿姬小蜂隐种,其中隐种A首次在我国发现,桉树枝瘿姬小蜂的隐种鉴定可为该害虫在生物防治中采用正确的生物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3S技术及其在森林病虫害预警中的应用现状,结合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Fisher et 1.aSalle)的发生危害特点,综述3S技术在桉树枝瘿姬小蜂监测预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剌桐姬小蜂在海南的发生与防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介绍外来入侵种--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tts erthrinae Kim)生物生态学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刺桐姬小蜂在海南岛的发生和危害以及影响等情况,其中对刺桐姬小蜂在海南岛的扩散趋势及防治措施作了重点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采自陕西和浙江的跳小蜂二新种 ,即寄生梧桐木虱Thysanogynalimbata的长索木虱跳小蜂PsyllaephaguslongifuniculusXu,Sp .n .和寄生朴木虱Pachypsyllaceltidisgemma的阔柄木虱跳小蜂Psyl laephaguslatiscapusXu,sp.n .。对新种进行了详细描述。本文也是木虱跳小蜂属PsyllaephagusAshmead在我国分布的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6.
栗瘿长尾小蜂(Torymus sp.)属长尾小蜂科、长尾小蜂属,是栗瘿蜂幼虫的重要天敌之一。作者在禄劝县板栗生产乡的调查表明,凡是有栗瘿蜂危害的板栗园中,都会找到栗瘿长尾小蜂的踪迹,自然寄生率最高可达80%以上,对栗瘿蜂发生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吉丁啮小蜂(Tetrastichus sp.)为小蜂总科、寡节小蜂科(Eulophidae)、啮小蜂属(Tetrastichus)的一种寄生天敌,寄主为花椒吉丁虫。 1987年4~5月份,我们先后在宝鸡县的坪头镇周川村和风阁岭乡张家山村采到。两个多月来,我们连续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接种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福州地区选取了10株大叶榕,对其传粉生物学进行研究。大叶榕花序果发育株内同步,株间异步,花序果发育过程可划分为5个时期:雌前期、雌花期、间花期、雄花期和花后期。大叶榕常年挂果,在每年的1—2月和6—7月有2个明显的花序芽萌发高峰期,单株每年结果1~3次。大叶榕花序果从雌前期到花后期的发育时间长短因季节而异:冬季和春季(12月—翌年5月)发育较慢,最长的持续近130天;夏秋季(6—11月)发育较快,间花期明显缩短,从雌前期到花后期仅需约80天。大叶榕雌花期单果进蜂数量以1只占绝对优势,使个体小,数量多的花序果能够获得有效进蜂,既大幅提高了小蜂的传粉效率,也保证了花序果的高结实率。大叶榕花序果内有7种小蜂,隶属于小蜂总科中的7个科(亚科),其中榕小蜂科的冠缝榕小蜂是大叶榕唯一的传粉者,其传粉方式为主动传粉。首次发现姬小蜂寄生于榕果的现象。大叶榕花序果中传粉小蜂和非传粉小蜂的种类和数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和春季榕果内小蜂的种类和数量较多,传粉榕小蜂是优势种,榕果种子结实率高;夏秋季小蜂种类和数量略少,Camarothorax bismasculinus小蜂和Sycophila sp.小蜂是优势种,此期榕果结实率极低,对大叶榕的繁殖利益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绿化和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迪庆州香格里拉尼西乡对蔷薇大痣小蜂(Megastigmus sp.)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蔷薇大痣小蜂在迪庆地区1年发生1代,主要以幼虫在种仁内越冬。幼虫在种子内生活历期达315 d,无转主危害习性;翌年3月种仁被食殆尽后,于4月下旬开始化蛹,蛹期长达130 d。蔷薇大痣小蜂成虫羽化开始时期因雌雄而异,雌雄成虫于5月下旬开始羽化,5月20—26日为羽化盛期;雄成虫比雌成虫羽化早。雌成虫羽化当天即可交尾产卵,卵期7~8 d,幼虫6月上旬开始孵化。  相似文献   

20.
<正>榆兰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ns sp.)属膜翅目(Hymenoptera)、姬小蜂科(Eulophidae),是榆兰叶甲〔Pyrrhalta(Galerucella)aenescens Fairm.〕卵的一种主要寄生蜂。榆兰叶甲广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辽宁等省,近年来发生十分猖獗,严重影响榆树生长。尤其我省中部平原地区,榆树被食,片叶无存,群众不愿再种植。但我省南部地区由于啮小蜂的大量存在,此虫为害却不十分严重。1982年在我区发现此蜂,而且调查证实该蜂为控制榆兰叶甲大发生的主要天敌。为进一步繁殖和利用,我们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