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科学的发展观,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支撑,以农业生态经济为重点,深刻揭示了生态立市的内涵在于发展生态经济,客观分析了十堰山区发展生态经济的基础与潜力,提出了推进十堰生态经济发展的生态、经济、社会三赢目标与盘大做强生态产业、改善优化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着力打响生态品牌、加强生态庄园建设、加快生态科技研发的六大措施。  相似文献   

2.
果洛州2002年生态足迹与发展能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介绍生态足迹概念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江河源区果洛州6县2002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 据,对果洛州2002年的生产性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发展能力和GDP生态足迹进行了计 算。结果表明,果洛州2002年的生态足迹为465 405.112 hm2,实际可供的生态承载力为545 353.338 hm2,人均生 态足迹盈余为0.591 hm2,其中果洛州的甘德县和玛多县为生态足迹赤字,班玛县、久治县、玛沁县和达日县为生态 足迹盈余,说明在当前生产技术水平下,果洛州处于较弱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果洛州2002年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 和发展能力低,而GDP生态足迹较高,反映该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单一,稳定性差,资源利用效率低。  相似文献   

3.
《天津农业科学》2016,(7):139-142
为满足人们对城市居住环境的生态要求,越来越多的生态公园在城市中建设起来。城市生态公园获得更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利益的同时,能够唤起群众的生态意识,逐渐形成一种生态文化。本文以上海闵行文化公园为例,探讨城市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原则,以期建立起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生态文化体系,同时也为其他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174-176
生态文化产业是以生态为依托,以传递生态文化为内容,以产业化为经营模式,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以提供符合生态理念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引导和满足多元化和多层次的生态消费为目的,具有生态性、文化性、经济性等多功能的新兴产业。生态文化产业在经济、科技、教育发达的地区具有较好的发展条件和消费市场,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面临不同的发展环境,应采取有针对的发展措施。以宿迁市生态文化产业发展为例,探索欠发达地区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生态农村:新农村建设的理想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农村发展模式以和谐、可持续为理念,以生态文明为目标,以生态产业、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是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理想载体。生态农村的系统结构包括庭院生态系统、村落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五个子系统,具有生产、生活、生态的内部功能及旅游、教育、示范的外部功能。  相似文献   

6.
吴万刚  邹冬生  刘纯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594-20596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从"丹霞"地貌综合体的角度,构建旅游生态承载力、交通、水资源、废弃物、餐饮、观光、娱乐等7个旅游生态足迹计算子模型。以湖南省"丹霞"为例,计算并分析了其旅游生态足迹,通过研究生态盈亏、不可转移生态足迹等来判断生态旅游发展的规模是否处于合理状态。结果表明:生态赤字达294.76 hm2,生态赤字主要体现在水域承载力过大,为不可持续发展;可转移生态足迹为669.05 hm2,不可转移生态足迹较大,为1 357.88 hm2。最后提出实现"丹霞"地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期为该区域旅游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摸清毕节试验区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进而判断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利用生态足迹法分析了贵州省毕节试验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8年毕节试验区的人均生态足迹为2.600 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53 2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847 4 hm2,生态足迹强度指数为3.452 9,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806 3和0.6947,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社会发展指数为2.096 9和0.523 2,万元GDP生态足迹为4.514 2 hm2.说明,毕节试验区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态经济系统处于生态耗竭、不可持续状态,生态多样性低,生态经济发展能力较差,经济发展属于高能源消费型.根据中国可持续发展等级,毕节试验区属不可持续发展等级.在分析不可持续发展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根据佛山市的生态环境分异特征,将全市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调节区、生态建设区和生态控制区4个一级生态区,并进一步细分为11个生态功能区,在此基础上,对佛山市工农业生态园区的建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襄阳市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09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等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襄阳市2009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640 839 hm2,人均实际可利用生态承载力为0.444 3 hm2,人均生态赤字达-2.196 540 hm2。说明襄阳市目前己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0.
基于村级生态足迹分析的村落生态安全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靓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368-4370
为了制定村级生态安全策略,利用建立的生态足迹模型,对辽宁省葫芦岛市东窑村2008年生态足迹和生态容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该村2008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546 4 hm2,人均生态容量为1.041 0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505 4 hm2。通过对6种用地类型的供给和需求比较研究,揭示了当前该村生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调整土地使用、合理规划建成用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增加生态环境用地4项东窑村生态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威海市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天姿  娄安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139-5141
利用生态足迹法分析了威海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6年威海市的人均生态足迹为3.967、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810、人均生态赤字高达3.157,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运用多指标综合预测法进行了动态评估,对威海市未来人口、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进行了预测。测算了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人均生态协调系数和生态承载缺陷度指标,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威海市综合发展水平。研究表明,未来几年威海市人均生态赤字呈上升趋势。最后按威海市发展的具体状况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降低生态赤字的建议,力求为相关管理部门规划管理和威海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蜀南竹海旅游生态足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旅游餐饮、住宿、交通、观光、购物、娱乐6个方面对2011年蜀南竹海景区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结果显示,蜀南竹海景区旅游生态足迹为24 909.870 0 hm2,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019 9 hm2。其中,旅游交通生态足迹为18 172.450 0 hm2,生态占用比重最大,达72.95%。6种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化石能源地、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水域地)中,化石能源地类型占用最多,为19 279.160 0hm2,所占比例为77.40%。蜀南竹海景区的生态承载力为12 844.320 0 hm2,扣除12.00%用于生态多样性保护的面积后,景区的生态承载力为11 303.000 0 hm2,生态赤字达13 605.190 0 hm2,这表明人类应合理使用生态资源以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悦  张合兵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14):114-119
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基于生态位理论,从土地生态状况的需求生态位和现实生态位的耦合关系,构建土地生态状况适宜度模型,并利用ARCGIS软件对河南省商丘市土地生态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土地生态状况有所差异,其中,虞城县除中部地区、睢县除中部地区、宁陵县除中部地区、夏邑县西北部和永城市南部土地生态状况为优级;夏邑县东南部、永城市东北部、民权县和柘城县大部分地区土地生态状况为良级;土地生态状况中等的有梁园区和睢阳区;各个县区的中部地区土地生态状况一般或者差.土壤污染状况和人口密度是影响土地生态状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夹皮沟金矿开采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松花江上游夹皮沟金矿开采区为研究对象,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对金矿开采区土壤中Hg、Cu、Zn、Pb、Cd、Cr、Ni等7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单因子和复合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的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当地土壤背景值,其中28个采样点的Hg平均潜在生态危害系数为464.6,达到极度生态危害程度,Cd平均潜在生态危害系数为140.8,达强度生态危害程度,其余元素均未达到轻度生态危害的上限标准,7种重金属平均潜在生态危害系数依次为Hg>Cd>Pb>Cu>Ni>Cr>Zn.同时,28个采样点平均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637.6,属于很强生态危害,为最高级别,其中,7个采样点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大于600,属于很强生态危害,8个采样点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介于300和600之间,属于强度生态危害,其余为中度和轻度生态危害级别.在7种重金属元素中,Hg元素对区域生态风险的贡献率最高,是构成潜在生态风险的最主要因子.这与金矿开采以及长达190年的混汞提金工艺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15.
干旱区非地带性植被生态需水量及其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植被生长与地下水位的关系出发,将生态地下水位分为临界生态水位、适宜生态水位和最佳生态水位.结合生态地下水位,将干旱区非地带性植被生态需水量划分为临界生态需水量、适宜生态需水量和最佳生态需水量,并以潜水蒸发模型估算了额济纳绿洲植被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植被适宜生态需水量区间为4.3840×108~14.10130×108m3,最佳生态需水量为10.338×108m3,满足最小生态需水量要求下的缺水量为2.8822×108m3.要维持2000年的绿洲规模,狼心山站下泄水量应不小于5.6992×108m3.该研究对干旱区科学制定生态恢复方案和水量分配方案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海藻养殖是我国渔业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重生态功能。利用造林成本法、工业制氧价格法、生产成本法等方法,对海藻养殖的固碳、释氧、吸收水体营养物质三方面生态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0-2012年海藻养殖产生的生态价值为6 090 284万元/a。其中,固定CO2生态价值为42 916万元/a,释放O2生态价值为63 389万元/a,吸收N、P元素生态价值为5 983 979万元/a,约占到总价值比例超过98%。构建了海藻养殖生态价值指数和固碳、释氧生态价值指数与吸收N、P元素生态价值指数两个子指数。加强对海藻养殖生态功能的研究,为海藻养殖生态价值核算与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县域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淼  黄旺志  刘泽梅  肖庆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742-14743,14798
以河南省罗山县为例,阐明县域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提出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农村和生态县城为重点的建设内容及规划实施的生态模式,最后指出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广西大化县土地生态质量分区及其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大化县为研究对象,以154个行政村为评价单元,从土地生态结构、土地生态功能、土地生态问题3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利用线性加权和法计算综合评价值,然后根据综合评价值的大小将大化县划分为土地生态质量好的区域、土地生态质量较好的区域、土地生态质量一般的区域、土地生态质量差的区域.分析了各土地生态质量区域的特点,提出了土地利用方向和对策,旨在为大化县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遥感技术以其能够实现大尺度的快速、实时监测优势,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态环境领域,成为评价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有效手段。为探究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更完善的优化设计方案,本文以弋阳县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开展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并基于多期数据判断生态质量稳定性,选取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构成“点-线-面”要素的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弋阳县2010、2015和2019年RSEI均值分别为0.820 3、0.846 6和0.734 9,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生态质量处于良好稳定状态。识别出17个生态源地、35条一般廊道、13条关键廊道和46个生态节点,共同构成弋阳县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后的生态安全格局新增3个生态源地,总面积为21.40 km~2;新增10条生态廊道,总长度为137.48 km;新增24个踏脚石斑块以及10处生态节点;依托生态源地、生态廊道等核心要素,形成“一带两区多轴”生态安全战略布局框架。研究结果可为生态功能区的划定、完善提供科学支撑,为构建生态安全格局过程中生态源地的识别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生态用地对西北干旱区绿洲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性作用,绿洲生态用地安全格局的构建是促进绿洲绿色健康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通道.以艾比湖流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为例,以2016年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的综合结果确定生态源地,再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结合GIS空间技术,进行绿洲生态用地的识别与安全格局的构建,并以土地覆盖类型、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植被指数(NDVI)、土壤侵蚀度、距河流距离、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为阻力因子,参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级,最终生成生态核心区、生态缓冲区、生态过渡区、生态脆弱区等4个不同的典型绿洲生态用地安全格局.结果表明,典型绿洲生态用地核心区的面积为12172.85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8.96%;生态缓冲区的面积为6961.60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8.00%;生态过渡区和生态脆弱区面积分别是3910.93、1817.48 km2.进而确定4种安全水平的生态用地范围、"源"与外部联系的辐射廊道、"源"间相互联系的关键廊道、生态节点等.典型绿洲生态用地安全格局的构建,能够为研究区绿洲生态规划和绿洲空间布局规划等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