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淮稻区褐飞虱种群动态模拟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褐飞虱实验种群的观察数据和一此地区的田间种群生命资料,结合江淮稻区水稻栽培模式和褐飞虱的发生特点,组建了江淮稻区褐飞虱种数量动态的模拟模型,经检验,效益较好,对发生高峰期和发生量的预测均符合标准,基本上能反映该地区褐飞虱的发生趋势,灵敏度分析显示,温度是影响褐飞虱种群数量动态的最关键因素,其次为初始迁入虫量,天敌和水稻生育期,提出用后验差方法评价预测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合于对褐飞虱各种发  相似文献   

2.
稻褐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水稻褐飞虱的防治,从稻褐飞虱生活习性、生物型变化、褐飞虱造成的危害及大发生征兆等方面入手,了解稻褐飞虱的概况,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稻褐飞虱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稻褐飞虱生物型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采用苗期群体抗性鉴定和抗生性鉴定法,鉴定了四川省秀山县稻褐飞虱的生物型。结果表明,秀山县稻褐飞虱属生物型I。  相似文献   

4.
2005年上海地区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田间虫卵量在水稻灌浆初期突增、自然危害达1985年以来之最。通过系统监测和大田抽查,确准发生实况,及时发布动态信息。应用科学防治决策并与行政手段相结合,在防治稻褐飞虱主药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有效控制了稻褐飞虱在上海地区的大面积危害。  相似文献   

5.
稻褐飞虱对扑虱灵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扑虱灵是20世纪八十年代末在本地推广使用的防治稻飞虱的杀虫剂.在推广初期,扑虱灵对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较好.为防止稻飞虱对扑虱灵产生抗性,从而避免防治上的被动,作者于1990年开始进行稻褐飞虱对扑虱灵的抗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6.
褐飞虱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通过对和县地区褐飞虱对吡虫啉,噻嗪酮、毒死蜱等8种药剂的抗药性系统监测和检测,明确了沿江稻区褐飞虱的抗药性水平,分析了抗性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沿江稻区褐飞虱的用药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对江苏省仪征市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等不同栽插方式水稻田的褐飞虱及其天敌的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3种栽插方式水稻上褐飞虱的发生程度各不相同,总体表现为手栽稻重,机插稻次之,直播稻最轻;不同栽插方式水稻上褐飞虱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的数量存在明显差异,蜘蛛量表现为机插稻上最高,手栽稻次之,直播稻最低,黑肩绿盲蝽的数量手栽稻显著高于机插稻与直播稻.  相似文献   

8.
5种杀虫剂对稻褐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5种不同类型的杀虫剂对稻褐飞虱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虫剂对稻褐飞虱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70%艾美乐和10%吡虫啉对稻褐飞虱的防效最好,作用迅速,持效期长;药后15d对稻褐飞虱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均在90%以上,与20%叶蝉散、25%飞虱宝、40%毒死蜱的防效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且对水稻生长和稻田蜘蛛均无不良影响,是生产上推荐使用的理想药剂。生产上提倡将持效期长的艾美乐、吡虫啉与其他对褐飞虱成虫有杀灭作用的药剂混合使用或交替使用,以达到既高效、又可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莉莉  胡亮  杜波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3):2593-2597
综述了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研究进展。褐飞虱是对水稻为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它栖息于稻丛基部,吸食韧皮部汁液。褐飞虱具有不同的生物型。在抗性品种的选择压力下,将产生一种新的生物型褐飞虱群体克服该抗性品种。因此,寻找新的抗性基因是培育新的抗褐飞虱水稻品种的关键。合适的水稻抗褐飞虱的鉴定方法是克隆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基础。常用的方法有苗期集团鉴定、蜜露量测定、电子取食监测系统等。迄今为止,科学家已经在栽培稻和野生稻中定位了21个水稻抗褐飞虱基因,并且Bph14基因已经被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克隆。该结果为克隆其他水稻抗褐飞虱基因以及研究水稻抗褐飞虱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捕食性天敌对褐稻虱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集中作用于褐稻虱若虫和成虫期的稻田捕食性天敌归纳为4个类群、分别作用于褐稻虱种群1~2龄若虫、3~5龄若虫和成虫3个状态,应用五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进行试验,结合生命表资料,建立褐稻虱这3个状态的控制指数方程,通过状态空间分析法和控制指数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稻田捕食性天敌对褐稻虱种群的控制作用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态措施对褐稻虱种群及其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田间调查与生物多样性指数,研究了不同生态措施对褐稻虱种群(Nilaparvata lugens Stl)的控制作用及其稻田主要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放鸭对褐稻虱若虫具有60.92%的控制效果,现代苦楝油200倍对褐稻虱种群的作用优于薇甘菊乙醇提取物(干重)10 g*L-1,不同生态措施组合对褐稻虱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显著,但其联合作用效果与组分未成正比例增长.在不同生态控制措施下,蜘蛛、捕食性天敌昆虫与寄生性天敌昆虫的Sho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较CK(常规施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明不同生态控制措施及其组合,能显著降低褐稻虱种群的为害,有利于自然天敌的保护利用和恢复稻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烟草是光泽县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大,烟后稻占全县水稻面积的40%以上,每年烟后稻褐飞虱危害非常严重,是光泽县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特别是秋雨季节气候条件适宜,烟后稻种植密度大,农户对褐飞虱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因此有“小虫大害”之称。严重的使植株衰弱、成片倒伏、枯死,形成“塌圈”现象,甚至绝收,产量损失很大。现将烟后稻褐飞虱的发生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为生产上防治烟后稻褐飞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野生稻是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重要种质资源。采用标准苗期集团筛选法(SSST法)测定了江西东乡野生稻对褐飞虱的抗性水平,并观察了以SSST法筛选出的0~5级抗性材料采用苗期继续为害8 d所具的抗级保持期。结果表明,在所鉴定的110份东乡野生稻材料中,对褐飞虱抗性以上的单株所占比例为27.27%,其中6份单株表现出中等持抗期级。这些东乡野生稻抗性材料对培育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褐飞虱是我国和亚洲稻区的主要害虫,国内在褐飞虱研究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2004年~2009年褐飞虱研究的核心期刊载文进行统计分析,着重分析论文数量、发表年份、研究主题、期刊分布、作者单位、资助项目、署名作者等,旨在多角度展示我国褐飞虱研究现状,为我国褐飞虱的系统深入研究及褐飞虱的有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05~2006年对稻褐飞虱的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韶关市稻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已产生极高抗性,但对扑虱灵、氟虫腈敏感;田间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对稻褐飞虱防效较差,10%抑虫清悬浮剂、80%锐劲特水分散粒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氟硅菊酯水乳剂能有效防治稻褐飞虱.  相似文献   

16.
杀虫剂对褐稻虱种群控制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析不同类型杀虫剂对褐稻虱的作用.褐稻虱繁殖力强,天敌作用明显,试验结果说明,广谱性杀虫剂喹硫磷,由于对天敌作用的明显干扰,干扰作用控制指效值达2.69倍。即其下代数量将为对照的2.69倍;特异性杀虫剂扑虱灵,对褐稻虱的作用明显,对其天敌比较安全,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值为0.37。即其下代数量明显下降,收到良好效果,干扰作用控制指数表达了杀虫剂对害虫种群的控制作用、包括对天敌干扰作用的总体效果。特异性杀虫剂在解决有害生物协调管理将会起着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草庙镇稻纵卷叶螟、褐飞虱在同一水稻生长期大发生,而通过科学防控,采用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相结合的手段,最终取得了显著的防控效果。现对2020年草庙镇水稻生产上稻纵卷叶螟、褐飞虱大发生特点、重发原因进行分析,并依据2020年草庙镇防控实际情况,对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的科学防控技术进行总结,以供类似地区在防控稻纵卷叶螟、褐飞虱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南方稻区稻褐飞虱危害严重。目前推广的杂交水稻及常规良种对稻褐飞虱的抗性参差不齐。1978—1981年我们对有代表性的诸品种,分高抗、中抗、不抗三种类型进行抗稻褐飞虱成份的探索性分析,结果发现抗性品种植株中游离氨基酸总量低,其中天冬酰胺最低,可溶性糖亦低,而γ-氨基丁酸和组胺的含量则较高;不抗品种则刚好相反。γ-氨基丁酸是抗生性的重要成份,系由植株谷氨酸脱羧酶催化生成。在目前推广的杂交水稻组合中抗性强弱主要受恢复系的影响。上述诸项可作为抗性指标扩大范围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9.
2006年、2008年,在金坛市指前、社头2镇的无公害水稻生产区开展了稻鸭共作生物控制水稻飞虱的试验。结果表明,稻鸭共作,控制水稻分蘖期灰飞虱的效果达31.82%以上;对白背飞虱的控制效果达43.48%以上;对褐飞虱的控制效果达42.61%以上。稻田养鸭控制飞虱主要是控制了飞虱成虫和高龄若虫的数量,在飞虱一般发生年份,可有效控制危害。  相似文献   

20.
广西水稻新品种对稻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鉴定1993-1997年广西水我试新品种及苗头材料对稻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性表现,国粳4号,桂引901,90-572和恢77等12份材料抗至中抗稻褐飞虱田间种群和室内生物型Ⅱ。其中恢77和90-572还中抗孟加拉型。国粳4号和桂引901两个品种抗目前我国主要稻区稻褐飞虱田间优势种群生物型Ⅱ,而且产量高,抗性稳定,在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