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是全领域、全方位打造美丽乡村的新格局,也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基本前提。本文从新时代美丽乡村发展的问题出发,以安吉余村新时代美丽乡村模式为例,提炼出三种新时代美丽乡村“美丽经济”的发展模式,并提出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措施路径,以高质量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叶俊  张明生  毛小娟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1):2305-2309
本文以衢州市开化县齐溪镇龙门村8年“美丽蝶变”为例,分析了在村党支部的全面领导下,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山水风光、文化底蕴,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并将美丽乡村转向“美丽经济”,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业,推动乡村合作创业经营,持续促进大批村民返乡创业,实现村集体与村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3.
“村落景区”运营的核心是盘活乡村资源,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增强村庄的管理、经营与服务能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本文介绍临安区“村落景区”运营的由来、招商程序与运营机制、“村落景区”运营中乡村出现的4个转变,提出了进一步强化“村落景区”运营的3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梁忆南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8):1642-1646
浙江省从2003年起,在全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乡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2009年,地处浙西南浙闽交界的龙泉市溪头村,引入乡村社区营造理念,从公共环境改造入手,激发村民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探索参与式乡村规划建设新模式,从美丽环境,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乡村,探索出一条边远山村的振兴之路。介绍了溪头村的发展经验,并提炼如下启示:乡村社区营造的底层逻辑应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乡村社区营造的关键环节是“人”的营造,乡村社区营造的机制保障是农村工作理念和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时代对“美丽农业、美好生活、绿色生态”要求和“美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种植业为主体的农业种植结构开始发生改变,对好吃、好看、好效益等美好作物的种植需求日益增加,积极将向日葵、小杂粮等美好作物的种植推广引入到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中,具有稳定基本农田、促进增收、带动旅游、开拓三产的重要应用意义。同时,正视发展美好作物种植的优势,与研究单位合作共同探讨向日葵、小杂粮、兼用型甘蓝等在品种、栽培技术、搭配样板、机械化种植方面的实施对策,是因地制宜发展浙江特色美好作物种植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向日葵、小杂粮等美好作物在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意义,指出浙江种植美好作物的优劣势,并提出浙江省内种植的应对策略与合作实施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6.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是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资源特征,要求浙江现代农业建设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促进特色农业集群化、生态农业循环化、特色农业景观化、休闲农业庄园化等途径,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留住留好山水情结、田园印象、美丽乡愁。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5):239-240
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是建设"四个襄阳",加速推进襄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襄阳美丽乡村建设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美丽乡村建设的环境整治和文化生态保护都要抓,硬件和软件都要硬;不要照搬模式搞建设,不要过于标准化失去村庄特色;要注意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民参与,使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受益人。  相似文献   

8.
乡村治理是基层社会、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同治理的交汇融合。“十三五”时期,浙江将制度优势转化为“五位一体”乡村治理效能,展现了“重要窗口”的实践伟力,同时也显现了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十四五”时期,浙江应从数字经济“补短板”、政治治理“固根基”、文化建设“上水平”、社会主体“增后劲”、生态发展“调机制”出发,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环境弱势群体需求的关注和维护是实现苏南乡村规划公平正义以及苏南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文章以乡村环境弱势群体为研究对象,选取苏南地区3个典型村庄作为研究案例,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苏南乡村规划现状与环境弱势群体需求间诸多矛盾,并试图从“精神需求”“物质需求”和“社会需求”3个项度提出保护环境弱势群体需求的苏南乡村规划途径,以期为其他地区乡村规划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打造整洁田园、建设美丽农业是当前浙江省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建设“两美”浙江的重要举措之一,它不仅有助于农业产业布局的优化、田园环境的改善和田园景观的营造,而且有利于农业与其他产业关联融合发展,实现农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发展。然而当前个别区域还存在产业布局低小散、田园环境不够整洁、农业景观效果差、产业关联融合弱等现象。为此,在相关研究文献分析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当前浙江美丽农业建设现状,从景观生态学的视角,提出美丽农业的科学内涵与实施路径,并以嘉善县为案例,探索美丽农业建设的具体实施路径及对策建议,以期为其他区域建设美丽农业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浙江成语典故品味高雅种类丰富,具有区位资源优势,深入挖掘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成语故事与解读浙江历史、回味记忆乡愁、弘扬传统文化、建设新农村融为一体,提高当地居民“非遗”保护的自觉性,促进当地政府加强“非遗”保护,深化乡村旅游内涵,提高景区管理水平,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路径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李慧  胡豹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0):2243-2247
农村集体经济是构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社会的基础支撑和重要经济形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缩小城乡差距、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浙江省为例,深入剖析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收入来源,系统分析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总结提炼了农村集体经济变废为宝,开发村级自然资源型、化腐为奇,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型、筑巢引凤,兴建物业经营租赁型等五大发展模式,提出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推动“多元化”经营机制创新,全面开发村级自然资源、推动“多重化”合作体制创新,全域盘活村级闲置资产、推动“飞地抱团”协作模式创新,全局探索新建村级物业等五大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陈银  单鹏飞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1):2156-2160
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为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两者的内在联系,构建乡村旅游的“散点—集群—廊道—全域”四阶段发展路径,对应乡村发展的“固基—提升—品质建设—现代化建设”发展状态,并以杭州市胥口镇为研究案例,在四阶段法的理论指导下,提出胥口镇乡村旅游未来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农村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乡村治理方式已难以满足新形势新需要,以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从建德市“乡村钉”的功能模块和应用场景出发,总结这一实践对推进数字乡村治理的普适性经验,即充分挖掘数据、利用数据,县乡一体、条抓块统,贯穿“最多跑一次”理念,切实调动老百姓积极性,变“经验治理”为“数据治理”。并在进一步挖掘整合数据、迭代升级系统、打通治理堵点三方面进行思考,提出有关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乡村数字化治理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深入学习与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性及其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绿色理念的重大现实意义,其不仅承载着引领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历史使命,而且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持续发展的内在关系;阐述了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绿色发展的成效及其经验,并提出了践行生态文明思想与乡村绿色振兴战略的若干思考及其具体对策;主要思路包括了以乡村“四生要素”(生产、生态、生活、生命)为主线,着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乡村为平台、农民为主体的基本实施体系,强化并推动公众参与的产业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系统工程建设;具体对策要把握8个环节,即因势利导发展乡村生态经济、充分发挥农业多样功能优势、严格防控农村面源污染扩展、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宣传普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洁净环境保障绿色化生产、促进生态化与产业化的融合、探索创立保护与利用耦合体。  相似文献   

16.
结合浙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从城郊、平原、海岛、山区4个维度,提出可复制、可推广的4种乡村振兴典型模式,总结了高质量推进浙江乡村振兴“全域秀美”“融合精美”“生态富美”“要素活美”的创新路径,提出了浙江省进一步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与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浙农码以建设农业农村领域统一数据服务入口、实现精准数据管理为目标,通过从各涉农部门、业务系统汇聚主体对象信息,根据业务管理要求形成数字化标识,为农业主体、农产品、资源装备和美丽乡村等主体对象统一赋码,聚焦用户核心服务需求,接入各应用场景,开展“码”上信息聚合和功能集成,实现“码”上查询、预警、溯源、营销等服务,并通过赋色转码动态管理,为智能预警与决策分析提供“码”上支撑。本文通过阐述浙农码的功能建设及应用实践,为探索农业农村领域数据服务入口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白云凤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8):1688-1691
通过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建设,能够有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蓝海小镇田园综合体规划以“两山”理论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背景,提出田园综合体总体规划构想、总体定位、发展思路、功能划分等。  相似文献   

19.
周辉 《农学学报》2022,12(5):96-100
在移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前数字时代,乡村旅游地在建设策略上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规则和传统。但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为数众多的乡村旅游地作为乡村振兴和产业扶持的重要潜力地域,亟需顺应新时代逻辑的建设思路引领。当前,与互联网时代需求的结合度不够导致建设对策不清晰已经成为乡村旅游地缺乏热度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新一轮的政策扶持加力和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机遇下,本研究从移动互联时代旅游传播的规律性特点入手,通过对“颜值经济、网红现象、数据主导”等乡村旅游地发展新特点的深刻认识和解读,提出“加强乡村传统景观和场景营造,尝试更多乡村产业新要素建设,推进数据采集和管理平台类乡村智慧设施配建”的乡村旅游地建设策略,为乡村旅游发展和国家乡村振兴助力。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6):139-140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容,是美丽中国建设的起点,是统筹城乡的重要途径,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但是目前农村普遍存在村庄布局混乱,农村环境卫生差等现象,尤其是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改造进程慢,因此,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加大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改造力度,规范农村村民建房,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提高农民素质,加大农村资金投入,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