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娟姗牛是原产于英国娟姗岛的一种小型乳用牛品种,主要以乳脂率和乳蛋白率高而闻名,并具有良好的高温高湿环境适应能力,是奶业发达国家奶牛养殖的重要品种。湖北省种公牛站于2011年引进了5头纯种娟姗牛种公牛,目前这批娟姗牛已全部投产。本文就娟姗牛品种特性进行介绍,并对娟姗牛在湖北省的推广应用可行性进行分析。1娟姗牛的培育与引进历史娟姗牛原产于英国的娟姗岛(哲尔济岛)。该岛  相似文献   

2.
娟姗牛(Jersey),属小型乳用品种,原产于英吉利海峡南端的娟姗岛(也称为哲尔济岛),其育成史已不可考,有人认为是由法国的布里顿牛(Brittany)和诺曼蒂牛(Normondy)杂交繁育而成,是英国古老的乳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3.
娟姗牛(Jersey),属小型乳用品种,原产于英吉利海峡南端的娟姗岛(也称为哲尔济岛),其育成史已不可考,有人认为是由法国的布里顿牛(Brittany)和诺曼蒂牛(Nomondy)杂交繁育而成,是英国古老的乳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4.
<1>黑白花牛(兼用)原产荷兰,为世界上产奶量最高的品种,目前已普遍引入世界各地,各国引入后经各自选育冠以各国名称如美国黑白花牛、中国黑白花牛等。该品种体格高大,性情温顺,毛色为黑白花,体躯长,年平均产奶量6828公斤,高者可达10000公斤以上。乳脂率3.66%,有的达4%以上。260日龄牛体重300公斤,400日龄体重500公斤以上。 <2>娟姗牛(兼用)原产英吉利海峡的娟姗岛,属中小型品种,被毛灰褐色,少数为黑褐色;胸部开阔,外形美观。成年公牛体重500-700公斤,母牛350-450公斤,年均产奶量3295公斤,乳脂率4.9%。乳脂肪球大,适宜制作黄油。本品种具有早熟性,饲料报酬高。  相似文献   

5.
娟姗牛在广西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娟姗牛原产于英吉利海峡南端的娟姗岛,是一种小型乳用品种,以乳脂率和蛋白率高、乳房形状良好而闻名。耐热、耐粗饲、抗病力强,在美、加、日本、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均有饲养。近年来,我国不少省市区如广州、四川、山东、上海、北京等地相继引人不少娟姗牛,  相似文献   

6.
娟姗牛在广西的繁殖性能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娟姗牛原产于英国的娟姗岛,是一种小型的乳用品种,具有耐热、耐应激和耐粗饲的特点,以乳脂率和蛋白率高、乳房形状良好而闻名。2004年底,本所从新西兰引进纯种娟姗育成牛100头,在珠海隔离3个月后,于2005年2月26日正式引入99头。目前,这批娟姗牛已全部投产,引入后所产的后代也陆续投产。经过这几年的饲养观察,娟姗牛己完全适应了广西高湿高热的环境,其优良的繁殖性能也逐渐体现。本文结合我们这几年的观察及记录,就娟姗牛在广西区的繁殖性能作一初报,以更好更详细地了解该品种,为大力推广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1 来源及分布 娟姗牛是英国古老的奶牛品种,原产地为英吉利海峡的娟姗岛(哲尔洛岛)。它是由法国的大型红色的诺曼底(Normandy)牛与小型的黑色不列塔尼(Britemny)牛杂交后经过选种选配和近亲交配育成的。从1734年育成后,该品种牛早在18世纪已闻名于世,1866年建立良种登记,19世纪被欧美各国引入。19世纪曾引入我国各大城市,但已无纯种牛,仅余少数血液的杂种牛。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广西乃至我国南方高温、高湿、高热气候条件下奶牛养殖的难题,寻求一个耐热、耐粗饲、抗病力强、生产性能稳定的乳用黄牛品种,近年来娟姗牛作为这一代表纷纷被我国部分省、区、市引进。本文结合娟姗牛的品种特性,回顾了娟姗牛在国内及广西的发展现状,展望了娟姗牛在广西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
王运亨 《中国乳业》2002,(10):22-23
1、世界奶牛品种 世界奶牛品种主要有:荷斯坦牛(主要是黑白花牛,也有红白花牛)、娟姗牛(毛色为淡黄色或黄褐色)、更赛牛(毛色为黄褐色或褐黄色,带有白斑,腹下、四肢下部、尾稍多为白色)、爱尔夏牛(毛色为白色与桃红或深红相间,头部额至鼻梁、腹下、四肢下部及尾稍多为白色)。 2、我国奶牛品种  相似文献   

10.
娟姗牛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汪翔 《中国奶牛》2001,(3):30-32
1前言   娟姗牛 (Jersey)原产于英吉利海峡最南端的英属娟姗岛。大概在 17世纪首先由该岛居民饲养的牛只与邻近省份的法国罗曼的牛 (Normandy)和布里顿牛 (Buleton)等混血而成 (20, 1)。到了十八世纪,经过该岛上的长期近交和选育,而初具品种特征,尤以顺产、役用年龄长和乳好而闻名,并以乳脂生产量高而深受英国乳品加工业的青睐。 1944年英国娟姗牛品种俱乐部成立标志着娟姗牛正式成为一种小型的乳用品种,随后在欧美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引进饲养和进一步的选育提高。许多资料都表明,在南美饲养中,该品种对高温高湿的抗逆性、饲养上…  相似文献   

11.
经多年观测研究发现,娟姗牛耐热、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应广两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以及广西缺乏牧草和牧草品种单一的现状。此外,娟姗牛单位体重产奶量高,乳汁香浓,是非常值得在广西乃至南方地区推广的奶牛品种。凶娟姗牛在同内属新型奶牛品种,对其研究尚处于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2.
多方面的调查业已一致证明,海峡两岛乳牛品种的犊牛死亡率大约是其他乳牛品种犊牛的两倍(Roy述评,1956)。后来的研究获得了一个间接的证据,即这些犊牛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是由于血液中γ-球蛋白过少。1969年,Penhale 和 Christie 首先注意到成年娟姗牛的血清 Ig(IgG 平均为6.8±0.6毫克/毫升)比弗里生牛和爱尔夏牛的(IgC 平均17.5±0.9毫克/毫升)低得多。因为初乳 Ig 来源于血清,所以,娟姗母牛血清中低水平的 Ig 可以在初乳中反映出来,并可导致其后代的血液γ-球蛋白过少,本研究检查了这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娟姗牛——我国奶业生产重要的品种遗传资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娟姗牛具有优良的乳用性能和抗逆性,是世界许多畜牧业发达国家奶业生产的重要乳用牛品种。虽然我国很早就引进了娟姗牛.但是目前我国的娟姗牛数量很少。本文详细介绍了娟姗牛的培育历史和生产性能,世界不同国家以及我国娟姗牛的饲养情况.讨论了娟姗牛在我国奶业生产中的利用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14.
1来源及分布娟姗牛是英国古老的奶牛品种,原产地为英吉利海峡的娟姗岛(哲尔洛岛)。它是由法国的大型红色的诺曼底(Norm andy)牛与小型的黑色不列塔尼(Britem ny)牛杂交后经过选种选配和近亲交配育成的。从1734年育成后,该品种牛早在18世纪已闻名于世,1866年建立良种登记,19世纪被欧美各国引入。19世纪曾引入我国各大城市,但已无纯种牛,仅余少数血液的杂种牛。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广东省重新引入,四川省2002年开始引入少量母牛、公牛和冷冻精液,用于改良本地牛。2004年又从新西兰批量引入娟姗母牛、公牛。2外貌特征毛色以褐色为主,个体间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三个商品奶牛场混群饲养的荷斯坦牛和娟姗牛的生产性能记录。虽然牛群中两个品种牛的生产性能比在原来环境中预期的要低,但是两种牛的繁殖性能相似。各牛群中,两种牛的小母牛第一次配种年龄为17—20个月龄。在3个牛群中,娟姗牛的产犊间隔期(451天)比荷斯坦牛(478天)短。牛群间,同种牛的平均出生重相似。娟姗牛出生重(19.4公斤)比荷斯坦牛(331公斤)小。犊牛的损失和死亡率各牛群和各品种间不同。平均娟姗  相似文献   

16.
<正>娟珊牛原产于英吉利海峡南端的娟姗岛,因其耐热、耐粗饲、抗病力强、单位体重产奶量高、乳品质好、风味较好等优点而成为世界奶牛产业中优秀的乳用品种。2005年,广西畜牧研究所为广西引进首批纯种娟姗母牛100头。根据饲养观察,该品种娟姗牛性情温顺,易管理[1],初步适应广西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和饲养条件。经过十年的繁育与推广,广西畜牧研究所种牛场已累计扩繁娟姗母牛400多头,且向社会提供优秀的娟姗种牛及其杂种  相似文献   

17.
娟姗牛(Jersey)育成于17世纪,原产于英国的娟姗岛,属小型乳用牛品种,以乳脂率和蛋白率高、乳房形状良好而闻名。18世纪初,娟姗牛传人美国后.因为对高湿高热环境有较强抗逆性,在美国南部首先得到重视,而得以较大发展。我国在20世纪30~40年代和建国初期都有少量引进,但于50年代初几乎全部自然淘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采集广西地区当地3个不同品种水牛,测定乳成分及乳脂脂肪酸组成含量,并与相近胎次、相近泌乳月的本地荷斯坦奶牛、西门塔尔牛、娟姗牛进行比较。结果:3个品种水牛奶乳脂率、乳蛋白含量、总固形物百分含量和乳糖百分含量极显著高于荷斯坦牛奶、西门塔尔牛奶和娟姗牛奶(P<0.01)。3个品种水牛奶乳脂率、乳蛋白含量和总固形物百分含量相比,杂交水牛高于其他2个纯种河流型水牛尼里-拉菲和摩拉。以每100 g牛奶中含有的脂肪酸量来计,3个品种泌乳水牛奶中的各种脂肪酸含量的极显著高于荷斯坦奶牛、西门塔尔牛和娟姗牛(P<0.01)。3个品种泌乳水牛奶中的共轭亚油酸(CLA)、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极显著高于荷斯坦奶牛、西门塔尔牛和娟姗牛(P<0.01)。  相似文献   

19.
影响奶牛生产能力的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 品种品种不同,产奶量不同,如荷斯坦黑白花奶牛产奶量较高,而娟姗牛产奶量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水牛与娟姗牛是适宜于炎热地区的两种重要乳用牛品种,但二者瘤胃粗饲料的消化能力尚存在争议。[方法]本试验采用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水牛3头和娟姗牛1头,在饲喂相同量的精料,粗料自由采食的条件下,采用尼龙袋法比较研究了象草在水牛和娟姗牛瘤胃内消化能力差异。于晨饲前将尼龙袋分别放入水牛和娟姗牛的瘤胃内,在0,2,4,6,12,24,48,72h取样,测定不同消化时间点样品的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NDF)和粗蛋白质(CP),并进行瘤胃尼龙袋各营养成分降解参数的拟合,娟姗牛试验分三期进行。[结果]表明水牛对象草DM、NDF、CP和ADF降解参数中的快速降解部分和慢速降解部分均显著高于娟姗牛(P0.05),水牛对象草DM、NDF和ADF的瘤胃有效降解率均高于娟姗牛,其中以ADF差异达到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水牛对象草干物质和粗纤维的瘤胃半体内(In situ)消化能力高于娟姗牛,但这种差异是否与二者瘤胃自身生理机能有关尚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