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翠珍  张颖  刘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294-2297,2325
以杭州和绍兴区域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对农户尺度的劳动力力流动形式、在农业和非农业行业流动的特点进行分析,并运用二项logistic模型,探讨浙江省农户尺度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约46%的被调研农户选择了以打工形式转出劳动力,其次是以个体经营形式转出的,占到总样本的12%左右,而以永久迁移形式转出劳动力的农户所占比例最小。②男、女劳动力数对调研农户劳动力转移均有正的显著性影响,女劳动力数的影响程度相对更大;耕地资源、劳动力平均年龄、抚养人口数对农户劳动力转移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农户家庭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越高,劳动力转移规模越大;同时,浙江省积极鼓励土地规模流转对农户劳动力转移出农业和农村地区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疆南疆三地州小农户收入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与实地考察、官方网站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等方法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加工,运用分位数回归建模等方法对新疆南疆三地州580份问卷进行分析。【结果】南疆三地州人均耕地面积对于中高位收入者群体(25%、50%、75%和90%段位)影响显著,且均在1%的显著水平上呈正相关关系,系数估值分别为0.012 7、0.011 1、0.016 5、0.022 8;家庭劳动力人数比例对介于25%~75%段位的收入家庭影响显著,在5%的显著水平上系数估值分别为0.701、0.894、0.762;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只对中等收入群体(50%和75%两个段位)影响显著,在5%的显著水平上系数估值分别为0.036 0、0.039 4;家庭劳动力平均工作年限对除10%分位段之外家庭收入群体呈显著负相关影响,系数估值分别为-0.023 3、-0.015 5、-0.011 8、-0.014 3;家庭农业机械化水平只对高收入群体家庭影响显著,对90%分位段收入家庭在5%显著水平上影响显著,系数估值为0.123。【结论】家庭人均年耕地面积对中高收入小农户家庭收入呈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劳动力人数比例和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对中等收入小农户家庭收入呈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劳动力平均工作年限对中高收入小农户家庭收入呈显著负向影响,家庭农业机械化水平对高收入小农户家庭收入呈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实地调研得到宁夏银北地区3个县(区)的农户面板数据,采用DID模型并从性别角度考察土地流转对农村已婚妇女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参与土地流转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已婚妇女劳动力发生转移的概率和外出持续时间。对影响农村已婚妇女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已婚妇女劳动力发生转移的概率和外出持续时间随着农村妇女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农村妇女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丈夫外出务工将会增加农村已婚妇女劳动力发生转移的概率,不过对外出持续时间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基于农户问卷调查的数据,运用SPSS21.0软件建立农户的土地流转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非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是否有闲置或撂荒的土地、是否购买养老保险以及对土地流转政策的了解程度这4个变量对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且与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均成正相关。文章提出可以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以及加强政府宣传等方法提高农户流转土地的意愿,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5.
以三峡库区为例,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价法(PRA)对重庆市云阳县3个样点镇172户农户进行实地调查,设计了农户土地流转感知测量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测算了三峡库区农户土地流转感知值,分析了土地流转感知特征;并从户主年龄、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家庭年非农收入水平、家庭务农劳动力数量、家庭务农劳动力健康状况和种粮补贴收入6个方面探寻农户土地流转感知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土地流转感知值为3.21,其中,土地流转参与维度得分最低,土地流转必要性维度得分最高。影响土地流转必要性维度的因素有户主年龄、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家庭年非农收入水平和家庭劳动力数量;影响土地流转关注度维度的因素有户主年龄、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家庭年非农收入水平、家庭劳动力数量和家庭务农劳动力健康状况;影响农地质量维度的因素有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和家庭劳动力健康状况;影响土地流转参与维度的因素有户主年龄、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家庭年非农收入水平、家庭务农劳动力数量、家庭务农劳动力健康状况和种粮补贴收入。  相似文献   

6.
在土地确权背景下,以洪洞县15个乡镇的220户农户入户调查结果为依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村土地确权视角下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因素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农户受教育年限、家庭年收入、耕地面积、是否有必要签订合同认知、土地确权保护谁的利益认知、确权后土地公顷数变化是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主要因素,通过了模型显著性检验;而农户性别、劳动力数量、收入主要来源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基于湖北省、安徽省6个村的调研数据,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调研地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影响农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包括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从事的非农职业、家庭劳动力的非农收入、现有耕地面积、地理位置等。未来应该从提高农户非农收入水平、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推动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8.
基于农户土地流转市场化研究的文献梳理,利用课题组2015年9省(区)339份粮食种植户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了资源禀赋(区域特征、农户禀赋)、保障因素(社会保障)对粮农土地流转市场化选择的影响。研究得出,该县在本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处地形及交通条件、土地租金、接受新事物的态度、家庭农业收入占比对粮农土地流转的市场化选择意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劳动力省外打工占比对粮农土地流转的市场化选择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户主的文化程度、非农劳动力数量、承包耕地面积、家庭总收入、是否参与农村医疗、是否参与农村养老对粮农的流转市场化选择的影响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根据这些研究结论得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基于农户土地流转市场化研究的文献梳理,利用课题组2015年9省(区)339份粮食种植户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了资源禀赋(区域特征、农户禀赋)、保障因素(社会保障)对粮农土地流转市场化选择的影响。研究得出,该县在本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处地形及交通条件、土地租金、接受新事物的态度、家庭农业收入占比对粮农土地流转的市场化选择意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劳动力省外打工占比对粮农土地流转的市场化选择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户主的文化程度、非农劳动力数量、承包耕地面积、家庭总收入、是否参与农村医疗、是否参与农村养老对粮农的流转市场化选择的影响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根据这些研究结论得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以赣州市201 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不同类型农户的特征和土地流转行为,通过建立 Logistic 模型,从户主特征、农户资源禀赋、承包地流转特征、政策认知4 个方面对不同类型农户土地流转行为 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被调查的201 户农户按职业、收入分为纯农户、兼业户、非农户,占比分别为 5%、60.2%、34.8%;户主年龄、家庭劳动力数量是影响纯农户转入土地的主要因素;家庭人均收入是兼业户转 出土地考虑的关键因素;非农户流转土地受家庭劳动力数量、承包地距中心城镇距离、流转费用和流转年限等 综合因素影响。根据不同类型农户特征和土地流转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差异,制定不同政策引导农户土地流转 是保障农户土地权益和发展权益,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以宁夏银北地区3县(区)实地调研得到的481份农户样本数据为基础,以农户作为基本决策单位,通过建立Probit,Logit和Tobit模型,分析了土地流转对农户劳动力转移(包括农户劳动力是否外出打工和农户劳动力外出打工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参与土地流转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可能性和农户劳动力外出打工的持续时间;土地流转面积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可能性,并且正向影响农户劳动力外出打工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2.
在2011年江西省农户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利用Bivariate 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因素及土地转入转出行为之间的联立关系。计量结果显示:农户土地转入和转出行为之间存在替代效应;家庭女男比例、人均承包地面积、户主年龄及受教育年限、拥有的农业资产价值、外出务工及土地调整等是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在2011年江西省农户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利用Bivariate 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因素及土地转入转出行为之间的联立关系。计量结果显示:农户土地转入和转出行为之间存在替代效应;家庭女男比例、人均承包地面积、户主年龄及受教育年限、拥有的农业资产价值、外出务工及土地调整等是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袁航  高建中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2):222-226
以全国家庭农场迅猛发展为背景,基于匹配倍差模型分析了种植业家庭农场对农户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人口越多,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越长的农户越倾向于选择经营家庭农场.农户经营家庭农场以后,人均工资性收入和人均出租土地收入将会受到负向影响,人均种植业纯收入以及人均转移性收入则会受到正向影响,而人均纯收入则会极显著性的提高.从政策层面上看,应在条件成熟的地区适度普及、推广家庭农场,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山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5,(10):1344-1348
土地流转及规模化经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农业现代化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农户的意愿和行为对土地流转有根本性的影响。根据山西省柳林县15个乡镇的260户农户土地流转意愿问卷调查的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模型对问卷的数据从农户基本情况、家庭拥有耕地数量、家庭收入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家庭务农劳动力数、劳动力年龄、家庭农业收入、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机械化水平等5个因素对农户流转土地的意愿影响显著;家庭主要劳动力性别、劳动力文化程度、家庭耕地面积数量以及人均收入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不显著。基于以上分析结果,为加快柳林县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农户收入影响模型和农户最优生产经营规模模型,以湖北、江西两省山地丘陵区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以及农户最优的土地经营规模。结果表明:1)对转入户而言,土地流转对其收入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土地流转面积的提高能够有效增加转入户的劳动力人均收入;2)土地流转对转出户收入影响并不显著,转出土地的农户通常是劳动力已经实现非农就业或因其他原因缺乏农业劳动力的农户,农地的流转对劳动力的释放影响不显著,导致对其收入影响效用有限;3)对转入户和转出户而言,单位地块面积的增加均能提高家庭劳动力人均种植业收入,并测算出农户潜在的最优生产经营规模为3.16 hm2。当前,湖北、江西两省山地丘陵区现有的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尚未达到最优状态,具有较大的提升潜力。  相似文献   

17.
农地流转是优化山区土地资源配置,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然而农地流转是否能够提高山区农户农业生产的效率与公平仍缺乏农户案例研究。文章基于重庆市3个典型山区县的调研数据,构建OLS回归模型,分析山区农地流转在效率和公平两方面的作用,并以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时长和劳动力平均年龄为工具变量,通过2SLS模型控制了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在目前山区农地流转现状下,净转入土地面积与农业生产效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人均耕地面积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山区农地流转将耕地从人均土地充足的家庭流向人均土地稀缺的家庭,从农业生产效率低的家庭流向农业生产效率高的家庭,进而提高了山区土地配置的效率和公平。同时,本文还发现劳动力占比、牲畜数量、非农收入占比与净转入土地面积有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提出规范山区农地流转市场;鼓励种田能手扩大经营规模;鼓励山区部分农户非农转型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耕地细碎化和撂荒现象是当前农村土地面临的重大难题,贫困山区农地流转不畅及撂荒现象的改善对农地的高效利用和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山西省和顺县275 份农户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个体特征、土地基础条件和家庭生计禀赋对当前农地流转行为、未来流转意愿及农地撂荒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农户生计趋向非农化的现状下,参与农地流转的农户仅占18.2%,未来愿意参与流转的农户占58.5%,当前有38.9%的农户存在农地撂荒现象。(2)贫困山区农地的当前转出行为和当前转入行为分别受家庭人均年收入和固定劳动力影响;户主年龄、家庭外出务工人数、人均健康水平、家庭承包地面积、土地肥沃程度和家庭人均年收入与未来流转意愿存在显著相关性。(3)土地流转背景下,家庭外出务工人数和承包地面积的增多是造成贫困山区农地撂荒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完善贫困山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并加强对村集体的帮扶力度,以期改善农地细碎化及撂荒现象。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81—2015年29省面板数据,研究了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转移对全国及不同劳动力流动类型分区农业种植结构和粮食内部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转移均对粮食及棉花种植比例有显著负向影响,对蔬菜及油料作物种植比例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粮食作物内部,劳动力价格上涨对水稻和小麦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玉米生产具有正向影响;劳动力非农转移促进了小麦种植比例增加,减少了水稻和玉米种植比例。在不同劳动力流动类型分区中,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转移对不同区域作物种植比例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劳动力价格上涨对3个分区的蔬菜生产具有正向影响,对粮食作物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劳动力流入和流出区水稻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劳动力流动持平区具有正向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3个分区的蔬菜、油料作物及小麦生产具有正向影响,对玉米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劳动力流出和流动持平区水稻生产具有负向影响,而对劳动力流入区水稻生产具有正向影响。最后,文章提出相应优化区域种植结构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新疆和静县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实际调研收集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个人、家庭、社会、政策四个方面选取相关变量,分析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性别、职业技能、家庭需照顾人数、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密切来往的亲友数量、乡镇企业数量、政策支持力度对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存在正向影响,文化程度、家庭距县城远近对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存在负向影响。最后,提出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提升劳动力整体素质等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